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戰國日本與鐵砲[下]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找工作的企鵝)時間6年前 (2017/11/21 08:57),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Warfare 看板 #1Q4oSkSt ] 作者: Nomic ((Nomis)) 看板: Warfare 標題: [心得] [心得] 戰國日本與鐵砲[下] 時間: Tue Nov 21 03:04:11 2017 圖文網誌板: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7/11/blog-post_21.html 有點長,這是下篇。 -- 而將整個畿內地區納入統治,則使得織豐政權一氣轉型,徹底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戰國 大名。由於近畿的農民實際上保有田產,土地買賣發達,除了墾耕致富以至於轉向職人( 手工業者)、商人發展之外,武士買得土地、脫離主家務農為生的情形也不少見。換言之 ,隨著市場的波動而改變身份,在畿內司空見慣,並沒有階級的隔閡(相較之下,在傳教 士沙勿略的眼中,舊制度下的九州百姓對武士敬畏有加,階級地位高下判然) 。這也意味 著新的權力基礎──掌握土地進行生產已不是取得資源的唯一手段,分封土地也不再是換 取武士忠誠、建立武裝部隊唯一的辦法;只要財政條件許可,就能在市場上尋求需要的人 力與物資。這點在鐵砲組的編成上尤其有利:在位處海外貿易端點的近畿,要取得相關知 識與火藥的原料(日本不產硝,依賴進口)相對容易。而發達的市場經濟甚至連鐵砲的生產 也能專門化,近江国友鐵砲村、生產堺筒的堺都有著鐵砲的大規模生產。 而與織豐政權相對的東國大名,主要如北条家、武田家、上杉家等等,則是另一組有 趣的對比:談到戰國大名們武器編裝的比例,必然會引用到北条家、武田家所留下的軍役 狀。相較之下,取得鐵砲較容易的織田家卻幾乎沒有相同性質的史料存留──是地,我們 應該考量一下軍役狀的性質;這是大名針對其麾下的家臣、「給人」(從大名處領有土地 與其上俸祿的人)所課與的義務。強制家臣準備規定的武器,其實已經說明了東國大名與 織豐政權間最大的差別──大名們的財力不足以供應鐵砲,不夠活躍的市場經濟也拉高了 鐵砲的交易價格,所以才要強制家臣去分攤成本。即使如此,從現存的軍役狀來看,北条 家與武田家的鐵砲裝備比例仍然少的令人絕望。好比說,1572年北条氏麾下的岡本政秀, 對他課徵的軍役包括武士4人、足輕10人,必須備有6把三間(約六公尺長)槍,但是完全沒 有弓、鐵砲等遠程兵器;同樣是北条家的宮城四郎兵衛,則有騎兵7人、步兵(應即足輕 )28人,這28人當中的17人持長柄槍,負責旗指物的3人,其他5人,而弓箭手只有1人、火 繩槍手只有2人,火器占足輕的比例竟只有7% 。 武田家的慘烈也不落人後。根據1562年的資料,45人的部隊當中,持長柄槍的有30人 ,持短槍的2人,弓箭手5人,鐵砲手──只有1人,占2%。長篠之戰後武田氏痛定思痛, 1575年的9份軍役狀中規定了94人的動員,其中騎兵8人,持旗10人,火銃13挺,弓11張, 長槍52挺──鐵砲占比提高到了13%,已與長篠之戰時的織田氏相匹敵(根據信長寫給酒井 忠次的信,總勢4,000人的一支部隊當中有鐵砲500,即12.5%)。看來這個比例很難被東國 大名超越:在1581年北条氏的動員記錄中,56人的部隊還是只有鐵砲3門,即5%;同年另 一份26人的記錄中只有鐵砲手一人,即3%;到了1587年,鐵砲手還是只占14%。關於上杉 氏,1575年的《上杉氏軍役狀》中全軍共有5,514人,其中鐵砲手321人,也僅占6% 。值 得注意的是,雖然從僅有的資料來看,東國大名只要有心,也能聚集相當比例的鐵砲手; 但這種努力是透過一份又一份軍令狀敲骨吸髓地進行瑣碎的微操作;相較之下,《信長公 記》當中織田方鐵砲動輒數百挺、數千挺的投入 ,在霸氣之餘更顯得鐵砲來得如何容易( 儘管很難透過這樣籠統的記載去計算鐵砲占比)。 西國與東國的農業生產一樣,大抵也比不上近畿地區。但是西國在財政上則比東國略 勝:時代進入16世紀後半,西國產銀、東國產金的地域特色各自確立,也各自支撐了以銀 、金為本位的貨幣體系;但是同一個時期的東亞地區,以中國對銀的需求為主要動力的經 濟火車頭,意味著比起金子,銀子在比價上更為值錢。也就是說,雖然同樣是貴金屬,產 銀的西國在對外貿易上更具優勢 ,就別提他們的位置比東國更接近主要貿易路線了。我 們從毛利家將操作鐵砲的士兵稱作「鐵砲中間」 看出一點端倪──中間與小者、若党類 似,在江戶時代是屬於武家奉公人這一級,在地位上低足輕一階,通常由足輕雇用。毛利 家的雇用,而不是東國軍役狀中普遍的徵用,說明西國大名在財政上或許比東國大名更加 有力;儘管毛利家也在抱怨雇傭的鐵砲中間人數過少不夠用,不像織田家,雜賀眾、根來 眾幾百人幾百人的在雇用。 從別種證據也可以看出東國大名在財政上的弱勢。戰國以來東西國的財政差異雖然也 體現在西方的石高制、東方的貫高制上,其實這兩種制度在實際徵收賦稅時經常是食物與 貨幣兼收的。尤其令人驚異的是,採用貫高制的北条家,越進入戰國尾聲,實物收納的比 例越高,以至於在1570年代後幾乎完全被實物交付所取代,貫高制名存實亡──之所以如 此,是因為大名之所以徵收貨幣,主要是挪作對外貿易之用,購買包括鐵砲、火藥在內, 各種領國內無法生產的軍需用品;而且為了保證貨幣的購買力,還要求交付「精銭」(鑄 造精實的良幣),拒絕「鐚銭」(純度不足的劣幣),進一步抬高錢價,使得農民備感剝削 ,乃至於到最後搜刮一空,陷入「錢饑饉」、無貨幣可用的窘境 。 暫且作個總結:近畿作為社會流動性最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鐵砲部隊的編組上 有著最多的機遇和最大的自由度,最方便發掘潛在的從軍勞動力,資源多到能夠配備鐵砲 侍、編組鐵砲足輕,甚至可以直接大批雇傭善用鐵砲的傭兵。其次是以毛利家為代表的西 國一帶,雖然農業生產稍遜,自耕農比例可能較低,能夠轉化為足輕階層的人數有限,但 在財政上雇傭善用鐵砲的非武士階級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再其次是東國龍獅虎等大名 ,受限於財政能力,更多的依賴強徵土地產出以及半農半侍的兵員,鐵砲的使用也更受限 。最後,社會流動性最差的東北與九州呢?我們大概可以猜到更接近東亞主要貿易路線的 九州,比之東北地區會更容易取得鐵砲;儘管從有限的證據來看,優勢並不明顯──1592 年,文祿之役的當下,假使不計入大量的後勤人員,島津家動員的3,300名士兵當中有鐵 砲手1,500名(弓箭手1,500名,長柄槍兵300名),占了約45%。相對的,同年伊達家的旗本 當中,有鐵砲手100名、弓箭手50名、長柄槍手100名,鐵砲占比為40%;1600年伊達家動 員的3,000人當中,騎馬武士420人、弓箭手200人、鐵砲手1,200人、長柄槍手850人,其 他支援部隊330人,鐵砲手還是占了40% 。 現在應該回到最初的問題上頭:那麼,為什麼豐臣秀吉要推動取消社會流動性的兵農 分離呢?織豐政權之所以能夠減少對領地內國人、地侍階層的依賴,除了就地安堵之外不 需要太多讓步、甚至乾脆就直接剿平,就是因為以近畿地區為汲取資源的中心時,能夠吸 納流動人口大批裝備最新銳的火器、建立自身的核心武力。不依賴地方武力,也使得織豐 政權能夠隨著軍事推進不斷轉封其部下,不用強迫在地的國人、地侍拋棄土地(這一階層 的權力基礎)一道遠征,以致於引起動亂。加藤清正被轉封到肥後一帶後,僅僅過了三年 (1591)就收到了準備遠征朝鮮的命令;由於肥後本地的鐵砲生產與鐵砲射手都「供應」不 足,加藤清正便向堺下了大量訂單,且廣為招募射擊達人 。這種擴充軍備的高度彈性正 是織豐政權擴張的秘訣所在。 兵農分離卻會破壞這種彈性。將士兵與農民固定在其職業上,固然能使足輕不脫離領 主而保證現有兵力,農民不脫離土地而保證生產,但是這樣做也凍結了農民、或者其他流 動人口成為兵員的可能性。且慢,真是如此嗎?實際上,在足輕的下一階,也就是所謂的 奉公人(仲間、小者、嵐子)這一階層,作為足輕的晉升之階,雖然和足輕以上的武士階層 一樣,1591年以後被禁止從事本行以外的工作;但是,農民以及其他社會成員要想成為武 家奉公人,則完全沒有任何限制 。也就是說,在兵員的汲取上,兵農分離其實是把對向 的流動改為單向,一方面既確保現有兵員又保證生產不會受到太大打擾,二方面又繼續保 有一定程度的流動性,使得軍隊成員能繼續新陳代謝。換言之,豐臣時代的兵農分離雖然 被視為階級固化之始,然而其真正作用並不是阻止流動,而是將複雜的流動簡化、更規範 化。 真正阻止流動的,其實是德川家康取得天下,元和偃武(1615)後和平的到來──豐臣 家維持軍隊不斷代謝的代價是海外擴張,入侵朝鮮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的結果卻是一場空 ;下層的軍功固然不能抹煞,上層卻沒有更多的領地封地作獎賞。那些集中在豐臣家周遭 仍然野心勃勃的浪人,證明是德川幕府的一大威脅;但是他們「造反」的一大憑藉──火 器──卻受到德川幕府越來越嚴格的限制。早在1607年,家康針對鐵砲製造的各種「法度 」就大批出爐,不但禁止自己控制下的鐵砲職人替其他大名製造鐵砲,職人向其他大名領 地遷移也被禁止,火藥的製造法別說是禁止外傳,就是在領國境內也只准許傳授給幕府中 人。1637年島原之亂以後,幕府乘機鎖國,將唯一允許貿易的荷蘭人陷制在出島,壟斷火 器(尤其是火砲)相關知識的同時消滅了其他大名取得最新情報的可能。到了1632年,幕府 設立了專門管轄火藥、鐵砲的鐵砲玉藥奉行,不但將鐵砲制造全部集中在易於監視的地區 ,關於大砲、優質火藥的製造、製造方法的學習等等,更是完全禁止其他大名插手 。 太平之世既沒有倚靠軍功昇進的可能,過去藉以改變社會地位的鐵砲也被剝奪,曾經 象徵著社會流動性的足輕便卸去了推進社會變遷的重擔,與日本歷史上曾經叱吒風雲的其 他社會成員一樣成為僵而不死的活化石,在封建體制下再添一階層,直到19世紀再度迎來 天翻地覆的變化。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3.12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11204654.A.737.html

11/21 07:22, 6年前 , 1F
11/21 07:22, 1F

11/21 08:57, 6年前 , 2F
借轉
11/21 08:57, 2F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jimmy5680 (1.171.55.252), 11/21/2017 08:57:15

11/21 18:21, 6年前 , 3F
秘了兩百年薩長直接買洋砲轟爆你
11/21 18:21, 3F

11/21 23:39, 6年前 , 4F
11/21 23:39, 4F

11/22 14:58, 6年前 , 5F
幕府也是用洋砲
11/22 14:58, 5F

11/22 17:34, 6年前 , 6F
數量差很多啊
11/22 17:34, 6F

11/23 23:35, 6年前 , 7F
織田家的洋槍也不是統一買的
11/23 23:35, 7F
文章代碼(AID): #1Q4tdjCm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