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維基原創大師接受文消失

看板Wikipedia作者時間6年前 (2018/04/07 19:38),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維基獎勵/授獎提名投票/維基原創獎/Outlo okxp/第3次 原因動機 來維基十幾年了,我看過糾結於人事爭紛、政治口水的人都被逐漸被人所遺忘、不懷念。 而作管理員、得原創專家、站務專家、拓荒貢獻等獎很屌嗎?沒有,一些新人或超級政治 狂根本不認識也不尊重,還會被發起罷免、或被說學能都不足且漏洞百出。多年以後,來 客會看的是條目,然後最多再翻翻條目歷史與討論看是誰貢獻的,進而有一些追想。 我認為只有老實寫好條目才是最該做的。我也想有些可看的貢獻。但捫心自問,我從2004 年加入來,在質上面並無寫出很優秀的條目,後我產生想從廟宇著手透入貢獻的念頭,從 量方面靠專寫臺灣廟宇條目。 數量比臺灣的便利商店還多的臺灣廟宇,受各地文化的影響,有庶民的民俗趣味又具史地 學術性,讓我體認到這領域是豐富的礦產,大有可為之處。再來因自身喜歡自助旅行、攝 影、寫維基條目又重視實地考證以斟酌文獻的可靠,若將旅行所見寫成好條目、放上好圖 片,放上DYK給人點閱,來表達我個人對臺灣本土的愛,這真是另類的回憶與貢獻啊。朝 這領域寫,與本人天性真是一拍即合。於是,我2016年決定朝這領域拓展,出發旅行。 不過,計畫開始後,我才發現我有觀念並不好,後面敘述。 製作列表 為了此計畫,我作了一個廟宇行程表,裡面還夾雜一些銅像、非廟宇的建築等。我依平日 見聞、及《聯合報》報系、《臺灣民聲日報》這兩舊報資料庫,陸陸續續收納,發現能讓 我單獨寫成維基條目者,就已有千多條。 臺灣廟宇也不乏人寫,但多數條目給我的感覺,無詳細引用、缺少第三方及可靠資料、排 版混亂、無圖片或是圖片品質不良,其中還包括一些觀光手冊上的名廟。讓我想到就像多 數廟宇草創時,只是間茅屋,在創立後就缺人照料,多年來被路過者熱心擺放一些無整理 的素材、感想塗鴉、或垃圾等,讓在地人或慕名而訪的香客只能搖頭。於是我後來也把這 些已建立條目、有照片的廟宇列入名單,至於重寫名單來源就是根據這些前人的「頁面創 建」。 因我只是一個經濟中下的年輕上班族,連轎車都買不起,工作無法放長假,為了善用時間 與金錢,我需要一套搭配公共運輸的旅行計畫,將一白晝可訪問的廟宇作串連。每在列表 加入一個,我就用Google找附近火車站、公車站、休息地點、鄰近可寫可拍廟宇,與計算 車程、走路時間等,然後依遠近排定先後踏查順序,將可串連的廟宇列在列表同區域。當 然,也有少數小廟宇是Google地圖沒有的,如汪先生廟、白志廟、西寒寺等,只能旅行時 去問當地人。 譬如台北聯營公車660公車為例,在木柵站上車後,於風動石站見到風動石聖公廟、富德 里可去西寒寺、深坑國小站可騎youbike再爬到鎮南宮石媽祖廟、最後八分寮站可見到同 樣是路中廟的八分寮福德宮。 屏東客運8201往南就是很多點可串,在寶厝站牌旁有萬丹萬泉寺,烏龍站拍到百八番烏龍 大聖公媽廟,東港站拍到東港鎮海宮等。然後在東港轉運站坐8203或8205或乾脆走路到中 山國宅站可看到東港保萐大將軍小祠、東港靈聖堂與周以栗銅像,再下去林邊站可走去林 邊慈貞宮潘姑娘廟、林邊放索普龍殿,再下去到六根村拍六根莊三山國王廟、忠英祠,再 南下北勢寮站有旁邊的北勢寮保安宮,次一個金銘路站有白軍營淮軍義塚,再下站後的福 德宮則為北勢寮保安宮的紀念碑,屏鵝公路的南勢橋站可發現一旁的獅頭社事件白骨塔, 繼續下去車城站有車城福安宮與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最後到恆春能有猴洞山,續 往墾丁的車則有萬應公祠 (墾丁大灣),而旅途南端終點則是鵝鑾鼻保安宮。其他各縣市 公車路線也是很多點可串,這些都是學生在暑假可利用來做到的。 然而我也不是每個能寫成DYK的都列入,除不須重寫的、難以重寫的廟宇外,因我不喜歡 商業氣息重的財神廟、四面佛,故不會放在列表中。我最喜歡的廟宇,是貼近鄉土的土地 公、石頭公、樹王公的小廟小祠,而最敬重的是孔廟。 旅行開始 旅行最大的趣味是總會有出乎計畫外的事情,在途中我認識不少可愛的人們,如在屏東鄉 間常有人主動讓我搭順風車,或是熱心告訴我他們家鄉的歷史等。一次,我在高樹鄉某雜 貨店對一位客家老婦人買飲料與問路時,我說是要來拍大路關石獅公,她就很高興少算我 錢。在來義鄉拍鳥居信平銅像時,一名薛姓老原住民主動來講他的故事,言中充滿族人的 驕傲與對鳥居信平的感激。還有美濃的國光客運轉運站旁有人憑口音認出我是客家人,問 起我的來處。我無以回報,只能盡量寫好他們家鄉的條目。 去臺灣各地,我也發現一些偏遠處已有臺灣維基人到訪並拍照,例如Pbdragonwang等,我 會去想像他們旅行的過程。 我亦發現我定的行程太過緊湊了,寫條目只是我旅行的原因之一,我還要享受各地的事物 ,於是減緩速度。我每日拜訪的不要低於兩個,因閒暇與好天氣珍貴;也不要超多,因匆 忙會錯過某些美好的人事物。 若問我這段期間,印象深刻的是哪座廟?我會答加匏朗仙姑廟,因有去過的鳥居龍藏是我 偶像,我想走他走過的旅程。而我回來後,好像夢到一位少女。我日後還會重去。 條目衝刺 啟動這計畫的2016年春,我暫居在屏東市東市場附近,利用假日期間,寫了不少屏東、臺 南廟宇,盡量使內容可達乙到丙級。維基DYK自2016年起就充斥這我寫的條目,多數以廟 宇為主,搭配少數我之前常寫的人物傳記,臺灣主題的DYK數也在2016年突飛猛進。 中文維基創立第三年,在2005年始有臺灣主題的DYK條目,該年只有寥寥可數的4條。次年 2006年,臺灣維基人Alltonight發起臺灣條目提升計畫,DYK大爆發,達102條。但接下來 2007到2009三年衰退,分別只有61、14、24條。後來Pbdragonwang、Yiken、Paidamu、IC EFTP等臺灣維基人的活躍,寫了不少古蹟、公路、地名條目,2010年暴漲至162條,為歷 年(2016年末截止)來第二高。接下5年又回復之前,2011年到2015年的量各是109、50、86 、109、143。之前活躍的臺灣維基人多也不被新人所知道。到了2016年,每年臺灣主題DY K條目達到史上的最高量,共有286條,當年我貢獻135條。 另外,大家可注意到我引用會放新聞記者名字,因我感激他們的貢獻,認為可與條目同光 。而且,去找特定記者的文章,往往可抓出一堆又可寫的條目。 檢討照片 從屏東回來家鄉後,因開始接觸攝影書籍、觀摩他人照片,我後才發現那段在南臺灣期間 所照的的照片有些並不佳,如背光、黯淡、雜物、天氣不佳等。照片也貪放在條目頁,其 數量與排版都沒與我寫的條目配合。 我真是太著急了。我感覺過去自己把維基百科當成自己的臉書、把自己當旅蛙,放的是根 本是刷存在的打卡照,而不是與主題很適切的好照片。我寫條目目的之一是出自宗教上、 本土上的敬意,放爛照片實在不合我的原意。我才意識到照片跟文字一樣都是要一定素質 ,且都是可以重寫的。現在的維基已不缺照片,而缺好照片。 我之後考量廟宇坐落方位、祭祀時間、天氣因素。如坐東朝西的廟宇就要早上去,反之則 下午去。若是處在都市中間的廟宇,最好是中午去拍,免得陽光被遮。我也盡量避開祭祀 時間,免得有臨時雨遮等雜物擋到廟宇時間。而最難控制的是天氣因素,除晴雨外,又受 到空氣污染的影響。為了有好的藍天照,我要選擇好天氣去,不好的天氣則待在圖書館或 家裡收集文獻或寫條目。我亦將旅行數種探訪備案,同樣記錄在列表上。 2016年冬,我減緩這計畫一段時間,修正我的列表,補了日後重拍的名單在裡面。日後若 覺得我照不好,我也會去重拍,這是我對自己的負責與對條目所寫事物的敬意。畢竟好地 方,值得再去幾次。 重新出發 我把列表重新整理,去除一些內容暫時不夠的遺珠,在2017年1月27日製作好新表,在一 年內完成以下218個目標: 士林區 三腳渡天德宮 2017/1/27 大同區 瞿公真人廟 2017/1/27 中山區 台北市文昌宮 2017/1/27 通霄鎮 壽公祠 2017/1/28 通霄鎮 慈雲寺 2017/1/28 竹塘鄉 慈航寺 2017/1/28 溪口鄉 開元殿 2017/1/29 虎尾鎮 三姓公廟 2017/1/30 斗六市 保坑大將軍 2017/1/30 三義鄉 三義九華山大興善寺 2017/2/2 北投區 照明寺 2017/2/11 新店區 無天禪寺 2017/2/15 東勢區 鯉魚伯公廟 2017/3/3 豐原區 群靈祠 2017/3/3 太平區 菲賓大哥廟 2017/3/4 石岡區 五福臨門神木 2017/3/4 東勢區 北興里雙福祠 2017/3/5 卓蘭鎮 軍民廟 2017/3/5 士林區 州美屈原宮 2017/3/11 竹北市 十三伯公廟 2017/3/24 芎林鄉 華龍茄苳伯公樹 2017/3/24 芎林鄉 華龍村石爺石娘 2017/3/24 芎林鄉 五和宮 2017/3/24 東區(新竹) 靈隱寺 2017/3/24 北投區 保德宮 2017/3/27 淡水區 二號橋石頭公 2017/3/27 溪湖鎮 巫厝石鵝土地公廟 2017/4/2 溪州鄉 坑厝村阿彌陀佛碑 2017/4/2 竹塘鄉 九龍公 2017/4/2 朴子市 石車公廟 2017/4/3 太保市 祥和新村七主公廟 2017/4/3 士林區 德和宮 2017/4/8 中山區(基隆) 淨因寺 2017/4/16 松山區 應媽廟 2017/4/18 三芝區 富福頂山寺 2017/4/23 中和區 霹靂宮 2017/4/28 土城區 大墓公 2017/4/28 鶯歌區 碧龍宮(龜公廟) 2017/4/28 平鎮區 忠義祠 2017/4/28 竹北市 十三甲伯公廟 2017/4/29 東區(新竹) 風空開山伯公 2017/4/29 東區(新竹) 義勇忠祠 2017/4/29 東區(新竹) 埔頂金雞母 2017/4/29 北區(新竹) 南寮蟹仔埔聖軍堂 2017/4/29 文山區 風動石公廟 2017/5/1 深坑區 鎮南宮石媽祖 2017/5/1 新店區 慈玄寺 2017/5/1 貢寮區 利洋宮 2017/5/5 尖石鄉 尖石爺廟 2017/5/7 大溪區 石門水庫阿姆坪土地公 2017/5/10 大園區 桃園國際機場福德祠 2017/6/9 大園區 貴文宮 2017/6/9 大園區 內海村同善祠 2017/6/9 大園區 內海村下厝福德祠 2017/6/9 蘇澳鎮 南方澳南天宮 2017/6/10 蘇澳鎮 南方澳進安宮 2017/6/10 蘇澳鎮 南方澳南仙宮 2017/6/10 蘇澳鎮 開路先鋒廟 2017/6/10 蘇澳鎮 頂寮城隍廟 2017/6/10 關西鎮 水母娘娘廟 2017/6/11 龍潭區 七十三公忠義廟 2017/6/24 新埔鎮 二十七公墓 2017/6/24 冬山鄉 進興宮 2017/6/26 冬山鄉 石聖爺廟 2017/6/26 冬山鄉 太和村十三份坑土地公 2017/6/26 文山區 西寒寺 2017/7/1 楊梅區 白蛇廟 2017/7/8 新豐鄉 埔和村石和宮 2017/7/8 中正區 光華商場三山國王聖安宮 2017/7/8 林口區 洪福宮 2017/7/9 豐原區 聚星觀 2017/7/15 豐原區 六合福德祠 2017/7/15 潭子區 頭家村將軍廟 2017/7/15 西區(台中) 後壠仔茄苳公 2017/7/15 大里區 草湖石頭公 2017/7/15 大里區 涼傘樹王公 2017/7/15 頭份市 五福龍神宮 2017/7/22 頭份市 楊統領廟 2017/7/22 新店區 樹公廟 2017/7/23 石門區 乾華新十八王公廟 2017/7/30 斗南鎮 寒林寺 2017/8/5 斗六市 茄苳萬年宮 2017/8/5 民雄鄉 騎虎王爺廟 2017/8/6 民雄鄉 慶誠宮 2017/8/6 東區(嘉義) 十九王公廟 2017/8/6 太保市 慧明牛將軍廟 2017/8/6 鹿草鄉 圓山宮 2017/8/6 石岡區 金星里土地祠 2017/8/7 神岡區 紅圳頭義民祠 2017/8/7 北屯區 合福祠 2017/8/7 豐原區 金陵祠 2017/8/7 豐原區 後山腳土地公廟 2017/8/7 豐原區 金古祠 2017/8/7 雙溪區 三忠廟 2017/8/12 雙溪區 麻竹坑福德祠 2017/8/12 頭城鎮 大里天公廟 2017/8/12 貢寮區 魷魚公廟 2017/8/12 石碇區 八分寮福德祠 2017/8/19 汐止區 濟德宮 2017/8/19 汐止區 茄苳添德宮 2017/8/19 龜山區 坪頂大湖福德宮 2017/8/20 中壢區 青埔青昇宮 2017/8/20 大溪區 水上土地公 2017/8/20 大溪區 大溪福仁宮 2017/8/20 蘇澳鎮 晉安宮(張公廟) 2017/8/26 宜蘭市 宜蘭文昌宮 2017/8/26 員山鄉 大樹公 2017/8/26 壯圍鄉 紫雲寺 2017/8/26 壯圍鄉 美城福德廟 2017/8/26 壯圍鄉 補天宮 2017/8/27 宜蘭市 宜蘭五穀廟 2017/8/27 宜蘭市 宜蘭岳王廟 2017/8/27 蘇澳鎮 金龍寺 2017/8/27 頭屋鄉 明德水庫永春宮 2017/9/10 頭份市 永和山水庫福德祠 2017/9/10 礁溪鄉 協天廟 2017/9/11 礁溪鄉 武暖石橋頭福德廟 2017/9/11 五結鄉 四結福德祠 2017/9/11 五結鄉 二結王公廟 2017/9/11 羅東鎮 善法寺 2017/9/11 羅東鎮 孔廟 2017/9/11 三重區 竹頭公 2017/9/16 新莊區 新莊地藏庵 2017/9/16 新莊區 新莊廣福宮 2017/9/16 新莊區 新莊慈祐宮 2017/9/16 新莊區 新莊武聖廟 2017/9/16 新莊區 新莊潮江寺 2017/9/16 坪林區 無形將軍廟 2017/9/17 五結鄉 五結奠安宮 2017/9/23 五結鄉 利澤簡永安宮 2017/9/23 五結鄉 利澤簡廣惠宮 2017/9/23 五結鄉 季新村馬良廟 2017/9/23 五結鄉 慶興廟 2017/9/23 楊梅區 錫福宮 2017/10/1 楊梅區 黃屋樟樹伯公 2017/10/1 田中鎮 世芳宮林媽廟 2017/10/6 彰化市 鎮東宮 2017/10/6 二水鄉 林先生廟 2017/10/7 二水鄉 定覺寺 2017/10/7 大村鄉 淑女祠 2017/10/7 秀水鄉 烏面將軍廟 2017/10/7 大村鄉 錫安祠(樹包廟) 2017/10/7 大村鄉 大村慈雲寺 2017/10/7 花壇鄉 三春老樹 2017/10/8 大村鄉 大村慈鳳宮 2017/10/8 員林市 員林禪寺 2017/10/8 社頭鄉 泰安宮石頭公王廟 2017/10/8 大村鄉 天蓬元帥發財宮 2017/10/8 大同區 大龍峒孔廟 2017/10/9 大同區 大龍峒保安宮 2017/10/9 石門區 千年豬頭公 2017/10/10 寶山鄉 仙公爺廟 2017/10/29 北埔鄉 慈天宮 2017/10/29 峨眉鄉 天恩彌勒佛院 2017/10/29 後龍鎮 媽靈宮 2017/11/10 後龍鎮 白沙屯拱天宮 2017/11/10 東區(新竹) 南壇大眾廟 2017/11/10 後龍鎮 新蓮寺 2017/11/29 公館鄉 五鶴山神農宮 2017/11/29 公館鄉 鶴岡千年鶼鰈老樹 2017/11/29 大湖鄉 義民廟 2017/11/29 清水區 玉聖寺 2017/12/10 梧棲區 台中港大樹公 2017/12/10 沙鹿區 沙鹿保安宮 2017/12/10 沙鹿區 沙鹿福興宮 2017/12/10 沙鹿區 沙鹿玉皇殿 2017/12/10 沙鹿區 沙鹿朝興宮 2017/12/10 沙鹿區 沙鹿普善寺 2017/12/10 后里區 澤民樹 2017/12/11 后里區 雷筳殿 2017/12/11 北屯區 松竹寺 2017/12/11 西屯區 何仁里福德宮 2017/12/11 西屯區 何厝莊福壽宮 2017/12/11 西屯區 何厝莊福德祠 2017/12/11 北屯區 朝聖宮 2017/12/11 中區(台中) 萬春宮 2017/12/11 埔心鄉 太平茄冬公 2017/12/23 北斗鎮 華嚴寺 2017/12/23 北斗鎮 北斗大榕樹 2017/12/23 北斗鎮 北斗開基福德宮 2017/12/23 北斗鎮 普渡公壇 2017/12/23 北斗鎮 北斗奠安宮 2017/12/23 永靖鄉 獨鰲村恩烈祠 2017/12/23 埤頭鄉 合興宮 2017/12/24 溪湖鎮 溪湖霖肇宮 2017/12/24 員林市 文昌祠 2017/12/24 員林市 員林地藏庵 2017/12/24 員林市 福寧宮 2017/12/24 花壇鄉 崇德宮 2017/12/24 花壇鄉 白沙坑文德宮 2017/12/24 彰化市 彰化孔子廟 2017/12/24 彰化市 汪先生廟 2017/12/25 彰化市 開化寺 2017/12/25 彰化市 七壙仙人古墓 2017/12/25 彰化市 茄苳王公廟 2017/12/25 彰化市 泰和宮 2017/12/25 鹿港鎮 王芬大哥廟 2017/12/30 鹿港鎮 玉渠宮 2017/12/30 白河區 火王爺廟 2017/12/31 東區(台中) 天乙宮 2018/1/2 東區(台中) 東門福德宮 2018/1/2 東區(台中) 台中樂成宮 2018/1/2 北區(台中) 台中孔廟 2018/1/2 北區(台中) 北區公所福德祠 2018/1/2 北區(台中) 元保宮 2018/1/2 大里區 永隆宮 2018/1/2 大里區 菩薩寺 2018/1/2 北區(台中) 寶覺禪寺 2018/1/2 中正區 光華寺 2018/1/13 中正區 長慶廟 2018/1/13 大安區 火聖廟 2018/1/13 桃園區 慈護宮 2018/1/14 桃園區 景福宮 2018/1/14 桃園區 桃園孔廟 2018/1/14 桃園區 豐年祠 2018/1/14 龍潭區 石門水庫管理局集福宮 2018/1/14 中正區 臺大醫院地藏庵 2018/1/27 士林區 芝山巖惠濟宮 2018/1/27 每次回顧這些條目,好像能感受到當時的光、風、人。 2017年我貢獻臺灣主題的DYK有200條,該年眾人貢獻共348條,又打破去年286條。那年我 也重寫了他人已建立的照明淨寺、臺北孔子廟、與新莊老街上的老廟、大莊浩天宮等,改 放上我有自信的好照片。我是預計這幾年以中臺灣的區域為主,之後才主要去南臺灣、花 東地區、離島。 我非大師 臺灣的小廟宇條目多需從舊報紙來,因為地方志的資料通常很簡短、也多半沒有學術期刊 介紹,我只用《聯合報》報系、《臺灣民聲日報》等易取得的舊報資料,而沒有《自立報 系》、《中國時報》、《中華日報》等,但數量與質量就已符合我這階段的目標,足夠讓 我寫好幾年、內容可達乙到丙級的廟宇條目。 過去User:和平奮鬥救地球想提名我為原創大師,但我拒絕了,因我當時已決定用到乙級 的數量來勝過達優良條目、典範條目的質,完成數量那刻還不足。我定位自己目前是位地 方仕紳,先暫時讓這些廟宇體面一點,不要讓讀者感覺這是放爛條目,我能力還沒到大木 匠的大師程度,讓它們達名剎等級。 目前只有臺北孔子廟有達到優良程條目。因此我要強調,我是量勝於質,不過我也有自信 是「至少不會再濫建濫編、濫放照片」的大師。 這篇並不是專門留給想寫、想拍廟宇主題的人,而是給心中有個人的Wikipedia:基礎條目 、把他們視為某領域的「門面」,想把慘不忍睹砍掉全重寫的維基人。我盼望日後有人看 見我這篇文後,能從學到一點經驗,能動身去寫好條目、拍好照片。我們都是維基的過客 ,總有一天會離去。當我離去的時候,我DYK過的廟宇條目就沒人看顧了,可能會遇到更 優秀的人將質量變更好,或是被過度熱心者改得轉而變差。 另外我還有小心願,是未來有人看到後,能把我留下的條目,改得到可上優良或典範條目 。在下會很感激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200.17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ikipedia/M.1523101108.A.0C3.html

05/10 22:49, , 1F
時常在DYK看到outlookxp大大的條目,雖說條目內容都
05/10 22:49, 1F

05/10 22:50, , 2F
不長,但是內容質量已比大多數條目要高出很多
05/10 22:50, 2F
文章代碼(AID): #1QoAsq33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