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編輪的方法 "Wheelbuilding" by Sheld …

看板bicycle作者 (太陽當空照 讓我囧囧囧)時間18年前 (2006/01/19 23:03), 編輯推噓11(1100)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嗯~這篇文章好像相當有名,因為我不斷的查Wheelbuilding的相關文章 都會提到這篇文章,這是一個老傢伙幾年前寫的東西,原文在 http://www.sheldonbrown.com/wheelbuild.html 據說很多人開始編輪都是看完這一篇後發現沒那麼難才開始的,供大家參考 我是希望能夠全部翻譯完,但這需要一點時間,今天翻譯到材料的部分,覺得是很有用 的知識,所以先PO上來跟大家分享。 由於文章是我翻譯的,原文版權是作者的,所以麻煩請不要轉貼偷文到別的地方去 就讓他留在批踢踢單車版吧 ^^ 以下是第一部份的翻譯,請不吝指教 <(_ _)> 如何自己編輪組Wheelbuilding 作者 Sheldon "Wheel" Brown 翻譯 ohmylife@ptt (請勿轉文) 原文出處 http://www.sheldonbrown.com/wheelbuild.html 為什麼要自己編輪組? 大量便宜的現成輪組使得自行車店裡對於手編輪組的需求減少,即便如此,還是有 非常多對於訂製或重編輪組的需求。尤其是高檔腳踏車都配備了昂貴的花鼓,你總 不能把這些好花鼓給丟掉吧! 對於見習技師來說,學習編輪組是見習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一個沒辦法精通這項 基本技能的「技工」,沒辦法被尊稱為完全合格的專業技師。他的地位總是要比那 些能夠將編輪組寫在自己的專長項目上的技師矮上一截。 雖然這篇文章原本是為了車店見習技師寫的,但對那些想自己維修自己腳踏車的騎 士來說,編輪的知識是非常有價值的。 學習輪組調校技藝的最好方法就是"勇敢嘗試",這樣你可以感受調整鋼絲時輪圈會 如何反應。新開始學習此道時,使用新的未損壞的零件比直接嘗試修理受損輪組來 得容易許多。 開始 一個有經驗的編輪者可以在一小時內編好一個輪子,但初學者可能要花好幾個小時 才能完成。你最好不要嘗試一坐下來就想一次完成所有工作,因為你可能會因為緩 慢冗長的真圓校正與張力調整過程而感到氣餒。當你遇到這種困境,不如先把工作 放到一邊去,甚至第二天再來弄。總比隨隨便便毀掉一個正在編造中的好輪組來得 好。 本文的焦點與製作過程的介紹將放在後輪,因為後輪比較複雜。如果你要編前輪, 只要把那些不必要的步驟省略掉就好了。這將會是一個36根鋼絲,3交叉(cross 3 )的手編後輪。 工具 ‧ 小一字起子 ‧ 鋼絲調整器 ‧ 輪圈調整台(Truing Stand) ‧ 弓型輪圈平衡測定規(Dish Stick) 如果你能再有一個鋼絲張力計與電動螺絲起子的話會更好。 材料 花鼓(Hubs) (ohmylife按:好像應該寫作"花轂"才對,不過大家都這樣寫,所以管他的就花鼓吧) 造花鼓才能使用於直線放射編法的前輪(就是鋼絲完全不交叉,從花鼓直接連向輪 框)。我建議儘量避免使用精品高價的CNC花鼓,它們的邊緣通常比鍛造花鼓來得 脆弱。 如果你打算要買新花鼓,在大多數情況下,Shimano是價錢與價值相比之下的最佳 選擇。如果你不計成本要買最好的玩意,那就選Phil Wood。 鋼絲(Spokes) (ohmylife按:其實應該寫作"幅條",但一般都講成鋼絲,所以管他的就叫鋼絲吧) 最好的鋼絲材質選擇是不鏽鋼,不鏽鋼強度高而且不會生鏽。便宜的車輪使用鍍鉻 或鍍鋅的碳鋼鋼絲,這種鋼絲強度不如不鏽鋼,而且會生鏽。在美國市場上可以買 到的領導品牌是DT和Wheelsmith。 也有用鈦做的鋼絲,但在我看來這是浪費錢。鈦鋼絲只能用銅頭,這種組合相對於 不鏽鋼鋼絲加鋁頭來說沒有輕到哪裡去。 市場上也可以看到碳纖鋼絲,但非常易碎而且危險。 鋼絲規格(Spoke Gauges) 鋼絲的直徑有時用鐵絲的規格表示,有好幾種不同國家的尺寸規格系統,這是造成 混亂的最重要原因。 特別的困擾在於;法規對於細鐵絲的規格號較小,而英美規的規格號較大。兩種規 格的編號交會點又恰好在自行車常用的鋼絲尺寸上,如: 英美規14號 = 法規13號 英美規13號 = 法規15號 所以新的ISO標準乾脆放棄規格編號,而直接用直徑的公釐值表示: 英美規13號 = 2.3mm 英美規14號 = 2.0mm 英美規15號 = 1.8mm 英美規16號 = 1.6mm 鋼絲有「等粗直線型」(straight-gauge)與和「抽型」(swaged / butted) 兩種。「等粗直線型」鋼絲從螺紋端到頭端粗細是一致的。 而「抽型」鋼絲有5種形式: A、單抽鋼絲(Single-butted): 花鼓端較普通鋼絲粗,然後整條鋼絲逐漸變細。單抽鋼絲並不常見,偶爾會在重強 度使用時看見,因為必需在正常螺絲頭孔徑的輪框上安裝粗鋼絲時,才會用到這種 鋼絲。 B、雙抽鋼絲(Double-butted ): 兩端較粗(呈現一種沙漏型),常見的直徑是2.0/1.8mm(又叫14/15號)和1.8/1.6 mm(又叫15/16號)。 除了偷輕,這種鋼絲還有別的作用:較粗的兩端使這種鋼絲在高壓力的區域內強度 與「等粗直線型」鋼絲一樣好(因為端點粗細相同),而較細的中段有效的給予更 多彈性,這使雙抽鋼絲的暫時延展性比較粗的鋼絲好。 這種特性的效果是,當輪子受到突然的局部壓力時,最大壓力位置的鋼絲可以延展 足夠的長度將壓力轉移到鄰近的鋼絲上。 當limiting factor(我不知道這是什麼 @_@)是輪框的鋼絲孔處能承受多少壓力時 ,這個特性非常令人滿意。 C、三抽鋼絲(Triple-butted): 如DT Alpine III。當耐久性和可靠性是首要考量時,如穩定性成為首要目標時,如 負重旅行和協力車,這種鋼絲是最佳選擇。它分享了單抽與雙抽鋼絲的優點。以DT Alpine III為例,它的頭端直徑2.34mm(13號),中段直徑1.8mm(15號),螺紋端 直徑2.0mm(14號)。 單抽與三抽鋼絲解決了輪子設計中的一個大難題:自從鋼絲開始用旋轉法而不是切 削法製造螺紋端的螺紋,螺紋端的直徑會比鋼絲的基本直徑來得大一點,而花鼓邊 緣的鋼絲孔必需做的夠大以讓鋼絲的螺紋端可以通過。這樣一來整個輪組在使用過 程當中花鼓邊緣的洞總是比鋼絲的尺寸大,這是設計者不希望看到的情況,因為鋼 絲彎頭的直徑與花鼓鋼絲孔的直徑能不能緊密接合直接關係到材料抗疲勞的能力。 單抽與三抽鋼絲的頭段較粗,使得鋼絲能夠與花鼓上的孔緊密結合,提升了抗疲勞 的能力。 D、流線橢圓鋼絲(Aero / Elliptical): 這是雙抽鋼絲的一種變形,鋼絲細的部分被壓扁成型,橫切面成橢圓狀。這樣的變 化讓橢圓鋼絲比圓鋼絲有更好的空氣動力形狀。 最廣泛可以買到的這類型鋼絲是Wheelsmith Aero。其兩端的直徑是1.8mm(15號) ,中段大約等於16號,形狀則是2.0mm×1.6mm的橢圓型。在高性能使用狀況下,我最 喜歡用Wheelsmith Aero。不僅是因為它能提供的空氣動力優勢,更因為它扁平的中 段能夠幫助編輪者消除所有殘餘扭轉。這能使編出的車輪保持形狀。 E、扁鋼絲(Bladed): 有著更明顯的空氣動力形狀,它比橢圓型還要更扁。雖然這是最符合空氣動力學的 鋼絲,但它們太寬而不能穿過普通花鼓的孔。 要使用扁鋼絲就必需用銼刀在花鼓上開縫,這會降低花鼓的強度,而且會失去花鼓 原廠保固。使用扁鋼絲會帶來一狗票的問題。 90年代早期曾經流行一種叫做"Hoshi"的扁鋼絲,這種鋼絲頭端使用Z形彎曲代替傳 統的形狀。這種形狀使鋼絲能夠從頭端穿過花鼓的孔,這樣一來扁鋼絲也可以用在 普通花鼓上。很不幸,事實證明這種結構容易損壞,我無法推薦這種鋼絲。 螺絲頭(Nipples)(呃~這該翻譯成奶頭嗎? <囧) 螺絲頭通常使用鍍鎳黃銅製造,這是很好的材料選擇,黃銅能提供非常平滑的螺紋 而且不易腐蝕。 為了減輕重量,高性能輪組開始使用鋁頭,鋁頭能夠減少非常少的重量,適當合理 的使用下它也相當可靠。 鋁頭只能使用在那些鋼絲孔圈由非鋁金屬製造的輪框上,假如鋁輪框與鋁頭直接接 觸,會導致「化學焊接」產生,鋁頭會焊死在輪框上! 輪框(Rims) 早期的輪框是用鋼做的,但現在鋼質輪圈已經被淘汰了,只能在廉價劣質的自行車 上找到。鋁輪框取代了鋼,因為鋁較輕、較強、防銹,而且能提供更好的煞車性能 。 現代的輪框採用鋁擠壓成型,也就是將半熔化狀態的鋁從一個特殊孔中擠出,這些 孔的形狀決定了輪圈橫截面的形狀。擠壓件被弄成環狀,然後通過焊接或在兩端的 孔中插入填充塊做成輪框。 許多高品質的輪圈有鋼絲孔墊圈(eyelets)或金屬箍(ferrules)鋼絲孔的強度。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35.222

01/19 23:23, , 1F
期待..XD 下次就可以自己調了
01/19 23:23, 1F

01/19 23:28, , 2F
不行台中我再教大家吧:P
01/19 23:28, 2F

01/19 23:35, , 3F
這篇文章後面會教如何編輪組噢 ^^
01/19 23:35, 3F

01/19 23:39, , 4F
神父什麼時候教我?
01/19 23:39, 4F

01/19 23:58, , 5F
過年:P
01/19 23:58, 5F

01/20 03:00, , 6F
扁鋼絲現代真有如此多問題嗎..(思)穿過花鼓...不懂.Orz.
01/20 03:00, 6F

01/20 03:50, , 7F
超推... :D
01/20 03:50, 7F

01/20 03:53, , 8F
limiting factor 是不是指整個輪組特性的「瓶頸」?
01/20 03:53, 8F

01/20 10:29, , 9F
應該是該處的受力吧 所受最大的應力(我猜)
01/20 10:29, 9F

01/20 11:29, , 10F
樓上的要教的時候揪一下嘿..我要把後輪弄好.....
01/20 11:29, 10F

04/21 22:52, , 11F
感謝分享!
04/21 22:52, 11F
文章代碼(AID): #13pweuAB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