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見證台灣風雨歷史之地(台北市中正區)

看板Zhongzheng作者 (態度)時間12年前 (2011/10/01 00: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文章請見:http://meetintaiwan.pixnet.net/blog/post/80679867 中正紀念堂位於台北市中心地帶,建立於1976年,原為舊日據時代軍山砲兵與步兵第一連 之用地,全區25萬平方公尺,內有蔣介石文物展覽室,另還有五間展覽間供民間團體各式 各樣的展出,國家音樂廳與國家戲劇院,每年都有許多著名演奏家及指揮家來此演出,平 均每年有超過800場次的表演,是台灣的音樂戲劇重鎮。 現在到10月初正好有手塚治虫的展覽,其作品原子小金剛是少數跨世代受歡迎的漫畫,也 在許多衣服及飾品都可以見到。 此外,中正紀念堂也是台北市內的大公園,包括南洋杉步道、櫻花、梅花、蘭花、桂花等 各種多種植物,是台北市民平日運動、活動的好去處。 這日剛好遇到吃蟲的鳥兒。 中正紀念堂也是台灣歷史發展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台灣解嚴前後著名的許多運動都是在中 正紀念堂廣場舉行,其中最有名的1990年野百合運動聚集了近6000名學生,以和平絕食的 方式反對當時的國民大會擴權修法,解散萬年國會、呼籲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召 開國事會議、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項訴求,經過六天的和平抗爭讓台灣不流血的走過戒嚴 時代。 2007年時,民進黨執政時期,中正紀念堂改名運動引起當時一陣議論,原本的中正紀念堂 要改名成為台灣民主紀念館,而匾額的「自由廣場」則由「大中至正」改名而來,在當時 朝野兩黨為了兩個名字鬥到不亦樂乎後,名字仍維持中正紀念堂,而匾額則不再改回來, 仍維持自由廣場字樣。 中正紀念堂裡有個蔣介石的銅像,以及他的名言「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雖然台灣人在學生時期都唸過這一段話,不過魯 道夫還是看不懂這是什麼意思。 蔣介石自在日本唸書時接觸到當時的辛亥革命風潮,回中國後參加革命軍,擔任過黃埔軍 校校長,在孫文過世後帶領國民軍北伐成功,之後的10年中,是中國在20世紀上半期最少 大型戰亂的時期。 後在二次大戰中擔任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在戰後透過外交手段廢除了中國不平等條約, 而後,國共內戰失利撤退來台灣。 來台之後蔣仍一心想反攻大陸,但隨著韓戰結束,史達林過世,美蘇兩大強權關係有和緩 趨勢,這個願望得不到美國的支持,而在1976年過世於台北榮總。 不論在中國或台灣的歷史評價仍是差異不小,對於台灣人而言,從228事件、白色恐怖、還 有長達「半個世紀」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更是有很多爭議色彩,也成為歷史學 家糊口的好題材。 自台灣解嚴後,多元聲音成為常態,蔣介石的許許多多正面負面評價也較能夠獲得討論, 以前台灣課本中描述蔣看到河流中的魚逆流上游,激起他鬥志云云,也逐漸成為人們笑談 ,而他與宋美齡的的婚姻,及當初為了娶宋家人過門登報聲明他跟前面幾位妻子脫離關係 ,更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在我們脫離以前善惡二分的歷史教材後,更能用比較不一樣的 角度看待一位歷史人物的另一面。 中正紀念堂目前仍有衛兵守衛,衛兵交接也是這邊觀光的熱門。 來中正紀念堂的一個熱門重點就是牌樓下的鴿子,由於長期被觀光客餵食的緣故,鴿子不 怎麼怕人,也大概是難以見到的不怕水泥地熱度的鴿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1.104.61
文章代碼(AID): #1EXVDRAG (Zhong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