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我讀科普書的感想-以演化學為例

看板ask-why作者 (莉亞因老木)時間12年前 (2012/02/06 02:25), 編輯推噓6(6016)
留言22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生態演化本科系的小美眉, 不是生物姊姊喔! ^.< 本篇文章目的是讓大家聊聊對科普書的想法啦! 我腦袋糊塗,沒有條理分明、沒有文情並茂,請多多包涵。 相信有很多人是因為科普的親民,而對某些領域產生興趣, 我自己是因為科普書而沉在演化學的領域。 這個故事要從八百年開始講, 第一本科普是什麼已經不可考了, 但我認識DNA這個東西,是國小看科幻小說知道的, 倪匡有一本書在講返祖現象, 講了好多次DNA,害我還特地去問老師那是什麼東西。 國中開始接觸天下科普,還有較小的出版社的書,像是胡桃木、大樹文化等, 講到大樹文化,我超愛的! 愛到幾乎是買下了他家全部的書, 雖然大樹後來再見了,但是那種出版業的風範永存在喜愛自然的愛好者心中。 (默哀) 講到演化學,我想很多人都是從自私基因入門的。 在看自私基因前,我有讀過另一本叫做演化之舞,老實說我看不太懂這本書, 以國中生的知識,讀天下的科普還蠻難的,更遑論他提的概念非常...離課本非常遠。 我那時覺得這本書好厲害,從全新的觀點在看生物,新到到我看了兩三次還是看不懂。 直到看了自私的基因,才稍微懂得課本以外的演化學是什麼。 (題外話,我不是說那本書很糟,而是我當時真的看不懂, 我自以為讀那種書很厲害,所以有發願要讀懂能跟同學炫耀, 但不知道是我基礎知識太差還是他翻譯的問題,我看了兩三遍只有抓到很淺薄的概念) 在高中開始亂看,是不是生物我都讀, 有天我在讀 [別鬧了費曼先生] , 在大學教高分子材料的舅舅見了大驚: 你看得懂?? 我是讀完了,但又是一本不知道在讀什麼的書。 高中時期那幾年能看得到的生物(偏演化、不含生醫)科普我幾乎都看過了, 熊貓的大拇指、孔雀與螞蟻、雀喙之謎、黑猩猩悲歌、紅色皇后、盲眼鐘錶匠等等。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看書沒有消化或沉澱的習慣,就把它們當倪匡小說樣看完了。 說說書本的理論概念是沒有問題啦,但是真的要弄懂很多細節就沒有啦! 後來大學在外地念書,我的科普牆也不再增添, 倒是回家的時候,還會順手抄幾本起來翻。 這一翻不得了。 我以為我能信口說出幾百個課本沒有的專有名詞、概念,我好厲害, 卻在大學重翻的時候,崩壞了。 我發現過去從來沒真的懂,就像讀小說一樣, 讀完了,嗯,這本就是ooxx的故事。 我用了很多時間,把重要的書重新讀過,還畫重點作筆記, 不知道是知識支撐起閱讀的力量,還是對於過去的自大感到羞愧。 我曾經說出書本的各個概念, 卻沒有意識到A書與B書理論的矛盾, 當年的囫圇吞棗,卻在此時害我肚子疼。 或許是這樣,在我那沒什麼讀書風氣的系上, 我在遺傳學課堂上非常努力吞下老師說的話, 那是我正式接觸真正的生物演化學(與統計相關、以數學表示)的契機。 讀越多變得越自卑, 我幾乎承認我過去完全不懂演化生物學。 順著書的邏輯,沒有反芻消化, 無法思考彼此間的矛盾,看不到該書的謬誤, 這是我在科普跌的一大跤。 除了我的背景知識不夠,只能囫圇吞下,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科普書花了三四百頁在描述他的理論, 給你一千兩百個例子,給你燦爛的詞彙,褒獎一下自己在該領域的成就, 然後我就相信了。 (呆) 不論在什麼領域,如果我全然不懂,卻有個人天花亂墜講得嘴角全泡, 我都有可能變成他的信徒。好可怕。 最可怕的是,我曾經是道金斯(自私基因)的信徒,也同時是馬古利斯(演化之舞)的信徒, 明明他們彼此針鋒相對的篇章我看了幾十遍,卻只因為他沒有明白寫出敵人的名字, 我就變成牆頭草,好可怕。 然後我決定進入這個領域,研究所讀的就是演化生物學。 我花比較多心力是行為生態學的部分,就是一般人知道的動物行為學。 以學術研究的方式在讀演化學, 非常不一樣。 論文講究的是精準,誰跟你一千兩百個例子、誰跟你三百頁花花綠綠, 指導教授教我要看穿作者想要掩蓋的汙點、顯著星號後的陰謀,別被作者傻傻帶著跑。 (尤其是在演化學界這種嘴砲無敵的領域) 動物行為學不是心理學, 研究方法很不一樣,對資料的解釋方式也很不一樣, 一樣的是,經常被作者以外的人過度延伸。(例如社會達爾文主義) 我常常發現,被發表在媒體上的論文, 記者總是下很聳動的標題,用很粗糙的方式描述結論, 導致 [英國研究] 變成一種很奇妙的代號。 我每每看到英國研究,都會肅然起敬一下, 是什麼樣的學術環境,才能讓各個領域的專家們, 可以放肆投入研究 "對人類沒有什麼直接貢獻"的議題? 對學術如此包容,如此氣度的環境,真令人羨慕。 又扯遠了,講回科普書吧,我現在在看科普書的時候, 所謂作者言之鑿鑿的證據,我都保留著很大的幻想空間, 當年做實驗發表的那個reference真的有說過這句話嗎? 還是科普作者擅自引申? 做實驗的那個人,是否遵循著學術倫理? data的信任度是否有權威期刊的背書? 我現在已經過了看科普學知識的階段,因為我知道科普沒有reviwer, 讀者沒有能力辨別作者是否有刻意引導,是否七分證據十分話。 科普是很好的入門書,在新接觸的領域給予一些架構, 對一般民眾嗑牙已經非常足夠。 但是提到要從學術角度互相切磋、互相糾正別人的理論, 科普是不值得我信任的。 當然我不是說所有的科普都沒有價值, 我曾經讀過一本....我不承認他是科普,他好難!! >.< 他難在用了非常非常多的統計語言,沒有統計基礎的人牙齒會斷掉。 我小時候跳著看,後來學了統計我冒著斷牙的風險再讀過, 我終於承認我有用心看那本書。 (那本書叫啥我想不起來,我過兩天回娘家查再來補充) 所以,論戰科普書這件事情,我還蠻無能為力, 我不敢對於我一知半解的東西宣稱什麼立場。 這可能是我在演化領域中,學到最寶貴的東西。 我剛剛想一想,叫生演小美眉太鰾臉了, 我都生小孩了,可以叫人家生演阿姨嗎? >/////< -- 不要惹我生氣 不然我放火燒你家 = 地獄怪客。火焰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183.89

02/06 02:36, , 1F
哭了啦 看開頭本來想推解結我也喜歡 才過幾頁就變阿姨了><
02/06 02:36, 1F
<囧>

02/06 02:40, , 2F
看完這篇 我想到的是前陣子的一文:醫學研究結果為何難以複製
02/06 02:40, 2F
我在工作的地方(生醫領域)認識一個博班學姊, 她博士念的好像不是很順利,根據她學妹的看法,學姊的理論基礎有問題, 但是頭已經洗一半下去了,博五的她不可能重新換題目再來。 我隱約知道的事件是,她實驗的data經過了一番"整理", 將樣本中令人歡喜的結果特地挑出來不斷地討論, 而落在無顯著差異區塊的那些樣本,默默被鬼隱。 我不知道paper的reviewer能不能發現他的伎倆, 但是我在UCLA同領域念書的表弟對這件事的看法是: 靠!怎麼那麼賤!

02/06 02:41, , 3F
寶寶一定很可愛~遺傳到冰雪聰明的頭腦。
02/06 02:41, 3F
謝謝您的讚美,她超皮的 <囧>

02/06 03:40, , 4F
我第一本科普書是達爾文大爆炸 國中看的..
02/06 03:40, 4F

02/06 03:42, , 5F
其實我有點訝異 原來道金斯跟威爾森有針鋒相對喔...
02/06 03:42, 5F

02/06 03:42, , 6F
可不可以多講一點 我想我應該還停留在都覺得很好階段
02/06 03:42, 6F
對不起我白癡白癡的,手殘寫錯 我是要寫"演化之舞"的概念跟"自私的基因"概念互有衝突 手殘給他寫到生態大老的名字去了~

02/06 03:47, , 7F
然後那些英國研究其實不是研究 http://ppt.cc/DMIK
02/06 03:47, 7F
喔喔有一些是這樣,但是我提到的是指從paper來的那些! 就是在lab meeting的時候老闆會拿出來講給大家聽的那種怪paper~ ※ 編輯: eliec 來自: 122.116.183.89 (02/06 05:19) ※ 編輯: eliec 來自: 122.116.183.89 (02/06 05:20)

02/06 11:57, , 8F
你看的很多我也有看欸(握),不過最後都沒往這條路走
02/06 11:57, 8F

02/06 11:58, , 9F
我只印象中演化之舞從頭到尾都繞著粒線體 DNA 在講
02/06 11:58, 9F

02/06 11:59, , 10F
話說費曼那本我記得都在講他 MIT 惡作劇的事情吧 XD
02/06 11:59, 10F

02/06 12:09, , 11F
費曼那本,惡搞的事我看得懂,但是一出現專有名詞就炸了~ XD
02/06 12:09, 11F

02/06 18:10, , 12F
可惜這篇在婊的都是有通過學術訓練的作者 說他們亂寫..
02/06 18:10, 12F

02/06 18:11, , 13F
科普和論文的確不同 前者可以寫得比較主觀隨性參考就好
02/06 18:11, 13F

02/06 18:15, , 14F
學界只會接受最安全保守的東西 其標準本來就和科普無關
02/06 18:15, 14F
其實也不一定,有些科普寫得非常中肯,除了用字遣詞的問題, 也有不少作者已經漸漸往 [充分揭示證據]的方向來寫作, 我近幾年挑書的條件是ref,沒有附上完整ref的科普就不太看了。 雖然我不一定會針對我有疑問的地方去深入研究, 但如果我想找,我要可以找得到答案, 我要能夠親自確認論文內容跟作者引申的尺度。 育兒的關係,我現在科普的重心有點轉往人類的行為跟腦神經科學, 因為有實務上的必要,在最近看的書中, 我真正動手去查paper比寫畢業論文還用心~ XD

02/06 18:58, , 15F
生演阿姨可以把讀書心得貼在書板啊,造福人群~
02/06 18:58, 15F

02/06 19:10, , 16F
道金斯不怎麼被學界認同吧 但他的科普賣得很好因為煽情
02/06 19:10, 16F

02/06 19:12, , 17F
他無神論在學界眼中其實就是腦補 書裡一直在攻擊有神論
02/06 19:12, 17F
我個人覺得,在學界發表的議題一旦牽涉到宗教,經常會失焦。

02/06 19:25, , 18F
道金斯不被認同?..你是說當時還是現在?
02/06 19:25, 18F

02/06 19:26, , 19F
現在親族選擇跟互惠性利他都發展到心理學去了...
02/06 19:26, 19F

02/06 19:29, , 20F
行為主義都被快被推翻了...變成演化心理學跟行為基因學
02/06 19:29, 20F
一開始挑戰了大老的理論,難免大老會跳腳, 但是現在我接觸到的期刊或是老師上課的內容, 似乎都有把selfish gene當作前提的味道了~

02/06 19:42, , 21F
親擇我一直覺得是很有趣的動物行為 交配時會自然的選擇與
02/06 19:42, 21F

02/06 19:44, , 22F
自己親戚較不相似的對象 動行真是一門有趣的學科
02/06 19:44, 22F
從生理的角度來看,或許跟MHC有關, MHC是一系列跟免疫特異性有關係的蛋白質分子, 很多動物(鳥、哺乳類)似乎傾向選擇與自己MHC差異性較大的對象為配偶, 透過的機制有可能是外型、嗅覺(氣味、費洛蒙)、擇偶方式(叫聲、手段) 優點是能夠使子代在免疫方面具有更好的fitness。 以這三個關鍵字就可以找到非常多期刊了! kin selection , MHC , diversity ※ 編輯: eliec 來自: 122.116.183.89 (02/07 22:35)
文章代碼(AID): #1FBic40k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