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階級複製正在世襲,別期望政府打破現況消失

看板WomenTalk作者時間6年前 (2018/03/25 19:58), 編輯推噓5(509)
留言14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文:莊瑞迎 先說,這篇不是要寫馬克思的思想。 網路上或社會上,都有文章鼓吹努力,並報導那些大老闆或成功人士創業維艱或小時 候怎樣努力之類的,然後開始抨擊那些「魯蛇」就是不努力才魯,可是實際上很多人 一開始的起跑點就不一樣,教育能翻身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歷史上的統治階級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統治階級」,不是皇帝、總統、元首,而是屬於社會 上具有份量的一個「群體」。 先秦時代有「貴族階級」,他們依靠血緣身份來決定地位、東漢之後出現以看 家世背景為主的「士族階級」、宋朝之後出現以科舉考試出身的「士紳階級」 ,我另寫了一篇簡短描述他們的歷史。(見〈歷史上的統治階級〉一文) 從貴族>士族>士紳,他們是那個時代的統治階級,在權力及社會聲望上面 都具有相當大的份量。從這個歷史脈絡來看,階級流動實際上是越來越有彈 性的,從一開始只看血緣(爸爸是高官,你就是高官)、到後來要靠讀書傳 家(爸爸是高官,你有很大的機會也是高官),再到後來的科舉傳家(爸爸 是高官,你不會考試就不會是高官),社會給平民的機會是越來越多。但這 個改變很慢,每個階層都持續了數百年之久,中間只有幾次的亂世(春秋戰 國、三國……)才讓平民有大量的機會出頭。 那這樣階級不是很難流動嗎?對,幾乎不會流動。從歷史來看,的確有 好幾次機會讓階級大量流動,但這只是統治階級換人當而已,新興的統 治階級會想盡辦法讓地位穩固,然後慢慢又阻絕了階級流動。 現代的統治階級 現代民主政府,標榜人人可以參政,但實際上呢?民主的選舉,需 要耗去大量的錢,而不論選舉或政策,又常需要和企業合作,我把 這些稱作是「資本階級」。 你猜猜看,美國的統治階級是誰?你可能會回答民主黨和共和黨, 但「我認為」兩黨只是實質的統治階級的代理人,美國真正的統治 階級是華爾街和軍工複合體(也就是銀行家和軍火商)。 台灣呢?你可能會覺得是國民兩黨在執政,但實際上國民兩黨都 要與資本階級合作共治,而這些資本階級,從早期很多白手起家 的老闆,到現在已經有許多企業掌門人是二三代,諸如富邦國泰 蔡、台新新光吳、中信辜、台塑王、遠東徐、潤泰尹,政治上除 了國民黨四大家族、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也積極培養二代參政。當 然這中間也有幾個特例,如貧戶出身的阿扁、鴻海郭董,但畢竟是相對少數。 長輩常說,受教育是翻身的機會,這句話我覺得只對一半,真 正從教育上翻身的人,在人口上來說還是少數。從之前新聞的 報導「台大生有一半的比例被雙北市包辦,其中最多的來自大安區」。 很多成功人士都告訴你:在學期間要多方嘗試、參加社團培養 團隊合作、去當志工培養同理心、出國交換或參訪培養國際視野。 不過實際上,這些建議是講給「中產階級」以上的小孩聽的 (資本階級有另一套玩法),有不少人根本負擔不起這樣的 費用,有些甚至必須打工賺取生活費、一出社會就背上沉重 的學貸。「資本階級」怎麼玩? 可能早早就送小孩出國讀書或者在台灣大學考差沒關係,送 去國外喝個洋墨水回來推薦去朋友的企業就好,或者靠著資 本世襲,輕輕鬆鬆的賺錢就好(只要不要太敗家,過個安穩 富裕不是問題)。不同階級有不同的遊戲規則,而這就是階級差距。 不論從政治、企業或教育來看,實際上階級複製正在形成,而翻身機會會越來越少。 身陷統治階級的遊戲規則裡 以前佃農辛苦耕耘供養「地主」,現在勞工辛苦工作 供養「銀行建商投資客」,換個名字的地主,但好一點 ,辛勤20年之後或許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每個時 代的執政者都想要抑制土地兼併,五千年來也沒幾個成功過。 我們是怎麼陷進去這個遊戲裏面的?除了學貸、車 貸、房貸之外,還有許多令人喘不過氣的開支,存錢也贏不過通膨。 而資本階級的子弟,靠著資本利得就超過了一般人 的勞務所得,而他們賺錢的方法,是財務槓桿(頂新 魏家買帝寶貸款達99%)、取得政治優惠、印股票 換鈔票,更惡劣的還有內線(樂陞案)、淘空(博 達案、力霸案),這才是資本階級的遊戲。 我們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很喜歡一般的生活,雖然有貸款,但有 穩定工作、日子不差,覺得這樣生活也很好,那很OK,就繼續過喜歡的日子就好。 但是如果你不滿足現況,你可以怎麼做? 首先,認清現實。不要寄望政府會幫你打破 階級複製。當然,可以透過壓力多要求一點 勞工權益、多要一點機會,但這些微乎其微 ,畢竟相較於中產跟平民,資本階級對政府來說更重要。 其次,立定可行的目標。把目標定位在上 升一個階級就好(你說要變成馬雲、郭台 銘、王永慶?祝你成功……)。畢竟從貧 戶變成富豪這樣的例子很少,一夕致富不 可期,但一生致富可預期,藉由降低非必 要消費、增加能力、培養理財知識(不是投機),一生致富是相當有機會的。 第三,投入新的領域。那些固有的領域 已經有很多大老在上面了,要超過他們 很難。這跟學術領域很像,一開始投入 研究很容易成為「大師」,後繼的研究 者只能去研究枝節的部分,而投入新領域成為大師的機會更高。 從產業來說,金融、半導體、零售這些既有 的產業,累積30、40年經驗的人比比皆 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怎麼去跟他們比拚?(政治圈40歲還叫做青年唷) 但投入新的領域,玩個三五年可能就變成行家 了!(不然你問問,台灣瞭解Fintech的人多還是傳統銀行業務的人多) 第四,累積實力,享受孤獨。既然起 跑線已經不一樣,那就要把僅有的資 源(時間、金錢)花在刀口上,而這 過程可能要犧牲玩樂時間、犧牲購買 慾望、過得比別人更辛苦一些。有句話不是這麼說嗎? 可怕的不是努力的人,而是比我們聰 明又比我們努力的人,這句話的古語 版是「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尚惜分陰,又況賢聖不若彼者乎?」 第五,學會「槓桿」。我們玩不起 財務槓桿,但可以用「資源槓桿」 、「夥伴槓桿」。企業總會釋出一 些機會(為了人才)給年輕人,累 積實力,在機會來的時候能借用大 企業的資源,創造自己的舞台。同 時,也能找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 互相學習,畢竟一個人學習很慢而且很孤獨,一群人學習還能互相拉拔,相互解答。 額外,把握機會。這是很可遇不 可求的,當機會來臨的時候,要 盡力抓出它,成為風口上的豬( 但記得要趕快長出翅膀,免得跌 死)。亂世之中有一群有能力的平民把握住機會,造就出韓信、劉備、朱元璋這樣的人。 清朝讀書人,只要依循科舉, 讀著四書五經,考上就能有不 錯的發展。忽然新學來了,成 為顯學,那些捧著儒學的讀書人頓時成了「結構性失業」這肇因於工業革命。 而現在教育依循工業生產線思 維設計,依循讀好書、好大學 、大企業,就能有不錯發展,這個公式目前也開始失靈了,你覺得下一個機會在哪? 對了,如果你的家庭稱不上 富裕,但也還能支持更多的 學習(如生活費、支持交換 參訪志工、雙修),不要自 以為很有志氣得說要靠自己 打工賺錢不靠家裡(除非這 樣能收獲更多),而是要想 辦法利用自身的資源來擴大 優勢(你有看過企業家說要放著大好資本不用然後歸零重來嗎?)。 如果你是資本階級,就別放 著資本階級的資源不用然後 去玩中產階級的遊戲,這樣 不會比較好。附帶說一下,巴菲特跟比爾蓋茲,兩個首富也是有一點靠家裡的! 最後最後,再說一次,我 們可以想辦法對政府施壓 、對企業拒買、對政客要 求,但除了這些之外,不要真的期盼政府真的能當納稅人的好靠山。 文章出處: https://www.google.com.tw/am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7240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1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21979104.A.EEC.html

03/25 20:05, , 1F
未看內文,這標題不是人盡皆知嗎?
03/25 20:05, 1F

03/25 20:06, , 2F
隨便丟個議題或拉軍公教出來救援,受薪階級就自己內鬥了
03/25 20:06, 2F

03/25 20:06, , 3F
團結施壓資方政府?你還不如期待中樂透比較快
03/25 20:06, 3F

03/25 20:12, , 4F
那個只會靠爸的陳致中,你看看它除了嫖妓,其它都不會
03/25 20:12, 4F

03/25 20:15, , 5F
再說5歲自耕農那位嗎
03/25 20:15, 5F

03/25 20:56, , 6F
慘的是階級越低的人越不知道這個道理
03/25 20:56, 6F

03/25 21:00, , 7F
樓上,我覺得也不能這麼說,階級低的人光擔心生活就
03/25 21:00, 7F

03/25 21:00, , 8F
快來不及了,根本沒時間去領悟這種東西...
03/25 21:00, 8F

03/25 21:12, , 9F
03/25 21:12, 9F

03/25 21:14, , 10F
等貧富差距更擴大會發生革命嗎?
03/25 21:14, 10F

03/25 22:52, , 11F
一開頭就說不是要講馬克思可是卻用社會/共產主義的那
03/25 22:52, 11F

03/25 22:52, , 12F
套說法去反對資本主義然後又想用資本主義的那套去說服
03/25 22:52, 12F

03/25 22:52, , 13F
人,整篇文章感覺就是怪怪的
03/25 22:52, 13F

03/25 23:08, , 14F
文章代碼(AID): #1QjuxWxi (Wom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