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淺顯易懂的馬拉塔帝國戰史:北境二篇

看板Warfare作者 (不太會飛的企鵝)時間7年前 (2017/02/18 16:04), 7年前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進軍拉賈斯坦 在取得蒙兀兒皇室的保護者頭銜後,馬哈達吉把大本營設置於馬圖拉,但是他也曾多次親 自率兵出征或督戰。由於馬圖拉當時曾發生飢荒,再加上馬哈達吉的資金周轉不靈,軍隊 欠餉嚴重,他把腦筋動到拉賈斯坦邦,要想辦法收取拉其普特諸國的保護費。 早在1785年,馬哈達吉就曾派兵進入拉賈斯坦,向齋浦爾王國索求保護費,後者曾同意支 付款項,但是宮廷內一直有激烈的爭辯,國王也一直很敵視馬拉塔勢力,畢竟雙方過去曾 有多年的衝突。 1786年初,馬哈達吉到比較靠近齋浦爾的德埃格指揮,並遣使威嚇齋浦爾,但對方態度依 然強硬。與齋浦爾不同,焦特布爾王國此時有繳款稱臣。 馬哈達吉不久之後隨即親自督軍猛攻齋浦爾,並佔領了對方大部分的領土,齋浦爾王國只 好求和,並同意納款稱臣。馬哈達吉於是留下一支負責監控的五千人駐軍,主力班師回朝 。 然而齋浦爾和焦特布爾的反馬拉塔聲浪逐漸上漲,儘管他們派去勒克瑙找英國東印度公司 求助時碰了軟釘子,兩國仍取得了抵禦馬哈達吉的共識。齋浦爾政府中親馬拉塔的一些將 官此時被處決,也有一些人逃去找馬哈達吉。 戰雲密布 1787年年初,馬哈達吉再次出動大軍進逼齋浦爾,要求對方補足未繳納的貢金,也逼迫拉 賈斯坦各國不要組成共同陣線。然而,馬哈達吉此次談判態度相當強硬,卻無法和齋浦爾 、焦特布爾取得共識,導致戰爭不可迴避。 此時馬哈達吉可以說是舉步艱難,他已經半年未能支付全薪給軍隊或德里政府,導致很多 蒙兀兒將官叛逃、倒戈,而蒙兀兒皇帝的內閣也一直想要說服皇帝停止與馬拉塔人結盟。 在叛逃的蒙兀兒軍官中,最重要的一人是穆罕默德˙貝格˙哈瑪丹尼(Hamadani),他在 1787年五月倒戈、與齋浦爾同盟。 激烈的衝突在此時已經展開,但是馬哈達吉卻立即陷入苦戰,齋浦爾和焦特布爾的拉其普 特聯軍掌握兵力優勢並積極運動,成功搶佔位於馬哈達吉大營以北的城堡,截斷其退往德 埃格或阿格拉的交通線。不過拉其普特軍並未立即發動總攻擊,因為他們希望能拖到雨季 ,讓馬哈達吉麾下的火器部隊無法發揮,此使馬哈達吉能緊急調動一些兵力來增援前線。 雙方的主力部隊對峙了很久,並且都期望對方先一步因為資金與補給匱乏而撤離,但是都 沒有成真。最後,馬哈達吉終於在1787年六月中旬開始發動反擊,因為他已經得到了大批 援軍,而且已經資金短缺到不能再拖了。 拉爾索特會戰(Battle of Lalsot) 1787年七月二十八日,馬哈達吉在拉爾索特附近迎戰拉其普特聯軍,是為拉爾索特會戰。 馬哈達吉的軍隊在前方挖了一條壕溝,後面橫列火炮,再更後方是步兵,最後面是騎兵與 預備隊。馬哈達吉麾下的步兵五花八門,包含僧兵、民兵和阿富汗人,不過最值得注意的 還是德˙波伊尼(de Boigne)的兩個步兵營,以及名義上隸屬於蒙兀兒皇室的兩個步兵旅( 各轄六營),這些步兵都由歐洲軍官訓練和指揮,採歐式編制與裝備,戰力堅強,只是因 為欠餉而士氣有些低落。馬哈達吉在戰前擠出一點錢來犒賞全軍,激勵部隊奮戰。 拉其普特聯軍也有挖壕溝,並且密列大炮,但是他們的步兵較弱,以大量的騎兵構成主力 。聯軍的兵力高達五萬人,比馬哈達吉更多,而且他們裝備的火炮也享有優勢;馬哈達吉 的部隊跨越山區遠道而來,所以攜帶的多為輕便的野戰炮,聯軍則在本土作戰,所以能使 用許多重炮。 戰役在早上九點開始,拉其普特聯軍以重炮單方面的炮打對方,馬哈達吉陣營的野戰炮射 程不足,難以回擊;馬哈達吉於是緊急下令把原本放在後方的四門重炮拉上來。 到了十一點左右,聯軍右翼開始放出大量騎兵,猛撲馬哈達吉的左翼,並很快就占領了火 炮陣地,但是也很快就被馬拉塔騎兵擊退;第二波攻勢很快又到,並再次突破了火炮線, 還殺傷了大量的步兵與騎兵,馬拉塔軍緊急投入預備隊騎兵五千人進行包抄反擊,最後把 來犯的敵軍殲滅泰半。 聯軍左翼也曾發動試探性攻擊,但是被擊退。這裡的雙方部隊都缺乏鬥志,戰鬥較少,只 不過蒙兀兒叛軍主將哈瑪丹尼竟意外遭炮彈打死。 拉爾索特會戰最終並未產生決定性的勝負,可以算是平手。 會戰結束後,雙方繼續對峙,但是資金匱乏的馬哈達吉陣營出現了大規模的譁變,高達七 、八千人的蒙兀兒步兵帶著大約百門火炮倒戈,陷入窘境的馬哈達吉只好在八月一日撤離 前線,返回德埃格;在撤退的過程中,大批蒙兀兒騎兵也因為欠餉而倒戈。 全面敗退 1787年是馬哈達吉生涯中的一個低谷,他的主力部隊據稱下滑到一萬三千人,而且手邊沒 有多少錢可以用於扭轉局勢。 齋浦爾在1787年九月支援蒙兀兒將領伊斯邁爾˙貝格佔領阿格拉,焦特布爾在1787年十二 月奪取了阿傑梅爾,而反對馬哈達吉的普什圖人軍閥古拉姆˙卡德爾則佔領了德里、迫使 蒙兀兒皇帝授予他頭銜,終結馬哈達吉對德里的掌控。半年內,穆斯林軍閥們就將馬哈達 吉的勢力驅逐回南方。 眼見馬哈達吉的處境不妙,戈哈德王國又再次叛變,甚至連圖科吉˙霍卡爾都趁機背後捅 刀,強取霍卡爾和辛迪家族之間的爭議領地。圖科吉長年與馬哈達吉不合,雙方爭奪著馬 拉塔帝國在北印的代表權。 馬哈達吉從拉爾索特敗退後,先是收兵到阿爾瓦爾重整,接著又再次率兵出擊,但是他馳 援阿格拉的過程中被擊敗,無力救助被攻擊的各地,只能先綏靖自己本土內的騷動不安, 並進行更全面的重整。 南方的援軍 1787年夏季,就在馬哈達吉面臨極大的困難時,南方的浦那政府終於開始向北方派送補給 和援軍,並要求霍卡爾家族援助馬哈達吉。這些援助可能得花上好一段時間才會抵達,效 果也有限,但多少有點幫助。 為了重新打回北印度,馬哈達吉準備發起絕地大反攻,他要打敗蒙兀兒帝國境內的大批軍 閥,讓馬拉塔軍再次成為北印度的主人。 18世紀北印度的步兵雜談 雖然十八世紀的北印度以騎兵最為聞名,此地的步兵運用也非常廣泛,而且呈現非常有趣 的狀態。 首先,我們有各派系都大量調用的民兵,手持冷兵器和少許火繩槍,他們的戰力很低,只 是用於充數而以。接著我們有僧兵,是的,北印度有大量的僧兵,他們的裝備並不比民兵 好到哪裡去(雖然會好一點),而且組織或紀律也很差,但是他們的士氣和武藝很好,通常 被用於衝鋒陷陣。 最後我們有比較正規的線列步兵。早在1731年馬拉塔帝國內戰時,參加達百伊會戰的馬拉 塔軍就部署了大批的火繩槍步兵;到了1761年的第三次帕尼帕特會戰時,馬拉塔軍更已有 數以千計的燧發槍歐式步兵。 在蒙兀兒帝國的疆域內,情況頗為類似。蒙兀兒帝國本就有部署火繩槍手的傳統,阿富汗 人的入侵更把中亞的排射戰術帶入北印;1760年代英軍進攻蒙兀兒帝國時,也同樣帶來了 燧發槍與歐式戰陣。 到了1780年代,裝備火繩槍或燧發槍的步兵在北印度已經頗為常見,很多政權也懂得雇用 來自歐洲或西亞的傭兵,訓練部隊使用線列戰術。前面數次提到的戈哈德王國雖然算是次 等勢力,卻也有一小批歐式步兵,更別提阿瓦德或蒙兀兒皇室。 在拉爾索特會戰中,馬哈達吉的左翼包含德˙波伊尼率領的兩個步兵營,這兩個營合計僅 一千三百人,遭到猛攻時卻能堅守崗位,殺傷大量敵方騎兵,使馬哈達吉頗感驚艷。 但是,這些步兵的薪資和花費甚高,領地不算很大、內政手腕也不是特別好的馬哈達吉要 長年維持大規模的陸軍,實在感到非常吃力,這就導致他必須開始研究如何改善自己的金 融狀態,用更有效的方法來維持大規模的步兵,這也是接下來會介紹到的事情。 -- The only purpose for which power can be rightfully exercised over any member of a civilized community, against his will, is to prevent harm to others. His own good, either physical or moral, is not a sufficient warrant. ~ On Liberty, John Stuart Mi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53.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87405088.A.15E.html ※ 編輯: jimmy5680 (1.171.53.203), 02/18/2017 16:32:48

02/18 16:43, , 1F
哇。
02/18 16:43, 1F

02/18 17:40, , 2F
推,這一篇看得出經濟支持軍隊的重要性啊。
02/18 17:40, 2F

02/18 17:54, , 3F
推推
02/18 17:54, 3F

02/18 22:20, , 4F
02/18 22:20, 4F

02/19 12:15, , 5F
不只這一篇,整個系列就是看錢錢錢對戰爭的重要性XDDD
02/19 12:15, 5F

02/19 19:50, , 6F
打仗就是打錢啊...
02/19 19:50, 6F
文章代碼(AID): #1Og00W5U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