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 叫媽媽的念法

看板ask-why作者 (kchih)時間12年前 (2012/07/13 18:14),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從小我爸媽叫奶奶或外婆的叫法就不是叫「媽」 爸爸是講「阿伊」 (跟阿姨的音又不太一樣) 媽媽是講「伊歐」 我外公因為年事已高(超過100歲了) 有時候會自言自語 他叫自己媽媽叫「伊類」 但我媽的說法是 「伊類」的講法比較屬於在哭喪的時候叫的 所以就去搜尋看到這篇還蠻有意思的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0/06/ina-richter.html 我從來不知道我有平埔族的血統 爸媽家族都是在地彰化縣很久了 媽媽那邊不確定 但爸爸那邊來台灣至少有六七代以上 這篇文章裡有個福建人解釋我覺得比較合理 因為我爸媽叫他們的爸爸也是有「叔」的閩南語音 節錄 limkianhui 提到... 在下正好是福建在地人。我提供一個我們這邊的事實給你們做參考。 在我們福建的漳州北部(如龍海市一帶)、同安集美一帶,我們有將“母親”稱為“姨仔”(白話字可記為“î--á”,其中“仔”讀輕聲,“姨”讀本調。這個從語境上就與“小姨子”不同,因為“小姨子”的“姨仔/î-á”不是輕聲而是正常變調)。我們稱呼母親為“姨仔”(î--á)當面或背面都可以,但近年來這種叫法已經慢慢消退,現基本上只有四十幾歲以上的人才會這樣叫他母親了,而1980年代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基本上沒有這麼叫了。我舉例: 1、是阮姨仔(î--á)叫我來的啦,毋是我家己卜來的啦。 2、幹恁姨仔(î--á)老膣屄! 3、姨仔(î--á),汝卜來食寡ám糜毋? 至於我們福建的閩南人為何將母親稱為“姨仔(î--á)”呢?我們這邊傳統上是說,可能一個小孩出生下來之後,他的“命比較硬”,迷信上說可能會“剋”到親人,為了辟這個邪,對於至親的稱呼,就需要“改口”。於是,稱父親為“叔”;稱母親為“姨”,以此來疏遠這個孩子與至親的關係,才不至於去剋到自己的雙親。 現在,在我們福建泉州的永春縣(講閩南語永春腔),老一輩的還有人稱其父親為“叔”。但是,在漳州或集美,稱父為“叔”的,已經基本聽不到了,只是稱母為“姨仔(î--á)”還很普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2.140.195

07/13 18:43, , 1F
有趣 在大愛電視台有聽過 那時候就覺得很奇怪
07/13 18:43, 1F
※ 編輯: kchih 來自: 175.182.140.195 (07/13 18:59)

07/13 23:14, , 2F
我爸也叫 伊仔
07/13 23:14, 2F

07/16 08:57, , 3F
方便借轉台灣語言版跟大家分享嘛?! 感謝
07/16 08:57, 3F

07/17 00:15, , 4F
歡迎轉載
07/17 00:15, 4F
文章代碼(AID): #1F__KXSw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