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北大--(轉載)

看板YTHT作者時間20年前 (2004/09/16 12:3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兩全其美 BBS -- 文章閱讀 [討論區: PKU] ------------------------------------------------------------------------- ------- 發信人: hehehey (hehehey), 信區: PKU 標 題: 我心中的北大──袁行霈 發信站: 兩全其美 BBS (Wed Sep 15 11:49:11 2004), 本站(lqqm.net) 我心中的北大 我從十七歲考入北京大學,二十一歲畢業留校任教,至今已在北大度過三十四個 春秋。前半生的三分之二,就消融在這四堵石砌的圍牆裡,換來了兩鬃如霜。莫非我 將終老于此嗎?莫非我的一生都要獻馴_大嗎?北大,北大,北大究竟在哪裡呢? 教室裡坐滿我的學生,一雙雙眼睛投出渴求知識的光,集中在我身上,使我興奮 、喜悅、感激。因這些光束的撞擊而產生的靈感紛至沓來,一向寡言的我,競滔滔不 絕地講出一連串我自己也覺得新鮮的話語。從學生的頷首微笑中,我聽蛙他們心中的 回響。這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個交響樂隊的指揮,在 組織一片和諧的樂音,並在 這樂音中聆聽到北大的呼吸。 未名湖畔,一位老人蹣跚著,手杖的一端拖在地上。他的面孔靜穆、超脫,正沉 浸在一個藝術的境界裡。這是剛剛從城裡參觀畫展歸來的宗白華先生。他住在朗潤園 樸素的公寓裡,牆上掛著一幅明人的條幅,桌上雜陳著書籍、手稿和一尊隋唐時代石 雕的佛像。那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書房兼作客廳,說不上整潔,更說不上華麗,卻有 比整潔華麗更難得的書卷氣。與其說這氣氛得之于書卷,勿寧說是宗先生學者風度的 彌漫。宗先生話不多,自有一種無言之美;文章不長,卻有不盡的意趣。在宗白華以 及其他許許多多脫盡俗氣的學者身上體現著北大的雍容與高雅。 從圖書館走向北大書店,有一條不寬的路,東側是學生食堂,西側是燕南園。在 北大,這也許是人流量最大的一條路了。每當清晨、中午、傍晚,湧動的人群像遊行 隊伍一樣穿過。儀態瀟洒的學子,紅撲撲的臉,操著帶有各地方音的普通話,一邊走 一邊高談闊論:人生,學術,文藝,愛情,世界的局勢,中國的改革,天南地北各種 各樣的話題,古今中外不同流派的思想……誰能不嘆服這些青年眼界之開闊呢?那種 以天下為己籅漕洬R感,民族自信心和勇于創新的氣魄,尤有魅力。每當我走在這條 路上,匯入那年輕的一群,遂回到了三十年前的我,並在這裡觸摸到北大的靈魂。 燕園的花木有多少?沒有數過。也許不下萬株。我上學的時候喜歡到湖畔山坡樹木 蔥蘢的幽靜去處讀書,為的是得大自然之靈氣,以增進自己的智慧。春天的丁香,夏 天的垂柳,秋天的黃櫨,冬天的白鬆,是我最喜歡的四季樹。單說臨湖軒前那兩株並 肩而立的白鬆吧,三十年前已高出屋脊,如今更有參天之勢,護衛著它們的石欄也已 撐開了。我散步時總喜歡從它們中間穿過,偶或仁立片刻。透過濃密的鬆針,仰視那 蔚藍如洗的晴空,好似藍紙上著了碧,畫出不規則的圖案,每次看去都不一樣。天天 見面的未名湖,風光真夠旖旎的了。雖久住此地,仍會有新的發現。從東岸向西看, 會覺得這不是一湖止水,而是一條浩淼的河流,正流向無盡。遠處的西山,春夏秋冬 面目各異。春之如慶,夏之如競,秋之如病,冬之如定,盡夠我細細品味的。北大的 風光培育著北大人的情趣;而北大。即在這多姿多彩的情趣中活潑潑地跳動著。 大學三年級我寫過一首歌詠北大的詩,參加全校朗誦比賽,題目叫《我生活在波 濤翻騰的海洋》。我覺得北大有一股力量,有─種氣象,有一個不可測其深淺的底蘊 ,唯大海才能比擬。三十多年了,這感覺仍然時常被喚起,並洗滌著我身上某些狹隘 的、怯懦的感情,使我寬容些,更寬容些;勇敢些,更勇敢些。三─卜四年的歲月, 北大已在我身上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而我的生命也己融入北大的血液。不管今後我 是否會離開這裡,但那條無形的紐帶是不會斷的。 作者簡介 袁行霈 1936年生于濟南,原籍江蘇武進。1953年畢業于青島一中,同 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北大中文系教授。 [選自《精神的魅力》(北大出版社)] 作者: 袁行霈 -- ※ 來源:.兩全其美 BBS http://lqqm.net [FROM: 211.157.127.176] [分類討論區][全部討論區][上一篇][本討論區][下一篇][同主題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暱名天使的家

202.113.13.188 09/16, , 1F
huainian
202.113.13.188 09/16, 1F
文章代碼(AID): #11IHR9B1 (YT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