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運動傷害 時也、命也、運也

看板b-baseball作者 (最初的夢想)時間15年前 (2009/07/10 22: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問 張舜芬:所以您沒有拿到奧運金牌這件事,本身會不會覺得很遺憾? 因為現在即使您沒有拿到金牌,您的成就還是非常難以超越,這不是表示 國內的運動訓練出了點問題?還是說選手不夠努力?或者是東方人天生的 體適能就是不如西方人? (主持人:張舜芬,東森財經新聞主播) 訪談記錄 答: 紀政:我參加兩次亞運會,在沒有對手的情況,都是拿了一塊金牌就受傷了。 當我在1970年,那年我二十六歲,連續破了好幾個世界記錄之後,我真正 最期待的其實就是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的奧運會,我覺得那時候無論是我的 身體素質也好、心理素質也好,都是很成熟的,應該是最好的。 在兩個素質都很好的情況下,1972年如果說是70年比賽成績的延續, 72年的金牌是我最期待的。因為那個時候,連在國際性的比賽裡,其實 我都領先我的對手很多。以一百公尺、兩百公尺跟跨欄來講,它是短跑, 照道理講,贏者跟第二名的差距應該是很少,但那時我和第二名差距都是很大的。 可是後來,也因為運動傷害必須開刀,1972年,我只是到那邊去掌旗,以及幫助 選手而已。 運動傷害發生在我身上,讓我想到中國人常講的一句話,「時也、命也、運也」, 一個什麼都準備好的運動選手、被大家很看好的運動選手,還真的沒有運。 那時我覺得,我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抱憾退休的選手,有很多其實在奧運會之前, 已經破了世界紀錄。在身體機能最好的時候去參加奧運會,居然連資格賽都沒 達到決選,無法進入決賽,這種選手還真的不少。 一個運動選手無論他多努力、多有把握,其實甚至到最後的時候,還是有 「時也、命也、運也」這樣的現象發生。至於我們東方的選手,是不是在 體格或體能方面比較不足,這點我要提到,確確實實真的有些項目比較適合 東方人、有些比較適合西方人,譬如說籃球,籃球的球員通常很高大, 你說中國有幾個姚明?姚明也只有一個,對不對? 如果要以田徑來講的話,很多國際的人士在想,東方人最不容易得獎的, 應該是投擲的項目,投擲的項目我們有一位日本的伏廣志,在2004年雅典奧運 獲得鏈球的金牌,短跑一般人認為是屬於西方人或黑人的項目,我是短跑 選手出身,也破過世界紀錄。 很不容易的項目是跨欄,因為跨欄需要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技術,不要忘了, 劉翔不只是奧運的金牌得主,也曾經破過世界紀錄,我雖然沒有得過奧運金牌, 起碼也有一面銅牌,也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這個被認為最不容易的項目、 被認為是東方人不容易出人頭地的項目,兩個都是華人選手。所以其實有些觀念, 我想可能必須要有所修正。 你看在大陸的馬家軍,他們的選手得到奧運金牌、世界錦標賽的獎牌、像日本、 韓國的馬拉松,當然我們不能貪心,田徑項目的每一個我們都要得金牌, 確確實實有些是比較適合我們的。但那些所謂不適合我們的,我們一樣出人頭地, 例如楊傳廣先生,十項全能耶!他是奧運的銀牌,不但能跑、能跳、能擲, 我們也出了一個偉大的奧運選手,而且是田徑裡最不容易的項目:十項全能。 所以,我希望社會大眾對於這樣錯誤的一個觀念,真的要加以修正,當然現在 競爭那麼激烈,一個國際性的比賽對於提升國家地位是很重要的,在選擇項目 方面也很重要,你人才選對的時候叫做選苗子,人才對的時候一定要選好的教練, 也就是說,選手的培育及好教練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元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5.118
文章代碼(AID): #1ALrEJRU (b-base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