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鮑爾默:我錯在該關注手機時卻只顧Vista

看板WindowsPhone作者 (濱崎步)時間10年前 (2013/09/22 03:06), 編輯推噓11(1104)
留言15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日前,微軟召開年度分析師大會,這也是鮑爾默最後一次參加的分析師會議。在會上,鮑 爾默對於自己犯下的失誤作出極為坦承的表態。他表示,自己最後悔的一件事情,是在本 世紀初期,應該關注智能手機研發時,卻只顧傳統Windows 系統的升級。    鮑爾默說:“如果有一件事情我能說後悔,我最後悔的是,2000 年代初期,當時我們全 力聚焦Windows 升級,我們沒有在被稱為'手機'的那個設備上投入人才,這是我最後悔的 事情。”    鮑爾默說,當時,微軟把精力都放在了Windows-Vista 版本的開發上,如果微軟能夠轉移 一部分資源到手機上,這對於Windows 的發展,也會是一個好事情。    今天,微軟已經把Windows 作為覆蓋電腦、平板和智能手機的統一操作系統,不過 Windows 在移動設備中的影響力,遠遠無法和電腦相提並論。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Vista 被外界評價為歷史上最糟糕的Windows 版本,以及微軟史上最 差產品之一,微軟研發智能手機的寶貴機會,浪費在了Vista 這樣一個產品手上。    媒體評論指出,如果說微軟第一代領導者蓋茨錯過了互聯網市場,那麼鮑爾默則在智能手 機上表現出遲鈍。    在這次分析師會議上,對於微軟在移動互聯市場的弱勢地位,鮑爾默已經不再避諱。他表 示,微軟在移動設備中“幾乎沒有份額”,他表示自己是一個務實主義者,對於微軟在消 費者硬件產品中的弱勢位置十分清楚。    作為電腦操作系統的巨人,微軟最初的移動操作市場戰略以失敗告終(重新開發的 Windows-Phone 表現疲軟)。隨後,鮑爾默再次對微軟作出令人震驚的戰略變化,即告別 純軟件公司的傳統、效仿蘋果公司的“軟件+設備”的戰略。在推出Surface 平板電腦失 利後,微軟又斥資70 多億美元收購諾基亞,以求具備手機製造能力。鑑於微軟在PC 互聯 網市場、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失敗和落後記錄,仍有許多業內人士對於鮑爾默“簡單粗暴拷 貝蘋果模式”的做法,提出質疑。    需要指出的是,鮑爾默雖然指出最後悔的事情,但是科技行業普遍認為,鮑爾默從銷售出 身,他最大的失誤,是過分看重利潤、營收等業績,缺乏技術遠見、不具備喬布斯和蓋茨 的創新領導力,導致微軟不僅沒有在PC 互聯網業務上苦苦追上谷歌,反而在移動互聯網 的新市場上再度陷入被動。 http://news.cnblogs.com/n/1886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93.89

09/22 03:13, , 1F
可是親愛的Vista也.........
09/22 03:13, 1F

09/22 03:21, , 2F
所以鮑默才在後悔啊XD
09/22 03:21, 2F

09/22 03:25, , 3F
但是沒有vista的犧牲打,怎麼會有後來的w7呢??
09/22 03:25, 3F

09/22 03:27, , 4F
WM的成功也沒有帶到這個時代..
09/22 03:27, 4F

09/22 03:39, , 5F
最失敗是ME吧
09/22 03:39, 5F

09/22 03:44, , 6F
我覺得最可惜的是PPC WM的成功沒有承襲下來 就錯失了先機
09/22 03:44, 6F

09/22 08:15, , 7F
能這樣承認很強大了...不像某CEO
09/22 08:15, 7F

09/22 08:32, , 8F
走著瞧
09/22 08:32, 8F

09/22 08:41, , 9F
能這樣承認但不要之後又作差不多的事情才是好XD....
09/22 08:41, 9F

09/22 09:58, , 10F
他要走了 俗話說:人將死其言也善(大誤
09/22 09:58, 10F

09/22 15:35, , 11F
ME失敗到人們幾乎不記得它XD
09/22 15:35, 11F

09/22 16:17, , 12F
我覺得ME比起Vista還不算失敗 至少沒"用心大改卻沒人愛"
09/22 16:17, 12F

09/22 16:18, , 13F
98-ME的變化差距遠小於XP-Vista
09/22 16:18, 13F

09/22 20:42, , 14F
我有裝過me,只記得它的開機畫面XD vista用過倒是印象深刻
09/22 20:42, 14F

09/22 20:42, , 15F
恨不得把它重灌XD
09/22 20:42, 15F
文章代碼(AID): #1IFUvDYP (Windows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