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水月與燈火:我看《一代宗師》

看板WongKarWai作者 (我本人)時間10年前 (2013/08/21 23:3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I5DHsNC ] 作者: sfcgbc (我本人) 看板: movie 標題: [心得] 水月與燈火:我看《一代宗師》 時間: Wed Aug 21 22:53:36 2013 時與道 首先想提出同電影主題息息相關,並貫穿整部《一代宗師》的兩個重要意象:水與燈。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水與時間的連結, 未必由此開頭,但若說因這段記載而更加顯明,應不為過。後世著名的〈前赤壁賦〉中, 蘇子用以開解洞簫客之語「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即是引用《論語》的話而翻轉其意 ,江水仍為時間之象徵。更明顯的例子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開頭:「大江東去,浪淘 盡,千古風流人物。」時間有著淘洗一切有形之人、物的能力,萬夫莫敵。《一代宗師》 中沒有江水,但多的是雨水、積水,而雪的型態雖與之不同,但本質上亦為水,我將他們 都視作「時間」,單向、不可逆。時間本是抽象概念,唯有從天地萬物的變化中去觀察掌 握,於是「變動」亦與時間劃上某種程度的等號,如《易經》所闡明的:世間唯一「不變 」的真理,即是萬物「變動」的本質。彷彿不同型態的水,流動、蒸散、凝結、飄落、融 化,永無止息。 時間流動中,天地無限的變化,不免令生命有限的人們,產生「無常」之感;既然「 無常」,則世間萬物盡為虛幻,一切皆如水中月、鏡中花,雖能眼見,卻終非實相。在這 樣的情況下,人自然需要追尋、創造一種「有常」,以對抗宇宙之「無常」——那答案便 是「道」。所謂「道」,簡單地說,即讓一物「延續下去」的方式;人文世界中的「道」 ,即是能夠安頓自我與他者、令自我與他者得以「延續下去」的方式。 燈火,乃《一代宗師》裡「道」的象徵。以「燈」喻「道」,當是源於佛家。《五燈 會元.序》曰:「燈者,破愚暗以明斯道。」燈火光明,能照亮人心、世間之愚暗,如《 華嚴經》云:「譬如一燈入於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盡。菩提心燈亦復如此,一入眾生 心室之內,百千萬億不可說劫,諸業煩惱種種暗障,悉能除盡。」故佛家有「法燈」、「 心燈」、「慧燈」等語,皆和佛法相關;又以「傳燈」喻「傳法」,法脈相傳如燈火相續 ,以心傳心,緜緜不絕。 傳燈即是傳道,但燈火雖在,卻不能自傳。傳燈,需有人。此意明白見於電影中宮寶 森之語:「有一口氣,點一盞燈。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燈,就有人。」儘管說 「有燈就有人」,自信著「只要『道』仍在,必有後繼之人」,但前提是有人願意「有一 口氣點一盞燈」,「念念不忘」於點燈,才能有所「迴響」,達成「有燈就有人」之理想 。傳道,終究先須「人弘道」,方可「道弘人」。人、道不二,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一盞 燈,照見自己、光耀天地、點亮眾生。 結合水與燈兩個意象的象徵意涵——時間與道——來觀察《一代宗師》的第一場戲, 就能發現除了「葉問很能打」的訊息之外,揭櫫整部電影之主題的意義。 鏡頭由地面的雨水、鐵閘的倒影,帶到被眾人包圍的葉問。這一幕,中間是橫向排列 的人,下方是深及足踝的積水,上方有兩盞燈,雨水則瀰漫整個畫面。接著插入葉問在室 內,道出全片的第一段台詞:「別告訴我你有多能打、師父有多厲害、門派有多麼地深奧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直。錯的,躺下囉!站得起來的那個才是對的!…是不是這 麼說的?」*說完,鏡頭切回室外,漫天大雨中,葉問獨自對付至少十幾個人,經過數回 合交手,眾人紛紛倒地,只剩葉問一人「站得起來」。 葉問的獨白,表達了他信守的「武學之道」,同時也是「人生之道」。從之後的故事 來看,他並未否認師承門派,亦即傳統的重要性,但面對比武現場,一個人的「功夫」不 在嘴上,只能手底下見真章:對或錯,端看結果——站著,或躺下。身處生命的現場,亦 復如是,一個人的「道」能否經得起時間淘洗,取決於他最後是不是站著。可以注意,葉 問這段話,若限於單場比武,則「對錯」或由「輸贏」決定;然而,如果將眼光放遠、時 間拉長,則重點便不在一時之「勝負」,而是最終有沒有辦法「站起來」。 用一句話概括這開場戲,即是「葉問在雨中與眾人戰鬥」。若拋開具體的言、象,則 我認為,這便是導演的「破題」——開演不到十分鐘,即開宗明義地展示了整部電影的半 個主題:「一個人,如何持守己道,在時間中挺進、藏閃、出擊、防禦,克服種種障礙, 讓自己最終仍能穩穩地站著。」 開場戲的最後一幕是:唯一站著的葉問,緩步離去的背影。「一代宗師」的故事,這 才開始。 春,花樹盛放 「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我四十歲之前,都是春天。」根據片中葉問為張永成洗腳按 摩時,她說的那句「男人過了四十,要做有把握的事」判斷,宮寶森至佛山舉行引退儀式 的1936年,葉問應該已經四十。這一年,葉問代表廣東武林,在金樓之上,以「想法」擊 敗宮寶森,獲得名聲;獨赴宮二所設霸王夜宴,見識到北方的「高山」——宮家六十四手 ,開闊了眼界。四十歲,是他人生的巔峰,像一棵大樹,在爛漫春光中枝繁葉茂、欣欣向 榮。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樹之生長非一朝一夕,故事便從葉問的「根」交待起。導 演讓葉問一面練棍,一面以旁白的方式「自報家門」:父親的名姓、職業,家庭背景,武 學師承,以及與妻子的互動。後兩者尤其仔細。 葉問自述學拳拜師一段,值得注意者有二:陳華順親手為葉問上的腰帶,「即代表師 父、師門」,是強調「傳承」,且此時的陳華順,年歲已屆古稀,仍未停止收徒,令這份 「傳燈」之意更顯崇高;「一條腰帶一口氣,以後,你就要憑這口氣作人。」腰帶代表功 夫,氣由功夫而得,功夫在則氣在,讓人成為「一橫一直」中站著的那個。師父話中的「 一口氣」,成為了支撐葉問挺過時代變遷的關鍵,亦即在無常的流轉中,他始終憑恃、持 守的有常——道。 由陳華順之處「受燈」,說明葉問一生所持之燈、所踐之道的源頭,主要指向他生命 中的「過去」;接著描述與太太張永成的相處,則展示他生命中的「現在」。 葉問介紹張永成,突出了三個方面:第一,「她不喜歡說話。她說出口有時會傷人, 兩夫妻,要無聲勝有聲」;第二,她喜歡聽曲藝,甚至不顧當時保守的社會風氣,敢跟著 葉問上妓院聽曲;第三,她總是為出門在外的丈夫點一盞燈,堅持等待葉問歸來,才願意 就寢。 張永成點燈,是為了守候丈夫,她的燈,只為葉問而亮。在妓院聽曲的那一場戲裡, 她原先沈浸於動人的樂歌,卻突然感受到圍繞身旁的眾妓女,因看見「良家婦女上妓院」 而投來好奇的眼光。她一時間顯得有些不知所措,但隨即因葉問輕輕握起自己的手,望向 丈夫,兩人交換一個眼神後,她便又自在地享受著曲藝,臉上浮現得意的神采。這個橋段 ,開頭結尾表面相同,實則內裡經過轉折:開頭自得其樂,是由於入神忘我,忘了身邊人 ,故忽略眾妓女的眼光;結尾復享其樂,是因為心安理得,意識到丈夫在身旁,所以不在 乎他人的眼光。一次目光的交會,即能讓張永成感到內心踏實、有所依靠,何須憑藉語言 表達呢?夫妻無聲,但繾綣的情意自已在那輕輕一握中,表露無遺。 葉問之後描述金樓時,總結道:「多數人看金樓是一處溫柔鄉**,對我們(武林人士 )來說,那裡是一塊英雄地。」若去除「溫柔鄉」原意中「沉湎女色」的負面成份,單純 指男女間的情愛天地,那麼,葉問的人生場域,大抵便由「英雄地」與「溫柔鄉」兩個世 界所組成,師父陳華順是他踏入「英雄地」的起點,妻子張永成則是構成他「溫柔鄉」的 基礎,亦是引領他回返「溫柔鄉」的燈塔。對葉問來說,二人皆為其生命裡重要的「根」 。 根柢穩固了,最終方能開花結果。喜獲一女和拍攝全家福,代表葉問此階段「溫柔鄉 」的圓滿。接著故事便要敘述他在「英雄地」的成就,場景於是轉入了金樓。金樓的真正 名稱,是「共和樓」,加以樓內掛滿的國旗、掌管者燈叔在佛山淪陷後說的那句「孫中山 是我老大」,它便有了政治隱喻,同時象徵一份理想。但太平盛世中,人們注目於其「金 碧輝煌」的外表,逕稱之為「金樓」,尋歡作樂、聚會議事,莫不至此。這次來的,是北 方的宮老爺子。 宮寶森甫登場,即展現了武林耆宿的氣派,一根掏耳朵的手指,便令整座金樓靜默; 逕自說起「這輩子只成了三件事」,更見其眼界之宏大:合併形意、八卦二門,主事中華 武士會,以及將北拳南傳,此三事,莫非影響武林的大事,曰「只」成了三件事,則其餘 事皆不叫事,不足以入老爺子的眼。如此一位大人物,南下佛山,為的是舉辦引退儀式, 將自己的名聲與理想傳承下去,而選擇和「南方的拳手」搭手,無非是希望對方能夠代替 「沒有時間了」的自己,辦完那「最後一件事」——促成「南拳北傳」。 推派代表與宮寶森搭手一事,引出馬三重挫數名南方武者一戰,廣東武林因而視宮寶 森此行為北方拳派「踩上門」來挑戰,一眾長輩獨將葉問推上舞台,不論門派、輩份,大 概是因為他的勝算最高,最有把握保住「兩廣國術界的面子」。「南北交流」的目標,如 今卻演變成南北武林之衝突,無怪乎宮寶森要即刻遣走禍首馬三。宮、馬師徒的對話,顯 示馬三由於急著出頭、想著成名,成了一把太銳的刀,連宮寶森亦「藏不住」他,若不離 開佛山,恐怕還得出亂子。此一段落對他躁進性格的展演,和師徒間暗湧的波濤,已埋下 其日後投日的伏筆。 火車載走馬三,洋車拉來了宮二。 宮二登場,一開口便是輸贏——而且,只有「贏」,不談「輸」。與此相反,宮家長 者認為「輸贏都不好聽」,重點實非勝負,而在面子、在名聲。對他們來說,宮寶森即是 宮家的面子,代表著宮家的名聲,如之後丁連山所言,「不能沾一點灰塵」。但,宮寶森 本人的想法呢? 庖廚之中,宮寶森見了師兄丁連山,二人的對話頗為跳躍,且充滿隱喻:一會兒「蛇 羹」是丁連山幾十年來的心事、「燉湯」的訣竅是做人的道理,一會兒「爐子」成了武林 、「新柴」代表新人。初次觀影,很容易感到一頭霧水,但來來去去,實際上皆圍繞著同 一主題:時勢。丁連山不能回東北,因為「還不是時候」;勸宮寶森別幹「跟晚輩掄拳頭 揮胳臂的事」,一半出於其「一輩子沒敗過」的名聲,即面子問題,一半也由於眾人不許 、時機不對,仍是時勢使然。「作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眾口難調;火候過了,事 情就焦。」丁連山這段話,正說明了宮寶森此刻的處境。「火候」掌握於火力和時間,成 事的關鍵則是能力與時機,宮家人眼中,葉問的能力受質疑,宮寶森傳位的時機亦不被認 可,若一意孤行,恐怕「味道就壞了」。類似的反對理由也從宮二口中說出:「你在北方 的老哥們,都不贊成這場比武。……咱們可不能壞了規矩!」人情世故,便是最具體可感 的「時勢」。 種種勸阻,宮寶森都明白背後原因,但他的眼界不同於「死守著規矩」的老人,不同 於重視面子、名聲的丁連山,更不同於在意「宮家沒有敗績」的宮二;他的目光遠大,不 執著個人,超越了時勢,其始終心心念念的武林之事,只有「拔新人、傳燈火」。武林這 個爐子,必須添入新柴,火焰方能延續。「是個好材料」的葉問,就是宮寶森罔顧眾人反 對,無論如何也要投入爐中的新柴。 接連兩場師兄弟與父女的談話,遙承電影第一場戲所展示的主題,並加以發展:從「 時間」落實為「時勢」,從「踐道」擴充至「傳道」,往後故事所呈現演繹的,無非由此 四者交織而成——身處「時間」,面對「時勢」,人如何為自我「踐道」、因眾生而「傳 道」。這便是整部電影的主題。 *此處對白採粵語聽譯,與字幕稍有不同 **「溫柔鄉」採自粵語對白,字幕打的是「銷魂處」 (未完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8.234

08/21 23:01, , 1F
推,我覺得寫得很好
08/21 23:01, 1F

08/21 23:23, , 2F
08/21 23:23, 2F

08/21 23:31, , 3F
用水與燈類比有點奇妙,但後面寫得很好
08/21 23:31, 3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fcgbc (140.112.248.234), 時間: 08/21/2013 23:34:50

09/25 19:45, , 4F
09/25 19:45, 4F
文章代碼(AID): #1I5DuR-i (WongKar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