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向臺灣朋友介紹咱中國東北二人轉藝術附 …

看板XiangSheng作者 (歐陽悠竹)時間14年前 (2010/01/13 22:01),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上個帖不該把二人轉視頻網址編入小品帖子里。雖然"小品"喜劇小品繼承和發展了話劇、 相聲、二人轉、小戲等劇目的優點,但二人轉又很小品有很大不同: 二人轉:史稱小秧歌、雙玩藝、蹦蹦,又稱過口、雙條邊曲、風柳、春歌、半班戲、東北 地方戲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 等演變而成。表現形式為:一男一女,服飾鮮艷,手拿扇子、手絹,邊走邊唱邊舞,表現 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獷,唱詞詼諧風趣。二人轉屬走唱類曲藝,流行于遼寧、吉林、 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東部三盟一市(現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 -----------------------以下為視頻網址-------------------------- 1.潘長江閆學晶二人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NTQzODQ=.html 2.李靜 閆學晶 潘長江二人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NTE0OTQw.html 3.逗你樂翻天系列--東北二人轉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597263_ascending_1_page_2.html2..小品 4.只求《無悔過百年》-劉老根大舞臺趙本山率眾徒弟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7423599&iid=39368420&cid=1 5.劉老根大舞臺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7423599&iid=39303336&cid=1 http://so.tudou.com/isearch.do?kw=%C1%F5%C0%CF%B8%F9%B4%F3%CE%E8%CC%A8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7423599/ 6. ★★臺灣《綜藝二人轉》:趙本山的弟子張小飛、賀美玲、王金龍和毛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5MDA4NjM2.html 7.東北二人轉-趙本山 http://v.ku6.com/show/oLPr7_k5GymY1sGp.html 8.東北二人轉網站 http://www.zhaobenshan.org/2renzhuan/ http://www.dongbei8.com/ 9.趙本山宋祖英早年合演二人轉視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0NDcyMDA=.html 10. ★★蔣小東東北八大怪二人轉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wNDk1MTc2.html -----------------★★★★★詳細介紹★★★★★----------------------------------- ★★★二、流派★★★ 二人轉是在東北大秧歌的基礎上,吸取了河北的蓮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場等 演變而成。   二人轉自草創至今,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藝人師承關系可上溯到清朝嘉慶末年。   二人轉在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   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重點,受河北蓮花落影響較多,講究板頭。   南路以遼寧營口市為重點,受大秧歌影響較大,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龍江北大荒為重點,受當地民歌影響,唱腔優美。 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講板頭,東要棒"的諺語。后來各流派取長補短,互相融洽, 形成了今天的二人轉。二人轉的根,扎在東北農民的心里。有的農民說"寧舍一頓飯,不 舍二人轉"。今天,不但在東北的廣大農村和城鎮中流傳著,在河北、內蒙的部分地區, 也有二人轉的演出活動。★★★三、演出形式★★★    二人轉是東北的民間小戲。二人轉不只是兩個人轉。它一樹多枝,一類唱腔,卻 有多種演出形式,大體可分"單"、"雙"、"群"、"戲"四類。   "單":指"單出頭",一個人一臺戲,一人演多角。也有一戲一角一人演的,類似"獨 角戲"。   "雙":指"雙玩藝"。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二人演多角,敘事兼代言,跳出跳入 ,載歌載舞。   "群":過去把"拉場戲"也叫"群活兒"。現在是指群唱、坐唱或群舞。   "戲":指"拉場戲"。這是以小旦和小丑為主的東北民間小戲。其中由兩個人扮演角 色的也叫"二人戲"。   二人轉最初由男性演員表演,換裝成一旦一丑。以后出現女演員,由一男一女演唱 ,作簡單化妝。 ★★★四、表演手段★★★  二人轉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為三種。一種是二人化裝成一丑一旦的對唱形式,邊說邊 唱,邊唱邊舞,這是名副其實的"二人轉";一種是一人且唱且舞,稱為單出頭;一種是 演員以各種角色出現在舞臺上唱戲,這種形式稱"拉場戲"。   對于演員的表現手法,有"四功一絕"之說。"四功"即唱、說、做、舞;"一絕"指用 手絹、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動作。四功"唱"為首,講究味、字、句、板 、調、勁;"說"指說口,以插科打諢為主;"做"講究以虛代實;而"舞"主要指"三場舞" 。二人轉的"一絕",以手絹花和扇花較為常見,這部分與東北大秧歌相似;持大板子和 手玉子的舞者倒是別具一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風擺柳" ,"仙人摘豆","金龍盤玉柱","黑虎出山","金鼠歸洞","纏頭裹腦"等高難動作。有 的舞者雙手持手玉子,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兩塊,有"雙臂旁平伸打扭","胸前 打扭","輪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種打法。 ★★★五、唱腔★★★  二人轉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嗨嗨"之稱,共三百多個。嗩吶、板胡是二人 轉的主奏樂器。擊節樂器,除用竹板(兩塊大板和五塊節子板)外,還用玉子板,也叫 手玉子(四塊竹板,一手打二塊)。二人轉的表演,有"四功一絕"。四功是指"唱、說、 做(或扮)、舞",手絹、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絕技"。唱詞以七言、十言句為主,兼 有民歌長短句。說口包括說白和數板,多用韻白,單出頭語言風趣幽默,滑稽可笑;做 功講究表演手段和動作;舞功以東北大秧歌為主,同時吸取民間舞蹈和武打動作。 ★★★六、二人轉代表藝術家員和劇作★★★ 1.★★★【二人轉十大宗師】★★★   李青山 王尚仁 李慶云 楊福生 劉士德 閻永福 王悅恒 欒繼承 程喜鳳 谷柏林 2.★★★【著名演員】★★★   男: 秦志平 韓子平 董孝芳 李雷 董寶貴 孫文學 尹為民 董連海 佟長江 徐振武 岳春生 李海 閻光明 傅昌發 丁少良   女: 鄭淑云 李曉霞 關長榮 閆書平 董瑋 朱和平 白鳳蘭 蘇文秀 鄭桂云 陳樹新 王艷春 白玉民 于蓮 李麗穎 石桂琴 張建華 楊宏偉 閆學晶 楊金華 孫曉麗 趙曉波 3.★★★【民間演員】★★★ 趙本山 小沈陽 沈春陽 王文軒 白玉令 劉桂玉 孫艷芳 趙曉軍 小豆豆 王小力 張濤 關小飛 瞿 波 路小波 關小平 李小宇 董明珠 于小飛 常艷萍 張小波 劉冬梅 孫麗榮 畢佳琪 吉忠利 徐秀麗 魏三 唐鑒軍 王小寶 蔣小東 李毛毛 王小福 張松濤 趙春雷 張小野 崔大笨 崔明亮 王槐陽 孫小寶 郭旺 向陽 英三 徐小二 劉曉光 4.★★★【二人轉導演、編劇、編曲及研究人員】★★★   王中堂 王軼夫 高鳳閣 高云梯 隋國鈞 劉文彤 劉新 張明遠 牛正江 張文奇 白萬程 張連俊 王兆一 何川 崔廣林 孫士學 隋書今 張憲彬 于永江 楊維宇 王肯 董延瑞 趙云程 張志勛 那炳晨 顧玉增 于憲濤 王徹 苗中一 王鳳賢 李忠堂 金士貴 李鵬飛 何慶魁 耿瑛 陳功英 馬金萍 馬 力 張震 趙月正 崔凱 孫野波 鄒軍 ★★★5.代表作★★★ 《西廂記》《包公斷后》、《二大媽探病》、 《回杯記》、 《柜中緣》、《連心曲》、 《馬前潑水》、《梁賽花搟面》、《皇親夢》、《攀親家》、《老漢背妻》、 《單出頭》、《包公賠情》、《孫二娘開店》、《張郎休妻》、《禪宇寺》、《雙趕集 》、《送雞還雞》、《李翠蓮還魂》、《六月雪》、《劈山救母》、《紅月娥做夢》、 《打龍袍》、《密建游宮》、《劉金定探病》、《羅成算卦》、《大將名五更》、《春 哥對花》、《張生游寺》、《李桂香打柴》、《韓琪殺廟》、《小拜年》、《富貴九子 圖》、《游西湖》、《楊八姐游春》、《鋸大缸》、《包公吊孝》、《馮奎賣妻》、 《樓臺會》  ★★★6.【傳統劇目】★★★   二人轉的傳統劇目有三百多個。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藍橋》、《西廂》、《包公賠 情》、《楊八姐游春》等雙玩藝兒;有《王二姐思夫》(又名《摔鏡架》)、《紅月娥 作夢》、《丁郎尋父》等單出頭;還有《回杯記》、《鋸大缸》、《寒江》、《拉馬》 、《二大媽探病》等拉場戲。以后又編演了反映現代生活的曲目,如《給軍屬拜年》《 豐收橋》等等。  ★★★7.【傳播二人轉的功臣】★★★ 韓子平 趙本山 霍然 馬福安 徐凱泉 李喜昌 常文廣 林越 班延峰 揚文革 馬老大 李文國 趙圣辰 柏鵬耀 梁學田 金長龍 董緯 小豆豆 閆學晶 名人   徐小樓(1906-1969),沈陽人,藝名"雙紅",唱功、做功、舞功都好,表演傳神, 擅演唱《單刀赴會》。   于守和(1912- ):藝名于寶珠,黑龍江省明水縣人。1927年隨陳玉學唱二人轉, 1958年參加齊齊哈爾市曲藝團地方戲隊,1961年調到拜泉縣民間藝術團,1973年退休。 代表節目:《西廂寫書》《陰魂陣》。   胡景岐(1917- ):中國曲藝家協會黑龍江分會理事。遼寧撫順市人,18歲拜褚學 發為師學唱二人轉,1963年到黑龍江省戲曲學校任教。1982年出版《胡景岐二人轉演出 作品選》。代表節目:《華容道》《三只雞》。   王悅恒(1923- ):吉林省永吉縣人,1940年拜李青山為師。1954年在長春東北地 方戲隊任隊長。1984年被選為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家協會理事。代表節目:《秦香蓮》《 雙回頭》。   蔡興林(1926- ):黑龍江省綏化市人,中國曲藝家協會委員。1940年拜徐生為師 學唱二人轉,藝名粉蝴蝶。從1961   年開始撰寫有關二人轉理論和史料的文章,代表節目《高成借嫂》《藍橋》。   梁德雙(1926- ):遼寧新民市人,1949年參軍,1962年參加新民縣曲藝團,1983 年演出的《包公吊孝》獲優秀演出獎。   蘇鳳林(1928-):遼寧省朝陽市人,1942年拜金寶山為師學唱二人轉,1952年改工 唱丑。1956年到黑龍江省民間藝術劇院,1959年到龍江劇實驗劇院。代表節目:《小王 打鳥》《標兵蘇廣格》。   來清(1929-):遼寧省法庫縣人,1949年拜師學唱二人轉,1956年參加撫順市曲藝 團。代表節目:《包公賠情》《王漢車偷車》。   張敬忠(1933-):藝名小金鐘,遼寧省沈陽市人,1950年跟柴福清藝人學藝,196 0年參加鞍山曲藝團,代表節目《馬寡婦開店》《打狗勸夫》 。   朱玉臣(1934-):黑龍江哈爾濱市呼蘭區人,1953年跟金寶山學藝,1963年演出的 《紅色戰士》獲優秀表演獎,代表作品《馬前潑水》、《西廂》。   王秀林(1935-):黑龍江哈爾濱市呼蘭區人,中國曲協會員,1948年拜陳海庭為師 ,1970年任呼蘭縣文化館館長,代表節目《燕青賣線》《掉蘿卜》。   林文田(1938-):中國曲協會員,1957年參加遼陽市地方戲劇團,代表節目《藍橋 》、《雙滿意》 。   安志斌(1938-):遼寧法庫縣人,1957年參加法庫縣曲藝團。代表節目《西廂》、 《包公賠情》。   秦志平(1947-1995):吉林省文聯委員,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家協會理事,長春市人 ,1958年考入吉林戲校得到程喜發,李青山的親傳,1980年調到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國 家一級演員。代表節目《豬八戒拱地》《包公斷后》《豐收橋》 。   李海(1949-):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遼寧省康平縣人,1970年參加康平縣文藝宣 傳隊,1978年和李靜唱一副架。代表節目《修房記》《看春花》   李春明(1949-):二人轉導演,遼寧大連市人,1978年任鐵嶺地區曲藝團導演。代 表節目:《小姑不賢》《鬧魚塘》   韓子平(1949-):國家一級演員,吉林省白城市人,1970年參加洮安縣文工團,1 978年調入吉林省吉劇團,1980年調入吉林省民間藝術團任副團長,多次演出獲大獎。代 表節目《回杯記》《水漫藍橋》   孫文學(1949-):吉林省四平市人,出身二人轉世家,1984年《窗前月下》獲東北 二人轉會演一等獎。代表節目《響鈴公主》《紅榜招賢》。   傅昌發(1954-):遼寧省遼陽市人,1980年在遼陽縣劇團當演員。代表節目《豐收 橋》《回杯記》。   張金來(1938-):中國曲協遼寧分會會員,河北省霸縣人,6歲拜京劇老藝人趙云 朋為師,1957年改學二人轉,1958年做二人轉導演。代表節目《王老虎搶親》《換親記 》。   高英杰(1939-):遼寧省沈陽市人,1957年拜劉反臣為師,1964年到本溪市曲藝團 任導演,1978年到沈陽新風曲藝團任團長。代表節目《新婆媳》 。   董孝芳(1941-):吉林省梨樹縣人,1954年拜李財為師學唱二人轉,1957年任梨樹 縣地方劇團任團長。后調到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曾多次獲大獎,現為吉林戲曲學校教師 。代表節目《梁賽金搟面》《神調大全》 。   陳殿棟(1941-):吉林省榆樹市人,吉林省二人轉藝術家協會理事,1963年拜劉士 德為師, 后調到榆樹市民間藝術團。代表節目《姑娘的心愿》   呂興有(1942-):遼寧清源縣人,1960年為沈陽軍區抗敵話劇團學員,現任撫順市 曲藝團副團長。代表節目《扒墻頭》《小秋抬水》   李少先(1946-):沈陽市人,少年時跟父親學唱二人轉,1963年拜張淑芹為師,1 978年到沈陽市曲藝團,1984年到新風評劇團任團長。代表節目《斷頭會》 。   王素珍(1938-):筱桂榮,沈陽人,1953年學藝。代表節目《西廂》《包公斷后》 。   蘇文秀(1938-):吉林榆樹人,1958年拜劉士德為師。代表節目《雙鎖山》《姑娘 的心愿》 。   關長榮(1939-):長春人,1959年在吉林省吉劇團,1980年在省民間藝術團。代表 節目《二大媽探病》《馬前潑水》。   李鴻霞(1918-):原名徐淑珍,遼寧省沈陽市人,從1926年起,拜李鳳山(藝名一 聲雷)為師學唱二人轉,邊學邊演,隨師在沈陽南北市場茶社演出。 ★★★★★趙本山★★★★★   以演出喜劇小品聞名的趙本山,出身就是二人轉演員.趙本山以喜劇小品取得了國內 無人能及的地位后,開始極力推廣二人轉.以"劉老根大舞臺"為代表的一些演出團體和劇 場相繼出現.   但是包括趙本山所宏揚的"綠色二人轉"在內,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二人轉演出已經看 不到傳統的劇目和演出形式。綠色二人轉已經發展為集忽悠、說笑、模仿秀、雜技表演 為一體的表演形式。   傳統二人轉中的表演形式、曲牌、曲調、典目都被打破,突顯了對傳統的傳承發展 的一些矛盾。  ★★★★★小沈陽★★★★★ 2006年陰歷八月十五被趙本山收為徒弟,他男扮女裝的另類二人轉表演在劉老根大 舞臺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藝名:小沈陽   性別:男 原名:沈鶴 年齡:26歲 屬相:雞 身高(厘米):174 體型:勻稱 星座: 白羊座(3.21--4.19)   老家: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 妻子:沈春陽(即小沈陽的搭檔,23歲) 有一女兒( 大概兩三歲)   人生格言: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性格:浪漫迷人,成熟穩重,風趣幽默,活潑可愛,開朗大方,感情專一,善解人意,誠實 坦白   口頭禪:為什么呢? 偶像:成吉思汗 喜歡的活動:民間藝術,唱K,看電影,游戲對戰   喜歡吃啥:素食 喜歡聽的歌:孫楠 刀郎 許巍 喜歡的電影:情色 馮小剛   喜歡去的地方:上海 海邊 酒吧   個人介紹:山不轉水轉 水不轉人轉 風風火火二人轉 轉不出的緣里緣外   5月2日,東北三寶小沈陽、孫小寶、郭旺二人轉明星集聚北展劇場 ★★★★★蔣小東★★★★★ 吉林省永吉縣江密峰鎮中沙村人, 脖子粗壯,擅長模仿劉歡、刀郎、水木年華, 極為神似。   說口、小品、跟頭功夫結合得恰到好處,令他在舞臺上光芒四射。曾參加過央視三 臺、央視七臺的演出,   沈陽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錄制,湖南省等地方電視臺曾對他進行專題報道,進京 代表東北二人轉挑戰   相聲紅星郭德綱,深得郭的贊賞,是二人轉新生代領軍人物。   楊洋:吉林省農安縣靠山鎮史家屯村人,蔣小東的黃金搭檔扮相俊美, 代表作有:《東北八大怪》、《普查小唱》等。 ★★★★★閆學晶★★★★★ 生平介紹: 國家一級演員,生于1971年12月23日生于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云頂鎮雙城村。先后 工作于東遼縣渭津鎮小劇團、吉林省武警文工團,吉林評劇院、吉林市戲曲劇團。現工 作在吉林市戲曲劇團。   閆學晶出生于吉林東遼縣云頂鎮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兄妹三人,她是家中的長女 。閆學晶自幼喜歡唱歌,村里廣播站播放的曲目她一學就會。15歲那年,閆學晶考進了 東遼縣渭津鎮農民業余小劇團。剛進劇團時閆學晶的嗓音條件并不好,音域不寬,音色 也不亮。由于嗓音條件所限,團里安排她唱“下裝”(二人轉丑角),反串男演員。閆 學晶是個不服輸的人,為了能改唱“上裝”(二人轉旦角),她每天都堅持練嗓,經過 幾個月的刻苦訓練后,她的音域終于拓展了,音色也亮了,這才改演“上裝”,唱女腔   在小劇團,閆學晶的用功是出了名的,劇團常演的近四十個劇目她都會演唱,戲中 每個人物的唱詞她都能一句不落地背下來。團里不管是誰有事無法演出,她都能上去補 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彩旦、花旦、丫頭、小姐她都演過,而且演誰像誰,團 長送她個外號“戲耙子”。進小劇團不長時間,閆學晶就被轉為正式演員,每月掙30元 錢,這些錢對于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可是個不小的數字。由于閆學晶表現突出,曾連續 兩年獲得精神文明標兵稱號。回憶起在小劇團時的那段生活,閆學晶說:“在小劇團的 四年,雖然苦點、累點,但也鍛煉了我。”   1989年,吉林省戲曲學校地方戲科招生,閆學晶和爸媽商量要去報名。爸媽說,你 現在能掙錢,到學校還要倒搭錢,家里困難,沒錢供你上學,別去了。可閆學晶實在太 想去上學了,她偷偷報了名,而且很順利地考上了。   當閆學晶高興地把這個消息告訴爸媽時,爸爸卻面無表情地說:“家里沒錢供你。 ”滿心歡喜的閆學晶聽了這話如同當頭一棒,她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你們就讓 我去吧,將來我能掙錢了,一定幫你們還債。”父親的好友看她實在可憐,就對她父親 說:“你讓小晶去吧!沒錢我借給你們。”爸媽這才同意讓她去上學。從農村小劇團走 出來的閆學晶,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進校的第二年,閆學晶代表學校參 加吉林省匯演,表演了二人轉《劉秀坐樓》,第一次參加吉林省最高級別的比賽,竟然 獲得表演一等獎,這讓閆學晶信心倍增。   1992年戲校畢業時,閆學晶進入吉林市評劇團。在評劇團的四年時間里,閆學晶學 唱過評劇,演過小品,當過主持人。1994年閆學晶第一次演評劇《多彩的夢》,獲“紀 念成兆才誕辰120周年評劇新劇目匯演”配角一等獎。觀眾非常喜歡閆學晶扮演的丑丫, 每場戲演完之后臺下都有許多觀眾不肯離去,喊著讓她再來一個,觀眾對她的評價是“ 丑丫不丑”。   1998年,為了參加吉林省第十四屆二人轉新劇目推廣會,團里安排閆學晶排演二人 轉《胡知縣斷案》。來評劇團的這些年,閆學晶雖然沒有演出二人轉的機會,但她常在 小劇場演出。閆學晶說:“在和民間藝人同臺演出中,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他們的唱功,和觀眾的溝通,這種‘道行’是專業演員所不具備的。”   盡管閆學晶好幾年沒有正式登臺演出二人轉了,但民間藝術的熏陶讓她具備了專業 演員所沒有的靈活與機智,當她重返二人轉舞臺參加全省匯演時,憑著專業與民間相融 合的精湛演技征服了專家與觀眾,摘取了表演一等獎。2000年,該劇目被文化部授予文 華新劇目獎,閆學晶獲文華表演大獎。   1999年,閆學晶主演了戲曲電視劇《三請樊梨花》,同年參加了中央電視臺中秋晚 會的錄制,演出了拉場戲《馮奎賣妻》;2000年在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晚會中表演單出 頭《紅月娥做夢》;同年她表演的《皇親夢》在吉林省第十五屆二人轉推廣會上獲表演 一等獎,被評為吉林省“四大名旦”之一。   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獎賽是閆學晶事業的一個轉折點,她從此步入了一個新 的臺階。2001年,閆學晶成功出演《劉老根》中的“山杏”,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她的名 字,現在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有人親切地叫她“山杏”。   閆學晶說:“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今后的路還很漫長,但不管怎樣,我都不會放 棄給予我精彩人生的二人轉。”   主要獲獎情況:   1991年,二人轉《風雪巡診》獲吉林省戲曲學校表演一等獎。   1994年,紀念成兆才誕辰120周年,現代評劇《多彩的夢》獲配角一等獎。   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演出音樂劇《秧歌浪溫曲》中飾白天娥被授予榮譽獎   1998年,《胡知縣斷案》獲吉林省第十四屆二人轉新劇目推廣會一等獎。   2000年,《皇親夢》獲吉林省第十五屆二人轉推廣會一等獎,被評為四大名旦之首。   2001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與潘長江、黃小娟合作小品《三號樓長》。   2002年,《皇親夢》獲首屆“本山杯二人轉大賽”金獎,捧得了本山杯。   2002年,《劉安殺母》獲吉林省首屆二人轉藝術節“表演特等獎”   2004年,《胡知縣斷案》獲第二屆“本山杯二人轉大賽”金獎,再次捧得本山杯。   2004年,遼寧省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與句號合作小品《麻人戀曲》。   2004年,天津電視臺春節晚會與句號、劉流合作小品《貓眼》。   2005年,《韓琪殺廟》獲吉林省二人轉匯演一等獎。   2005年,遼寧電視臺春節晚會與郭冬臨合作小品《極品男人》。   2006年,遼寧電視臺春節晚會與林永健、李靜合作小品《短信風波》。   200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與牛群、劉小梅合作小品《打工幼兒園》,獲小品類 二等獎。   2008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與馮鞏、王寶強合作相聲劇《公交諧奏曲》主要影視 作品:   主要作品:    二人轉:《皇親夢》《天宮盜寶》《劉安殺母》《民歌精粹》《包公陪情》《胡知縣斷案》 《洪月娥做夢》《楊八姐游春》《三請樊梨花》《小白玉霜》《韓琪殺廟》   影視:《笑笑茶樓》《黑白之戰》《為您服務》《劉老根》《挑戰生活》《都是外鄉人》 《鬼馬老婆斗刁蠻老公》《討個老婆過新年》《老婆萬歲》《四喜臨門》《鳳凰起舞》 《愛有多深》《愛你口難開》《求爺爺告奶奶》《小房東》   小品:《三號樓長》《貓眼》《麻人戀曲》《極品男人》《短信風波》《打工幼兒園》《 迷糊》(08年遼寧電視春節聯歡晚會),《公交協奏曲》(08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   ★★★★★趙曉波簡歷與成績★★★★★   趙曉波 (女) 漢族 1974年9月 大專畢業、干部、黨員 現在住址:黑龍江省(哈爾濱 市)延壽縣勝利街9委、工作單位:黑龍江省海倫市人民藝術劇院實力演員、東北二人轉 傳承人、綏化市文聯副主席、綏化地區人大代表、中國曲藝家協會黑龍江分會會員   趙曉波 一個女地方戲演員,也是參加公益性的演出活動最多的女演員,她多次參加 全國省市大型活動、賽事、會議、慶典演出、及黑龍江省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第一個 走進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的女二人轉演員,二人轉演員中第一個女人大代表, 曾去過臺灣演出,她用獨特的演出風格、辛勤的汗水折射出一個地方戲演員的風風雨雨 的藝術人生、以一腔執著澆灌著自己心中藝術蓓蕾直至聲名遠洋、是百姓們心中喜歡公 認的關東第一旦、以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被國家批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國家 級傳承人,成為二人轉領軍人物。   1990 年—1996年黑龍江省綏化市文工團。   1996 年調入黑龍江省海倫市人民藝術劇院。   1994 年黑龍江省”第四屆地方戲”匯演中、表演節目<<虧心人>>獲表演”二等獎”   1997 年黑龍江省首屆”清老杯”絕活大賽中、表演節目<<西廂下書>>獲表演”一等 獎”。   1997 年沿江消夏晚會全省”地方戲明星演”出中單出頭<<小大嫂送飯>>獲表演”一 等獎”。   1997 年—2005年在黑龍江省電視臺錄制的”小品”二人轉”拉場戲”評劇”<<小帽 專輯>>與<<大西廂>>等百十個品種VCD光盤已由黑龍江省音像出版社在全國發行。   1998 年在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節目欄中、錄制的現代舞與二人轉<<西廂報板> >已在中央電視臺第1套”第3套”第4套”第8套”第11套播出。   2000 年6月當選黑龍江省綏化地區”第一屆人大代表”。   2000 年9月代表黑龍江省隨”吉林省民藝團”赴臺灣省、臺北、臺中、高雄等城市 及國立、中山、清華、成功、人民、等十三所大學進行22場學術講演、藝術表演。   2001 年11月在東北三省首屆”趙本山”杯二人轉大賽中、表演節目獲得”銀獎”。   2002 年被評為黑龍江省綏化市首屆”德藝雙聲”文藝工作者。   2003 年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龍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全省 地方戲調演”白淑賢杯”評比中、表演節目榮獲表演”一等獎” 。   2003 年在黑龍江省電視臺舉辦的”二人轉大賽”中表演節目.獲得”金旦獎”。   2003 年被黑龍江省海倫市人民政府評為”業務能手”。   2003 年參加黑龍江臺春節聯歡晚會、   2004 年導演的二人轉<<黑土情>>在黑龍江省第十屆”群星獎”比賽中獲得中年組” 金獎”。   2004 年表演的二人轉<<黑土情>>在黑龍江省第十屆”群星獎”比賽中獲得中年組” 金獎”。   2004 年在第三屆”全國青少年、兒童、曲藝、朗誦主持人、小品、綜藝大賽”中表 演節目榮獲曲藝青年組”金獎”。   2004 年10月在演的<<情系三農>>榮獲第二屆”綏化之聲”音樂會導演”一等獎”。   2005 年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龍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 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回春曲>>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5 年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龍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 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歪病斜治>>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5 年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龍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的第二 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樂不夠>>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5 年榮獲中共海倫市委員會海倫人民政府”嘉獎”。   2006 年榮獲中共海倫市委員會海倫人民政府”嘉獎”。   2006 年4月中央電視臺四套”走遍天下”節目欄專程來黑龍江對其采訪并報導。   2006 年6月10日 東北二人轉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第一個”非物質文 化遺產日”演出中、表演節目榮獲”優秀表演獎”。   2006 年5月—6月在長春電影制片廠銀聲出版社拍攝的二人轉系列劇<<籬笆院的故事 >>擔任”主角”。   2006 年9月—11月在長影銀聲出版社拍攝的二人轉系列劇<<說不完的張長李短>>擔 任”女主角”。   2006 年當選黑龍江省綏化地區”第二屆人大代表”。   2006 年8月被評為黑龍江省綏化地區”十大文藝名家”。   2007 年1月在黑龍江電視臺拍攝的7集賀歲片<<東拉西扯過大年>>中擔任”女主角”   2007 年5月 8日省人大、省政協、點名稱為”最優秀的二人轉”前去匯報演出。   2007 年5月13日被省文化廳抽調參加”全國文化藝術交流節”演出。   2007 年5月18日黑龍江省委書記錢運錄視察指導工作時,以最優秀的二人轉被抽調 為領導做匯報演出、演出受到了省委領導高度贊揚   2007 年7月13日參加吉林民間藝術節、表演的節目<<大西廂>>獲表演”一等獎。   2007 年7月13日參加吉林民間藝術節、導演的節目<<大西廂>>獲導演”一等獎。   2007 年7月25日國家批準為”國家級東北二人轉代表性傳承人”省文化廳公示。   2007 年7月26日長影制片廠銀聲出版社拍攝的二人轉系列劇<<戲說關東>>擔任”女 主角”。   2007 年8月13日代表海倫參加黑龍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欄目比賽、獲勝進 九強。   2007 年9月 4日率隊18人在沈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沈陽電視臺聯合創辦 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錄制<<墻頭記>><<小姑賢>><<秦家花園>><<包公賠情>><<韓 琪殺廟>><<樓臺會>>等。   2007 年9月29日在黑龍江電視臺“中國福利彩票發行20年”演出小品<<彩票與戲票 >>。   2007 年11月3日再次代表海倫參加黑龍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獲勝進六強。   2008 年1月 8日再次代表海倫參加黑龍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獲勝進四強。 “咱村都有文藝人”經過兩年的拼比,海倫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了第一.   2008 年1月25日隨黑龍江省龍江劇院參加內蒙古扎蘭屯市春節聯歡晚會。   2008 年2月 3日中央電視臺CCTV新聞頻道“特別關注”欄目專程來訪,錄制<<難舍 難分二人轉>>做為春節特別節目由CCTV新聞頻道2月15日16日分別播出。   2008 年2月21日被文化廳抽調參加黑龍江省財政廳文化廳聯合舉辦的<<迎新春綜藝 晚會>>   2008 年2月21日參加黑龍江電視臺“咱村都有文藝人”春節特別節目<<文藝人大聯 歡>>   2008 年2月28日在北京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頒證儀式”在北京 人民大會堂接受由國家頒發“東北二人轉傳承人”的任命書和榮譽證書獎杯。為黑龍江 捧回了國家級傳承人最高“榮譽”國內多家電視臺與報紙都做了報導.   2008 年3月 8日被市委評為“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2008 年4月29日參加黑龍江省電視臺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表彰<<文藝晚會>>   2008 年5月16日率隊18人在沈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沈陽電視臺聯合創辦 的《逗你樂翻天》欄目中,錄制演出劇目<<清官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部<<渾官 斷>>上下集   2008 年5月年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黑龍江省電視臺聯合舉辦 的第二屆”白淑賢杯”地方戲調演中,表演的二人轉《春夜鑼聲》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8 年6月海倫電視臺專程來訪,錄制<<手絹人生>>作為特獻播出。   2008 年7月25日電應“北京2008奧運會城市歡樂文化廣場慶典活動”組委會的邀請 ,隨黑龍江省代表隊赴京演出,先后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北京科技大學、昌平區等地演出 ,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2008 年9月黑龍江省電視臺專程來訪,10月3日黑龍江省電視臺公共頻道<<笑聲的背 后>>欄目作為節日特獻播出。   2008 年11月 4日 隨黑龍江省文化廳赴蘇州參加“改革開放30周年首屆中國農民文 藝匯演”   2008 年11月16日在沈陽莎夢文化傳播公司的 “盛京紅磨坊”開業慶典,同時錄制 了 新版《王二姐思夫》《秦雪梅吊孝》   2008 年11月22日省文化廳調派參加 “神七英雄”一行人員來我省匯報演講,歡送 英雄文藝專場晚會   2008 年12月18日在沈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沈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 樂翻天》欄目中,與東北著名二人轉演員魏三合作錄制小帽《沙金扇》小品《征婚》   2009 年1月10日參加黑龍江省電視臺《又是一個幸福年》春節聯歡晚會錄制   2009 年1月18日參加遼寧沈陽電視臺《轉星大拜年》春節聯歡晚會錄制   2009 年1月19日參加黑龍江省綏化地區春節聯歡晚會錄制   2009 年1月20日參加林業系統迎新春聯歡晚會   2009 年1月21日參加黑龍江省電視臺咱村也有文藝人《春節大聯歡》晚會錄制   2009 年4月28日在沈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沈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 樂翻天》欄目中錄制傳統二人轉《杜十娘》《陰魂陣》《西廂寫書》   2009 年5月20日申報批準海倫市優秀人才   2009 年6月16日參加沈陽莎夢鞍山勝利劇場開業慶典,鞍山晚報,鞍山日報都進行報 導。   2009 年8月 6日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專程來訪   2009 年8月 8日應邀參加慶安綠色食品節慶典演出。   2009 年8月28日在沈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沈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 樂翻天》欄目中錄制改版二人轉小帽《小拜年》《雙回門》《送情郎》《清水河》《張 生游寺》《探妹》《繡花燈》   2009 年9月 6日在沈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與沈陽電視臺聯合創辦的《逗你 樂翻天》欄目中錄制改版二人轉小帽《看秧歌》《游西湖》《放風箏》《揀棉花》《繡 八仙》《柴郡主送飯》《夸哈爾濱》《九反朝綱》《藝人翻身》《井字兒里》《小看牌 》   2009 年9月15 日特邀參加沈陽電視臺《今晚播客》欄目做嘉賓。   2009 年9月24日應邀參加沈陽莎夢文化發展有限傳播公司南風大劇院新聞發布會, 次日參加開業盛典演出。 ★★★★★魏三★★★★★   人物簡介 魏三原名魏武才。行三,就叫魏三。1987年在吉林省扶余縣榆樹溝中學 畢業后,魏三就學起了二人轉,跟著師傅去十里八村“滾地包”(民間的草臺戲班子) 。沒有學歷,沒有職稱,沒有特殊背景,魏三憑借出色的演技,成了東北家喻戶曉的明 星,在東北的知名度很高。   功不可沒 : 魏三的光碟不僅在東北三省的老百姓中有著強大的票房號召力,而且在北京、天津 、河北等地也深受觀眾喜愛。魏三錄制的光碟已有20多個版本。業內人士將其稱為“魏 三現象”。   但在東北,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魏三式的表演“糟蹋”了藝術,使二人轉變 成了戲曲不是戲曲、曲藝不是曲藝、歌舞不是歌舞、雜技不是雜技、非驢非馬的四不像 。可不管怎么說,在相聲等曲種生存艱難、演出市場疲軟的時候,魏三的演出卻顯示出 了巨大的魅力,他能夠吸引眾多觀眾自發地長久地欣賞。   魏三是從2002年夏在全國尤其是東北地區火起來的“說唱小品”(即二人轉與說、 逗結合的表演形式)演員。   翻唱歌曲   魏三演唱歌曲震撼力很強,在舞臺表演形體和聲音協調統一,聲情并茂,自然嫻熟 ,充滿激情和活力,搞笑說逗適度,雅俗共賞,很有親和力。如視頻歌曲《久違的哥們 》、《抹不去的淚滴》、《離家的孩子》、《媽媽今天來看我》、《北郊》、《父親》 、《母親》、《人在世上飄》、《喀爾那》等。   魏三小品: 1.《無品芝麻官系列》   2. 魏三2005年的春晚與李詠和孫小寶合作小品《明日之星》。   3.傻男人與壞女人   4.北郊   何小影:吉林?惠市人。東北二人轉一代名旦,著名笑星魏三黃金搭檔。何小影出身 文藝世家,十五歲登臺演出便一炮走紅。   有著近二十多年藝術生涯的何小影從九十年代與魏三合作,二人配合默契,珠聯璧 合。十幾年中演出遍布全國各地,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何小影的藝術功底深厚,唱腔優美,身段漂亮,說口流暢,無論是傳統劇目還是現 代小品,均有很深的藝術造詣。她所表演的劇目上過中央電視臺的《夢想劇場》、《南 北笑星火辣辣》等多家電視欄目。她與魏三聯袂主演的電視劇《荒唐王爺》,以荒誕喜 劇風格開創了電視劇的先河。 ★★★劇院★★★   中國東北二人轉第一品牌的和平大戲院,是東北二人轉有史以來第一支頗具規模的 民營二人轉劇團。1997年由東北二人轉領軍人徐凱泉先生創建,十年來不斷發展壯大, 現已擁有五個專業演出劇場,百余名簽約演員,演出網絡遍及全國中等以上城市,每年 接待來自海內外的觀眾朋友近百萬,是長春市旅游重點推介單位。   長春和平大戲院為東北二人轉的崛起與發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次將東北二 人轉送上央視熒屏,第一次將東北二人轉跨出省門,走向全國,第一次將東北二人轉參 加國際性文化交流合作,如中法文化年等活動……   長春和平大戲院是東北二人轉明星的搖籃,培養出眾多轉星。如放驢小子于小飛、 老翟頭翟波、傻男人魏三、活寶轉星孫小寶等等。更可喜的是以蔣小東、李毛毛為代表 的更多的青年一代新星正在成長起來……   為了讓二人轉這朵民間藝術的奇葩長盛不衰,和平大戲院建立起第一座中國民營二人 轉中等藝術學校--和平大戲院藝術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廣聘名師,致力于培養新時代、新 形象、新風采、新內涵的東北二人轉接班人,目前在校學生已超過300人.   長春和平大戲院經過近十年的繼承和發展,打造出"本色、特色、綠色"原生態二人轉 ,建立起一座民間藝術玩轉都市娛樂的溝通平臺,為廣大觀眾奉獻出一道道風趣、幽默、 滑稽、新奇的和諧文化大餐,成為東北二人轉精髓的真正繼承者,并不斷把它發揚光大.形 成其獨具特色的說、唱、扮、舞、絕的新興演出風格,深受全國觀眾的喜愛,已成為引領 當今東北二人轉表演藝術方向的一面旗幟,是東北文化娛樂行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二人轉電視劇★★★   1.趙本山主演的《劉老根》   2.魏三主演的《荒唐王爺》   3.潘長江主演的《笑笑茶樓》《正月里來的是新春》   4.二人轉電視劇《八兄弟》   5.二人轉電視劇《拉拉屯風情》   6. 電視劇《都市外鄉人》 閆學晶主演   7.電視劇《鄉村愛情》第一部 主演:賀樹峰 王亞彬 王小寶 于月仙 趙本山 范偉   8.電視劇《鄉村愛情》第二部 主演:賀樹峰 王亞彬 王小寶 于月仙 趙本山 范偉 小沈陽   9.電視劇《馬大帥》1.2.3 主演:趙本山 范偉   10、趙本山《關東大先生》   11、《鄉村名流》主演:王小利 唐鑒軍 田 娃 金玫玫 陸 遙 孫立榮   12、潘長江 2008年主演《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第一部   13、潘長江 2009年主演《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第二部   14、徐凱泉出品 2009年《誰求不著誰》 云集眾多一線轉星 ※ 編輯: zihu0068 來自: 221.214.30.133 (01/13 22:30)

01/14 21:46, , 1F
頭推
01/14 21:46, 1F

01/15 11:07, , 2F
推一個
01/15 11:07, 2F

01/15 17:09, , 3F
01/15 17:09, 3F

01/17 13:18, , 4F
之前看了一些現在的二人轉影片,深深的覺得...女角都好正
01/17 13:18, 4F

01/31 10:50, , 5F
樓上XD
01/31 10:50, 5F
文章代碼(AID): #1BJT938I (Xiang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