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陸台生職場規劃注意事項(2007年整理版)

看板WorkinChina作者 (↙㊣煞氣a 發哥↗)時間12年前 (2012/03/21 20:41), 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WSU 看板 #17U9xDEp ] 作者: hsiawenc ( ) 看板: TWSU 標題: [情報] 大陸台生職場規劃之注意事項(整理版) 時間: Mon Dec 31 15:48:27 2007 [請益] 你們公司需要怎樣的人?會用台生否?(整理版) 問題一:先簡述一下貴公司資質(包括:是台商否?哪種產業?大致規模?) [neoikki] 我們公司在大陸登記兩個名稱,一家為台商日商合資,另一個則是台商全資。 公司主要業務為硬碟相關零組件製造,以及外接式硬碟組裝代工。 WD是我們硬碟零組件的主要客戶,Seagate則是外接式硬碟的主要客戶。 總公司在台灣桃園龜山,在台灣觀音、馬來西亞、大陸、泰國有生產製造基地。 目前大陸廠在蘇州新區出口加工區,員工約400人上下,外派與支援目前約30人。 未來會朝向多方面發展,但是大致還是跟資訊產品有關。 問題二:貴公司任用過大陸台生麼?要是有的話,說說經驗?若否,將來可能進用麼? [neoikki] 目前沒有接收過大陸台生的資料。 不排斥大陸台生應徵,但是薪水應該是比照大陸員工的薪資級距處理。 [hsiawenc] 請問,如果是台灣人(如台生),為什麼不是比照台灣人(外派?)而是比照大陸員工呢? [neoikki] 因為「外派」與「聘僱」的差異。 公司「外派」也不是隨便阿貓阿狗就可以來的 來的人都是有重要任務在身,具備特殊專長或經驗 負有任務性質,與一般公司聘僱人員不同 就公司的角度來說,聘僱人員不會去區分你的省籍或地區 所以「台生」在這方面是不太可能加分的,因為就能力上來說沒有差異 當然,你能談到有差異是你的本事.... 問題三:一般來說,公司會進用怎樣子的新人?喜歡具有怎樣特質與專長的新人? [neoikki] 來應徵者應該都是間接人員為主吧?我直接人員部分就不說了。 我們希望應徵者有底下幾種心理特質: 1. 較強的抗壓性 2. 心思細膩 3. 具有中等以上的溝通協調能力 4. 不崇拜個人主義、重視團隊合作精神 相關專長: 1. SMT、VCM、EMI這幾類名詞至少要知道是什麼東西 2. 設備、模具、PCBA、環安衛、生管、物控至少具備其一 問題四:貴公司通常以怎樣的渠道招聘新人? [neoikki] 1. 人才市場 2. 人力銀行網站 3. 獵人頭公司(特殊專業需求時) 問題五:其他。包括對於投身大陸職場的建言與心得。 [neoikki] 大陸有13億人,56種民族文化。 兩岸分開這麼久,差異不是簡簡單單繁簡體文字的差別而已。 投身在大陸職場,一定要知道你自己的特質在哪裡、優勢在何處,為什麼人家非得要你這個台灣人,而不是河南安徽上海北京人。 自己的目標也要很明確,隨波逐流在大陸是非常危險的。 不管哪一家公司,我相信「台生」身份不太會是優勢反而還有可能是包袱。 既然敢拋下台灣一切到大陸闖蕩,那就想辦法闖出一個名堂出來吧! [hsiawenc] 想請多分享一下「台生」身分的包袱問題,因為這一點挺重要的, 或者說,公司不會覺得台生比一般在台灣招聘到的無大陸經驗者更了解中國方方面面麼? 這種大陸經驗無助公司麼? [ravelson] 中國這麼大,請問瞭解到哪一部份?我來了兩年,雖然去了一些地方,但也有好多不瞭解。 [neoikki] 請注意:基礎點的不同 我是不知道一般公司行號接收到「台生」的履歷,第一印象為何 但是就我個人觀點, 台生 = 台灣出生的人 = 不一定在大陸成長 = 不一定了解大陸環境.. 一般大陸廠招聘的職位通常是較簡單、可替代性質較高的職位 從人事成本考量,台生不會有差別待遇; 若是一些比較特殊的職務,比如說財會、人資等,這又必須要找個「能夠完全熟悉大陸相關法律規章」等的人才,台生的身份在這方面反而是扣分。 在台灣召聘到的人馬上調過來,考量的是該員的特殊專長,對大陸的熟悉度反而在其次.. 所以我前文才會提到:一定要把自己與眾不同的地方表現出來 因為找一般職務,公司不可能因為你台生身份就多給你薪水 找專門的職務,你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反而海峽兩岸都有 不強調自己的特殊,很容易被眾多當地人的履歷所淹沒 再補充一些東西,當作我個人的建議。 我相信,很多台生會覺得「自己應該要拿到至少跟台灣同等薪資待遇」才算合理。 錯!這裡是大陸,不是台灣。 公司為什麼要到大陸設廠?成本考量嘛!在大陸請一個人,要幫他交三金、處理保險、注意「新」勞動法的新規範,還有一大堆阿里不達的543...公司還是要大陸設廠,為什麼? 因為這些林林總總的加起來,還是比在台灣划算啊!我請一個人花的是台灣水準的薪水,但是這邊的三金、保險、勞動法都比台灣還機車,我為什麼要請你進來? 在這邊的台生真的、一定要去強調你「對公司有助益、且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因為說一句老實話,台生在大陸找工作,所面對的是「13億大陸人口」與「2300多萬台灣人口」的競爭對手。比價錢,你比不過當地 local(因為你要繳房租);比經驗,你比不過從台灣過來的台幹(他們都是磨練過的)。要殺出一條路,你只能跟人家比專長,讓人家覺得請你值得,不需要從台灣調台幹,也找不到其他 local能代替你。這樣子,你的薪水可以開得比較高,但是不太可能到達「台幹」的水準。 若 A是台生,到公司面試,請強調「公司應該要請 A」,而不是「公司應該要請台生」。 [hsiawenc] 恩,這裡有個小問題: 因為一般台生在這裡學習的話,例如學財稅的,學會計的,學管理的,學法律的, 只要涉及制度問題,課本上所學的的確就是大陸的制度規章, 那就這一點來說:"若是一些比較特殊的職務,比如說財會、人資等,這又必須要找個「能夠完全熟悉大陸相關法律規章」等的人才,台生的身份在這方面反而是扣分。"我就會不明白為什麼是扣分了,主要疑惑在此。 [neoikki] 這有一部份是先入為主的觀點,所以我才說台生的身份有時候是一種包袱。 另外,有些東西不是在課堂上可以學到的。 我記得有一年大陸保險人員考試,台灣業界菁英赴考,結果全軍覆沒.... 死的都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其他地方.... 如果台生也是學得很精、非常熟悉、完全了解,充其量也就是「跟大陸人一樣」 頂多就是做到不加不減,不太可能加分。 [isaacc] 基本上的問題在於大陸做生意關係重於能力 『台生』在這點上基本上是遠遠落後大陸畢業生的。 因此對於白紙沒有工作經驗、歷練與證明的台生,應該拿的薪水更少喔 因為如果只有在台灣唸過書卻沒有在台灣的工作經驗,沒啥好加分的 [hsiawenc] 對了,因為我個人接觸的好幾位朋友都是在台灣被聘用後直接送到大陸來的, 例如有到天津的,有到東莞的,有在上海的,都是新鮮人, 所以我才會在提問基礎上設定為「一樣的新鮮人,有大陸經驗與否的差異」, 不過真的很感謝大家的意見,這樣提供給台生參考也是很有幫助的!謝謝! 也歡迎有更多的意見。 [neoikki] 在我們公司也有類似的人,一面試完畢就是直接到大陸上班。 不過這主要是以下幾種考量: 1. 該員專業公司急需,但在大陸一時之間找不到、或者不太可能有適合的人選 (比如說專業機台的架設與設定) 2. 此人外派主要是培訓當地人員,負有階段性任務;通常這些人目的達成就會回台灣,工作則由當地人接手。 台生的角色其實是很微妙的,因為在一般人的印象裡,他們是在台灣出生,卻不一定有台灣經驗;在大陸學習成長,其經驗卻不一定比當地人完整。真要說其優勢,可能只能去說其「整合」的能力:兩邊都有經歷,我也能夠把它們融合一體,同時具備海峽兩岸人員的優點,卻沒有其缺點。但是短時間要去證明這些有其困難,因此我不建議去強調「台生」身份,反而建議強調其個人特質與優勢,畢竟這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面試之道。 [isaacc] 其實這是最近的特例 其實我覺得這些台商老闆是很殘忍的 這種作法的著眼點在於降低台幹人力成本 對於這些台灣新鮮人而言如果陣亡,是正常的 但如果傻傻的任勞任怨隨便老闆凹還可以取代現有高薪台幹,老闆可是賺翻了 我不覺得這類台商老闆有長久在大陸發展的看法,所作所為只不過是降低成本罷啦 昨天好像有位網友說老闆要派他來大陸不知道出差還是relocate半年 不但沒有出差費,薪水也沒有調漲。。。 真的有心的老闆,對於台幹比例與搭配都會是有長遠作法的 我自己認為,把台灣新鮮人直接丟到大陸,是很惡劣的作法 其實如果不回台灣的話,台生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就注意前途以及工作的安排 如果現在已經大四或是碩三,說真的好的offer都早就發了 今年真的已經太晚了,還不如回台灣104找吧。。。 [badXman] 普遍來說,公司用高薪任用台幹,一定有他的道理..... 台幹的工作就是做大部份大陸人無法取代的工作,或一些機密的研發任務~ neoikki的意思是說,要找個完全熟悉大陸相關法律規章, 台生和本地人比較起來,其實本地人會比較清楚~而且本地這種人才一定很多~ 所以台生當然是扣分~ 這種人才2k-4krmb就可以找到當地一流的人才 而且也比較適合這類工作~ 台灣人要知道台灣人的優勢,說穿了就是台灣經驗..台灣觀念.. 還有一些大陸人"無法取代的工作能力" 一件事大陸人和台灣人都能做好,公司當然要用便宜的大陸人 = =a 大陸人不能做好,才會請台灣人去處理~ [kusomanfcu] 這年頭連外派台幹都要詳讀 大陸關於勞動的各法條, 壞X戰警說的沒錯主要就是要把台幹跟大陸幹區隔出來, 台幹去挖大陸幹的疤、監視等等一堆任務。 在越南也是有請大陸人看緊越南幹部越南幹部看緊越南工人, 台幹雖位於食物鏈的上層,老闆SKYPE手機一下馬上要報告今天目前狀況, 不只大陸幹部還有越南幹部,跟工人們的狀況,還有線上品質。 (在越南當然也要懂越南勞動法...我比我們的越南人事和人事助理還懂 越南大學生程度之差是有名的...只能拿來當翻譯用) 台幹當老闆的眼睛,當老闆覺得這眼睛太瞎時,就可能被換掉勒==w= 體重一直掉不是蓋的....超操(這邊的台幹 沒有體重沒掉過的...) 寫筆記一個月寫得比我大學一學期還多....... [ravelson] 公司政策台生按照一般陸籍處理,到時台生會不會對同是台灣人薪資卻不同有所反應,這也是公司顧慮的地方。所以還是先回台灣找到外派的工作,省得夜長夢多。 [mikaly] 應該說 被派來的台幹 鮮少有新鮮人 大部分都是已在工作上證明自己有一定能力了 所以會被派過來 (當然 少部分是特殊關係或原因的例外) 那以台生的角度而言 他目前有的優勢是在其他方面 比如 同鄉 信任感 較陸幹有責任感...等 換言之 在工作上面是暫時沒有優勢的 反而還有一定的劣勢 因為不是在地人...等 台幹在這邊的成本不算低 所以現在很多公司都盡量用其他方式來代替 公司最近就花了幾十萬買了套高檔視訊會議設備 原因是什麼也很明顯 盡量不要再外派常駐台幹過來啊 所以回到您的問題 重點在於:公司不會派和新人能力一樣的台幹過來的 但也不用為自己是完全沒機會的 現在很多外商都是用統一薪資 然後各地區換算物價指數來給薪的 不管你是哪裡人 就算是歐美人士也一樣 這邊認識的台灣人當中 目前最高薪的 就是拿大陸當地的薪水 內資公司 換算也超過15萬台幣 所以 有本事不用怕的啦 淺見...感謝收看 [hsiawenc] 是的,或許是我的標題不妥導致大家誤解了。不過neoikki講的以及大家也都先後提到的「不強調台生身份」「強調其個人特質與優勢」我是堅決同意的。 我的問題的提出並沒有要凸顯「台生」這個身分,畢竟,每個人都是個體,有自己的個人條件,要說「台生」也是一樣米飼百樣人,各種檔次的也很多,捆綁在一起的話也沒有好處。 別的不說,就以北大台生來講,有千辛萬苦進來又念得千辛萬苦的台灣人,也有所謂花多少錢利用中國教育部對其外國友邦的照顧所下的規定輾轉使用各種合理的外國身分方法進入北大醫學部的實質台灣人,良莠不齊的程度很高。每次有的人在媒體上捕風捉影說北大是一個很好進的學校的時候,我又貌似無法百分之百稱那些是污蔑。 入校之後,有積極於各種學習與交流的,也有醉生夢死以及整天宅在宿舍的,但是不管如何,都是台生。只是,這種只因「台生」身分而連結在一起的共同點常常會令人感到無可奈何。 我認識不少名校的台生,在畢業之際同樣遇到迷惘的問題。就我個人對他們的認識,很多人事實上在學期間很努力地唸書,也很努力地學習這邊的做事方法。尤其有很多這樣的台生都是在台灣念完大學或碩士才到大陸的,成熟度夠而在台灣所學的相關專業至少也跟自己台灣的同學一樣。這些台生努力參加社團,參加各種實習,在各種場合學習去了解大陸人處理事情的時候的判斷思惟。在我看來,他們並不是完全沒有特殊性,只是這種特殊性不是體現在「台生」身分,而是這樣一個三四年的的大陸經驗。在這裡,有的朋友們可能會覺得,作為一個台幹,我都來了兩三年了,我 都不是很了解大陸了,你台生的大陸求學生涯就能了解多少?關於這一點,我當然無權為所有台生發言與保證(而我也不想這樣做),不過,由於學校是一個幾乎不存在競爭的場合(尤其是研究生,對班上同學學業排名的關注通常很少),同學很願意跟你分享他們作為大陸人察言觀色的一些「眉角」,而在社團與實習之際,也能有很多機會接觸各種官員實際判斷各種東西的論據。在我看來,這些東西的確也是社會上所必要的,而純粹在台灣的話的確是較少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大陸的方方面面的。以上只是簡單舉例而已,以說明我想提出的關於台生的大陸經驗。 如果一個台生,對公司來說,在專業上至少不輸在台灣唸書的新鮮人,在個人條件上又有以上我簡單提到的一個特色,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這樣是負分呢。 [neoikki] 若照你所言,台生應該要去強調他的「整合能力」,把他能夠融合兩地優勢的能力發揮出來,才有可能有加分的效果;但這需要考量到一個問題:台生所謂的整合兩地優勢對於一般公司行號是否有其用處?台生在大陸學習到的知識、配合之前在台灣所學,在大陸適合去尋找「整合」或「協商」為主的外商工作;專業技能部分不太需要去考量其整合性的問題,台生這方面的優勢無法發揮出來。 個人覺得台生這方面的優勢應該是在進入管理階層後才會得以發揮,比較好的處理應該是先以其專業進公司(此時不要去計較薪水或福利),隨著職務提升慢慢去發揮其原本作為台生的整合優勢。 [hsiawenc] (舉手)恩,在這裡的話,我有一個問題: 這裡neoikki大講到一個整合的問題, 我想問的是,如果台生回台灣找有業務涉及大陸的公司求職時, 也會有負分效果麼?(姑且不論加不加分) 如果基本專業能力同台灣的應徵者的話(例如都是新鮮人,專業都對口~~等等) 謝謝。 [neoikki] 這我倒覺得是整個反過來,是加分效果。 因為在台面試,公司應該都是集團總部之類的性質,需求著眼點不一樣,能夠了解大陸情況的人可以適時替公司提出建言,減少期初的摸索與成本浪費;而且大家若在台灣仍有根,薪資上可以減輕不少壓力,加上整合的優勢會更為明顯。 但這仍要注意在大陸期間所耗損的「台灣經驗」,回台後能不能及時補充上來、以及目前學歷承認卡關的問題。 [isaacc]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公司如果要聘請台灣人,手續很是麻煩 我司由於外國籍員工眾多,這不成為問題 但如果您是第一個公司聘用的台灣人或非大陸國籍人士 從工作證明、簽證、居留、稅務、保險、薪資等等,都是會很大的挑戰 請問一般大陸公司有多少意願來負擔這些額外成本? 這就跟台灣一般企業要聘請外國人專家在台灣工作一樣,隱藏成本非常高昂... [hsiawenc] 就以法律來說,剛剛前面有提到,如果某台生對大陸法律也很熟悉,頂多與大陸人一樣而已,為什麼要拿外派的薪水呢?不過,如果該台生也是在台灣念法律系畢業的,同時了解兩岸的法律思惟的不同(包括知道自己大陸的法律系同學話中的弦外之音以及大陸政法環境的比較性解讀)的話,為什麼就沒有所謂的特色呢?其實就我所知道的新鮮人外派大陸來說,很多人領的也就是台灣待遇的1~1.25倍的待遇,有的人,公司也沒有特別多額外的福利,沒宿舍沒機票的也有。也許這些台生希望的也是這類的待遇而已吧,不是那種特別優厚的外派待遇。 [neoikki] 這一樣是整合問題。如果 1 + 1 還是只有 = 2 ,其實這樣的助益聊勝於無。要有能力1 + 1 > 2,台生的優勢才得以發揮。 跨國企業在總公司必定有相關人才坐鎮,各地分公司要的其實也只是一個能了解當地環境的人手,能夠與總部協同工作而已;在這樣的需求之下,台生與當地人並沒有什麼區別;身為台生應該要去強調出來其 1 + 1 > 2的能力,在薪資福利上才能有比較多的談判空間。但這基本上是要看個人能力所及範圍,非每個台生都可以勝任。 [isaacc] 這種工作case by case只好自己跟台商公司談 更猛的話就是去外商公司競爭這種職位,從intern開始 許多優秀但沒背景的大陸學生,大二暑假及大三暑假就會去爭取兩個很好的intern機會 加上大四第三家intern整年的努力,很容易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台生在求學生涯中可能要更積極喔。。。 [hsiawenc] 我有聽過(因為我自己不是商管領域的)台生同學抱怨過, 一些機構的實習,不收台生(包括有人有過被四大或其他外資輾轉拒過的經驗), 我自己是被法院拒過啦,因為最高人民法院是公家機關XDDDDD 有一點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有些外資企業(含四大)對大陸生的專業似乎不是很重視? 我的意思是,例如去年畢業的幾位我認識的學弟妹各自進了四大的北京分所, 有的念國關的,有的念圖書館系的,那幾位都不是經管方面的, 當然,我知道進去以後,公司有比較完整的職前教育, 但,是不是說,公司更重視學生的出身(學校),其所學專業倒是其次呢? 這是我的一個疑問。 [isaacc] 事實上,目前四大都在搶人 福利也就罷了,版上網友知道上上週五突然我司說Xmas放假兩天吧? 因為其他三大12/24~25都臨時放假兩天。 我司還順便公布明年小年夜也放假,以後過節前夕都提早兩小時放假。。。 在這邊,福利是靠其他競爭對手puch的,很有趣吧。 另外,今年度小朋友調薪40%起跳,四大都如此,這是公開的秘密。 所以說,並非不注重專業,而是人才太少。 四大目前都在搶人,搶優秀的人才,一方面增加自己實力,一方面不讓對手加人 整個聘用流程很多關,第一關就是在網站考英文,這邊救刷掉50%~70% 接下來還有重重關卡篩選 選出來優秀的人才,公司重新安排會計課程,教育訓練投資真的很多 這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現況,其他行業不是很適用。 但我司同仁的英文水準,我是深深的自嘆不如並且為台灣的下一代擔憂啊... [neoikki] 這部分我可以整合家父在台灣與我在蘇州的經驗.... XDDD "剛畢業的新鮮人,看的是學歷;進公司以後,看的是能力。" ..以上摘自家父名言 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新鮮人沒有「作品」。 不得不承認,學校所教的跟社會上還是有一些落差(與公司合作者例外)一般畢業生若沒有特別的學習成果、證照或實習經驗,能夠相比較的,也就只有證書與成績單了。 有些非專業需求、或者替代性較高的職位(比如說,一般助理或前台接待)在專業上不會去特別強調你要什麼學科畢業,所以一個核工系的人可以來應徵,中文系的也可以。這樣的狀況下,看的當然是你手上那幾張紙囉。不能怪老闆偏心,因為都是在未知的狀況下,至少能考上台大代表他在學習(考試!?)方面比東吳的要強一些。 但這僅止於剛畢業前三年;三年之後你再拿學歷證明出來,沒人會鳥你。 因為那時候你該有「作品」了,公司要看它。 [hsiawenc] 令尊的名言很讚啊!以後我在台生聚會或宣講時借我用一下! XD 還有個問題,有的台生在這裡念研究所, 就像我一樣,還沒畢業都開始工作, 有的人在朝陽區的公司上班,算實習生吧,也積累若干時間或經驗, 這些實習經驗對找工作的效用?如果是貴公司呢? [hsiawenc] 我以我自己在這裡工作的經驗來說,我第一次任教是在某所具有軍方背景的大專院校,也是經歷了層層的初步面談、試講等等,到最後才獲得院長面談的機會,人家才注意到我的個人身分,但是那環節已經不重要了,因為試講幾乎代表一切。於是我擊敗幾十個博士(我現在還沒畢業),拿到那個工作。不少本地或台灣同學似乎羨慕我,但我會首先請他們注意我的講課風格而別注意我的身分。尤其是同為台生的台灣同學們,有不少人還真以為是台灣人身分幫我加分的,我總要馬上澄清。別的不說,學校的會計光是要算個人所得稅的時候,就我的部份還要另外呈表,全校就我一 個人在找麻煩,台灣人並沒有加分呢。其實我講課的方式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台灣式的思考邏輯層次,以及輕鬆的上課氣氛,有別於大陸的老師,如此而已,但是估計是該校當時無可取代的一種新的風格了,於是便沒有被其他人取代。可惜我只是在這個大陸學校裡面的台勞,連台幹都稱不上,我領的正是和大陸同事一樣的待遇,但我知道怎麼去營造與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neoikki] 你的例子有說到重點。台生的身份有時候會是一些比較敏感、甚至有些麻煩的地方,單單就稅法規定,台灣人與大陸人還是存在著一部份差異,而且是偏壞的。要讓公司忽略這些麻煩而去聘用一位台生,其先決條件當然是你要夠特殊、不可取代且對公司是有助益的。當然,如果你的特殊性強大到某種程度,公司非要你不可,享受台幹、甚至更好的待遇也不是不可能,但這就是看個人本事了。 [isaacc] 其實這段話就是所台生應該注意的 發哥只要分享這段經驗就夠啦 就是『努力的去營造與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hsiawenc] 這方面的意見還是很希望大家能夠多分享一點,好話歹話都說,這樣更有住於後進們的參考。以上的大家的回應我很感謝也很高興,希望還能有多一點! :) [mikaly] 我認為差別在於對工作的需求 和一開始設定的目標不同 在台灣找台灣人 在大陸找的就是大陸人 這是許多公司的習慣 hsiawenc的意思應該是在於:如果今天公司要的是沒有工作經驗的 然後是要要派去大陸的 那台生為什麼不能拿台比照要外派的待遇 而版上回覆的比較偏重討論台生和當地員工之間的比較 故我認為如果是在原作的假設下 台生是有優勢的 只是這種工作一般都要在台灣找 所以丟履歷到台灣會有優勢 因為在找人之前 會先設定要的人條件和待遇 台生再這邊應聘 一般都是遇到local pay的缺 大陸薪資又是比台灣低 所以當然會比較不利 比如北大清華吧 沒有特別的經歷 就普通一般畢業生 菜鳥給個5000應該算高吧 換成台幣也才2萬多 在台灣如果你是台大的 同類起跳應該有3萬吧 這叫要看你的評估是什麼了 大陸高階主管平均待遇已經比台灣高 但是中低階的還是比台灣差 所以滿多會拿比較低的薪水在大陸的 大都是看在未來的潛力啦 另一點 由於成本考量+當地員工素質提升 降低台幹人數或是外派待遇我覺得是趨勢 除非真的有不可替代性 否則成本對公司真的有影響 上次無聊算了一下 本公司最便宜的ㄧ個台幹的成本等於4個當地中階主管 所以你說台幹有優勢嗎 我認為有啊 但是因為成本的問題讓台幹反而有隱憂 台幹是比較認真 比較有經驗 比較專業 比較忠誠度高(我認為這個目前對老板最關鍵) 可是和4個人加起來比呢 問我有把握嗎 我必須要說 我有把握 我有很大的把握 但是幾年之後 我不一定有把握 所以重點還是看你的比較對象是誰啦 公司要的是有經驗的外派台幹 台生輸在工作經驗 要的是沒經驗的外派台幹 台生是比一般台灣新人的有優勢<-也許這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要的是在地中高階幹部 台生輸在當地經驗+工作經驗 要的是在地新鮮人 台生會輸在價錢 [hsiawenc] 恩,以上說法很受啟發啊! 想繼續請教的是,台生的確普遍缺乏當地經驗+工作經驗 那如果是各種實習呢?能不能多少彌補一些? 例如我在法律專業看到的台生實習經驗,有的人在律所,有的在HR、在信息處理,還有人在官方公務單位實習過,當然也有像我一樣去教書的, 各種與自己專業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實習經驗,對於找工作的效用是? 公司用人前的參考度如何? 謝謝。 [neoikki] 這肯定有加分效果,但最好是有輔助資料證明,口說無憑的 最好是有些企畫案之類的實際作品,這比較能看出能力表現 [mikaly] 其實 在台灣的也會面臨大陸搶工作的問題 不用等政府開放 現在就很多了 因為有網路… 本公司原本台灣有一批大學工讀生 負責輸入資料 每月要2萬/人 評估過後 在這邊請了2倍的人 做一樣的事 資料或影像檔用網路傳過來 由這邊的人key 每月900rmb/人 一開始解決輸入法的問題 再挑幾個好點的學繁體字 現在大家工作已經很上手了 預計半年後成本可以完全低於台灣 (因為目前還在補新採設備的成本 人員成本是已經低很多了) 這部就是大陸員工搶台灣員工的飯碗嗎 但是這種狀況我相信只會越來越多 寫的雜了點 希望大家看的懂… [hsiawenc] 講到英文喔 我周邊不少台生同學都是口語比較好,筆紙考試比較差 不知實務上遇到的應聘者如何?(好奇) 謝謝 [neoikki] 讀寫能力也要的,畢竟客戶在國外,大多是E-mail溝通 剛進公司的人不太會跟老外直接對話,但是一定會有英文信 [nfish]我們公司一進來先考多益,要滿650分以上才有機會錄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207.164.63

12/31 16:46, , 1F
辛苦了,很棒的分享。
12/31 16:46, 1F

01/01 17:07, , 2F
新年看到這一系列文章 感觸不少 感謝版大的用心整理~
01/01 17:07, 2F

01/01 18:34, , 3F
謝謝整理,對臺生找工作會有一個很有幫助的必備觀念的
01/01 18:34, 3F

01/03 20:09, , 4F
推一個~雖然不是台生,但是身為在陸的台灣新鮮人,一句句都
01/03 20:09, 4F

01/03 20:10, , 5F
說中心聲啊~~~
01/03 20:10, 5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hsiawenc (222.66.114.130), 時間: 03/21/2012 20:41:20

03/21 20:44, , 6F
這是五年前的文章,信息來源自WIC板,原討論已被自然刪除
03/21 20:44, 6F

03/21 20:45, , 7F
但是在TWSU板被完整收錄,有鑒於最近的話題,算是回鍋吧!
03/21 20:45, 7F

03/21 20:46, , 8F
在此再次感謝當年佛心人士們。是佛心來的,不是薄熙來的!
03/21 20:46, 8F

03/21 21:16, , 9F
03/21 21:16, 9F

03/21 21:57, , 10F
感謝分享
03/21 21:57, 10F

03/22 09:59, , 11F
03/22 09:59, 11F

03/22 10:54, , 12F
感謝分享!
03/22 10:54, 12F

03/22 13:12, , 13F
一併收納,感謝
03/22 13:12, 13F

04/06 23:36, , 14F
說的太好了,雖不是台生,但還是很有啟發。 感謝
04/06 23:36, 14F
文章代碼(AID): #1FQSnoVa (Worki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