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歷年我提名維基獎項的推薦文已刪文

看板Wikipedia作者 (outlook)時間3年前 (2020/07/16 11: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提名Kolyma: 我在建立台灣廟宇條目時,時常發現一些台灣古地名都已被一位老維基人Kolyma所創立。自2008年他加入以來,這9年間長期默默投入臺灣堡里鄉 地名、傳統地名、日本時代大字條目的編寫,已達兩千餘條以上,還創立了臺灣行政區面積、臺灣鄉鎮、臺灣行政區等很實用的模板。他在2010年也因「孜孜不倦地進行條目的清理以及分類整理」獲得維基編輯專家。 這些地名條目並非熱門,很少人參與,且名稱也已不為我們這些年輕一輩的人所知,只存於鄉間的公車站牌與老人的記憶中。但他卻努力從古資料挖掘,將這地理領域的知識拓荒、重現於維基上。有時我在鄉間走著,看到一小地名,就在手機google上去,就發現他在維基有建了,讓我驚奇與欣慰。 Kolyma編輯並非盡善盡美,如地名條目我挑到的缺點就是交通資訊的章節缺少引用,可能條目還過不了DYK,因此恕我還不敢提名他為「維基原創專家」。我深感他在冷門領域貢獻良多與熱情,是為維基人模範,所以推薦他獲得「政區特別貢獻獎」,讓他的貢獻為更多人所知曉,亦使他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敬意。 提名貓貓的日記本: 是位在中國大陸四處進行文化之旅的維基人,是位默默提供照片為他人作DYK、優良、特色條目增色的維基人,自2009年7月2日就開始上傳古績照片,至今已滿七年了。人不會居功、不會爭紛。給我的印象,就像一隻慢慢走過中國古庭院的貓,沒有聲音卻潤色了風景,留給無意看見的旅客驚喜。 提名 olon: olon是2010年6月加入的維基人,DYK雖只有14級,但促進典範條目、優良條目都各有6條,主要是針對滿族、軍校條目,特別是滿族專題,更新時去除含有清宮劇刻版印象的八卦媒體、內容農場的不可靠引用,改以高質量的研究文獻為主。 過去 olon並不太多人知道,因他表現就像維基隱士,直到2016年8月其作品開始常在DYK上出現,去年12月他更一口氣寫了15條DYK條目,維基執行編輯也從A到C。在這之前,他的維基生涯是一長段漫漫之旅的默默改善:如滿族的修改,是從他加入不久的2010年8月7日開始,到2012年11月成為到典範條目,歷經兩年多時間;八旗則是2011年7月24日到2017年12月末獲得優良條目,跨越了六年多時間;伊爾根覺羅氏是2010年7月8日開始,至2018年初在評選優良條目中。這些都花費了大量歲月與精力, olon在2013年1月8日曾說過維基人Karasaman的滿文水平能力在他之上,但Karasaman只在中文維基曇花一現,而 olon卻到今還持之以恆。我曾想像中 olon邊翻趙爾巽等人編寫的厚頭書、邊在電腦螢幕前編寫維基,眼神似乎神馳在滿族過去的輝煌中,只是頭後面不會有辮子。 維基人Huandy618曾幫他提名滿族為特色條目時這樣寫道:「本文主要由 olon貢獻,由於他對這些評選不太關心,所以我代他提名。」,今日我也覺得 olon對自己的用戶頁不太關心,因為他少了放了一樣東西,就是維基專項獎。因此我在此提名,提醒他日後放上。 提名Eric Deng: 最近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忘了快兩年了。 臺灣維基媒體協會秘書長Reke為了Wikimedia Taiwan十週年,在去年替幾位臺灣維基人寫了幾篇小故事,其中之一是Eric Deng。 Eric Deng為針對臺灣能源條目的主要貢獻者,目前DYK是到36級,是臺灣維基人少數會走遍臺灣各地旅行來創立條目的人,但與他人不同的特別之處有三點:一、他敢冒險跋山涉水去深山、並去申請一般人不能進去的場所;二、他會拜訪各台電在職與退休人員;三、他能自己投稿,挖出早被台電人遺忘的歷史。一般大學生用來玩樂的寒暑假,或是無聊人士與政治狂來惡搞與利用維基來攻擊的時間,他用來踏查各地,為維基與所愛之物做貢獻,讓我想到之前愛好古蹟的祥龍也是如此。 Billytanghh注意到Eric Deng的貢獻,在2016年初提名得拓荒特別貢獻獎,理由是對水力發電的貢獻,但不被贊成,主因是建議先提名原創獎較好,所以無通過。反倒是Eric Deng該年因各對電廠的攝影照,而得了維基攝影專家[4](雖然我覺得他有些風景、廟宇照片不是以美觀取勝)。現在,Eric Deng也不侷限於水力發電,而是孜孜不倦地擴及了風力與地熱、火力等。 兩天前AT對 olon得獎的建議,讓我想起2016年Eric Deng被提名拓荒特別貢獻獎的意見,似乎大家都忘了該讓Eric Deng先得到維基原創獎,因此我趕快於此補提。 提名胡蘿蔔: 近日我推薦的維基人都是DYK上常出沒的維基人,看這些樑才的貢獻,是種美好的事物,能減少我管理員「凝視深淵」的負面情緒。 在DYK上,胡蘿蔔不是製造光合作用的植物,而是一位製造紀念地文物條目的維基人,譬如像是朱可夫元帥雕像、民族團結誓詞碑、抗颱風暴潮殉職同志紀念碑、蔡楚生紀念銅像及碑記、鐵道兵開發大興安嶺紀念碑、多松年烈士故居、哈爾濱蘇軍烈士墓、李兆麟將軍墓等。他製造了8篇優良條目、至少280篇DYK條目,更是維基動員令的常客。另外一個特點是他會寫外交、化學、蘇俄電影條目。 不過,他編輯讓我覺得遺憾的是,他所編寫的條目多數沒有實地去照的相片、沒像User:貓貓的日記本能踏足天南地北,而是用外部連結,這跟我會實地拜訪不一樣。因此有時候,會麻煩其他維基人改正,如User:如沐西風對伍漢持墓之建議。我會想是不是胡蘿蔔要埋在土裡,不能像風滾草、浮萍一樣到處漂流的緣故?或著改個暱稱就不會了。 或許有一天,我們會經過某個不知道的紀念地文物,然後上網GOOGLE一下,就看到他的貢獻。要是我碰到這狀況,會想起在推薦他的羅店紅十字紀念碑我寫上:「之前那些事物是被遺忘許久、不被人注意的小寶石,放在維基上就成了天上的永恆星光。這是我理想中的維基風氣」。胡蘿蔔也是這樣的人之一,所以我想拔蘿蔔起來,讓他人放個東西在上面。 提名Zhangzhugang: Zhangzhugang是2007年正式註冊的維基人,著重於Wikipedia:中國文化遺產專題的條目與照片,條目與照片貢獻不少,目前已超過兩萬張照片,但他表現很沉默,鮮少出現在客棧上、DYK上,加上2012年時曾因事隱沒,因此社群認識他的人少。 Zhangzhugang與之前我提名的胡蘿蔔屬於電腦前型的不同,他是屬於旅行型來寫條目的維基人。我是認為是Zhangzhugang的攝影貢獻大於編輯條目的技巧,像是他創建的古泉州(刺桐)史跡內容豐富但卻沒加上分類、羅田世大夫第的參考格式簡陋。因此我傾向提名他得維基攝影專家獎,於是半年前我有留言,但可能是他忘了。半年後的今日,我在此提名。如果他沒回應,我也沒辦法,但至少他的貢獻已開始被社群所注意;若他回應了,他會注意到我們感謝到他對維基的默默貢獻。 Zhangzhugang在維基上是「一個人的旅行」、在攝影上是「一個人的風景」。 提名KOKUYO: 每當進入首頁時,我們一般會較注意到的風景是你知道嗎?、典範條目、優良條目、每日圖片,那些是不斷變化的作品展示品,我們眾人會留意這些貢獻者,為他們獻上編輯獎、攝影獎等。再來,若是老編輯者,常會關注Wikipedia:當前的破壞,那就像是社會版一樣,我們也會嘉許那些當警察的人。至於回頭一看,首頁有個Portal:新聞動態,那是天天更新、一閃而過的走馬燈,但我們會忽略那塊貢獻的人。 若那貢獻的人一直只貢獻在新聞動態,我恐怕也會忽視。但他另一個專長是會大幅更新好人物傳記、社會事件,就像替身使者之間會互相吸引,他讓我注意到了:那是KOKUYO。 在寫條目上:他是興趣廣泛的人,草稿的工作區有100個;他是用心的人,能長期收集資料,分別真偽、口水或有價之物,擬定良好的文章架構,將垃圾場條目變成優秀的地標;但他作品也偶然會吃鱉,連我都在DYK上投過他反對票;他也是會被誤會的人,如之前寫唐鳳時也會被其他地方認為是有政治目的,如今還被認為是某政治人物的文膽,真是想太多了,這也是維基的悲哀。 我不想讓能好好日日更新新聞、好好翻新條目的維基人,被人隱射是政治、卑劣的意圖,我有腓力二世的感嘆。我也不想他的作品會被埋沒、他的信心會被維基鄉愿(如我這管理員)的現實打敗。我不想維基條目變成下流、政治狂熱的台灣媒體風氣。重大貢獻的維基人,我們不能忽視。因此我今晚睡不好,決定起床提名他得到更新特別貢獻,表彰他對新聞動態、條目的更新貢獻。 提名紀橋: 未來某年,中文維基的「你知道嗎?」也許會出現一個條目。 哪位生於台北縣、於澎湖縣長大的女作家著有《XXXX》等書,亦是維基用戶,以研究、推廣XXXXX著名? 好奇的讀者點進條目,會見到有一章節是講她的維基生涯,寫著2010年4月9日她加入維基,首次編輯的條目是曾豪駒,但直到2016年才創立了她第一個條目藍張興。2018年春,在維基活躍活動大增,創立與翻修許多家鄉鄉土的條目,多以廟宇、人物為主。同年夏,獲得Wikimedia Taiwan補助金,出席南非開普敦的維基人年會。2019年夏,因撰寫多條澎湖條目受提名得「拓荒特別貢獻」,其詳細推薦語寫到:「有種維基人,平日會收集與廣閱地方的文史資料、民俗風情等,趁假日就去各地旅行與拍照,回來後就寫成條目給知心者欣賞,這人就是一例。我常會想,這些花大量歲月撰寫某領域條目的人,在百年後,會不會有人懷念他們、替他們立傳?就如貢獻詞典字詞的威廉·切斯特·米諾,還是只是像寫在教室黑板上的粉筆字,只要下一堂就會被抹去,被後來的人與世界忘得一乾二淨?這疑惑我得不到答案,我只能提名這些維基人,表示至少在他們生 時知道有人是會重視他們的。」 提名瑞麗江的河水: 把地圖攤開,在各地標上一個代表性的維基人,澎湖縣我會標User:紀橋、臺南市我會標User:祥龍、臺東縣我會標User:Matt8830,再躍過大海,玉環市我會標User:Rowingbohe、越南我會標User:逐風天地....當標到遙遠的雲南省時,我想這裡的維基人會立即想到User:瑞麗江的河水。 瑞麗江的河水是2016年12月加入維基,起出他以印尼條目為主,2017年11月他表明要完善雲南主題,特別是滄源縣相關條目,首先針對雷允飛機製造廠、滄源佤族自治縣。之後短短兩年半,他以User:瑞麗江的河水/籍志閣為地方文獻,讓雲南條目的品質有目共睹的進步,其中獲得優良條目就有雷允飛機製造廠、中緬南段未定界、芒市土司、孟卯、德宏芒市機場、撒尼人,特色條目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鄉級行政區列表,連帶也帶動其他人關心雲南條目,如User:Ericliu1912/慶祝瑞麗江的河水當選管理員系列條目。 我小時候對雲南的第一個印象是來自《漢聲小百科》,裡面的中國地圖上,畫了一隻跳過河的老虎,我當時不知道那裡是麗江,我未來也不知道多年後這裡會出現一位「編輯之才且肯勞者」的維基人-瑞麗江的河水。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a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6.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kipedia/M.1594869797.A.47A.html
文章代碼(AID): #1V3yWbHw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