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張嗣漢談運動員的人生

看板basketballTW作者 (David)時間10年前 (2013/09/07 21:38), 編輯推噓18(1805)
留言23則, 2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張嗣漢談運動員的人生 除了近200公分的身高,張嗣漢已經不太像是個籃球員。畢竟,你並不期待從好市多(COS TCO)台灣區總經理的身上,嗅出任何他過去曾是名聞全國籃球員的氣息。雖然他真的是 ,雖然一打開籃球的話匣子又是另一回事。 「這是我在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時出戰洛杉磯加大(UCLA)的畫面,那時他們有 大嘴米勒(Reggie Miller),但這場球我們中斷對UCLA 25連敗的紀錄,」他秀著儲存在 iPhone裡的錄影畫面說。 籃球、學業和人生平衡規畫 張嗣漢的身體在25歲就離開了籃球場,但他的心從未遠離。他形容,從籃球學到的許多觀 念,如今已內化成人生觀以及工作習慣,受用不盡。這正是為什麼他認為,從事運動絕對 具備正面意義,對孩子和年輕人而言是非常好的訓練。 在美國長大的林書豪(Jeremy Lin),最近成為第一名獲NBA球隊簽約的台裔球員。在198 0年代對於台灣籃壇同樣有著巨大影響的張嗣漢,如何看待林書豪的成功與台灣體壇和運 動員?在這篇專訪中張嗣漢娓娓道來他的看法。 張嗣漢原本並不認識林書豪,但透過美國友人引介,曾在林書豪訪台期間和林書豪及其家 人見面。他認為,林書豪足以做為從事運動的華人一個很好的榜樣。 張嗣漢說,林書豪的榜樣,不僅是他以平凡的身材打進NBA,更在於他在籃球和學業、人 生規畫之間的平衡。他同時讚許林家父母,雖然林家本身環境就很好,但家裡管得嚴,也 灌注他很好的觀念。 「哈佛大學沒有運動獎學金,也沒有其他學校的two-percent rule(指學生總人數的2%, 可以用來招收優秀的運動員和具備特殊才藝者),所以你還是要通過招收標準才能進得去 ,一名運動員要進哈佛可說是雙重挑戰,」他說。 他形容,打籃球是林家三兄弟「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這是很正確的 觀念。 台灣籃壇缺乏競爭和經營 決定高掛球鞋 由林書豪遙想當年,張嗣漢表示,他從小打籃球,高中畢業也曾獲數所籃球名校招生邀請 ,但身為一名在籃球競爭激烈的美國奮鬥的華人,從未想過籃球能夠當飯吃,在加州大學 的最後一年,也未曾作過NBA夢。 大學畢業後,張嗣漢於1985年踏上四歲之後就未曾造訪的台灣,無心插柳開啟了他另一扇 籃球之窗。當年他初披中華隊球衣在瓊斯盃出賽,擊敗日韓,同時為台灣球迷帶來耳目一 新的美式「強力籃球」洗禮。 隨後麥當勞成立甲組籃球隊併力邀他加入,他心想:「有球可打,還有薪水可以領,這很 酷!」從未想過自己在大學畢業後還能打籃球的張嗣漢,接下來展開白天上班、晚上練球 ,每隔數月參加一個盃賽的生涯。 短短兩年多之後,張嗣漢就覺得不對勁。缺乏競爭和經營的台灣籃壇,使他的球技出現瓶 頸。以張嗣漢的形容,就是「失去了感覺,覺得打球不再有趣」。年僅25歲的他,很快的 就決定高掛球鞋,邁向人生的下一階段。 大學主修經濟的張嗣漢返美投入商界、赴吉隆坡工作,後來轉效好市多,1995年被派回台 灣發展業務,至今已15年。 他說,運動和企業經營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球員苦練就是為了在球場上表現完美,每天 練投數千次,就為了訓練出「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企業也相同,事前的所 有準備就是為了那一次完美的presentation」。 爛規畫也比沒規畫好 「工作這麼多年,我才發現,真正的老闆並不是我的boss或老婆,而是手上的錶,你隨時 都在和時間賽跑」,正如同大學時每天按表操課,該上課、練球、作重量訓練,就得按時 去作,也如同一場籃球賽,時間管理非常重要。 張嗣漢的經歷和體驗,至今仍是台灣籃球員很好的借鏡。事實上,過去20年來的台灣籃壇 ,除了張嗣漢和任職麥當勞的陳日興之外,似乎也沒有發展更好的籃球員,呈現「典範真 空」狀態。 他說:「坦白說,除了王建民等級的頂尖運動員之外,台灣多數運動員很可憐。以籃球而 言,SBL(超級籃球聯賽)平均薪水多少?對年輕人或大學生或許很不錯,但運動員的 earning power是逐年下降的,不像上班族逐步增加,可能到四、五十歲才達到巔峰。」 正因為台灣運動環境不佳,運動員更應該有長期規畫,而且「爛規畫也比沒有規畫好」 (A bad goal is better than no goal.),因為你至少有一個方向」。張嗣漢表示,他 在好市多很喜歡用運動員,因為運動員出身的人多半很能吃苦。 然而,目前台灣籃球員儘管體能、技術都勝於前輩,缺乏人生規畫的毛病卻沒有什麼不同 ,「抓十個人來有八個沒有規畫」。多數人的規畫,大概就是擔任教練或體育老師,張嗣 漢質疑:「台灣真的需要這麼多教練嗎?」 當然,由運動場到職場的轉換並不容易。他說,球員時代每天生活中只有籃球,不是練球 就是比賽,一旦進入職場,「安全角落」不見了,「你不在你的comfort zone(舒適區) 之中,什麼都不熟,自然會恐慌。」 長期以來,台灣運動員似乎不是專心打球,就必須放棄運動,專心學業,缺乏兩者兼顧的 「中道」。張嗣漢也不諱言,如果林書豪成長在台灣,雙親一定不讚成他打球。美國父母 鼓勵孩子從事運動,則認為孩子可以將學到的努力、團隊精神、領導能力等特質,轉化至 職場生涯上。 消費者選擇多 如何贏取青睞很重要 他認為,如果家庭扮演鼓勵角色和推手,球員又能及早進行人生規畫,運動員在球場生涯 外一定能開創出另一片天地。 提起台灣籃壇,張嗣漢則是恨鐵不成鋼,因為25年前的弊病至今似乎仍存在。籃球圈內人 多半不好意思提,他已不在圈內,因此不怕得罪人。 他說,經營籃球就像經營企業。首先要問的是,台灣搞運動到底是出於好玩,還是認真的 。「如果是好玩的就算了,如果是認真的,就不能隨便辦一辦」,他說,台灣的職棒就很 有樣子,即使觀眾不多,都還具備職業的professionalism(專業),但籃球就比較差。 張嗣漢指出,現代的消費者很精,選擇又多。他可以將錢花在吃飯、看電影、看舞台劇或 是看棒球、籃球上,如何去爭取消費者青睞很重要;更重要的一點是未來他是否繼續消費 。「如果我去看一場比賽,廁所很髒、停車一肚子氣、球員也無精打采,讓我覺得不受尊 重,下次就不會再消費。」 認真的將「產品」作好,以品牌經營的觀念去經營運動,是他對台灣體壇發出的呼籲。此 外,他以棒球為例,台灣國家代表隊在亞洲級、世界級賽事的表現,將會直接的影響到該 項運動在本土市場的興衰。 崇拜球員是一回事 務實邁向目標是另一回事 張嗣漢最後鼓勵年輕人,你可以喜歡布萊恩(Kobe Bryant)或喬丹(Michael Jordan) ,但不該視他們為偶像或是你的目標,因為一個很殘酷的事實是,布萊恩和喬丹是100萬 人、1億人才會出現的奇才,「你不會是下一個布萊恩,但你可以像你的鄰居醫生一樣成 功,你也可以是一個成功的會計師」。 崇拜球員是一回事,實事求是的規畫將來、朝目標前進又是另一回事。20多年來的張嗣漢 和現在的林書豪,都以他們自身的實例作了最好的示範,就看台灣的年輕運動員是否願意 張開雙眼、面對現實。──轉自《全球中央雜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0.150.195

09/07 21:43, , 1F
真的很可惜 如果有接上職籃時代就好
09/07 21:43, 1F

09/07 21:44, , 2F
莊宗勳現在也有點這樣的味道
09/07 21:44, 2F

09/07 21:44, , 3F
但還是希望莊不要像張那麼早轉職
09/07 21:44, 3F

09/07 21:48, , 4F
文中提到的陳日興目前是麥當勞加盟發展部副總裁
09/07 21:48, 4F

09/07 22:59, , 5F
好文推
09/07 22:59, 5F

09/07 23:20, , 6F
之前有幾個退役的sbl球員也在好市多工作應該跟他有關吧
09/07 23:20, 6F

09/07 23:45, , 7F
好文推
09/07 23:45, 7F

09/07 23:51, , 8F
推!!!!!!
09/07 23:51, 8F

09/08 00:48, , 9F
已經7, 8年沒到SBL現場看過球了.........
09/08 00:48, 9F

09/08 01:20, , 10F
好文推 !!!!!!!!!!!!!!
09/08 01:20, 10F

09/08 07:55, , 11F
他的分享經驗適用於任何職業的人
09/08 07:55, 11F

09/08 11:33, , 12F
林可以當政府官員,發言推太極XD
09/08 11:33, 12F

09/08 12:50, , 13F
身為半棲運動員 砍了好有感觸 嘖嘖
09/08 12:50, 13F

09/08 17:42, , 14F
推品牌 跟草總的觀點一樣
09/08 17:42, 14F

09/08 17:57, , 15F
難怪內湖Costco很多球員
09/08 17:57, 15F

09/08 19:24, , 16F
小時後籃球雜誌偶而看到的名字,推好觀念!
09/08 19:24, 16F

09/08 22:51, , 17F
嘉義COSTCO也有球員
09/08 22:51, 17F

09/09 00:25, , 18F
好市多好像有球隊供他們打,不知道是否屬實?
09/09 00:25, 18F

09/09 04:46, , 19F
SBL來個好市多隊?
09/09 04:46, 19F

09/09 14:38, , 20F
也許讓他來經營SBL台灣籃壇才有希望!
09/09 14:38, 20F

09/09 16:57, , 21F
09/09 16:57, 21F

09/10 02:44, , 22F
好文,可惜這種人才台灣籃壇也請不起他了
09/10 02:44, 22F

09/14 17:41, , 23F
等他退休才有可能吧..
09/14 17:41, 23F
文章代碼(AID): #1IAonk1_ (basketball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