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義陽三關在中國古代軍事戰略中的地位

看板Warfare作者 (ted)時間7年前 (2017/06/16 02:24), 編輯推噓15(1502)
留言17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13324/answer/33082815 馬伯庸 武勝關不能孤立地來看,必須要和九里關、平靖關一起講。這三個關卡都位於信陽以南,銅柏山和大別山的分界線上,應該視為一體。信陽古稱義陽——魏延的故里就在這裡——所以這三關又被統稱為義陽三關。 很多人一分析起天下大勢來就大詞源源不斷,什麼雄踞XX、XX鎖鑰、XX襟喉、N省通衢、北扼南控西鎮東逼啥的,其實地理沒那麼複雜。本質來說,無非通道和堵口罷了。平地被山地、草原、沙漠、河流分割成各種形狀的區域,區域和區域之間存在聯絡通道,通道多的區域,就是通衢,設在通道上的城市,就是關卡。就這麼簡單。 義陽三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武勝關、九里關、平靖關構成了一個三角,正好把桐柏山脈和大別山分割開來,西為桐柏,東為大別,中間有三條狹窄通道,恰好分別被這三關鎮住。不用分析古代,光看現代的公路圖就一目瞭然。 現代修路技術雖然遠勝古代,但大體上也得依照山川形勢來走,有谷儘量走谷,有隘儘量穿隘,與古道不會偏差太遠。尤其是山區,從公路路線大致就能看出古道走向。武勝關的位置在G107上,與京廣鐵路也重疊;九里關在G4;平靖關在S224。信陽到湖北的三條公路線一條鐵路線,如今依然要通過三道關卡的位置,其在古代的地位自不必多說。所以信陽這地方啊,三關特別地正,正到你根本繞不過去,非走不可。 武勝關,古稱大隧、直轅、武陽、禮山,到清代才改名武勝。它在雞公山南邊的一條峽谷中最狹窄的一截,攔腰成關,所以又叫「隘道」,以言其險。平靖關的名字相對比較中二一點,古稱冥扼,又叫恨這關、憾這關、石域、行者關……大概位置在桐柏山口的五峰嶺、鳳凰山之間,大約有五六公里的一段路外號一線天,想想多險吧。九里關春秋時候叫大隋關、又有黃峴關、廣蜆關,百雁關等名字,也是兩山夾一谷的態勢。G4京港澳高速修到這裡得鑽隧道,山勢如何可想而知。 信陽從這三條路往南走,過了大梧之後,就進入另外一條重要通道——隨棗道的東南出口。隨棗通道是由北邊的桐柏山脈和南邊的大洪山脈夾出來的一條通道,從南陽盆地東側的棗陽開始,途徑隨州到廣水,再往前走就是大悟。而大悟貼著東側五嶽山往南走幾步,就是孝感。 用最明白的大白話說,河南和湖北兩地想要走動聯絡,尤其信陽和孝感之間,必須得身騎白馬走三關。只要這三關一堵,交通立斷,也就是三關盡毀。甚至從南陽到孝感的隨棗通道,也隱隱在三關威脅之下。 https://i.imgur.com/FPs5LCN.png
那麼這三關的意義,僅在於信陽和孝感的交通嗎? 讓我們把地圖放大一點,看看周圍的態勢。 孝感西南方向是漢川,東邊是黃陂,再東還有麻城。三處皆是武漢外圍重鎮。尤其是漢川,在漢水邊上,攻擊武漢可順流而下。往西溜躂到長江,過仙桃、潛江則是荊州。北軍從信陽渡過淮河之後,一定會趕緊攻克三關,然後南下控制孝感。拿下孝感,再拿下漢川,就扼住了漢水和長江。這一路沒有天險,又有漢水和長江水力,想怎麼打武漢和荊州就怎麼打。換句話說,三關不保,長江中部流域重鎮就危險了。 https://i.imgur.com/AhAkOnQ.png
如果我是南軍,往北打,打下三關就是信陽,拿下信陽,淮河中段盡歸我所有。哪怕拿不下來,隨棗道也在控制之下,我可以分兵去打襄陽,然後從方城通道側擊河南。一路上可以借漢水之勢,後勤不虞有失。 三關易手有多可怕呢?舉個栗子。 周敬王十四年,吳楚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起因是蔡(駐馬店)、唐(隨州)二國苦於被南方的楚國欺負,搞了個召陵會盟,又滅掉楚的附庸沈國。楚國大怒,率兵北上,穿過南陽盆地和方城通道,去收拾蔡國。吳王闔閭立刻動員傾國之力,湊了三萬人沿淮河西上,去救蔡國。大軍走到潢川(信陽東邊),忽然軍中一位將領提議:咱們別往西去了,往南走吧。當時的主將伍子胥特別納悶,咱們沿淮河西上挺好,你現在棄舟登陸,放棄吳軍水戰優勢,喝多了?這位將領說兵貴神速,現在去救蔡國,只能擊退楚軍,如果咱們南下的話,可以直接殺進楚國腹地,想幹啥都行了。 於是這員大將帶著三千五百人,直趨信陽,然後以迅猛的速度穿過大隧、冥扼、直轅——即義陽三關——從桐柏、大別山脈之間的空隙殺出,一路南下一口氣衝到漢川,兵臨漢水。吳軍主力隨後趕至。楚昭王直接嚇尿了。好在楚軍有能人叫沈尹戍,建議楚軍從方城直接打信陽,打下信陽燒燬戰船,吳軍回去的路就斷了。然後楚軍主將子常再逼迫決戰,可收全功。 結果子常貪功,沒等方城的部隊動,就先對吳軍發起攻擊。吳軍一路後撤,在漢川和漢陽之間以逸待勞,用一連串眼花繚亂的動作把子常打得暈頭轉向,最後在柏舉(可能是今天的漢川或麻城)徹底擊潰楚軍。楚軍一路沿安陸、京山潰退。本來就進入河南的沈尹戍急忙回援,擊敗了吳軍先鋒夫概,這時那位提議奇襲三關的吳將奇蹟般地及時趕到,正面滅了沈尹戍。結果從此以後,楚軍一路哭著往西跑,吳軍一路嗷嗷叫著往西追,居然把楚國的都城郢都(荊州)都打下來了。伍子胥鞭屍,就在於此。 你們看,本來吳楚國力相差懸殊,楚國20萬人,吳國只有3萬。可就因為吳軍突然閃擊三關南下,進入楚國腹心,導致楚軍喪失主動權,只能疲於奔命,最後被個個擊破,連首都都丟了。可見三關在戰略上,有多麼重要。而在春秋時代的人,居然能有如此宏闊的戰略眼光,一子落下,登時攻守逆轉,全盤皆活,真是太厲害了。 https://i.imgur.com/vXVhT5r.gif
哦,對了,這位建議襲取三關的吳軍大將姓孫,叫孫武。 類似的例外,實在太多。北魏三關守將曾叛歸南梁,登時舉國炸毛,中山王拓跋英率軍圍攻,好說歹說才重新奪回。忽必烈南征時,從這裡打破大勝關(九里關),十天之內就抵達長江岸邊,圍攻鄂州。捻軍賴文光面對諸路圍剿,在三關這裡輾轉路過了好幾次,每次都會幹掉幾個清將……抗戰時武漢會戰,國軍統帥部在《對武漢附近作戰之意見》中明確指出:「欲確保武漢應東守宿松、太湖,北扼雙門關,大勝關,武勝關諸險,依大別山脈以拒敵軍,並與平漢北段之積極行動相呼應。」 而日軍確實也分出第2軍一支力量從信陽打破三關,迂迴策應主力,合圍武漢。 讓我們再把地圖拉遠一點。中國以江淮為界分南北,可通道並沒想像中那麼多。最東邊沒有天險,可是水路縱橫,守易攻難。再往西看主要的幾條聯絡南北的幹道,淮安-南京算是一條,合肥-六安是一條,再過來商城-麻城、然後就是信陽過三關到孝感,往西還有隨棗道、襄陽-荊州,沒了,再往西就只有從四川順江而下了。 大別山橫亙江淮之間,東頭是合肥,西頭是信陽三關(捎帶著隨棗)。合肥靠近金陵,三關靠近武漢,兩處的價值取決於南方政治中心到底在哪裡以及北方的戰略計劃。三關通道狹窄,不如其他通道名氣大,但卻是任何軍事家政治家都不敢輕乎的一個節點。有它未必贏,沒它一定敗。看對手在這裡怎麼用兵,用多少兵,就能把對手戰略思路估個八九不離十。說三關是南北大戰略的一個探測器,不為過。 最後提一句。信陽在秦漢屬九江郡,三國屬義陽郡,唐屬淮南道,宋屬荊湖北路,歷代皆在江淮系統內。到了元代,卻被劃入河南江北行省。從此三關歸屬河南,從此武漢的西北命門,交由河南統轄。而距武勝關東南只有12公里的大悟縣,卻算是湖北境內。山河相制之意圖,可謂再明白不過了。(武勝關和武勝關鎮屬湖北廣水,但北面雞公山屬河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9.10.44.1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97551062.A.357.html

06/16 05:51, , 1F
本文各種梗www
06/16 05:51, 1F

06/16 09:13, , 2F
推這篇 長知識
06/16 09:13, 2F

06/16 11:29, , 3F
我只知道神鵰俠侶裡有大勝關英雄大會
06/16 11:29, 3F

06/16 12:10, , 4F
好猛ㄛ
06/16 12:10, 4F

06/16 12:55, , 5F
看完這篇回頭我把荊楚爭雄記再拿出來溫習一下 XD
06/16 12:55, 5F

06/16 13:55, , 6F
06/16 13:55, 6F

06/16 18:49, , 7F
地理位置很重要
06/16 18:49, 7F

06/16 20:42, , 8F
祥瑞御免......
06/16 20:42, 8F

06/16 20:43, , 9F
這個作者很多好文
06/16 20:43, 9F

06/16 20:56, , 10F
push
06/16 20:56, 10F

06/16 23:04, , 11F
06/16 23:04, 11F

06/17 00:22, , 12F
06/17 00:22, 12F

06/17 01:22, , 13F
最後一段所謂山河相制是甚麼意思??
06/17 01:22, 13F

06/17 06:50, , 14F
故意把容易據險獨立的要地拆成不同行政區管理
06/17 06:50, 14F

06/17 07:18, , 15F
共軍南下的時候 這三關的作用呢?
06/17 07:18, 15F

06/17 12:09, , 16F
專業
06/17 12:09, 16F

06/18 23:46, , 17F
好文!
06/18 23:46, 17F
文章代碼(AID): #1PGj3MDN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