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心得] 英國海軍戰艦設計雜談(條約型之後)

看板Wargaming作者 (Θ.Θ)時間17年前 (2007/04/12 18: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Warfare 看板] 作者: keins (艦橋防空指揮所) 看板: Warfare 標題: [心得] 英國海軍戰艦設計雜談(條約型之後) 時間: Thu Sep 7 20:11:52 2006 Nelsonv class 英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之後, 體認到戰巡的薄弱防禦帶來的缺陷, 因此在這之後設計與建造的戰艦都具有相當強大的裝甲保護. 在一次大戰結束後, 面對日本的八八艦隊威脅與美國海軍的丹尼爾三年計畫, 越來越多的巨型戰艦即將投入戰場, 英國海軍開始了N3型戰艦與G3型巡洋戰艦的設計, 最大的特點就是少了Fisher的影響, 加上日德蘭的慘痛教訓, 新艦艇不再拼命追求高速,而是要求先有強固的防禦裝甲. N3級擁有18吋砲9門的驚人火力, 側面裝甲帶15吋與上甲板8吋的裝甲也都相當可怕; G3級則是16吋砲9門, 裝甲帶14吋與上甲板8吋, 外加31節的高速度. 不過, 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締結, 為各國的熾烈戰艦大賽暫時打上中止符: 三萬五千噸的噸位, 最大到16吋的主砲這兩條限制, 使得噸位遠超過四萬噸的N3與G3計畫直接出局, 英國海軍將兩艦的設計特點繼承下來, 用來設計取代的兩艘Nelson級戰艦. 由於海軍條約的嚴格限制, 船艦的噸位不可能不斷往上發展, 英國海軍決定犧牲其速度性能, 而全力集中在火力與防禦力上, 她的9門16吋主砲火力在條約型戰艦中居首, 三個主砲塔全部設置在前段, 這點是考量到英國海軍較需要對逃跑的敵艦進行追逐戰, 火力大部分在前方較符合作戰構想, 可以對前方與側面徹底發揚火力, 同時也有利於防禦裝甲的集中配備. 不過, 後方的火力只有6吋副砲群而已, 遭到正後方的攻擊時會相當不利. 另外, 萬一其中一座主砲塔彈藥引爆, 有可能會連鎖引爆其他兩座砲塔的火藥, 導致船隻瞬間失去戰力並且沉沒, 這也是集中配置的風險所在. (不過--引爆一座就已經很夠讓船隻沉掉了, 引爆三座的場面想必更加壯觀 XD 反正爆多少都是沉, 這點應該沒什麼要緊啦 XD) 同時, 為了在三萬五千噸的規定噸位之內塞下裝甲, 本艦由於徹底集中裝甲保護, 船上的鍋爐與渦輪機艙也都做了特別配置, 其中有一點是她的渦輪機位在鍋爐的前方. 然而, 本艦的輪機出力不但僅有45,000匹馬力, 也只有兩軸推進, 最高速度僅有23節, 即使是改裝後速度降低的QE級都還稍快一點. 但是其高達14吋的主裝甲帶厚度, 高居各國條約型戰艦之冠, 砲塔前盾的裝甲也有16吋, 只有以重點防禦著名的美國戰艦更強. 甚至連當時所有戰艦的最大弱點--遠距離砲戰時的上甲板防禦, 由於英國海軍深受日德蘭海戰中的教訓影響, 她擁有當時最厚實的6吋水平裝甲, 要到二次大戰時代才有其他的戰艦超越. 艦橋等部位的設計也擺脫舊戰艦的風格, 繼承了N3與G3設計的箱型艦橋, 這是英國海軍戰艦首次採用的. 相對於傳統的三角桅, 箱型艦橋對於人員與裝備的保護能力大幅提高, 但是海軍倒是發現一些問題--因為Nelson的砲塔全部放在前方, 這樣會導致艦首航行時容易下沉, 對於惡劣天候下的航行性能會有比較大的影響,, 另外就是Nelson的上層結構面積太大, 低速航行時很容易受到風向的影響而變成另類的'帆船',(註) 集中在前方的主砲群開火時, 造成的衝擊波與爆風也會對艦橋與上層結構造成損壞, 剛開始操作三連裝砲時也遇到了機構複雜而產生的問題. 在日後的實戰中, 本級艦的防空火力也被認為不足, 二號艦Rodney參與對Bismarck追擊戰時, 由於主砲群以低仰角持續射擊大量砲彈, 導致甲板結構的損傷而必須進行長時間的修理. 但是如果真的爆發戰艦對決, 該艦的厚重裝甲與強大火力, 還是佔有一定的優勢, 對Bismarck的砲擊中, 相對於King George V無法打穿該艦的主裝甲帶, Rodney的大口徑砲彈還是有部分成功貫穿, 這也顯示出該艦的價值所在. 另外, 該艦的16吋巨砲在登陸支援中也相當活躍. 註: 不過這還不算太大的麻煩, 因為摸久了自然就知道船隻的特性. 另外日本海軍的伊勢級也是以"難以保持固定航向"的特性出名, 在操作時還要注意不要突然跑到隊列外面去. (另外還有扶桑級的"大角度轉彎會嚴重減速到自動停止"....) ====================================================================== King George V class 海軍條約時代即將結束時, 英國由於不希望與其他的海軍強國發生武裝競爭, 因此與美日兩國協商第二次的倫敦條約, 希望將各國的新造戰艦噸位繼續限制在華盛頓與倫敦條約時代的16吋主砲與35,000噸規範之下. 為了達到這項要求, 英國海軍設計了新一代的戰艦. 本來英國海軍有合乎條約的14吋砲案, 與條約後的15吋砲案兩種設計, 雖然條約沒有繼續, 但是礙於歐洲情勢急轉的關係, 來不及變更設計, 本艦還是以原本的14吋砲設計問世. 該艦採用10門14吋Mk.7火砲的火力配置, 以4-2-4的砲塔方式配置, 這門火砲是英國海軍重新設計的14吋砲, 雖然破壞力不如英國海軍已經採用的15吋砲與16吋砲, 但是由於砲仰角上升, 裝藥更新與砲彈風帽等外型修改的關係, 該砲的射程與彈道特性反而還比舊的15吋砲更好, 直追Nelson的16吋砲. 本艦的最大革新之處就是速度: 在德義各國的新戰艦速度不斷挑戰30節大關之際, 英國海軍不能在新戰艦上繼續保持原來的低速砲艦設計, 因此本艦的輪機出力增加到11萬匹馬力, 速度上升到28節, 也使該艦具有伴隨航艦部隊進行作戰的能力, 也可以與各國的新戰艦相抗衡. 至於裝甲上也仍然貫徹英國海軍一貫的集中配置, 側面裝甲14吋與水平裝甲6吋都是當代的一線水準, 彈藥庫部份更強化到15吋的等級. 但是為了防止重心過高與噸位超出限制, 本艦選擇削減艦橋的裝甲保護, 取型自Nelson級的箱型艦橋雖然配有許多電子裝備, 然而裝甲僅有最大一吋的厚度, 完全無法阻擋任何砲彈的攻擊. 同時砲塔的裝甲也被減少, 這點也是為了條約的不得不然之策. 另外, 在1930年代末期, 對於空中攻擊的保護也成為當務之急, 本艦的副砲採用新開發的5.25吋連裝兩用砲, 不過實戰上由於大型砲轉動速度慢的關係, 對敵機的追瞄反而相當困難, 射擊速度也不足. 此外本艦配備大量的40mm Pom pom八連裝防空機砲, 對於低空來襲的敵機擁有相當的殺傷力. 實際作戰上, 本級艦由於擁有高速度與充分的防空火力, 與Renown級與QE級一同成為英國海軍航艦部隊的護衛中堅, 同時也參與了許多的大小戰役, 然而, 14吋四連裝砲的機械過度複雜, 實際運用上非常麻煩, 故障率也是居高不下, 在追擊Bismarck的作戰中成為很大的問題, 嚴重影響火力發揮; 即使到了1943年代, 故障問題基本解決, 但是主砲的射擊速度還是只有原始設計的70%. 此役中二號艦Prince of Wales的艦橋被命中時, 雖然砲彈只是貫穿艦橋而未爆炸, 但是大量的碎片也使得指揮幹部死傷慘重. 另外本級艦的14吋砲彈雖然對上層結構造成相當的傷害, 但是仍然無法貫穿其裝甲帶 在遠東的作戰中, Prince of Wales在面對日本海軍陸攻機時, 一開始的兩條魚雷就命中螺旋槳區附近, 造成大軸脫離原位, 引發大軸區間大規模浸水, 失去速度與電力供應的該艦, 最後在陸攻機的圍攻之下沉沒, 也成為第一艘在航行中被飛機擊沉的戰艦. 另外, 與大多數的英國戰艦一樣, 本艦為了在追擊敵艦時仍能向正前方以低仰角開砲, 艦首並沒有採用弦弧式設計, 而是接近直立式船首, 這雖然讓她可以對正前方盡情開火, 但是在大浪下容易引起艦首下沉的問題, 不良天候的操作性比較差一些. ================================================================== Lion class 在條約失效以後, King George V級戰艦雖然擁有優秀的速度與防禦力, 但是火力上無法與各國的新銳戰艦相抗衡, 加上德國開始Z計畫與義大利海軍的擴軍, 英國海軍仍然需要更強大的戰艦, 這就是Lion級戰艦的來源. 本級艦的設計已經沒有條約的限制, 噸位突破四萬噸, 預定搭載9門16吋Mk. 2砲, 這是將Nelson級的Mk.1修改設計而得的火砲, 最大射程也從Mk.1的34km跳增到40km等級; 防空火砲配置基本上參考King George V級, 裝甲帶則提升到15吋等級的厚裝甲, 防禦能力比King George V級更加強化, 也可說是當時歐洲各國防禦力最強的戰艦. 13萬匹馬力的機關出力也使本級擁有30節等級的高速度. 不過--在1939年開始建造的頭兩艘: Lion與Temeraire, 都在戰爭開始的1939年停工, 1942年起解體. 已經造好的機關則用在急造的Vanguard艦上. ================================================================== Vanguard class 在Lion級取消之後, 由於戰線吃緊的關係, 英國海軍希望能在King George V級戰艦以外, 盡快增加一艘可用的大型戰艦, Vanguard級的計畫就此開始. 另外一種說法是英國海軍希望能擁有一艘適合在遠東地區操作的戰艦, 用來威嚇日本海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由於遠東地區僅有新加坡的"喬治五世"船塢可以進行戰艦維修與大規模整補, 戰艦在外航行要有相當好的續航與操作性, 因此不要求極強的火力, 但是要有良好的操作性能與防禦力, 艦上也需要保留較大的空間, 提供良好的人員居住性. 由於本艦是以急速建造為第一前提, 要求盡可能使用現有的各種配備, 因此也給人一種接近"拼裝船"的印象: 砲塔直接使用兩艘Courageous級改裝成航艦時的15吋砲(都是1910年代的老貨), 火砲本身改成改良後的15in/L42 RP12砲, 比QE級與R級使用的舊型砲好一些. (不過也因此本艦獲得了"拿大伯母的假牙充數"的評價) 防空火砲則是5.25吋兩用砲加上40 mm機砲; 裝甲配置基本上與King George V級相同, 不過根據Prince of Wales沉沒的教訓, 對於防水區間劃分有做過改良設計. 機關則直接用上已經造好的Lion級用機關, 13萬匹馬力的高出力使該艦具有31.5節的高速. 不過, 由於戰局的發展, 戰艦的建造優先度被調低, 加上英國本土的造船廠忙著進行其他艦艇的建造工程, 熟練工人也漸漸缺乏, 工程進度也受到延遲, 本來預定在1944年完工的本艦, 到了1946年8月才完成. 儘管完工時間晚, 火力上也不如Nelson與Lion, 但是本艦除了速度快以外, 電子裝備相當充實, 船隻本身的設計也相當出色: 戰後的一次NATO海軍聯合演習中, 演習部隊遇上了北大西洋的大浪, Vanguard的搖晃程度只有美國Iowa級的一半不到, 而且當Iowa的主砲已經被大浪打濕時, 本艦的主甲板竟然還是乾的! 這點顯示出本艦的操作性能之優良, 因此本艦也獲得了"皇家海軍史上最優秀戰艦"的稱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146.185

09/07 20:42,
09/07 20:42

09/07 21:26,
本系列是男人的羅曼啊啊啊!!!
09/07 21:26
※ 編輯: keins 來自: 59.114.146.185 (09/07 21:32)

09/07 22:11,
說到羅曼蒂克...那空母是哪種人羅曼啊XD
09/07 22:11

09/07 22:12,
伊勢和日向不易保持航行方向的特性會不會是它們在雷伊泰
09/07 22:12

09/07 22:13,
海戰沒被哈爾賽航母打爆的原因呢?
09/07 22:13

09/07 22:18,
強推阿
09/07 22:18

09/07 22:23,
很好奇 為什麼要取消LION級的計畫 然後改成另一種戰艦呢
09/07 22:23

09/07 22:23,
到最後 下水的時間又拖到了..感覺滿奇怪的
09/07 22:23

09/07 23:11,
前幾天再玩NAVY FILED一條Nelson就被抓到尾巴 下場....
09/07 23:11

09/07 23:13,
當然是去陪伴畢斯賣了 副砲無用 主炮打不到 超可憐
09/07 23:13

09/08 14:05,
重創後 被德國Z1抓到 就被4吋砲轟去看閻羅王了
09/08 14:05

04/12 18:16,
借轉去 blitz 吧 XD
04/12 18: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99.50.103
文章代碼(AID): #167WS9wt (Warga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