[分享] 如何閱讀一本書

看板book作者 (Magnifizenz)時間18年前 (2006/03/08 16:42),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之前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讀後我更確定學歷了並不能當作一 個人具備有效閱讀能力的保證。 什麼才是有效的閱讀能力呢?其實江湖一點訣,說穿了,有效的閱讀能力 就是指個人能夠主動地進行閱讀。這樣講或許還是有人不解,什麼叫做主 動地閱讀呢?我隨手挑一本書來看,這難道不是「主動」閱讀嗎? 當然不是。拿起書看只不過是做了「閱」這個動作,要用心與作者交流思 想才真正做到了「讀」的功夫。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參考這本書 中所提供的一些提示,看看究竟要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一開始將閱讀由淺到深分成了四個層次:基礎識讀、檢視閱讀、分 析閱讀以及主題閱讀。所謂的基礎識讀,也就是識字能力的培養。無論是 讀什麼書,認識書中所使用的文字總是最初步的功夫;如果連一個字都認 不得,那想要達成有效閱讀實在難如登天。所幸國民教育算是成效顯著, 現在連小學生大概都能夠通讀一篇簡單的報紙文章,而不至於遭遇太多困 難。 有了基礎識讀的能力後,我們可以單單對一本書來問幾個重要的問題: 1. 這本書是要講些什麼? 2. 作者是怎麼樣來講這些東西的呢? 3. 作者說得有道理嗎? 4. 這本書對我又有何用處呢? 要能夠有效閱讀一本書,一個盡責的讀者不可不問這幾個問題。要回答第 一與第二個問題,事實上大約在拿起一本書後半小時內應該就可以說出個 大概了。這就需要閱讀的第二個層次:檢視閱讀。什麼是檢視閱讀呢?簡 單地說,就是從一本書的書名、副標題、目次、作者序、附錄等處,大概 地摸索出這本書的梗概。例如說,如果我拿起一本《為什麼要做愛?》, 從書名、書背、作者序及目次來看,我就可以知道這本書大概是要從生物 演化的觀點來解釋「人為什麼要做愛」這個問題,而不是談汽車保養與維 修的注意事項。此外,從目次中還可以看見作者是如何逐步推衍出他所要 講的論題與結論,這都是我們在初次接觸時就能直接從書中所獲得的最佳 線索;有了這些線索,我們就可以大概回答出這本書是要講些什麼,又是 如何來講這些東西了。 對一本書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判斷這是不是我們真的想看的書。 如果確定要看,那麼我們可以進一步透過掌握作者在書中所使用的一些關 鍵字、主題句、推論、例證等方式,來徹底分析究竟這作者講得有沒有道 理。這部分就必須要求讀者不再只是翻閱這本書,而是要深入且不斷地在 閱讀中與作者進行對話。透過這種分析閱讀的方式,要回答上面幾個問題 大概也就沒什麼困難了。不過,為了公正地回答第四個問題,在我們真正 讀完一本書之前,稱職的讀者應該要恪守自己的本分,不要書還沒看完或 是還沒看懂,就急著對這本書提出評論。當然,對一本書進行評論也確實 是稱職的讀者應盡的責任,但是這並不表示讀者可以恣意批評,而是應該 針對這一本書本身來提出自己的意見。 能夠做到上面這三層次,大致上就已經能夠有效地閱讀一本書了。不過, 在一本書之外,還有千千萬萬的書,我們難道每一本都需要這樣來讀嗎? 當然不是,讀書也有休閒娛樂的部分。我們要能針對我們自己目前所要閱 讀的目的來選擇,究竟我們要閱讀的是哪一種主題或哪一種類別的書籍。 想要休閒娛樂時,看看壹週刊或是翻翻推理小說都不錯;想要學習烹飪, 傅培梅食譜系列應該會比大英百科全書來得好。視情況、視需求來決定你 所要的書籍、你所需要的閱讀方式,這才是一個明智的讀者。 深入淺出的說明,又搭配了豐富的附錄書目與測驗題,我認為這本書非常 適合給想讀書或正在讀書的朋友們參考。 :) -- 同樣的方法,我認為在學習上一樣適用,謹提供給各位做做參考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102.5 ※ 編輯: roockie 來自: 218.161.102.5 (03/08 16:43)

03/08 20:27, , 1F
推薦這本書 ^^
03/08 20:27, 1F

03/08 21:06, , 2F
我也推這本書...好書
03/08 21:06, 2F

03/08 23:23, , 3F
推!好書!
03/08 23:23, 3F
※ 編輯: roockie 來自: 140.112.143.99 (03/09 10:05)

03/09 15:11, , 4F
其實我覺得閱讀這本書的收穫是見仁見智的
03/09 15:11, 4F
dennisjon:轉錄至看板 NTUScout 03/18 08:48

10/10 10:07, , 5F
10/10 10:07, 5F
sdes6332:轉錄至看板 HSNU_1163 12/02 23:36

12/15 00:01, , 6F
看到你露骨的舉例就笑了,說的不錯,給推。
12/15 00:01, 6F
文章代碼(AID): #143faFiM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