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慕俄勾與奢安之亂

看板Warfare作者 ((Nomis))時間6年前 (2017/12/11 23:03), 6年前編輯推噓26(26047)
留言73則, 17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tw/2017/12/blog-post.html -- 慕俄勾與奢安之亂 明萬曆四十八年(1619),努爾哈齊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在薩爾滸一戰中大破明軍,為 接下來明清之間的死鬥拉開了序幕。不過,這場斷斷續續橫亙近半世紀(1619-1662,從薩 爾滸之役到消滅南明)的戰事,並不是晚明唯一一場以國家存亡為賭注的戰爭。圍繞遼東 的爭奪一展開,明朝也開始像往常一樣徵調天下勁兵,開赴遼東;然而正是明朝的內部空 虛,使得晚明勢力最強勁的西南土司政權得以窺伺川黔。天啟元年(1621),明廷徵調水西 、永寧土司兵數萬人,準備遠赴遼東抗金。永寧土司的士兵抵達重慶後,卻被地方官剋扣 糧餉,因而發難,在兵變中擊殺巡撫、總兵二十餘人。以此為契機,水西(「羅甸王」)與 永寧(「大梁王」)紛紛建號稱王,各自向川黔進兵,公然與明朝為敵;一時之間重慶、遵 義紛紛陷落,成都、貴陽等處落入包圍,西南震動。由於叛變的主腦分別是水西宣慰使安 邦彥、永寧宣慰使奢崇明,史稱奢安之亂──這場戰亂與遼東邊患並稱,所謂「天下兩大 患,東則遼,南則黔」,兵連禍結達十年(天啟元年至崇禎三年,1621-1630)之久 。 不過,奢安之亂這個稱呼掩蓋了「叛亂者」的特殊性質。明代的土司制度,泛指的是 透過授予少數民族君長中原王朝的職銜,以此將其納入一統天下世界觀的分類範疇中,實 則很少觸及少數民族內部政治結構的更動,明廷對此也不甚了然。朱明王朝面對的並不是 單純的、地方大員的「叛亂」;與其對陣的其實是有組織、有來歷、軍事強勁且在語言、 文字、歷史、族群上自成一格的國家聯盟──明代的水西、永寧,以及烏撒、烏蒙、東川 、鎮雄、沾益、安順、普安等地的土司政權,其實都源於彝族 六祖,而後發展為九大君 長國: 扯勒部(明朝設立永寧宣撫司,位於四川) 烏蒙部(烏蒙軍民土府,明代屬四川,位於今日雲南) 播勒部(安順軍民府,貴州) 烏撒部(烏撒土府,明屬川,今屬滇) 古口勾部(沾益土州,雲南) 阿芋陡部(東川軍民土府,明屬川,今屬滇) 阿外惹部(普安安撫司,貴州) 芒部(鎮雄軍民土府,雲南) 水西(水西宣撫司,貴州) 這九大君主國系出同源,又不時結為聯姻結盟彼此爭戰或對外抗衡,儼然各自獨立的 國家──在彝語中,政權稱之為「勾」,好比說烏撒部就是「紀俄勾」,水西為「慕俄勾 」,播勒為「婁婁勾」,古口勾部即「古口勾」,等等。而「勾」的統治,在彝族傳統裡 ,分別掌握在「祖」、「摩」、「布」三者手中,分別相當於漢文化裡的「君」、「臣」 、「師」 。這是比較原則性的統治架構;在「勾」的實際運作中,以勢力最大、發展也 最完整的水西政權為例,則有被稱為「九扯九縱」的官制,代表九種不同的官職,以九個 品級上下區分 : 彝語稱謂 職掌 品級 苴穆 君主 更苴 總理一切行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相當於宰相 一 穆魁、濯魁 參與軍機,輔佐更苴 二 誠慕、白慕 掌喪葬 三 諾唯、禡葩 左右執事,苴穆近臣 四 慕史 文書機要,苴穆近臣 四 罵初、罵寫 兵帥,掌軍事 五 弄餘 掌禮儀,處理外交 五 崇閑 督管農耕 五 濯苴、拜蘇 負責接待 六 拜項 門禁 六 扯墨 管理祭祀牲口 六 項目 管理器物 七 弄都 掌管禮物 七 初賢 管理儀衛 七 黑乍 隊長 七 其餘服雜役者 八 在官制之外,地方上也有各自的管理機構,稱作「則溪」,即彝語倉庫之意。「則溪 」管理其下若干以「菁」或「洞」為名的要地,各築有城寨營壘,如漢人城郭;「勾」在 這些要地徵集、儲藏錢糧,以供兵馬不時之需。還是以水西為例,其下共設置有十三個「 則溪」。這十三個行政區也是水西君長分封給十二大宗親的封建領地:各個則溪的田土不 是歸本地的宗親、貴族(彝語稱為「峨」)所有(文獻中稱為「各目私土」、「目地」),就 是君長的直轄領地(「宣慰公土」、「公地」),而十二則溪之外還有一則溪是完全歸屬君 長所有 。 以上大致交代了(以叛亂主角之一的水西為主的)彝族土司的政治制度。不過,這些政 權的強韌之處不僅僅在於國家體制上,他們的社會結構也比齊民化以後顯得一盤散沙的中 原王朝更嚴格緊密。水西土司掌控之下的社會階級區分嚴密,各群體行內婚制(通婚只限 於群體內部,嚴禁外婚),並且通常專擅一種技藝或職業,而外來的人群則以同樣的原理 組織在原有的社會中,換言之,與印度的種姓制度 相當類似。在水西,除了作為統治階 級的彝族之外,還包含其他許多少數民族:漢族、白族、苗族、仡佬族、布依族(與壯族 接近)等等。彝族內部,除了「苴慕」(君主)與「峨」(貴族,漢語稱為「官家」,彝語又 稱為「數租」)分別為君臣之外,其下又有黑彝(彝語「哪數」),是服兵役擔任親兵、衛 隊、騎士,或者替「數租」管家管事的階級。彝語「哪」意為「黑」,也有探望、監督之 意,「數」意為「人」,「哪數」相當於管理階層。與黑彝約略同等級的還有「干彝」( 「果普」)及「紅彝」(「臘勾」),前者是手藝人,大部份是篾匠;後者則是冶鐵為生的 鏵匠或鐵匠。黑、干、紅彝之下,則有白彝,彝語稱為「吐哪」;「吐」意為白,也有「 幹活、役使、被管理」的意思,與黑彝正相對,主要幹的耕田種地。白彝之下,還有奴僕 ,漢語稱作「丫頭」、「娃子」;不同主人的奴僕地位高低也有區別。隸屬於「苴慕」或 「峨」的奴僕,男子為「頗」,女子為「直」,「頗直」即「奴婢」之意;隸屬於黑彝的 奴僕,男稱「脾者脾」,女號「者几者」,地位更低下。所有這些階級彼此之間互不通婚 ,「苴慕」只和其他土司同職等的結為聯姻,黑白彝之間決不婚聘,「頗直」與「脾者脾 」、「者几者」也決無婚嫁之事 。 彝族之外,其他民族也各有其所屬的內婚群體與職業,儘管其中大部分也以種地、放 牧為生。好比說在彝族進入水西(大約在東晉時期)之前,當地的主要族群為仡佬族,就有 「鍋圈仡佬」、「打鐵仡佬」、「披袍仡佬」(能鑄犁,耕種為業)、「打牙仡佬」(畜牧 為生)的分別。漢人則以遷入水西的先後為區分:宋家、蔡家大約是唐宋時遷入,龍家則 是明初移民,自稱為不服明成祖統治的「南京人」。三者主要都以農耕為業,但一部分蔡 家人的地位很低,世代為統治階級的「上馬奴」、「下馬奴」。而蔡家、龍家與其他族群 中也有黑白之分,黑者較白者為高。另外,白族(僰人)的社會地位、文化水準則較高,通 常擔任不同族群間的通譯 。 「慕俄勾」(水西)統治下的許多族群雖然務農,不過如前所述,水西的土地全部歸屬 於君主或貴族所有,也就是說這些族群絕大部分並非自耕農,而是承接了「門戶地」的領 主屬民,自耕自食外還要交租給領主;這些人在彝語當中稱作「勾則」,所交租除了糧食 、銀錢之外還包括牲畜──由於黔西北山多田少,土地利用以刀耕火種為主,游耕之外還 兼行畜牧;水西早在宋元時期就以產馬聞名,水西馬、烏蒙馬可說是西南名馬雙璧。因此 許多門戶地是以上交的牲畜來命名的,既有「馬租地」,也有「牛租地」、「羊租地」、 「豬租地」、「雞租地」等。耕種「門戶地」雖然要交租,還要自備糧食武器服兵役,但 並不負擔更多差役,租稅也不算繁重,相對獨立於地主;而在門戶地之外則有「官莊地」 ,則幾近於莊園,耕作者的人身隸屬性很強,幾乎等同於農奴。其中耕種「伕差地」的人 要服各種雜役,如種「上馬田」、「下馬田」的人世世代代要為主子墊腳上下馬,種「馬 伕田」的人則負責飼養馬匹之類。承種這類土地的族群聚族而居,因而就有了「養牛寨」 、「養馬寨」、「廚子寨」、「轎子寨」等稱呼。「伕差地」之外還有更下一層的「人租 地」,承種者不須交租,但每一代人需要上交一個丫頭、娃子充當主人的「頗直」、「脾 者脾」、「者几者」,這是奴僕階層的來源,人租之名由此而來。耕作這些土地的人總稱 為「六歪」,備受歧視 。 關於水西內部社會階級的知識,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比較,何以女真人成功的與明軍 在遼東對抗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後甚至入關定鼎革命易姓,一度席捲川黔的彝族政權最 終卻被明朝鎮壓下去。女真人同樣也是個部落政權,努爾哈齊統一女真各部的同時所創設 的八旗制度,本質上也是將人眾分封給愛新覺羅同姓子孫,八旗只是部落聯盟,各有其主 ,有共主,但沒有掌握絕對權力的君主;後金的權力集中是皇太極在位的十八年間漸次進 行的,即便在入關之後,八旗也還存在「上三旗」、「下五旗」、「入八分」、「不入八 分」等以往部落聯盟時期的制度殘餘 。女真人的社會制度中也是階級森嚴,除去努爾哈 齊子孫,以及掌管牛彔(入關後稱佐領)的異姓領主外,還有隸屬於領主但相對自由的「諸 申」,以及隸屬於領主、「諸申」的奴僕階層,即「包衣」與「阿哈」。女真人以諸申為 其軍制中堅,是軍人階層的主體、骨幹;與之類似的是水西(以及其他彝族政權)的黑彝階 層,其次還有其他依族群所組織的賦役人眾,提供兵役以及相關的差役。但彝族、滿族之 間也有若干不同。 這個不同之一首先是歷史機遇:吳橋兵變之後,明朝最西化、火力最驚人的孔有德、 耿仲明等部叛變,攜帶著當時最先進的火器與相關技術、知識投靠皇太極,因而逆轉了明 、後金之間的技術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孔、耿諸人並非被打散後被後金的社會所吸納, 而是如部落首領般「分封」其各自人眾,在禮儀上與八旗諸旗主相當而略遜,各自保留都 元帥、總兵官職銜,以後又封為三順王,其麾下各自稱為「天祐兵」、「天助兵」,也不 在八旗體系中,與八旗原本各自編有的「烏真超哈」(漢軍)有別 。換言之,先是以相當 於部落聯盟的方式將叛明的漢人吸收至後金內部;而後這些掌握火器技術的漢人,才在皇 太極逐漸集後金大權於一人的過程中,逐步的被消化到八旗體系當中,成為八旗漢軍的一 部分。但在奢安之亂中卻沒有類似的發展──明軍在西南一帶用兵也普遍裝備火器,但其 中既沒有像孔、耿諸人那樣精銳的火器部隊,更沒有集體兵變而將技術流出至彝族土司的 例子。如果說後金諸部落是利用部落原則吸納投誠者,奢、安諸部則反因為各有其部落而 不能團結──主要的叛亂者包括永寧、水西、烏撒三土司,其他諸如烏蒙、東川、鎮雄等 土司則觀望騎牆;而隨著永寧被明軍擊敗且被占領(天啟三年,1623),烏撒也逐漸退出戰 團,接下來的戰鬥實際上演變為水西與明朝間一對一的單打獨鬥。 其次,或許是因為分工太過,作為彝族土司武裝中堅的黑彝,並不擅長攻略城池── 他們主要是作為騎、步兵運用,負責攻城的則是「善版築石砌」的「龍家」,「賊專倚以 攻城」 。這與在「內戰」中就經常彼此攻城劫寨,在明軍引進紅彝砲之前攻城無往不利 的女真人大相逕庭 。因此之故,除了事變當時望風投降的城池之外,進攻成都、貴陽時 奢、安諸部卻頓兵堅城之下,完全沒有後金兵數日之內攻破明軍城池的戰力──朱燮元死 守成都一百零二天,而李橒等人死守貴陽三百餘日 ! 因此之故,在初期一、二年內出奇不意的大肆擴張後,水西、永寧等土司無法拿下堅 城,其他城池反而被明軍一一克復,戰局快速逆轉,接下來的戰鬥演變成明軍入侵水西、 永寧腹地的本土保衛戰──腹地不大的永寧很快陷落,隨後被改土歸流;身家厚實的水西 則數度在野戰中重創明軍,如天啟四年(1624)將孤軍深入的巡撫王三善部全殲,次年 (1625)又大敗明總兵魯欽,殲滅數千明軍,天啟六年(1626)再度擊敗魯欽,逼得敗將自殺 。但明軍不再冒進深入,採取剪敵羽翼的策略後,水西逐漸被一邊屯守、一邊作戰、一邊 收緊包圍的明軍圍困在垓心。崇禎二年(1629),水西軍在紅土川、鵝項嶺與明軍遭遇,大 敗,據說戰損達數萬人,而明軍最大的戰果則是擊殺了叛軍首腦奢崇明與安邦彥 。次年 (1630),水西主動派人求和,首尾十年的戰亂才告一段落。 水西軍在後期的作戰中,幾乎全是以野戰與明軍抗衡,很少有死守城池的狀況。原本 產名馬的水西,騎兵本是其絕活,手持三叉戟、兩叉戟、長矛、圓盤大刀衝鋒時威力不小 ,貴陽城外出擊的明軍就被「賊兵一衝,我兵百人殲焉」 。步兵的兵器則包括盾牌、弓 弩與刀劍,跟隨騎兵前進。明代人記羅羅(彝人)俗諺,有句「水西羅鬼,斷頭掉尾」,有 稱讚水西騎兵、穿插分割敵人時對無堅陣的意思,所以說「其兵常為諸苗冠」 。然而, 即便在野戰中無懼於明軍,畢竟國家的身量相差太大,即便會戰時平分秋色,水西也經不 起一再消耗。和談以水西割讓鴨池河外領土作結,而明廷還乘著崇禎七年(1634)水西內鬨 ,來個眾建分封,將水西分割為數個小土司,並且縮限各土司的權力──這項改革在崇禎 十年(1637)破產,水西兵變,駐守明軍被迫撤離,各項制度也依次推翻。這一方面說明戰 後水西土司元氣大傷,另一方面也說明水西的社會體制有其慣性,在對抗明朝廷時尚有餘 力,不是透過政治上的改易就能簡單改變 。 然而改土歸流本來就是一個長時段的歷史進程,一時間的波動不能輕易動搖。明末已 被大幅削弱的水西雖然比明朝撐得更久更長壽,卻再經不起另一場全國動員的總力戰。康 熙三年(1664),吳三桂奏請出兵水西「平叛」,隨即進兵深入,卻被圍困在水西腹地糧盡 援絕,差點送命;但成功與援軍聯繫上之後,清兵屢次擊敗水西,次年(1665)又尾隨退入 烏撒的水西殘部進軍,最終也將烏撒平定。這兩大土司也從此被納入了清朝的流官體制之 中,在三藩之亂中為吳氏效命,隨後又被清軍「收復」;為清軍效命、向吳三桂復仇的土 司後裔安勝祖,卻沒能因此收回祖業,水西仍屬流官管轄,安氏只落得個宣慰使空銜 。 不過,改土歸流並非到此為止,雖然水西君長的權力遭到了剝奪,但社會上層彝族統治階 級的特權還根深柢固,「齊民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1.13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13004593.A.E8F.html

12/11 23:21, 6年前 , 1F
12/11 23:21, 1F

12/11 23:25, 6年前 , 2F
12/11 23:25, 2F

12/11 23:34, 6年前 , 3F
推!
12/11 23:34, 3F

12/12 06:02, 6年前 , 4F
〝在夷族傳統裡〞是錯字嗎?彝族?
12/12 06:02, 4F

12/12 08:33, 6年前 , 5F
12/12 08:33, 5F

12/12 10:17, 6年前 , 6F
挑個小錯字,"攻"破
12/12 10:17, 6F
錯字改掉了..不好意思還麻煩大家勘誤..

12/12 13:52, 6年前 , 7F
彝族是毛澤東創造的族群,把西南一自稱X蘇的族群合稱。人類
12/12 13:52, 7F

12/12 13:54, 6年前 , 8F
學是外來學科,中國對邊疆的非漢族群都是蔑稱蠻、夷、人等
12/12 13:54, 8F

12/12 13:58, 6年前 , 9F
民國時期唐繼堯被推翻後,繼任的龍雲跟他表弟盧漢都是彝族
12/12 13:58, 9F

12/12 14:00, 6年前 , 10F
,在這族傳統母親的姊妹所生子女視為親兄弟,所以雖然這倆
12/12 14:00, 10F

12/12 14:02, 6年前 , 11F
表面上打打鬧鬧,其實是在演給南京看,政變後失去軍權的都
12/12 14:02, 11F

12/12 14:03, 6年前 , 12F
是漢人,這老蔣清楚的很,這情勢連劍橋民國史都記了一筆。
12/12 14:03, 12F

12/12 15:35, 6年前 , 13F
記得有看過分析明代火器在東北、西南兩戰場上差異的文,
12/12 15:35, 13F

12/12 15:39, 6年前 , 14F
滿清能靠火器的優勢,這點在西南被地勢取消,清朝金川之役
12/12 15:39, 14F

12/12 15:40, 6年前 , 15F
就是例子。大清只能用整體國力耗贏土著。
12/12 15:40, 15F

12/12 16:25, 6年前 , 16F
順便問一下,打奢安之亂的明軍編裝和遼東相仿嗎?
12/12 16:25, 16F
我看史料的大致印象是差別還滿大的,不過西南地區我還沒找到過整套完整的編 裝表..

12/12 17:26, 6年前 , 17F
好文
12/12 17:26, 17F

12/12 20:00, 6年前 , 18F
推,另外請問,白杆兵也是西南土司兵嗎?
12/12 20:00, 18F
是呀。一般來說白桿兵是指石砫土司兵,現在的族群分類中是屬於土家族。明代 的西南土司強兵大致可分為: 廣西狼兵--壯族土司 川黔儸儸--彝族土司 湖廣勾刀手、石砫白桿兵--土家族土司 雲南還有很多傣族土司,有戰象,但兵不強。四川西部有一些羌人、藏人,在明 朝未為大患,但清乾隆時期的金川之役把清兵打慘了.. 不過族屬是就統治族群而言,他們下面通常還統治其他許多族群,川黔主要是苗 人,兩廣主要是瑤人。苗、瑤人比較特殊,他們有族群,但沒有君長。 更特別的是播州土司,統治者自稱楊家將後裔。現在有些版本的楊家將故事其實 是把播州土司與周邊少數民族爭戰的史實混進去了..

12/12 20:33, 6年前 , 19F
太長知識了
12/12 20:33, 19F

12/12 20:55, 6年前 , 20F
謝謝樓主細心回答,可惜歷史真的沒有如果,如果奢安
12/12 20:55, 20F

12/12 20:55, 6年前 , 21F
的兵去打滿清,不知道明朝能否多延續幾年...
12/12 20:55, 21F

12/12 20:59, 6年前 , 22F
那請問打奢安的明軍,使用的火器與遼東同等級嗎?
12/12 20:59, 22F
這要怎麼說..西南不用三眼鎗,北方很愛用..其他看起來是沒很大區別。但是孫 元化練的兵火器編裝是有點驚人。列一下表: 兵額:4,472員名 鐵盔甲:1,958副 馬:1,061匹 綿盔甲: 564副 騾: 551頭 中西大小鉄砲:1,034門 駝: 3隻 牛: 154隻 倭苗刀:4,000把 長鎗: 750桿 大騾車:  10輛 弓箭并撒袋:3,400副 中騾車:  20輛 大牛車:  5輛 中牛車:  22輛 原始資料見《中國明朝檔案總匯》第十二冊〈登萊巡撫孫元化為恭報續發援兵啟 行事奏本〉,頁147-148,是吳橋兵變前夕孔耿諸人的武裝(我沒有全部列出)。雖然 單兵武裝以弓箭長鎗等冷兵器為主,但是四千五百人卻裝備了千餘門火砲;和晚明一 個一、二千人的火攻營裝備不到一、兩百門火砲來比較,孔耿諸部的火力是一般明軍 的兩倍以上..

12/12 21:16, 6年前 , 23F
萬曆年間楊應龍的播州之役算是明代西南亂局的開端,之後的
12/12 21:16, 23F

12/12 21:19, 6年前 , 24F
奢安、沙定洲等會發現都是類似的套路。秦良玉會被正史立傳
12/12 21:19, 24F

12/12 21:22, 6年前 , 25F
顯然是因其立場堅定不變,與明庭共存亡。
12/12 21:22, 25F

12/12 21:25, 6年前 , 26F
大推
12/12 21:25, 26F
※ 編輯: Nomic (42.71.42.42), 12/12/2017 21:32:23

12/12 21:41, 6年前 , 27F
本篇原PO對明朝的軍事歷史的研究與認識,真的非常深入
12/12 21:41, 27F

12/12 21:42, 6年前 , 28F
看了好多你的文章 都很有啟發性 而且可以找到原書印證
12/12 21:42, 28F

12/12 21:42, 6年前 , 29F
太厲害了 讓人佩服
12/12 21:42, 29F

12/12 21:42, 6年前 , 30F
改土歸流最具成效是在共和國時期完成,那時叫「民主改革」
12/12 21:42, 30F

12/12 21:44, 6年前 , 31F
西南所有土司,包括更遠更大的西藏,最兇的涼山彝,全都納
12/12 21:44, 31F

12/12 21:45, 6年前 , 32F
我真的覺得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降清很傷
12/12 21:45, 32F

12/12 21:45, 6年前 , 33F
入華夏版圖。
12/12 21:45, 33F

12/12 21:46, 6年前 , 34F
要是毛文龍沒死 搞不好東江鎮還在 這些人就不會降清
12/12 21:46, 34F

12/12 22:06, 6年前 , 35F
對啊,毛文龍不死明朝建洲還有戰略優勢...
12/12 22:06, 35F

12/12 22:29, 6年前 , 36F
哪來的戰略優勢,熊廷弼和孫承宗頂多拚到平局罷了
12/12 22:29, 36F

12/12 23:46, 6年前 , 37F
毛文龍自己都在和後金勾搭了,我看不出他不死就能保證孔
12/12 23:46, 37F

12/12 23:47, 6年前 , 38F
有德他們不叛變的保證,搞不好叛得更快咧,只不過差在不
12/12 23:47, 38F

12/12 23:48, 6年前 , 39F
會帶火器過去而已,然後就像吉米大講的,毛文龍也沒給明
12/12 23:48, 39F

12/12 23:49, 6年前 , 40F
朝帶來啥戰略優勢,鑑於毛都到登州打劫了,有不利影響才
12/12 23:49, 40F

12/12 23:49, 6年前 , 41F
是真的
12/12 23:49, 41F

12/13 00:02, 6年前 , 42F
抱歉歪樓了 個人無意為毛文龍辯護 毛的作用本就有限
12/13 00:02, 42F

12/13 00:03, 6年前 , 43F
我主要強調的是新式火器部隊,被帶到滿州,對明朝很傷
12/13 00:03, 43F

12/13 00:05, 6年前 , 44F
本來還可以依仗火器犀利,抗衡滿州騎兵或據城堅守
12/13 00:05, 44F

12/13 00:06, 6年前 , 45F
火器部隊叛逃到滿清後,明朝不僅野戰沒優勢,守城也不易
12/13 00:06, 45F

12/13 00:07, 6年前 , 46F
實在是太傷
12/13 00:07, 46F

12/13 01:02, 6年前 , 47F
有毛文龍在 孔有德當然不容易叛變阿
12/13 01:02, 47F

12/13 01:03, 6年前 , 48F
孔有德是毛帶出來的 如果毛文龍沒倒 孔有德沒機會跑到孫元化
12/13 01:03, 48F

12/13 01:04, 6年前 , 49F
那裏 毛文龍其實是想讓明與後金都不能完全掌握他
12/13 01:04, 49F

12/13 01:05, 6年前 , 50F
如果毛不能管好他的屬下 哪有機會當山大王?
12/13 01:05, 50F

12/13 01:06, 6年前 , 51F
就算孔有德還是叛投後金 但他沒去孫元化那裏學玩火炮
12/13 01:06, 51F

12/13 01:07, 6年前 , 52F
他的叛投對明朝有沒甚麼威脅
12/13 01:07, 52F

12/13 01:07, 6年前 , 53F
12/13 01:07, 53F

12/13 09:20, 6年前 , 54F
因為秦良玉的忠勇,所以清代改土歸流的時候,對秦良玉後
12/13 09:20, 54F

12/13 09:20, 6年前 , 55F
代特別優待,世襲土通判一職。
12/13 09:20, 55F

12/13 10:33, 6年前 , 56F
是因為忠勇嗎?很多忠勇於明朝的人也照殺不誤啊
12/13 10:33, 56F

12/13 10:34, 6年前 , 57F
出於安定地方與安撫少數民族形勢,看重其家族聲望和地位
12/13 10:34, 57F

12/13 10:34, 6年前 , 58F
這還比較有可能 反正已經翻不出浪花 留著可以鞏固統治
12/13 10:34, 58F

12/13 16:24, 6年前 , 59F
轉移忠誠對象即可
12/13 16:24, 59F

12/13 16:53, 6年前 , 60F
改土歸流的時候,早就不存在忠勇於明朝的人了。
12/13 16:53, 60F

12/13 16:53, 6年前 , 61F
你說的是清朝開國時候的事情。
12/13 16:53, 61F

12/13 18:43, 6年前 , 62F
播州楊家不是漢人。明修的的族譜是請宋濂編寫,提到楊家是
12/13 18:43, 62F

12/13 18:45, 6年前 , 63F
唐楊太師、北宋楊家將之後。可這些都不見於唐宋史料。反而
12/13 18:45, 63F

12/13 18:48, 6年前 , 64F
宋史很多地方提到播州楊姓夷酋以地內屬,獻馬等等。
12/13 18:48, 64F

12/13 18:53, 6年前 , 65F
宋大家拿人銀子辦事卻不俐落,書一比對就漏餡,這實在.....
12/13 18:53, 65F

12/13 20:46, 6年前 , 66F
小弟亂入一下,Hartmann板友提的登州打劫一事是錯誤的
12/13 20:46, 66F

12/13 21:07, 6年前 , 67F
carsen大意思是說毛文龍沒有去登州打劫?
12/13 21:07, 67F

12/13 22:28, 6年前 , 68F
央視紀錄片說播州楊氏是漢人,只是幾百年後文化夷化而已。
12/13 22:28, 68F

12/13 22:30, 6年前 , 69F
至於楊太師和楊家將,這個完全是假的。但是漢人無誤。
12/13 22:30, 69F

12/13 23:28, 6年前 , 70F
央視紀錄片這樣"說"的證據是啥?
12/13 23:28, 70F

12/13 23:47, 6年前 , 71F
我也好奇,請問錯誤在?
12/13 23:47, 71F

12/14 00:59, 6年前 , 72F
感謝carsen大 我收到你私信了 依你說法毛文龍確實沒有
12/14 00:59, 72F

12/14 01:00, 6年前 , 73F
劫掠登州的記載 至少毛文龍在世時沒有 感謝資訊分享
12/14 01:00, 73F
文章代碼(AID): #1QBfunwF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