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遊記] 將消失的移動國土。外傘頂洲登陸記行

看板Yunlin作者 (想和妳看棒球)時間10年前 (2014/07/15 09:43), 10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ai-travel 看板 #1Jn8OeMX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將消失的移動國土。外傘頂洲登陸記行 時間: Tue Jul 15 09:38:45 2014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183322677 將消失的移動國土。外傘頂洲登陸記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 【外傘頂洲位置Map】   從不同觀點探討,「外傘頂洲」都是一個有趣的地方。首先,從 行政地域圖上來看,您會發現竟然找不到外傘頂洲,因為它只是一個 大沙洲,常常會被海潮淹沒而不是真正的陸地。但若切換到衛星圖, 就能在台灣西部沿海找到外傘頂洲的蹤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動的國土   外傘頂洲雖然位於距離嘉義縣東石鄉約十餘公里的海上,而且絕 大部分都在北港溪(雲林與嘉義分界河)以南的嘉義縣外海,但行政 權劃分上卻屬於雲林縣口湖鄉。為什麼不由最靠近的嘉義縣掌管外傘 頂洲,反而是給雲林縣呢?這也是探討外傘頂洲的有趣觀點,因為它 會「向南漂移」!從昔日雲林縣逐漸往南漂到現在的嘉義縣外海,所 以外傘頂洲又有「移動的國土」之稱,這個稱號讓我對外傘頂洲產生 好奇,於是促成了這次的外傘頂洲探訪之旅。 【旅行Map】   或許您可能在地圖上找不到而以為是秘境,但其實外傘頂洲並非 難以到達的地方,而且更是當地的熱門旅遊景點。以往若想要去外傘 頂洲只能湊團包船,不過最近嘉義縣政府開始與當地漁民合作,在嘉 義東石漁港推出每週固定船班,提供散客報名,讓更多人能夠前往探 訪這個有趣的地方。 【東石漁港地標】 【提供散客服務的觀光船】   雖然名義上為散客船,但船家仍以帶團模式經營,所以超嗨的主 持人、豐盛的海鮮大餐,以及卡拉OK,讓外傘頂洲之旅充滿了濃濃 的台式風格。或許船家怕沙洲之行太無聊而安排熱鬧節目,但對於想 靜靜考察的背包客來說仍顯唐突(換句話說就是太吵)。不過體驗不 同的在地旅遊風情,也是一種旅行趣味,至少我可以了解為什麼報名 費需要 600元…… 【熱鬧觀光船上充滿濃濃台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洲潟湖適合發展養蚵業   東石漁港附近最常見的景象就是壯觀的海上「蚵田」,成為嘉義 東石的鄉土特色。蚵就是牡蠣,「蚵農」在淺海上架起一塊塊蚵架或 蚵棚,以養殖當地名產「東石蚵」。蚵田好像開田闢地般拓展海上, 而養蚵的漁民則好似農人,得時常駕筏巡弋照顧自己的蚵田與收成採 蚵。 【東石海上蚵田】 【駕筏巡弋的東石蚵農】   廣大的外傘頂洲形成天然屏障,在嘉義沿海圍起一塊潟湖。這片 廣闊平靜的內海淺灘是台灣最大的牡蠣養殖區,約占全台灣產量總值 的一半,養蚵成為嘉義縣東石鄉最重要的經濟產業。沙洲與養蚵的關 連,亦能成為探討外傘頂洲的有趣觀點之一。 【蚵筏成群】   從東石漁港出發登陸外傘頂洲約要一小時船程,因為水下有淺灘 的關係,海面呈現出一種特別的墨綠色。逐漸靠近外傘頂洲,觀光船 開始穿梭蚵田,海上更可見成群「蚵筏」與我們擦身而過。每個蚵筏 都有不同旗號,代表分屬不同蚵農,這樣才不會因採蚵權起爭執。 【蚵筏】   養殖牡蠣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在沙洲淺灘上插樁布置蚵殼 ,另一種就是把蚵殼掛在漂浮的蚵筏下面,船家說只要弄好蚵殼,蚵 仔就會自己生出來……因此叫做「蚵田」和「蚵農」來比喻養蚵業真 的非常貼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傘頂洲登陸趣   外傘頂洲為台灣最大的離岸沙洲,整體上為東北-西南走向,水 面上的部分長約10.8公里、寬約 1.3公里的長條狀沙洲。離岸沙洲的 成因為河流出海口的泥沙淤積,這些河口沖積物受到海岸洋流推移, 逐漸形成一條連接河岸的沙嘴,然後再逐漸延伸成更長的障島沙洲, 若後來沙源不足,則障島沙洲的與河口的連接部會受到潮浪的侵蝕而 與海岸脫離,最後形成離岸沙洲,並逐漸往洋流推動方向漂移而去。 登陸會漂移的最大離岸沙洲,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 【即將登陸外傘頂洲】   觀光船即將登陸外傘頂洲,卻望見前方沙洲竟有一座竹子搭成的 「竹篙寮」,讓人非常好奇。平底的觀光船很容易就「擱淺」了,遊 客們打著赤腳跳上沙灘,開始體驗獨特的沙洲探秘之旅。 【踏上外傘頂洲】   這座竹篙寮為當地漁民自行搭建,可謂名副其實的「海上屋」, 據說以前曾有人定居二、三十幾年,令人驚奇,現在此寮的功能為在 漲潮時讓漁民暫待海上、儲放用品及漁獲的地方。竹篙寮還有一個有 趣的故事,民國九十年雲林縣長曾派員至外傘頂洲並在此寮釘上「雲 林縣口湖鄉蚶寮126之201」的門牌以宣示管轄權,不過現在門牌已經 不見了。 【竹篙寮】 【竹篙寮內部】 【架高構造的竹篙寮】   「可以住人的沙洲」也突顯外傘頂洲的規模之大,據說在清朝時 期曾居住千餘人,而且還有街市,民國五十年代則還有數百人,而現 今已無人居。在民國八十八年的資料中,外傘頂洲超過平均海水位的 面積可達2900公頃,但後來因為沙源不足加上海流與季風侵蝕,目前 僅存約1000餘公頃而已。依這樣的速度來看,外傘頂洲可能幾年後便 會潛沒而消失……「即將消失的國土」一詞,充分詮釋了外傘頂洲的 荒蕪之美。 【外傘頂洲的荒蕪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將消失的沙洲之美 【外傘頂洲之美】   豔陽高照的蔚藍天空下,沙洲景色竟然如此令人驚艷。拉遠焦距 與視野,藍天勾勒點綴白雲,隔著一條地平線與沙洲對望。人群與殘 物在廣闊荒地上漫遊疏落並逐漸縮小,彷彿無限中那特殊的奇異點, 讓有限的稀疏分佈與無限的空間擴散形成強烈對比,使外傘頂洲呈現 出獨一無二的荒蕪美感。 【外傘頂洲蚵田】 【水灘河流】 【外傘頂洲的荒蕪之美】 【外傘頂洲風景】 【荒洲世界外傘頂洲】 【外傘頂洲一景】 【沙土紋理】 【沙水交融】 【外傘頂洲光影】   人們徜徉外傘頂洲,光影顯得格外分明,有時遇沙地上畫出特殊 紋理,有時又見水灘中倒映天空殘影,這片荒洲之美宛如融合了水與 沙、海與陸、天與地,甚至是連結人類與自然的奇幻世界,令人留下 了深刻印象。只是如此沙洲之美,可能在幾年以後就會消失…… 【奇幻世界的交融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洲上另有天地   來到外傘頂洲,雖然放眼望去好像皆為空無一物的荒蕪世界,但 若近距離仔細觀察,仍會發現沙洲上的世界其實還蠻熱鬧的。 【鑽出沙洞的螃蟹】 【廢棄蚵筏】 【小沙蟹】   外傘頂洲灘岸上亦能看到蚵農所架設的蚵田,而且是在退潮時的 樣貌。蚵田原來是在沙土上並排插立許多木樁,然後在木樁間牽線佈 置蚵殼,待漲潮後浸入海水中,蚵苗就會附著在蚵殼內生長,而且還 能以海中的浮游生物為天然飼料養殖蚵仔。所以,只要選擇適合的環 境養蚵,海洋就會送上大自然的豐收禮物給我們享用。 【灘岸上的蚵田】 【蚵殼牽線】 【懸在海上的蚵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什麼外傘頂洲可能將會消失?   知道離岸沙洲的成因以及外傘頂洲的地理位置,就能了解外傘頂 洲是源自於濁水溪沖出的泥沙大量堆積而成。濁水溪是台灣西部的最 大河流,也是輸沙量最高的河流。濁水溪進入西岸平原後,平坦寬廣 的地形使泥沙大量沉積,河床逐漸淤積,最後導致河水氾濫。自古以 來,濁水溪曾有多次潰堤改道的紀錄,因為輸沙量大,所以在往復改 道時期,不僅慢慢沖積出現今的海岸線形狀,同時也在各個不同時期 改道的河口外海,堆積形成一系列的沙洲樣貌。直到西元1911年日本 人築堤整治水利後,濁水溪河道才終於固定在現今的路線位置上。 【外傘頂洲形成示意圖】   從地圖上來看,外傘頂洲以北海岸的確有一系列的沿岸沙洲堆積 。沙源從濁水溪河口沖刷入海,受到台灣海峽的洋流與潮汐推動而往 南沉積,並在沿海形成沙洲。日本人整治濁水溪後,濁水溪的輸沙量 減少,沙源不足使外傘頂洲與海岸分離,成為一大型離岸沙洲並逐漸 往南飄移,最後來到雲林與嘉義交界外海。因為受到北港溪與朴子溪 出海口水流推擊,使得外傘頂洲成為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離岸沙洲 了。   沒有足夠的沙源繼續堆積,將導致沙洲消失海上。我們可以預期 ,在沙源不足的清況下,若外傘頂洲繼續往南漂移,從西南端開始將 會被洋流和潮汐侵蝕,然後逐漸全部消失。濁水溪整治是日治時期沙 源不足的主要原因,而近代的沙源不足,很可能與濁水溪南岸的台塑 麥寮工業區興起有關。工業區開墾建地與整治,讓濁水溪出海口更加 鞏固,也導致泥沙淤積量大減。雖然有論文研究指出,近年來外傘頂 洲的面積變動不大,但沙源不足仍是未來的趨勢。沙源不足,外傘頂 洲一帶的海岸沙洲終將逐漸瓦解,然後消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屹立不倒的塭港堆燈塔   外傘頂洲上也有燈塔建築。因為附近海域沙洲多,航行若稍有不 慎即易擱淺,於是設立「塭港堆燈塔」以提醒船隻注意。因為沙洲地 基不穩、海水侵蝕等因素,塭港堆燈塔自西元1914年首建以來,曾遭 遇多次傾斜與倒塌,前後已經歷七次重建,成為全台灣重建最多次的 燈塔,這也可算是另類的「屹立不倒」了。 【地平線上的塭港堆燈塔】   來到外傘頂洲朝西南方眺望,可隱約看到兩座燈塔建築。紅白色 相間的尖塔形式、看起來高度較高的那座是民國四十六所建立的塭港 堆燈塔,為高方架形鋼架塔,雖然現已廢置不用,但仍成為外傘頂洲 最顯著的地標。民國六十三年,因為沙洲移動,便在附近重新改建一 方錐形鋼架塔,然後又經過多次倒塌重建,最後於民國 101年另覓他 處重建啟用至今。 【塭港堆燈塔】   另一座看起來高度較矮、不顯目的黑色支架燈塔即為現在使用的 塭港堆燈塔,燈高為36.5公尺,光程可達14.3海浬,成為外傘頂洲沿 海區域的照明燈。這次的外傘頂洲之旅因為登陸時間短暫,很可惜無 法能更靠近去觀察塭港堆燈塔,不過比較遠眺燈塔的距離感覺,我們 依然可以體認到外傘頂洲的規模之大,並由衷感嘆這片大自然賜予嘉 義東石養蚵業蓬勃發展的奇妙「土地」、一個有趣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踏上外傘頂洲的腳印   外傘頂洲可能是我們一生只會踏上一次的土地,而且也可能因為 即將消失而沒有機會再度造訪。雖然踏上外傘頂洲的腳印終會被潮水 抹去,無論未來變化如何,這次登陸探訪的特別體驗留下了赤腳踩踏 這片土地的感動,將使這個美麗又有趣的地方不會被遺忘。(2014年 七月) 【踏上外傘頂洲的腳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144.19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Tai-travel/M.1405388328.A.5A1.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honn (60.251.144.196), 07/15/2014 09:43:06

07/15 13:13, , 1F
不錯耶
07/15 13:13, 1F

07/15 13:37, , 2F
07/15 13:37, 2F

07/15 15:37, , 3F
07/15 15:37, 3F

07/15 20:16, , 4F
07/15 20:16, 4F
※ 編輯: shonn (1.172.115.222), 07/15/2014 23:43:17

07/17 09:16, , 5F
推推
07/17 09:16, 5F
文章代碼(AID): #1Jn8Sirs (Yu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