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作文

看板Wu-Ya作者 (狗狗)時間19年前 (2005/04/26 12:36),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24 (看更多)
※ 引述《abcd12121200 (hey)》之銘言: : ※ 引述《llccyy ( llccyy)》之銘言: : : 我困惑了 : : 難道作文只是一種拼貼遊戲 : : 東拼拼 西湊湊 : : 拼湊出一幅不知所謂的圖畫 : : 我迷失了 : : 原來作文是一場盜竊大賽 : : 偷竊他人的名言佳句 : : 卻失去了自己的想法 : : 原來作文只是套用公式 : : 只是拼命堆砌優美文字 : : 那 文章的靈魂在哪? :   我高中的時候補吳岳,現在是作文批閱的工讀生。我很討厭那些公式,就算到現在 : 還是一樣。 :   不論你服從這拼貼也好,拋棄也罷,在寫作文的當下,我想問問你們會不會記得林 : 月老師說過,寫文章最重要的是什麼?是要寫到自己的「心」吧。 :   改作文改了一段時間,約三個或四個題目,我改出的A+卷子應該不超過20張, : 不否認我改作文的看法及方式跟別的工讀生可能不大一樣,但是我評斷的標準是依照林 : 月老師認為最重要的那一點,就是有沒有寫到自己的內心。 :   一篇好的文章如果不能先感動自己,又要怎麼感動別人呢?那些所謂的公式是要提 : 供你寫文章的架構,我從來就沒有去背過,只是事後去驗證,似乎都是符合的。有才氣 : ,你當然可以大筆揮毫無妨;沒有,參考應用一下可以慢慢培養出你寫文章的順暢的。 :   而名言佳句則是能幫助你的文章更生動流利,在適當的地方加入會有畫龍點睛的效 : 果,也不一定要照本宣科,能轉換運用更是高招。 :   順便提出改過最近三個題目看到很多人的共通缺點: :   (一)聆聽,描摹聲音。 :   這篇作文改到最後我很無力,因為很多人都把名言佳句一字不漏照抄下來,有的根 : 本沒有一句是自己的話!不要以為改作文的看不出來,看久是會麻痺的orz。 :   第一段跟最後一段10篇裡我想大概可以選出7篇相似度90%的吧。而第二段大 : 部分的舉例不是李白就是王維,不然就是李清照(或許是老師講義提供的吧,這我不清 : 楚)。 :   大家寫的結構很好是很好,但是真的有寫到自己的東西嗎? :   (二)生命的價值。 :   很多人在這篇都犯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第一段會提出自己所認為的生命的價值,但 : 是第二段的舉例有些卻風馬牛不相及。這讓文章的邏輯性變得詭異,並且讓人困惑。 :   另外是我自己小小的偏見,就是大家舉的例子,真的知道那些例子的典故嗎?有幾 : 個人真的讀過Pablo Neruda的詩?有幾個人又真的聽過宋岳庭的歌?我聽他的rap會 : 流淚,你們有聽出那感動嗎?講義列出的舉例是讓你想不到的時候參考,其實生活中的 : 例子隨處可摘的。 :   (三)我所知道的OO :   百分之九十八的人第一句都是「這是一個閱讀XX的小鎮」(不知道這是不是老師 : 要求的啦,是的話就算了)。 你猜對了 這就是老師規定的!!! :只是緊接著下來的第二段的描述似乎跟這句話並無關係, 這是老師上課程序的關係吧 老師把作文拆成兩三段讓我們寫 並常規定第一句要寫什麼 哪一段請參考哪裡的文句 最後變成抄課本的文句及例子 一點也不值得訝異吧 老師似乎並沒有給我們時間去構思整篇文章 至於你前面提到老師說最重要的是心 不知是上學期提的嗎? 我下學期才補,每次上課就聽他說哪裡寫什麼 哪裡可以抄哪裡 在她既定的模式之下 我真的不會寫作文了..... 唉~~ 當然前面也有很多人說 可以不照既定模式寫 也許我可以效法看看 但我想質疑的是 那我花大錢補習的目的是什麼? 只是得到一堆資料回家認真努力地背嗎?? 我很困惑 :舉個例來說:假如一個閱讀歷史的小鎮,結果第二段描寫小吃攤販的熱情;或者,這是 : 一個閱讀人情味的小城,第二段敘述外國入侵的慘狀。這樣很奇怪吧。 :   上面是我暫時想得到的缺點。不過最基本的還是請注意錯別字,不要用簡體字,盡 : 量使用藍黑色的筆作答,字跡工整,養成好習慣。 :   會想補國文表示你很重視它,相信吳岳國文不會讓你後悔的。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4.79

61.230.140.114 04/26, , 1F
我也是...每次她一逼我就寫不出來了
61.230.140.114 04/26, 1F

61.230.140.114 04/26, , 2F
我本來的作文程度應該可以的..但是一逼就只能拿A-
61.230.140.114 04/26, 2F
文章代碼(AID): #12RSL3DF (Wu-Y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24 篇):
19年前, 04/20
1
1
1
1
2
7
1
1
1
2
文章代碼(AID): #12RSL3DF (Wu-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