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逝世一周年

看板YTHT作者時間19年前 (2004/12/21 02:5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news.huash.com/gb/news/2004-05/25/content_1036488.htm ============================== 《走向共和》逝世一周年 作者 救生員 [華商論壇] 2004-05-25   該劇曾由中央電視台于4月12日(薩斯瘟疫爆發高峰期)在“ 弘揚主旋律”的黃金時段隆重推出。不知何故,後期加速播映, 每晚連播兩到三集,以至于不到一個月,全劇即播映完畢。當 越來越多人意識到這部巨片的深刻寓意之後,突然傳來北京全 面禁播該劇的消息。   該劇激起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和熱烈爭議。對該劇的藝術性、 歷史逼真感、和觀賞價值,觀眾都一致予以肯定和讚賞。但涉 及其寓意,則看法兩極。一種看法認為:該劇重塑慈禧、李鴻 章、袁世凱等歷史“反角”,是為他們翻案,或為當今權貴背 書,比如,以李鴻章的“賣國”合法,喻他的“賣國”合法; 或為當權者的“穩定”論尋找依據和說詞。另一種看法認為: 電視劇以一幅生動的近代史畫卷,含蓄彌R孫中山等民主先賢 所主導的共和革命,謳歌民主、自由、與憲政,諷古喻今,影 射和抨擊短暫民國之後的專制復辟,尤其是他的獨裁.   的確,這部長達59集的大型電視巨作,涉及幾乎所有的近 代重要歷史人物。而且,該劇“大膽”修改了近代歷史上的人 物定位。劇中對慈禧、李鴻章、袁世凱、和孫中山等關鍵角色, 都有全新的造型。   試看劇中的若幹鏡頭:   北京清宮,御宴。一百多道精美佳肴被唱著名擺上來,慈 禧卻嘆了口氣:就這麼點兒菜,真沒辦法下筷了!   鏡頭切換,東京皇室。為了籌集海軍軍費,一再從內庫(私 庫)中撥出款項的日本天皇,又宣布:從今日開始,朕每日只食 一餐!   東京皇室。天皇聽完首相有關甲午海戰的戰報(日方大獲全 勝,中方全軍覆沒),緩緩回轉身來,含淚微笑道:朕餓了!首 相于是大喊:快擺宴席,陛下餓了!天皇揚手制止。旋從懷裡 掏出一個小紙包,打開來,是已經啃過一半的面狀食物,天皇笑 著,一邊淌著熱淚,一邊大口啃食著那半截面食。   鏡頭切換,北京清宮,御宴。慈禧與光緒坐在膳台上,面 前擺滿了山珍海味,卻不能下嚥(因為打了敗仗)。光緒勸道: 親爸爸,您吃點兒吧!所有的大臣都齊刷刷地跪下來,泣勸: 太後,您就吃一點兒吧!   除卻細節之外,還有兩國總氣象的對照:   東京皇室:天皇自律勤勉,國會激烈辯論,國民眾志成城...   北京清宮:太後高高在上,群臣跪拜,口稱“奴才”。或勾 心鬥角,相互告狀,或誠惶誠恐,自煽耳光...   這類寓意深長的對照或暗示鏡頭,在劇中比比皆是。明啦人 以為:這是對慈禧等人的褒呢?還是貶呢?   其實,以筆者觀之,無所謂褒,無所謂貶。客觀主義,才是 該劇奉行的原則。將史實與場景客觀地呈現于你面前,由你自己, 帶著你的智慧,去鑒別,去評判,其中的是非曲折,其中的謬誤 真理。畢竟,現實是復雜的,不論好人還是壞人,都不會在額頭 上刻下好或壞的標簽。相形之下,那些臉譜化的所謂歷史劇(如 《雍正王朝》),大可以休矣!   其實,大凡對中國近代史有一點概念的人,都非常清楚:晚 清與它,這兩個相距百年的專制王朝,從本質到形式,都有驚人 的相似。 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歷史常識。《走向共和》, 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為這兩段具有驚人相似的歷史做進一步形 象的背書和詮釋。   經濟上,閉關自守達二百多年的滿清專制王朝,正受到當時 來自境外海上貿易(全球通商)的沖擊;而上世紀末,閉關鎖國 達三十年的政權,也同樣面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和一體化浪潮的 挑戰。政治上,清王朝面對國內外立憲或共和變革的壓力;共產 黨則受制于海內外民主改革的呼聲。   其間的許多口號、事件、與人物,甚至完全可以劃上等號:   晚清主導的“洋務運動”,等于它實施的“改革開放”;   晚清國策“祖宗之法不可變”,等于它立場“堅持四項基本 原則”或“穩定壓倒一切”;   晚清主張“富國強兵”和“船堅炮利”,等于它口號“中華 民族的偉大復興”和“軍事現代化”;   晚清所謂“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等于它所謂“建設中國特 色的社會主義”;   外交上,晚清有“外須和戎”,故簽《馬關條約》、《辛醜 條約》,它有“韜光養晦”,故簽《中俄邊界條約》、擱置釣魚 台和南沙群島等爭端;   晚清首創“十裡洋場”上海,VS“經濟特區”深圳;   晚清聲稱“千年未有之變局”,VS“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事 業”;   如今的“太子黨”,正是當年的“八旗子弟”;   至于官場腐敗,百年後與百年前,不僅酷似,而且有過之而 無不及...   更重要的一點,如果我們不願意承認當初滿人入關後,華夏 實際上已經亡國喪國,至少要承認,滿清是一個外來政權;嚴格 地說,共產黨也是一個外來主義政權,連毛澤東都承認,他死後, 是要去見馬克思,而不是孔夫子。 值得留意的是,在整個《走 向共和》的電視劇中,沒有“中國”之稱,只有“清國”或“大 清”之謂。不可小覷,編導之良苦用心。   說得寬一些,動年前後的歷史相識性,已經到了這樣一種不 可思議的程度:當代任何一類中國人,都很容易在電視劇中找到 自己的面目,識別自己的“前生”。不論你是在朝的當權派,在 野的反對派,“體制內”者,“體制外”者,還是事不關己的平 頭百姓。   該電視劇展現了大量警鐘與寓言式的歷史畫卷。   臂如:劇中用相當篇幅,展示了百年前中日兩國之間的競爭 和對比(這一競爭和對比迄今仍在進行)。當時,中國海軍(北洋 水師)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結果,卻在與相對弱小的日本 海軍決戰中,全軍覆沒。船堅炮利(硬件)何益?只要制度與人心 (軟件)未變,表面上的富強儼然貧弱的面具。海軍走私,假彈演 習,與當今解放軍情形何其相類? 劇本因此昭示:不應該僅僅 是富強,富強未必救中國。這是歷史一再留給中國人的警訓。畢 竟,歷史上,從“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到“康乾之治”, 中國的富強不止一次;今天的所謂“繁榮”,不是第一次,也不 是最後一次,今天的所謂”繁榮”程度,更遠非“空前絕後”。 (僅二十世紀10至30年代,那段被公認為“內憂外患”的年代, 中國經濟就一直保持了平均10%以上的快速增長。) 富強,為救 國的必要條件,卻絕非充分條件。   這個道理,即便是那些負笈海外,“光宗耀祖”的留學生 們,也多數沒有明白過來,百年前如此,百年後依然如此。比 如,大名鼎鼎的嚴復,彼時,是留洋海外、學有所成的代表人 物,回國後,不僅沒有為中國的徹底改造鼓與呼,反而與楊度 等守舊勢力同流合污,組成所謂“籌安會”,力主袁世凱稱帝。 其所學矣,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其所為矣,助紂為虐,遺禍 千古。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是錢學森等輩,以“愛國” 為名,傾其所學,充當它的“導彈之父”;以“科學”為名, 偽証“畝產上萬斤”為“真理”。在“文革”武鬥或八九年血 洗我莘莘學子的槍膛中,有多少彈藥,是錢學森們的傑作?而 在錢學森之後,為讀者歌功頌德、保駕護航者,依然前赴後繼, 如李政道、楊振寧等人,何嘗不在此列?   令人痛心的是,“錢學森們”、“李政道們”、“楊振寧 們”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就在今天,就在全美、全加、乃至 全世界“洶湧澎湃”的中國留學生大軍中。據說,一些人當了 “海龜”後,對封鎖互聯網貢獻甚巨,聞之令人欷噓!受了文 明的教育,卻改不了對抗文明的“反骨”。中國人啊,死性的 中國人!   眼下,在中國御用知識界(甚至其對立陣營),又在流行一 種說法:如果不是孫中山鬧革命,滿清通過“洋務運動”,將 緩慢走向“君主立憲”,進而實現中國不流血的變革,早已迎 來共和與民主。此論意在責備孫中山等人及其革命,“搞亂了 中國”。同時暗示,任由下去,只要經濟發達了,民主自然而 來。此論不管是出于理想主義還是一廂情願,也算是“一家之 言”吧!然而,革命之產生,每每源于舊勢力的頑固。當權者 如果不主動加快變革步伐,革命的風暴必不期而至,付出的代 價,不僅是舊勢力的覆亡,也將是整個社會裂變動盪的成本。 縱然有此成本,責任顯然不在革命者,而在舊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代國內的歷史教科書中,把近代“西 方列強”的照會,一律斥為“強權”、“勒索”。可電視劇中, 只要仔細傾聽那些如實展示的照會內容,卻得出不同的結論: 許多照會有利于中國!   諸如:   義和團暴亂驟起,鋒芒所向,不僅搗毀外國使領館(嚴重 違反基本的國際準則),而且,任何與西方文明相關的人與物, 均遭塗炭,比如,不準使用“洋產品”,于是扒鐵路,毀電線, 甚至連那些身上僅帶有一只鉛筆的國人,都慘遭格殺。這不禁 使人聯想到幾年前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及其極端宗教狂熱。   針對義和團,“西方列強”一再以照會奉勸清政府,要求 他們主動採取行動,制止義和團殺害傳教士和無辜百姓,停止 圍攻外國駐華使領館。但清政府中的強硬派,卻另有算盤,企 圖利用義和團的“極端民族主義”,來對抗外國,鞏固政權。 徑置各國照會于罔聞,結果,八國聯軍齊發,大清迅速落敗, 割地賠款。   戰後,八國要求懲辦戰犯,清政府中的主戰派人物,包括 慈禧太後,全部榜上有名。慈禧一方面對義和團改撫為剿,另 一方面派員求情,她自己最終被免除于死亡名單。但除慈禧之 外,其他174名大清重臣,均被處死或勒令自裁,且由清廷自己 執行。這群專制官吏,非貪即歹,禍國殃民,更兼腦後垂掛一 條“豬尾巴”,幾代人當了漢姦,猶不自知自省,雖萬死尚有 余鉅。“洋人”逼令殺之,實為國人解恨。只是遺憾沒能借“ 洋人”之手,殺了慈禧。否則,中國歷史改寫,後景何其光明。   針對戊戌事變,“西方列強”照會:要求解除對光緒皇帝 的軟禁,與中國外交,只認光緒,不認慈禧。意思就是,鼓勵 中國的改革(戊戌變法),推崇改革派(光緒),排斥保守派(慈禧)。   針對袁世凱稱帝,“西方列強”照會:要求袁立即取消帝 制,不承認復辟後的“洪憲”政權。意思就是,反對中國倒退, 鼓勵中國走向文明與進步。   ......   所有這些照會,動機何在?害怕中國強大嗎?希望中國動 亂嗎?聽任中國野蠻嗎?恰恰相反,“西方列強”一次又一次 地發出信息:希望中國安定,希望中國進步,希望中國跨入世 界主流文明的行列。百年後的今天,文明程度已經翻了幾番的 “西方列強”,他們的忠告(“幹涉”),何嘗更加不是如此?   如果早一些,更早一些,國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中國可以少走多少彎路?須知道,日本,正是在虛心聽取了西 方的忠告之後,最終成為與西方並駕齊驅的一員。從1898年“ 戊戌變法”算起,中國已經被耽誤了一百零五年;從1911年辛 亥革命算起,中國已經被耽誤了92年;從1919年“五四運動” 算起,中國已經被耽誤了84年...... 由此一再耽誤,錯過了 多少“東方快車”?怎能不一再落後?   如果歷史可以假設的話,我們不妨依次檢視:假設戊戌變 法成功;假設晚清較早實現貨真價實的君主立憲;假設袁世凱 沒有稱帝;假設孫中山在有生之年鞏固了民國;五千年的華夏, 何其不幸至此!可憐我中山先生,頭像被人高舉,主義卻遭強 姦。九泉之下,何曾安寢?   有意思的是,當電視劇被禁之後(毫無疑問,這一封殺令, 只能來自于保守派的總代表、),那些戴著官帽的御用文人隨 即彈跳起來,對電視劇指手畫腳,大喊“偏離了正確方向”, “荒唐”。顯然,《走向共和》觸到了某些人痛腳。但有趣 的是,就在官方媒體刊載的各種評論中,無知是自相矛盾還是 有心之失,竟也出現了“決不能把‘朝廷’同‘國家’混同起 來,‘國家’和‘朝廷’有一致的一面,又有根本的區別”等 語,莫非是說:“決不能把執政黨同國家混同起來,執政黨和 國家有根本的區別”?   另一段御用評語:“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主角,對中國現 代化的最初起步作出過自己的貢獻。而在對待帝國主義侵略的 問題上,他始終堅守‘力保和局’,奉行‘外須和戎’。李鴻 章的貪婪聚斂是有名的,當時甚至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在 ‘自強’旗號下一手訓練起來的、用洋j洋炮武裝的淮軍,腐 敗不堪,只能用于對內鎮壓,在對付日本侵略時幾乎一觸即潰。 ”   以這段評語,分別對應的,莫非是:李鴻章的“力保和局”, 與他的“韜光養晦”(都要“保証和平安定的國際環境”); 李鴻章等大清官吏的聚斂,與官僚的貪婪;(洋槍洋炮武裝的) 淮軍絢腐敗、對內鎮壓和對外無力,與(俄制武器裝備的)的腐 敗(走私經商)、對內鎮壓(血洗)和對外軟弱(放棄釣魚島、南 沙等主權捍衛)......看來,“把話說過了頭”的御用文人們, 也堵死了以《走向共和》為當今當權者圓場、找台階下的通道。   毫無疑問,《走向共和》,充滿了對据民主真共和的由衷 渴望,同時提醒未來民主中國誕生之初,可能經受的“亂局” 與陣痛,彼時,國人的理解與耐心尤其重要。但不管怎樣,民 主與共和,是人類的必然方向,是中國走向真正富強、和諧、 清明、長治久安之不可替代的良方。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該 劇實為宣揚民主與自由的活教材,絕佳教材!   當然,全劇並非毫無缺陷,最大的敗筆,是關于楊度。這 個歷史上有名的“變色龍”,居然被塑造成了一個“大義凜然” 的“正人君子”。其八面玲瓏的本色,居然被塗改成“堅持原 則”。正是這個楊度,組成“六君子”“籌安會”,與袁家長 子袁克定合流,不惜以假簽名假報紙,蒙騙並勸進猶豫不決的 袁世凱稱帝,既害死了袁氏,也葬送了共和。史上,臨終的袁 世凱曾痛苦地大叫:“楊度楊度,誤我誤我!”   楊度、嚴復等人,是“國情論”的始作俑者和抬轎人。其 表演,活生生、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中國人”這個群體典型的 圻H根性”:“皇帝不急太監急”;以當奴才為快事;以忠君 為“愛國”;寧誤國棄民而盡愚忠......   也正是這個楊度,最後又經周恩來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 黨,從此“走紅”。此君在這部電視劇中坐享“重大包庇”, 可能因為該劇編導多具湖南背景,而楊度是湖南人士;或者, 顧忌其身份。   敗筆難免,不一而足。然而,瑕不掩瑜。《走向共和》, 這部逼真而恢宏的巨作,成為中國熒屏上的一道異彩,一座豐 碑,值得每一個中國人觀看,尤其值得當今執政黨和反對派陣 營的所有成員親睹。   以鑒照,以沉思,以深省。 [終于轉貼完成,費勁...] [注:"可憐我中山先生,頭像被人高舉"是指節日期間將孫中山 的頭像放置于天安門廣場,與毛澤東同志的頭像面對面 ] -- ※ 發信站: 香港地(hkday.net) ◆ From: 匿名天使的家

推 137.229.3.168 12/20, , 1F
慘,家裡買了還未看啊
推 137.229.3.168 12/20, 1F
※ 轉載:由 pengtu 轉自 DividedLands 板 (2004/12/21 02:55:13)
文章代碼(AID): #11no1l00 (YT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