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帕德米妮傾城蓮[下]

看板Warfare作者 ((Nomis))時間1年前 (2022/05/20 23:49),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html 電影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5_BLt76c0
-- 帕德米妮傾城蓮[下] 帕德米妮的故事追本溯源,大批反證之外再難找到更堅實的史實根源;不過一段故事 能流傳下來,最初的文本固然是基礎,後世如何加油添醋、甚至魔改二創以應對當下讀者 聽眾的口味順應時代潮流,或許是故事能否流布更關鍵的因素。在札雅席創作的當下, 1540年代的拉吉普特那(Rajputana)還未流傳帕德米妮的傳說,但從16世紀末到18世紀, 類似的傳說開始在當地的編年史或家譜中大量湧現;這段時期也經歷了拉吉普特人種姓 (Jati)的漸次定型,血統的來源與純正與否在在影響種姓階序中的升降。不過,在拉吉普 特那流傳的故事中,視聽眾需求也流傳著不同版本:國王版或酋長版。當時拉吉普特那的 各小邦國當中國王並沒有絕對的權柄,需要其下各支酋長們的支持與結盟;而結盟的具體 方式則是聯姻,酋長們將女兒們送入國王後宮,既能透過嬪妃干政,國王也能藉由後宮佳 麗的規模誇耀結盟之多、勢力之強。札雅席的原作史詩中,前半部份全都在描述拉坦‧辛 如何追求帕德米妮,這種對完美女人的追求是蘇非派隱喻追尋真理的慣用技法;但在拉吉 普特那的版本中,拉坦‧辛不再低聲下氣,而是炫耀其三宮六院嬪妃之眾,說帕德米妮這 般匹配的婚娶他已有十三宗,強迫帕德米妮的父王嫁女兒。 從16世紀後半葉開始蒙兀兒帝國的統治逐漸鞏固,拉吉普特那的各小邦與其中的戰士 階級被吸納到帝國中,無論是國王要統治酋長,還是酋長們抗議國王濫權,都少不了向蒙 兀兒朝廷討公道、尋求支持、請求仲裁。既然兩廂都有機會尋求更大勢力的介入而不是互 相合作支持,國王與酋長間的摩擦也加劇了,迎合雙方觀點的版本應運而生。在酋長愛聽 的版本中,戰士巴達爾與戈喇英勇無雙,拯救了全王國,國王拉坦‧辛則只是交代過場之 外沒用的背景。而在講給國王聽的版本中,歷代諸王才是英主;為防止酋長們尾大不掉, 巴達爾與戈喇最後還被拉坦‧辛親手斬殺。至於帕德米妮與數千女眷壯烈的「照華爾」, 無論是國王版還是酋長版,只以單句數語帶過。 到了19世紀,帕德米妮的故事又經歷了一番重塑,這主要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軍官透德 (James Tod)的「功勞」;其人1829年首次出版的《拉賈斯坦的年鑑與古蹟》(Annals and Antiquities of Rajasthan)收羅了各類文獻與口頭傳說,是他任職當地期間親自調 查、採訪、學習所得,難得的第一手見聞,當時被譽為「拉吉普特人新歷史的基礎」,即 便到現在也有很大參考價值。此時英國已取代蒙兀兒成為拉吉普特人新的宗主,為了遏制 俄羅斯在中亞的擴張,有必要扶持可充作兵力來源與緩衝的拉吉普特諸國,國王的權威也 藉著東印度公司的加持而增強了──國王與酋長間的土地糾紛通常以土地被國王沒收作收 ,透德本人就經常居間斡旋,要求酋長們將地產「歸還」國王,間接導致了日後的變節─ ─許多失去土地的酋長們支援了後來的印度兵起義(Sepoy Mutiny, 1857)。過去後宮干政 的機制也因而被削弱了,英國人本來就反感這些女王母后們攪和政治。 那麼透德筆下怎麼寫的帕德米妮?透德似乎完全沒注意到札雅席的史詩原作,也不太 清楚他主要的文獻來源為何;他可能參考了本地吟遊詩人的版本,國王也從拉坦‧辛換成 了拉坦‧辛的兄弟拉亢席(Lakhamsi)。透德或許有採信此說的理由,然而吟遊詩人的版本 中國王之所以換人,主要因為齊陀爾竟然因為王后的關係而陷落,有辱王室,所以乾脆將 帕德米妮開除后籍,也間接表示斷後的拉坦‧辛只是王室旁支,王室血脈並未斷絕,現在 的王室是真正傳承血統純正。至於以往版本中國王與酋長間的聯姻結盟、摩擦衝突等等, 被透德完全無視;他主要描述了王室的偉業,畢竟支持國王才是公司的方針。帕德米妮的 美貌、以及她堅拒阿老瓦丁的意志,也被透德完全忽略;難以忽略的「照華爾」悲劇對透 德來說也很尷尬,畢竟他與其他英國人一樣,反對寡婦自投火中殉夫的薩蒂(Sati)陋習, 只好迴護說這是拒絕野蠻人的侵犯保全貞操、沒辦法下的辦法。 透德讚揚拉吉普特戰士的頌歌後來被孟加拉的知識份子繼承過來,進一步進行改造。 先是1857年印度兵變掀起了一波反對殖民者的高峰,1870年代以後由於教育逐漸普及,孟 加拉原本替東印度公司、後來替英帝國效勞的商人、律師、教師、醫師等等中產階級日興 月盛,人才庫日益增長,帝國衙門能提供的職位卻只有那麼多,更別說其中許多是保留給 殖民者的。那些擠不進窄門的知識份子滿腹牢騷,種族歧視之下自然舉起民族主義的旗幟 ,現代化與改良的主張則是據以反擊殖民者優越感的基底,至少得先學會用歐洲人的主張 來反對歐洲人。殖民當局向來詬病印度的一夫多妻制,本地精英則把婚姻嫁娶歸類到西方 所謂的私領域,私人事務自然不是公權力該插手的。為了證明印度民族並非劣等,改良工 程不僅限於現實當下,也需要針對歷史進行改造。印度人之所以妻妾成群是被「帶壞」的 ,允許多娶老婆的伊斯蘭教成了罪魁禍首,雅利安老祖宗時代的女性則被美化為自由、智 慧的伴侶(像歐洲一樣),並非(穆斯林)男人的奴隸。基於愛情而自願獻身才是寡婦殉夫自 焚的真諦,在「薩蒂」被法律禁止後(1829年)這種浪漫化的觀點成了主流。 因此,在孟加拉被重新改寫為劇本、在劇院上演的帕德米妮傳說,全都抹消掉了當時 一夫多妻的現實。在愛戀的偉大情操之下,像「薩蒂」一樣,「照華爾」也成了加意描寫 的全劇高潮,是為了愛情、愛國等等超越性的信仰所作出的獻祭。20世紀激發民族主義的 帕德米妮傳說最初的源頭在此 。 當代的帕德米妮也與其淵源一樣,在講述以往故實的同時免不了摻雜進講述者自身周 遭的歷史現實;21世紀開拍的電影《帕德瑪瓦蒂》(Padmaavat)在拍攝期間便風波不斷。 由於電影中蘇丹阿老瓦丁同王后帕德米妮曖昧的橋段事先流出,在拉吉普特人當中、後來 在全印度掀起了巨大的抵制聲浪;群起抗議不說,片場還遭人搗毀,導演也遭人襲擊。儘 管導演事後澄清,阿老瓦丁與帕德米妮調情的劇情並不存在,乘機蹭人氣的政黨要人與地 方選舉勢力則不斷推波助瀾,攻擊該片「違背史實」──不是歷史學家所說的「違背史實 」;正如前述,依史料所見,帕德米妮其人很可能不存在。大部分民間團體則認為帕德米 妮實有其人,但否認偉大的女英雄會有凡人的七情六慾,阿老瓦丁當然是絕對不可以,甚 至不應該給阿老瓦丁正面形象。在禁映的威脅下,電影名稱從Padmavati(皇后之名)改為 Padmaavat(札雅席史詩之名),刻意在片首加註、宣稱本片乃虛構作品,並刪去若干橋段 ,《帕德瑪瓦蒂》才終於在2018年順利公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653061793.A.610.html

05/21 00:59, 1年前 , 1F
推 看著能追出故事原型跟流變的話真的很有趣
05/21 00:59, 1F

05/21 14:38, 1年前 , 2F
推,剛好世紀帝國推出印度王朝DLC,才知道印度的複雜性
05/21 14:38, 2F

05/22 06:17, 1年前 , 3F
05/22 06:17, 3F

05/22 21:11, 1年前 , 4F
05/22 21:11, 4F
文章代碼(AID): #1YXxYXOG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