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鄭清澎湖海戰

看板Warfare作者 (montmartre)時間5年前 (2018/08/07 21:48),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不久,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李自成敗逃西安,後流竄至湖北,死於九宮山地方武裝之手。 明朝的皇帝沒了,但明朝的臣子們都還在。一般來說,這時候的他們有兩個方案可以選擇 :一呢,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皇帝沒了,老子自己當皇帝;二呢,忠君愛國是臣子的本分,老皇帝沒了再立個新皇帝繼續效忠。由於第一條需要膽量和實力 ,大部分人選擇的都是第二條。要立新皇帝,首先要找到一名皇室成員,這個托朱元璋的福,由於他定下了朱家子孫都要分封各地的規矩,大明朝到處都不 缺姓朱的藩王。但只有藩王是沒用的,你想要號令天下,自身腰桿子還得硬,沒有兵馬,你立了皇帝也沒人承認,擁立擁立,這個“擁”字很傳神,一個人 不叫擁,一群人那才叫擁。 明朝滅亡後,在地方軍事集團的擁護下,共有5個藩王先後在南方不同地點建立政權,後 世並稱其為南明。為了一統天下,入關的清王朝同南明展開了激烈的軍事鬥爭。南明軍 事集團的構成很覆雜,有原來的明軍部隊,也有農民起義軍和地方武裝勢力,不同勢力 之間矛盾重重,面對著共同的敵人,南明諸政權不僅沒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反而內鬥 不休。 有內鬥是很容易理解的,你立了某個王爺當皇帝,那麽你自然就是第一功臣,後面即使再 有人投奔過來,至多是個第二功臣,位置肯定要排在你後面,所以這個首先從龍的功勞 是很重要的。但關鍵是,大家都不傻啊!既然我有部隊,幹嘛去你那裏當第二功臣?我 自己擁立個皇帝,當第一功臣多好!你說立誰?不好意思,藩王滿地都是。 一般認為,南明山頭林立的責任在於崇禎,假使他事先把太子派到南京,那麽即使北京被 順軍攻破,南方軍事集團依舊能以太子為核心,共同抗擊入關的清軍。太子是國之儲君, 崇禎自殺,太子是理所應當的繼承人,有這個名分在那裏擺著,誰敢不聽號令,就等於公 然謀逆。而藩王就不同了,這個王爺也好,那個王爺也罷,大家都是朱家子孫,誰也不比 誰更高貴一點,要想比出高下,只能靠打,誰兵多誰就厲害。內鬥極大地消耗了南明集團 的實力,經過十幾年的時間,南明諸政權被清廷一一掃平。到1681年,整個中國只剩下台 灣的明鄭反清勢力了。 明鄭政權的開創者是鄭成功,其父鄭芝龍是個海盜頭子,擁有當時東亞最大的海上武裝。 明亡後,鄭芝龍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建立隆武政權,後來鄭芝龍降清,隆武政權也隨 之倒台。 從隆武帝的遭遇,我們就可以看出南明政權的先天不足——地方勢力擁立皇帝的目的,說 穿了只為一個“利”字,至於忠君愛國什麽的,也許有,但有多少,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既然今天他能為了利益擁立你當皇帝,那麽明天為了利益不認你這個皇帝也很正常。 鄭芝龍降清了,他的兒子鄭成功卻不願降清,於是,父子二人分道揚鑣,鄭成功繼續率部 在江南同清廷抗爭,曾一度打到南京城下。北伐失敗後,退守台灣。鄭成功曾獲南明政權 “延平郡王”封號,退居台灣後依舊奉明朝為正統,史稱“明鄭”。鄭成功病死後,第二 個兒子鄭經殺掉自己的叔父鄭襲接任王位。 1681年,鄭經去世,權臣馮錫範殺掉鄭經長子鄭克臧,立自己的女婿,年僅12歲的鄭克爽 為王。清廷聽聞台灣內亂,認為有機可乘,於是,以鄭成功的老部下施瑯為水師提督,再 次發兵征討台灣。明鄭守將中都督劉國軒得知施瑯攻台,提前派兵對澎湖防務進行了加強 。雙方於公元1683年6月爆發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型海戰,以鄭方慘敗告終,史稱“鄭 清海戰”。 施瑯,字尊侯,生於1621年,自幼不喜讀書,投軍後,因膂力出眾,熟悉兵法船務,不久 就當上了千戶。但施瑯志向並不止於此,為了謀取更大的功名,他改投到自己同族叔父, 時任帥府中軍的施福麾下,以剿匪之功升為遊擊,清軍入關時,施瑯已經是副總兵了。 唐王建立政權後,施瑯升為從僉都督,任左沖鋒,受大學士黃道周節制。在黃道周手下呆 了一段時間,施瑯覺得兩人志向不合,就改而追隨鄭芝龍。施瑯的這個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黃道周屬於很有氣節,但也僅僅是很有氣節。施瑯離開後,黃道周繼續在唐王屬下為臣 。但由於鄭芝龍不支持北伐,他只有東拼西湊,找了1000名從沒打過仗的人,帶上1個月 的口糧就出征了。因缺少武器,不少人只能扛條扁擔上路。這股被稱為“扁擔軍”的部隊 毫無意外地被清軍全殲,黃道周被俘,後來被殺。如果施瑯繼續跟著黃道周的話,下場不 知道是什麽樣。而鄭芝龍當時兵強馬壯,實是改換門庭的不二選擇。 1646年,鄭芝龍降清,施瑯與之同往。降清後第三年,施瑯又跟著自己的弟弟施顯一起投 降了鄭成功。在鄭成功部下,施瑯屢立戰功,還曾獻計讓鄭成功殺掉自己的堂兄鄭聯奪取 廈門。施瑯恃才傲物,鄭成功也是心胸狹窄之人。鄭軍南下廣東時,雙方在戰略上產生了 沖突,施瑯被奪兵權。後來,鄭成功的一個名叫曾德的親兵觸犯軍法被施瑯捉住了,鄭急 令施瑯放人,但施瑯仍然殺了曾德。此事一出,二人徹底失和,鄭成功殺掉施瑯的父親和 弟弟,施瑯渡海再次投奔叔父施福。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施瑯跟鄭成功都不太會做人。 從施瑯方面來說,一個小兵而已,長官都下令放人了,你還非要殺,擺明了要跟長官作對 ,別說古代是人治社會,就是現代的法治社會,這麽公然跟上級對抗也是也是大忌。從鄭 成功的角度講,為了一個親兵,逼走得力大將,怎麽看都是件賠本買賣,施瑯不過殺了鄭 成功一個親兵,鄭成功就把施瑯的兩名直系親屬幹掉,這簡直就是不把下屬當人看,換誰 都反。 1656年,施瑯擔任同安副將,與鄭軍作戰,頗多戰功;1661年,升為同安總兵;1662年, 施瑯當上福建水師提督,任內多次力主進攻鄭軍;1663年,施瑯與荷蘭人聯手攻擊台灣, 鄭氏損失金門、廈門,由於荷清雙方就攻下台灣後如何劃分戰果的問題上發生了矛盾,協 商未果後荷蘭人退兵。很多人不能理解施瑯聯合荷蘭人攻打台灣的行為,在現代人看來, 明鄭也好清廷也好,畢竟都是中國人,而荷蘭人是外國人,聯合荷軍攻台,等於勾結外國 人屠殺同胞。但如果以當時清廷眼光看,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其他所有國家包括荷蘭人在 內都是大清的藩屬,而明鄭相當於境內的叛亂勢力,藩屬出兵幫助平叛,乃是很正常的事 情。 1664年,施瑯被命為靖海將軍,荷清第二次聯手攻台。清廷跟明鄭交戰幾十年,在這幾十 年裏,不少鄭軍官兵投降清廷,這些人精通水戰,並且了解鄭軍戰術,以至於他們中的很 多人後來都成為清廷對台作戰的主力。如此次施瑯攻台的副手周全斌,之前就是鄭成功的 得力幹將。此前,荷清聯軍在澎湖遭遇台風,不戰而退。此後,施瑯多次上疏建議攻台, 都不被采納,清廷認為前幾次征台都是徒耗錢財,再打下去也意義不大,因此改以議和為 主,撤掉水師,並將施瑯召回北京。施瑯報仇無望,靠妻妾變賣首飾生活,無比慘淡。 1681年,在大學士李光地和福建總督姚啟聖的保舉下,施瑯覆出為福建水師提督。剛到任 時,福建水師有水手1.1萬多人,陸軍2萬余人,船艦兵器奇缺。施瑯造船練兵,招納明鄭 降將,經過兩年的準備,清軍水師戰鬥力大大增強。到施瑯攻台前,福建水師已有精兵 2萬,大小船只300多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61.1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33649736.A.D56.html

08/07 22:53, 5年前 , 1F
鄭經殺掉叔父鄭襲接任王位?
08/07 22:53, 1F

08/07 22:55, 5年前 , 2F
施瑯是誰? 這篇又是去那裡抄的?
08/07 22:55, 2F

08/09 13:52, 5年前 , 3F
這篇是簡體轉繁體吧...
08/09 13:52, 3F
文章代碼(AID): #1RQQD8rM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