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不只貓熊 北市動物園牛科動物齊拜年

看板ZOO作者 (裴)時間15年前 (2009/01/13 16: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更新日期:2009/01/12 13:31 (中央社記者郭美瑜台北12日電) 台北市立動物園貓熊館將於大年初一開館迎遊客,由於今年歲次逢牛年,動物園內的 牛科動物例如長鬃山羊、非洲動物區的羚羊等,也在春節期間等著向遊客拜年。 動物園長葉傑生表示,「牛」給人的印象是體格粗壯的黃牛、水牛,「羊」是指山羊 和綿羊,其實,牛和羊同屬哺乳綱、偶蹄目的牛科動物,另外,動物園裡還有龐大的 「牛科家族」。 動物園指出,牛科動物總是踮著腳尖走路,例如,台灣本土唯一的野生牛科動物長鬃 山羊及北非髯羊就是用牠的「高跟鞋」在陡峭山坡行走自如。 沙漠、平原活動的伊蘭羚羊、直角羚羊和弓角羚羊等,最能說明牛科動物的繁殖策略 ;牠們一胎通常只生一隻,新生兒小羚羊須很快站起來跟著媽媽移動,才能避免落入 獅子等掠食動物的腹中;森林裡也有羚羊,個性害羞的斑哥羚羊身上的條紋是很好的 保護色,體型也非常適合在叢林間穿梭。 動物園說,牛科動物的「洞角」在西洋電影中常被用來做酒杯或號角,因為牛科動物 的角終年生長不脫落、不分叉,不過,大部分的牛科動物雌雄都有角,但也有例外, 例如動物園展示的牛科動物中,只有黑臀羚羊的雄羚羊才有角。 提到牛,就不能漏了因為人類過度獵捕,一度瀕臨絕種的美洲野牛。 動物園表示,19世紀前,墨西哥到加拿大的大平原上有6000萬頭美洲野牛,肉、毛皮 和骨骼是居民賴以維生的重要資源,甚至牛糞被用來當作燃料,1830年至1889年間鐵 路興建,拓荒者為了消遣和毛皮,大量獵殺美洲野牛而造成數量銳減,僅剩幾百頭, 1890年美國政府緊急立法禁止獵殺野牛,並劃定保護區保護美洲野牛和印地安族群文 化。 動物園表示,園內教育中心於過年期間展出牛科動物標本展,可讓遊客知道「牛羊原 是一家親。」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112/5/1cu1a.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207.50
文章代碼(AID): #19R4xoA_ (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