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羅斯福新政的建築遺產:Greenbelt, MD

看板WashingtonDC作者 (相信自己的方向感)時間11年前 (2013/05/01 23:0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羅斯福新政的建築遺產:馬里蘭綠帶社區(Greenbelt, MD) (網誌圖文版) http://chungenliu.blogspot.co.uk/2013/05/greenbelt-md.html 美國馬里蘭州的綠帶社區(Greenbelt, MD)位於華盛頓特區北郊,捷運綠線的底站, 生活機能堪稱便利,又因鄰近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之故,聚居了不少研究生,也是我太太7年前剛到美國時的落腳處,當年她跟美國室 友合租了一個公寓,開始留學生活。 數年後,我們搬到威斯康辛州繼續念博士班,在一個有關美國農業歷史的課堂上,眾 人討論起當年羅斯福新政的各種政策,藉由學術論文,我才赫然發現,當年住過的那 個綠帶社區原來是一個巨大人工造鎮計畫,在美國城市規劃史上是很重要的里程碑。 讀到論文的那一刻,只後悔當年沒認真看綠帶社區幾眼,我們只依稀感覺那個社區跟 美國千篇一律的郊區規劃不太樣,卻又說不太上來。 時隔五年,我回到華盛頓特區作訪問研究,特地抽空回綠帶社區懷舊。 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羅斯福總統為了挽救經濟,開始擴大政府支出增加公共 就業,他為了解決聯邦政府員工的住房問題,在華盛頓北郊大興土木實行人工造鎮, 這計畫由新政的重要推手之一Rexford Tugwell負責,羅斯福夫人Eleanor Roosevelt 也參與規劃。 綠帶社區本質上是一個巨大的社會實驗,居民入住得經過篩選,需要認同理念並積極 參與社區生活,街道規劃反映了當年大有為政府的理想,有大面積的公共綠地,有人 車分離的街道,有社區農園,甚至連房屋所有權都是由合作社的形式經營,期望打造 一個自給自足過著民主生活的好社區。 除了馬里蘭的綠帶之外,俄亥俄州的綠丘(Greenhills, OH),威斯康辛州的綠谷 (Greendale, WI)都是當年羅斯福新政的「綠社區」。 我還參觀了綠帶社區博物館(Greenbelt Museum),這博物館只有每週日下午開放,完 全由志工維護,我參觀當天由一對已經在本社區生活50年的老爺爺奶奶負責解說,他 們基本上就是活生生的歷史教科書。 博物館館址就是最早完工的公寓之一,現地保存之後,屋內收藏了居民捐贈的各種古 董,還原社區當年剛創立時的面貌。在一對一詳細的導覽之下,那些巨型的收音機, 笨重的電冰箱,促狹的臥室,一一鮮活了起來。 綠帶標準形式的連棟公寓大多沒有改建,依然由合作社的形式存在著,不過60、70年 屋齡的老房,在今日標準看來顯得十分狹小,當然也不如當年受歡迎。而此地組成的 居民早已滄海桑田,早年社區只有白人能入住,今日這裡各族裔混居,尤其南亞地區 的留學生為大宗。大多居民可能也跟我們當年一樣,不清楚社區的歷史意義,羅斯福 的烏托邦理想,已經隨著時代褪色。 今日的綠帶,外觀已經跟馬里蘭州附近其他郊區沒有多大分別,只能從那些螺旋形把 居民纏繞到社區中心的道路設計看出一些端倪。如果你有心考察,你還會發現社區的 小小徒步商業區很有特色,有社區電影院,社區合作社超市(Co-op),信用合作社, 還有合作社咖啡店(New Deal Cafe),都是羅斯福新政留下的痕跡。 上面所介紹的一切,乍聽之實在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有在美國住了夠久的人,才能夠 瞭解在這麼高度個人主義的社會裡,在那些人際疏離到哪裡都要開車的美國郊區,所 謂「社區民主生活」是多麼稀罕的理想。 藍天白雲的星期日傍晚,微風徐來,社區居民熙熙攘攘,我下車在廣場拍照,紀錄這 個歷史建築遺產,也緬懷當年美國相信大有為政府的時代精神。 -- 雙魚座α星 Alpha Piscium 中文星名:外屏七 種類:密近雙星 英文星名:Alrisha╱Kaitain 象徵:兩條繩子相接的繩結 視星等:3.79 距離:1400光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7.41.235.148

05/02 03:22, , 1F
push! live in here now
05/02 03:22, 1F
文章代碼(AID): #1HWIz-Bf (Washington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