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古典時代、中世紀和近世的地中海划槳船

看板Warfare作者 (If Penguins May Fly)時間4年前 (2019/09/20 14:39), 4年前編輯推噓9(905)
留言14則, 9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以下是最近讀書的心得。 其實以前一直不是很理解地中海的划槳戰艦,從古典時代的雅典、迦太基、羅馬共和, 到了中世紀的拜占庭和阿拉伯、中世紀後期的義大利各邦,再到近世文藝復興時代, 到底有什麼明顯的差異。 最近在看關於東羅馬的一些書,終於理解到中間的一些變化。 1.古典時期末期(3~6世紀) 在古典時期的後半段,所謂的希臘化時代和羅馬共和後期, 最主流的戰艦是五槳座戰艦(Quinquereme), 而直到羅馬帝國前期仍在廣泛使用的上一代主力為三槳座戰艦(Trireme)。 此一時期的戰艦普遍裝備撞角,雖然撞角的戰術價值有所下滑,仍不失為主力兵器。 除了可以直接摧毀船艦航行能力的撞角之外,投射火力和接舷白刃戰也一直很普遍。 在羅馬帝國後期,船艦開始有明顯的變化,直接的影響是Dromon的崛起。 Dromon是從羅馬帝國早期的輕型戰艦(以Liburna最具代表性)發展而來, 因此比較早期的Dromon都是略顯輕型的船艦。 Dromon和希臘化時代的戰艦相較,最具代表性的是捨棄撞角和使用三角帆。 目前研究認為捨棄撞角的主要的原因是船隻建造方式有所變化, 古典時期的戰艦普遍使用榫卯來密合木板,當船殼受到衝擊時,木片容易碎裂, 到了古典末期和中世紀初期,船隻逐漸不再利用榫卯來構築船殼, 而是在優先定住骨架後,船殼用木片釘住後,另外用軟的材料來堵住縫隙。 使用榫卯的話,船殼平時輕又穩、也不太會漏水,但是就很沒彈性容易斷開, 改成新的造船模式之後,船身沒那麼容易被撞開大洞,而且小洞可以用補的, 船隻的損管能力就可以大幅提高,撞角的「殺船」功能因此削弱到被淘汰。 取代撞角的是水線以上的長竿,除了破浪以改善航行速度之外, 戰術上也用於衝撞敵方船艦,尤其是要撞斷敵方艦艇兩側的槳,使對方失去機動力, 淪為己方投射火力的活靶且難以逃脫,登船時長竿也可以用來架在敵方船隻之上, 稍微壓住敵艦,己方士兵比較容易跳過去。 雖然衝撞仍是戰術重點,但是已經不再有殺船的目標或效果了。 三角帆的部分,主要是容易操縱,對遠程航行來說比較有利。 結合船首設計與桅杆、帆面的差異後,Dromon以及其所發展下去的船種, 就得以在速度上優於過往古典時期的戰艦。事實上,Dromon本來的意思就是快船。 其他的設計差異還包含:完全甲板的出現(早期的船艦沒有把甲板蓋滿), 以及不再使用外伸槳架(outrigger,從船體側舷水平延伸出去的陽台架構), 槳手都直接坐在有船身內,下層的槳手有甲板保護。 由於海戰中不再有殺船的裝備(希臘火不具相同的戰術地位),所以戰術上都是先投射, 接著再逼近打白刃戰,想辦法把敵方的人員都殺傷殆盡或使船隻失去行動能力, 但是就沒有撞沉對方的觀念了。 (希臘火必須在平穩的海象、風向時才有用,而且運用上並不是那麼方便有效) 2.拉丁海權的崛起(10~11世紀) Dromon系統後來再次發展出較為重型的戰艦,構成拜占庭和阿拉伯諸國的海軍主力; 在另一邊,隨著西羅馬與其領土繼承者的海權實力在中世紀初期嚴重衰頹, 義大利地區的新興海事城邦一開始都是自東地中海仿效船隻設計。 到了10世紀卻出現了一波重要的變革,那就是alla sensile此一划槳方法。 板上Nomic大以前撰文「16世紀地中海的划槳艦」時提過, alla sensile指的是每一名划槳手各自划自己的槳,但是Dromon也是如此, 所以到底差異在哪裡呢? Dromon延續自古典時期以來的慣例,槳手都是坐在板凳上划船, 此外,比較重型的Dromon是雙槳座戰艦,也就是說划槳手分配在兩層甲板, 上下兩列來划船,下層的槳手必須在低矮的空間、較不通風的環境之中。 alla sensile的划槳模式就完全不同,是:無論多少條槳,一率都在上層甲板划船。 在這樣的架構下,外伸槳架再次興起,划槳手是內外分層,而不再是上下分層。 如此一來,所有人都位在上層甲板,雖然是比較暴露在外,但也較為舒適, 更重要的是既然沒有天花板限制,划槳方法就可以大改: 自11世紀以後的拉丁海權,是以站─坐方式划槳,不是一直坐著, 先站起來身體往前傾,接著用力划槳的同時身子往後靠到椅背上。 如此一來就能夠發揮全身的力氣而不是只用手臂划槳,每一次划的距離也可以更遠。 在使用外伸槳架的時候,划槳的力矩也可以對槳手更有利,畢竟支點往外移, 可以去調整槳手、槳和支點的相對位置與距離。 換言之,使用alla sensile的划槳系統之後,船艦的效能可以有所提升, 尤其是在長途上而言,可以讓划槳船於同等時間內航行更遠。 由於所有人員都在上層,甲板以下也更方便儲存補給品,一來一往之下, 船艦就可以比過往航行更遠且更久才靠岸補給,戰略投射能力強大許多。 在戰術上,所有的划槳手都在上層,代表所有人都可以在接舷的時候立即參加戰鬥, 而不像過去上下分層的時候,下層的槳手在船隻禦敵時候很難參戰。 11世紀以降,拉丁世界發動十字軍,遠自義大利地區往中東進行戰略投射, 就是和義大利的戰艦可以進行比較遠程的航行有關(跟之前比)。 拜占庭的海權逐漸衰頹固然與國勢有關,但也是因為Dromon系統受到嚴峻挑戰與淘汰, 君士坦丁堡不再掌握最優異的航海技術,拜占庭帝國末期也已經不再使用Dromon, 使用拉丁世界改良過的galea。 值得一提的是,15世紀之後較顯普及的alla scaloccio是多人划一槳, 經過實證之後效率是比古典模式更差的,不過這方法本來就是用雜魚湊數, 效率低下也不奇怪。 本文最主要的參考資料是 The Age of the DROMON: The Byzantine Navy ca 500-1204 (Brill, 2006) -- 你站啊,划槳手 你坐啊,划槳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2.117.4.43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68961545.A.00D.html ※ 編輯: jimmy5680 (172.117.4.43 美國), 09/20/2019 14:46:31

09/20 15:27, 4年前 , 1F
推,另外雖然和本文探討的方向無關,我倒是在之前從雅典
09/20 15:27, 1F

09/20 15:27, 4年前 , 2F
政制上面看到雅典人以前是怎麼培育水手的。他們透過鼓勵
09/20 15:27, 2F

09/20 15:27, 4年前 , 3F
市民擁有海外資產且在海外屬地任官的方式變相強迫市民必
09/20 15:27, 3F

09/20 15:27, 4年前 , 4F
須具備基礎的航海能力,結果就是開戰時所有的市民都能立
09/20 15:27, 4F

09/20 15:27, 4年前 , 5F
刻成為優秀的槳手
09/20 15:27, 5F

09/20 15:32, 4年前 , 6F
09/20 15:32, 6F

09/20 16:12, 4年前 , 7F
(舉手)記得槳手的地位 待遇 傷亡都很糟糕 有相關研究
09/20 16:12, 7F

09/20 16:12, 4年前 , 8F
或論述嗎?
09/20 16:12, 8F
一般而言槳手的地位沒有很差,畢竟當時槳手其實也算水兵,哪有人在虐待己方士兵的, 尤其部分政權如果是民主政體,比如說古典時代的雅典、迦太基、羅馬等,或是文藝復興 的威尼斯、熱那亞,槳手是公民、是有投票權的。 傷病很高不是地位的問題,人力划船當然是又累又熱,所以上面提到那本書就有討論槳手 的飲用水消耗很大,要不然沒多久就脫水了。相信板上划過船的人也不少,書中就是引用 稍微比較近代(約一百年前)的泛舟相關紀錄,來說明划船有多辛苦。 當然如果到了人力不足的窘境,也有政權拿戰俘、奴隸之流來划槳,這個部分自然是地位 和待遇比普通士兵要來的差。

09/20 17:09, 4年前 , 9F
簽名檔 XDD
09/20 17:09, 9F

09/20 18:19, 4年前 , 10F
艾船長別鬧XDD
09/20 18:19, 10F

09/20 18:52, 4年前 , 11F
大雄的老師VS艾倫
09/20 18:52, 11F

09/21 01:52, 4年前 , 12F
好文推
09/21 01:52, 12F
※ 編輯: jimmy5680 (172.117.4.43 美國), 09/21/2019 08:56:39

09/21 16:09, 4年前 , 13F
維京是划槳跟士兵合一嗎?
09/21 16:09, 13F

09/25 11:53, 4年前 , 14F
大推
09/25 11:53, 14F
文章代碼(AID): #1TX7G90D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