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diversity

看板ZooStudy作者 (邁向 3DStudioMax!)時間21年前 (2002/12/10 10: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摘自科學月刊: 一九九二年六月五日(地球環境日)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地球高峰會議 並通過廿一世紀議程(Agenda 21),其中兩個很重要的主軸 是「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及「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謂「生物多樣性」是在生命世界中存在的不同或差異, 生命世界裡由最小的DNA(遺傳物質)、基因、細胞、組織、器官、個體、族群, 乃至生態系,都存在著差異與不同。 因此生命科學家努力去了解每一層次生命的結構與功能, 而有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 未來,我們可將其植物中內含抗鹽分、 抗旱、抗寒、抗蟲及抗病等基因轉殖到作物或森林植物上, 使作物能具抗環境壓力或解決全球變遷所導致的許多環境問題, 如污染、沙漠化、土壤鹽化及浸水等,對人類福祉將提供重要貢獻。 繼生物多樣性公約後的「生物安全議定書」, 更明確地指出,未來生物遺傳物質的惠益成為人類最重要的課題。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which meets the needs and aspirations of current generations without compromising those of further generations. 以下七個方面為當前各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一)生物多樣性的調查、編目及信息管理與系統建立。 (二)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 (四)生物多樣性的長期動態監測。 (五)物種繁殖機制及保護對策的研究。 (六)栽培植物、畜養動物及其近緣種的遺傳多樣性研究。 (七)生物多樣性保護計策與對策。 Cracraft(1995)呼籲已開發國家應早日設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其理由為: (一)生物多樣性的知識為各國管理其生物資源之必需,亦為各國永續發展之依據。 (二)各國物種不盡相同,知識無法完全自其他國家輸入,各國必須立即開展生物多樣性基礎研究。 (三)生物多樣性知識可以即刻應用,以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保健,協助農林漁牧業的發展。 (四)生物多樣性保育為跨領域、部會間的合作,應設立中心來協調與支援各部會間的合作,同時也藉著中心與世界各國的中心相聯繫與合作。 (五)生物多樣性知識與技術的移轉可促進國家間的合作,解決區域間的環境問題;窮國缺乏能力設立相關研究中心,富國應協助設立,以培訓發展中國家之人才。 依Perlman與Adelson的表達方式,以「檜木林」為例,檜木林的價值可有: (一)直接使用價值:現在砍來用。 (二)間接使用價值:用來吸收CO2,減緩全球氣候變遷。 (三)有選擇價值:未來再用。 (四)愉悅價值:啟發靈感。 (五)存在價值:我只要知道它還存在便覺得很高興了。 (六)遺贈價值:若是我的子孫能看到便足以高興了。 (七)轉化價值:我第一次看到它,便改變了我對這個世界及我的人生看法。我找到一個較不看重物質的生活,比起我舊的生命觀好多了。 生物多樣性研究方面,相對而言,因為體型微小不易觀察, 因此微生物比高等生命如動植物等,在分類上困難許多。 而且,依據傳統分類法則或微生物通用之DNA相似性大於70%之原則, 皆須先培養並篩選純系微生物,再比較其分類特性。 但以目前技術,據估算僅約少於0.3%來自土壤、 0.25%來自淡水、及0.001%來自海水中的微生物, 可被人為模擬環境與培養基成功培養。 因此,利用分子生物為基礎,不需純系培養樣本中微生物, 而藉由核酸分子探針直接偵測樣本之分子分類法,現已成為相當受重視之關鍵技術。 台灣海洋生物種之多,高達全球物種的十分之一,但是將近三分二的物種,已從過去的數量豐富、常見,變成今天的偶見、稀有、甚至絕跡,台灣的海洋生態保育問題之嚴重,由此可見一斑。 不論從基因(遺傳多樣性)、物種或生態系的層次來看,海洋生物的多樣性遠比陸地上的來得更豐富。譬如目前科學家所發現的34個動物門中,海洋就佔了33個門,且其中有15個門的動物只能生活在海裏。譬如棘皮、櫛板、腕足、毛顎、半索動物等等,甚至於最近才被科學家所發現的新的動物門也都是生活在海洋中。如1977年深海探勘船發現了一個完全不需要陽光的自營性生態系,深海熱泉區(hydrothermal vent),這裏有一個新的動物門──鬚腕動物(Pogonoghora),牠們和其他幾百種平行演化自十幾個不同動物門的新種生物共同聚集生活在這獨特的生態系中。1995年丹麥學者在龍蝦的觸鬚上找到一種體長只有1毫米不到的環口動物門(Cycliophora),它們的形態與生活史的複雜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今年四月份的《科學》(Science)也報導了一種在非洲南部海底爛泥堆裏所發現肉眼可見的巨大細菌,它比目前所有已知的細菌都要大上百倍。反之,生活在陸地及淡水的動物只有18個門,其中只有1個動物門──有爪動物門是海洋裏所沒有的。既使是拿許多在海洋和陸地都共ꘊ釭滌坁囿蠿茯搳A其中的海綿、刺胞(珊瑚)、紐形、內肛等動物門中,也有超過95%的種類都是分佈在海洋裏。因此如就門的多樣性(phyletic diversity)而言,海洋才是真正保存地球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場所。海洋生態系是地球上最大的維生系統,它不但提供了人類食物、醫藥與休憩的功能,也藉由保護海岸、分解廢棄物、調節氣候、提供新鮮空氣,主宰著地球整個生態系正常的運作。 遺傳多樣性是動物植物演化的基礎, 存有遺傳多樣性才能在不同的棲地和環境被選擇存活下來。 因此,可以由過去到現在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 檢驗出遺傳多樣性的豐儉。另一方面, 種源基因庫裡是否含有大量的遺傳變異, 也可以從種以下的階層:變種(生態)、亞種(地理)、 甚至族群(地方)的遺傳多樣性來檢討。 拿我們熟悉的柳樹來說吧, 台灣就有五種四變種, 其中單單台灣山柳(Salix taiwanalpina) 這一種就有三個變種:台灣山柳(var. taiwanalpina)、玉山柳(var. morrisonicola)和高山柳(var. takasagoalpina)。這些變種都是因遺傳上有了分化才演化成功的,而且只在台灣發生,尤其在霧林帶或更高的地方才發生。這些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如何辨識是今後我們努力的方向,在各國都設好了保護遺傳資源的柵籬之後,我們如何保護自己的遺傳多樣性,如何與人互利共榮,為後日的生物技術和農業的基因來源作準備是一個大方向的重要課題,而這些資源和希望就在霧林帶這個生態系裡。 勤中耕、緊除草是農人的美德, 總因為雜草影響作物品質,又可能是病害的中間寄主, 又影響收割,又有可能是毒草,於是凡是雜草就要控制, 草地上的物種多樣性就如此遭破壞了。 雜草果真百無一用嗎? 像田裡的蓼是可以抑制土壤線蟲生長的, 大多數的豆類都帶根瘤, 大戟屬的許多草都能聚集硼元素, 雜草雖可能是植病真菌的中間寄主, 但也一樣可以是食蟲昆蟲的棲枝。 雜草即使沒有這些直接好處,也能像綠肥一樣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 在所有的台灣產淡水魚中,我們可以依魚類對於不同鹽分的適應生存能力 ,將淡水魚類畫分為三群: (一)初級性淡水魚類是終生只能在淡水水域中生活的魚類。 例如本省產的鯉科、鰍科、平鰭鰍科、鯰科、塘蝨魚科、黃顙魚科、鰍科魚類等等。 (二)次級性淡水魚類係指大部份時間生活在淡水水域中, 但是可以短時期生活在海水域中之魚類。如慈鯛科、胎生廚魚科等魚類。 (三)周緣級性淡水魚:本類淡水魚對於海水的適應力極強, 包括溯河性魚類(鮭科、香魚科和部分蝦虎科魚類等), 降海性魚類(鰻鱺科、湯鯉科和許多蝦虎科魚類等) 以及一些偶而溯入河川中生活的 海水性魚類(鯔科、條紋雞魚科、塘鱧科、海龍科、雙邊魚科等等)。 -- 搖一柄桂槳,邀你溫情河裡泛舟 你可願意? 河是深了點,但那是思念溪彙成的河流 真愛沉不了 何況還有我深情的雙眸相擁你左右 你還在忐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240.2
文章代碼(AID): #zzLXur4 (Zoo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