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玄的考據 part 3(信玄執政後的甲信)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天呀阿尼被掛掉了)時間22年前 (2001/11/15 15:5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標題:信玄的考據 part 3(信玄執政後的甲信) 作者: dk12345 (同上) 日期:2001 / 11 / 5 15:11 大家都這樣說了,好像不貼不行了,先貼Part3好了,等過一陣子再貼4吧,畢竟同時 Maintain好幾個話題很累人的。 關於信玄早期發配佐久郡的人去挖掘黑川金礦,造成佐久郡人死傷無數,以及不顧禁鹽對 百姓的傷害,堅持出兵進攻駿河這兩件事,在以前個人的文章中已經談過,這就不談了。 在先前考據中所說的第一點跟第三點,個人曾經提到在信玄治國期間,整個甲信的國力倒 退許多,最主要的原因,按個人認為信玄的治國理念有絕對的關係。 信玄的治國理念基本上跟其父信虎相同,都是屬於軍事主義至上的人,所以對國家的諸般 政策都以軍事為第一優先考量。所以在信玄擔任家督期間,為慎防機密遭外部間諜所竊以 及想要徵得更多的稅金,乃大量設建關卡,達到了”十里一哨”的地步。在個人所讀日本 戰國史中,除家康在打關原之戰時有這樣的佈置外,其餘幾無見過類似的佈置。但家康在 關原戰後隨即撤除如此不便的措施,唯有信玄終其一生都在領內推行此一制度。這樣閉關 的方式自大大阻礙了商業的流通,據【諸國風土誌】所載,甲斐、奧信濃自鎌倉時代開始 的物流路線自信玄執政後開始停擺,直至秀吉一統天下後才又開始流通。這也就是為什麼 信玄執政期間,雖大力倡導各種山林產業、木材加工品、漆器、紙、石料等傳統特產的經 營,但信玄的大部分金錢收入卻只能依賴金礦的重要原因。 因為商業的不流通,使得自鎌倉時代就開始的貿易商品無法流出甲信以兌換成金錢(相對 地,領外物品亦無法流入甲信,鐵炮即為一例)。領民在無法外銷缺乏收入的情況下自當 窮困,領民一旦窮困信玄自無法收到足夠的稅收,自得仰賴金礦的收入;為維持金礦的 收入,信玄只得加派領民前往挖掘,更多領民投入挖掘礦山的行動,則農田產生大量失耕 、貿易亦加頹圮,如此惡性循環施政,甲信的發展焉能不倒退呢?相較同有金礦挖掘的 越後與駿河,謙信與義元俱明令限定金礦附近的居民有所謂的「金掘」(此為專有名詞) 人口數限,好降低領國對金礦的依賴性,以防水田荒廢、貿易不行的結局發生。謙信與 義元反藉由金礦的高額收入,藉以建立像直江津跟駿府城這樣商業發達、水田遍佈的大城 ,好帶動領國生產力,兩相比較之下,信玄的政治所為實在不夠高明。 除此之外,信玄施行的五大稅役亦是甲信發展倒退的主因。何謂五大稅役?在戰國時代, 日本最通常的稅役有三種,一種叫做「年貢」,一種叫做「普請役」,一種叫做「棟別錢」 。除年貢比較淺顯易懂外,其他名詞可能有點難懂了,其實原義也不難,只是換成日文名 詞後就難以了解了。何謂「普請役」呢?就是像中國古代的修城築堤鋪路等雜役,通常由 國內的領民按季節負擔。何謂「棟別錢」呢?就是像現代的房屋稅一般,按幢課稅,按平 地與丘陵分數種不同稅制,一年收一次。這三種稅役普遍於戰國各大名家中,如北條氏的 【小田原眾所領役帳】,如上杉氏的【安田領 檢地帳】,如豐臣氏的【太閤藏入分券】等,都可以看到相同的三種稅役制度。但信玄 除此三大稅役外,他還想出了兩種稅收的制度,一種叫做「同心眾」,一種叫做「軍役眾」 。何謂「同心眾」呢?又何謂「軍役眾」呢?根據【惠林寺日記】的記載,軍役負擔者之 一的土豪、地侍可以自行提高自己所屬之領民的地賦,予以徵收好免除部分或減少部分自 身軍役負擔,稱?「同心眾」;另外君主亦可針對中下階層農民之已扣除部分年貢的收入, 加重其負擔軍役方面的賦課,其稱?「軍役眾」。所以無論是「同心眾」或「軍役眾」, 直接受害者都是農民,結果造成農民負役過重,田野荒蕪,耕作不整,五穀與雜草同生, 民?疲憊,這些狀況的發生,在【惠林寺日記】中就有記載:軍役繁重,節儀難善。這些 狀況都可以說明信玄執政期間,甲信的百姓負擔沉重,發展活力明顯退後許多。 在此嚴苛的稅制下,甲信的居民只有兩種因應方式,一種是逃亡,一種是起而叛亂。 信玄為杜防叛亂的發生,乃公佈甲州法度,利用連坐法與保安法來嚴格控制民眾,加上 嚴密的哨站制度輔佐,使領內的叛亂無法橫向連結,難以擴大。雖然在【甲陽軍鑑】中一 再表示領內和平,但從信玄多次領內莫名調動軍隊的紀錄來看,這些軍隊的調動應該主要 是在打擊叛亂軍吧。 領民在叛亂屢次無法擴大以及成功下,最後只好選擇逃亡。在弘治、永祿年間,甲信已經 有許多村落居民因軍役過重而導致逃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武田家的年貢收入從1557年 (弘治3年)到1567年(永祿10年)減少了足足1/3,亦種下了信玄不得不盡快進行進攻駿河的 行動。而居民長期的逃亡使的水田數急遽降低,造成領地生產力降低,造成軍需不足, 為維持既有常備軍的生存,軍役只能加重於留存的領民身上,軍役的越加重,領民逃得越 多,水田荒廢的越快,如此惡性循環,在軍力充足時,尚可維持秩序;但長篠合戰大敗後 ,原本藉大量軍力維持的支配力遽減,終於造成了武田家的全面崩潰。由此觀之,武田家 的覆滅,甲信的產能退後,始作俑者乃是信玄呀。 另外,個人認為「同心眾」的施行,亦可以了解為什麼武田家的家臣會特別忠於武田家的 原因。雖然甲州法度次第的施行,使得眾家臣的對信玄的實質權力受損,但相對地,眾家 臣對其轄下的家臣的實質權力亦相對提高;除此外,信玄所施行的「同心眾」亦可降低眾 家臣的軍役負擔(因為已經轉嫁到領下的農民身上),在此圖利家臣的惡法下,家臣的忠心 亦可知曉其原因了。 最後,關於上述諸般制度以及古書目名稱,係參閱佐久間重男的【日明社會經濟制度比較 】一書以及穀口規矩雄的【日明賦役制度研究】跟【東洋史學之地域社會論】二書中所考 據的資料,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去訂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5.155.91

12/23 16:23, , 1F
所以信玄某方面來說 是很像漢武帝的(個人見解:P)
12/23 16:23, 1F
文章代碼(AID): #xytGU00 (Warring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