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信長之棺 讀後感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職業路人)時間14年前 (2010/06/24 00:53), 編輯推噓8(8013)
留言2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近日見到許多對加藤 廣先生所著作的信長之棺好評 好奇心驅使下去買了一本來拜讀...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 這只是讀後感不是批評, 畢竟比起他人加藤先生比較重於立證論訴, 內容鋪陳比較受制而略顯交代不足... 但也由於加藤先生本身的經歷與職業, 所以立證論訴部分比較能有說服力! 為免為拜讀過的人誤觸地雷而失去了樂趣... 接下來的內容可能要斟酌是否繼續... ============================================================================== 本能寺之變長久以來一直是爭議不休的日本歷史懸案... 近來熱衷討論的學者與民眾大致可分為光秀積怨或秀吉參與或朝廷陰謀等 但都只是各說各話而沒有較直接明顯的史證來說服不同意的看法... 不同於版上或其他熱衷討論研究的諸位, 不黯日語且非歷史學者, 我的觀點純屬個人想法... 不知有沒有人發現? 關於本能寺之變的許多爭議之中卻有幾個詭異的共同點! 1.都[傳聞]信長公是自刃放火且與森蘭丸的[屍骸未被尋獲] 2.都[見到]是桔梗家徽所以[認定]是明智軍叛變 3.都[認為]光秀是[智足多謀的儒將]所以判變一定有十足理由與把握 看過那麼多的記述,一句話一直讓我感到很不可思議卻鮮少有人討論... [是桔梗旗,是明智軍!] 以現代角度來代換,是五星旗,是中國軍!? 正常而言,我們應該都會說[是中國的五星旗]或[是明智軍的桔梗旗]吧? 怎會倒果為因的說[是五星旗的中國]或[是桔梗旗的明智軍]咧? 雖然假設是史學論證的忌諱,但如果是他人舉桔梗旗,也是明智軍嗎? 曾經看過一種說法... 叛變是合謀,目的只是想把詭譎多變的信長公軟禁讓信忠取而代之... 沒料到信長公的誓死抵抗...(除了足智多謀的阿斗誰會乖乖聽話不抵抗的啊= =) 擦槍走火後卻未見信長公的屍骸,為免報復將錯就錯去二條城殺掉信忠... 我較贊成這種可能性,但缺乏較具體實證,所以只就我認知部分推論... 一個足智多謀的儒將叛變,又是四大軍團長,迅速潰敗只是因為沒料到秀吉折返時間? 姑且不論是否另有主謀或合謀者,不成功便成仁,既要叛變就不需要留一手... 既然要圍信長,何以先放過二條城的信忠? 如果光秀純叛變,應不至於疏忽到先留一手等殺了信長才去殺信忠吧? 分兵圍剿的風險是不是比較小? 光秀叛變前的行軍動向與圍剿信長信忠的順序看來,似乎在等甚麼而猶豫... 即便是等朝廷的聖旨,也可以殺了信忠後再等,而不是猶豫後才出兵殺信忠吧? 都殺了信長,會因為多殺了信忠得不到朝廷支持嗎? 但,如果等的是其他軍團長或家臣,殺不殺信忠也許就真的會猶豫了... 綜合以上兩種可能性,如果主謀是朝廷或者合謀是其他軍團長或家臣, 光秀本意不是純叛變,動向似乎反而就比較不違反常理能合理化.... 如果是叛變,能不能取得大義名義與天下是一回事,但絕對會有所準備與抵抗... 如果是勤王,名義是關鍵,取得名義或諒解後未必需要布局或準備抵抗... 因為信長失蹤,所以叛變的名義是必定的事實,所以只好回頭去抓信忠或殺信忠... 信長失蹤或已死,信忠已死,接下來叛變者又是足智多謀的儒將時會怎判斷與表現? 等其他有野心或有實力的軍團長或家臣取得大義名義為主公報仇取得民心與天下? 是不是能解釋為: 有主謀(朝廷)或合謀(其他軍團長或家臣)合議軟禁或放逐信長公改擁信忠, 所以先出兵本能寺未出兵二條城(免得將來被興師問罪冒犯新主), 不如預期,所以出兵二條城(不論是否有意殺了信忠),再尋求主謀或合謀動向支持... 所以這位足智多謀的儒將所有的心思重點不是準備或抵抗,而是等待與尋求支持... 所以秀吉的迅速出現令光秀迅速潰敗而不是大合戰的產生... 來看看秀吉的動向... 信長公(的屍骸)失蹤,一個對自己保護恩寵的主公因部下叛變傳出自刃傳聞卻未見屍... 依當時謠言傳聞戰盛行而資訊不普及的時代背景,怎能確定信長公已死自刃的消息為真? 怎知道不是明智軍放出的假消息?怎知道信長公沒有從密道逃出養傷? 因為繼位者信忠被殺?因為叛變者是足智多謀又深識信長公的光秀? 或因為??? 沒有實證的原因讓秀吉確信信長公已死的傳聞,姑且歸咎於秀吉的情報網吧... 沒有十足證據,但因為自己的情報網得知有恩主公的死訊時... 你會自欺欺人的抱著一線希望等待主公尚存的消息? 還是逼求交出主公的屍體? 連敵對陣營主將屍體失蹤時都會認為對方還活著四處搜捕, 何以自營主公屍體失蹤就認定已死? 然後呢? 鬥爭奪權可視為不得不的行為,但已故恩主的後嗣呢? 因為自己無後所以畏懼織田家的再興? 此一時期為故主報仇而掌權或趁勢奪權者比比皆是, 但除非深仇大恨,趕盡殺絕者少... 或者,是怕織田家的復仇? 書中對史料不足的部分不多加描述,而改以被動幽居所以不知詳情帶過... 所以引出一個有趣的事實~殘存史料的爭議... 如果是秀吉掌權時竄改或刪除了史料,後來掌權的德川大可重編或改正吧? 未注意到被修飾過的歷史? 有改正或重編但這部分已亡佚? 或者因為牽連過廣所以不便再修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1.32.46

06/24 01:28, , 1F
光秀的部隊本來在織田軍團中兵力就相對弱,其他人都可以幹爆他
06/24 01:28, 1F

06/24 02:12, , 2F
也或許德川也是共犯之一?
06/24 02:12, 2F

06/24 02:35, , 3F
合謀是有可能的 但是到底光秀是跟哪個軍團長或是大名合謀
06/24 02:35, 3F

06/24 02:36, , 4F
就不得而知了 史料不全 樓上提到德川 讓我想起北条...
06/24 02:36, 4F

06/24 09:53, , 5F
所以信長的屍體一直到秀吉時代都找不到???
06/24 09:53, 5F

06/24 11:16, , 6F
即使細川 筒井 加入明智方 光秀仍居於劣勢
06/24 11:16, 6F

06/24 11:18, , 7F
不過 津田信澄 真的蠻可憐的
06/24 11:18, 7F

06/24 14:00, , 8F
光秀的領地小得可憐 就丹波跟丹後加一些近江 相對於秀吉
06/24 14:00, 8F

06/24 14:01, , 9F
的近江+中國 勝家的北陸 瀧川的關東 大概只有丹羽比他更慘
06/24 14:01, 9F

06/24 14:02, , 10F
而且他長期為織田家對四國外交 信長背棄長宗我部的盟約時
06/24 14:02, 10F

06/24 14:03, , 11F
以正常角度想 也都該是派光秀去收服四國 但是信長卻派了個
06/24 14:03, 11F

06/24 14:04, , 12F
丹羽長秀...個人覺得四國問題是個很有趣的論點!
06/24 14:04, 12F

06/24 16:09, , 13F
關於旗號,戰國時期似乎都是先認旗吧@@
06/24 16:09, 13F

06/24 16:52, , 14F
就算現在看到日之丸(日)還是黑十字(德),應該也很少有人懷疑
06/24 16:52, 14F

06/24 16:53, , 15F
是不是有人假冒那個mark
06/24 16:53, 15F

06/24 18:45, , 16F
為什麼避免報復要殺了信忠?找尋不到信長的屍體是怕信長還活
06/24 18:45, 16F

06/24 18:47, , 17F
著不是嗎?那如果是怕被報復與殺不殺信忠的相關性為何?
06/24 18:47, 17F

06/24 23:17, , 18F
秀吉和勝家是軍團指揮官,封建領地並不等於指揮兵力數
06/24 23:17, 18F

06/24 23:18, , 19F
光秀並不差它們很多吧,況且擁有京都守衛的資格,地位很高
06/24 23:18, 19F

06/24 23:26, , 20F
台灣一堆ford掛g車牌啊XXD
06/24 23:26, 20F

06/25 14:40, , 21F
其實感覺上光秀比較像是京畿地方的指揮官...
06/25 14:40, 21F
文章代碼(AID): #1C8Zm5-J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