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淺顯易懂的馬拉塔帝國戰史:力戰五篇

看板Warfare作者 (不太會飛的企鵝)時間7年前 (2017/02/14 22:23),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峭壁千仞 在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山區城塞中,有不少城池以複雜的構造、厚實的壁壘著稱,但也有不 少城池順著天然的地理環境而建,馬蘭嘉德屬於後者,雖然只有一層壁壘,四周卻峭壁千 仞、易守難攻。 由於深知此地險要,英軍預先在馬蘭嘉德往北十六公里遠的格利揚積累大量兵力,並且開 始派遣分隊去壓制周邊的隘口,阻止馬拉塔軍隊增援或反擊。英軍計畫在雨季發動突襲, 因為馬拉塔軍隊傳統上會在雨季收兵種田。 1780年八月四日,英軍用350人突襲馬蘭嘉德山腳下的一片平坦高地,這塊名為皮爾馬奇 (Pir Machi)的高地本就無險可守,而且馬拉塔軍隊因為雨季而只在這塊平地駐軍三百人 。英軍當天就奪下這塊高地,馬拉塔前哨有一百數十人敗退進低層的堡壘索尼馬奇(Sone Machi)。 攻佔皮爾馬奇後,英軍掌握唯一通往馬蘭嘉德的大道,他們很快就投入更多兵力到前線, 封鎖馬蘭嘉德周邊的交通。馬拉塔中央軍迅速派遣援軍前往支援,卻被英軍阻擋在外圍, 很難運輸補給到城內或實施反擊。 雖然英軍意圖盡快攻陷索尼馬奇,由於地勢過於崎嶇,炮擊效果並不明顯,進攻也過於困 難。直到八月十四日,英軍才首次成功損毀要塞的城門,但是馬拉塔守軍很快就將其修復 ,英軍未能奪下門口。 位於城池外圍的馬拉塔援軍在此同時也積極騷擾英軍,並且準備從一些英軍沒有察覺的隱 密通道運輸補給和增援到城內。然而,馬拉塔軍隊此時在前線缺乏統一的指揮,部分將官 意圖保存實力,導致行動遲緩。 考量到戰局的緊急,英軍包圍馬蘭嘉德部隊決定用攀牆戰術強攻。英軍在八月二十八日先 爬上牆角下的平坦地面,接著在九月一日派出250人用兩張梯子爬牆,但是早已察覺的守 軍猛烈開火,導致英軍死傷超過五十人而敗退,守軍傷亡僅兩人。 由於攻擊過於困難,英軍暫緩攻擊馬蘭嘉德,改以長期包圍的策略;馬拉塔援軍在得到更 多增援以及歡慶宗教節日之後,九月上旬發起了一系列攻擊,但是效果有限,直到九月十 六日才奪回皮爾馬奇。馬拉塔軍隊本來打算立刻全面追擊,但是因為大雨而被迫止步。 此時英軍又派出進一步增援,並成功切斷了馬拉塔軍隊的交通線。在整個九月中旬,雙方 在馬蘭嘉德的周邊持續交鋒,但是英軍佔上風,並於十八日驅散了馬拉塔軍的許多軍伕。 因為補給不足,前線的馬拉塔軍士氣渙散且戰力下滑,到了十月初就已全面敗退,再次遠 離馬蘭嘉德守軍。 雖然在運動戰中取得優勢,英軍卻依然無法迅速奪取馬蘭嘉德,此時馬拉塔軍已經成功把 一些補給品偷渡到城內,守軍士氣高昂。十月十三日,英軍又一次強攻失敗,只好再次放 棄攀牆戰術,改為長期圍困。 在整個十一月上旬,英軍一方面試圖封鎖馬蘭嘉德,一方面也不斷進行佯攻,擾亂馬拉塔 軍隊的部署,幾乎迫使馬蘭嘉德守軍投降。最後,那那˙法德納維斯終於在十一月的第三 周派遣中央軍的野戰精銳一萬人馳援,並迫使英軍解圍後撤。 馬蘭嘉德之圍的規模其實並不大,城內守軍才沒幾百人,增援的馬拉塔軍直到十一月上旬 都只有三、四千人的戰兵,英軍更少於此,這主要是因為雨季難以動員和行軍,實在無法 投入大規模的兵力。 瓦塞的災難 無法攻陷馬蘭嘉德對於英軍來說固然是一記當頭棒喝,但是英軍很快就準備攻擊瓦塞,這 次他們把哥達爾德上校從蘇拉特調來。哥達爾德上校不久之後更晉升准將,全權掌握康坎 戰區。 瓦塞原本是葡萄牙人1590年在康坎建立的重鎮,馬拉塔帝國在1739年經過長時間的激戰後 將之攻陷。瓦塞要塞非常厚實堅固,壁壘無法輕易摧殘,更位於半島而三面環海,易守難 攻;這座要塞缺乏外環的防禦工事,仰賴天然的水流地勢,對英軍來說是個絕佳的軍港。 瓦塞又叫做貝榭恩(Bassein)。 經過好一陣子的構思和籌謀,英軍做出了以下計畫:第一,英軍要迅速而隱密的從蘇拉特 走海路調兵往南,登陸、突襲並包圍瓦塞;第二,攻擊馬蘭嘉德失敗的部隊要繼續固守格 利揚,確保交通線;第三,攻佔瓦塞後,應趁機橫掃周邊的據點,取得康坎戰區的戰略主 動權。 英軍在1780年十月開始調動兵力,雖然他們的規劃很縝密,卻無法逃脫馬拉塔陣營的注目 。雙方在沿海爆發一些前哨戰,馬拉塔軍也開始加強瓦塞與周邊據點的防衛;由於需要運 送攻城的重裝備,英軍決定放棄原本的海路投射,走濱海的道路南下。雖然動員不少兵力 南下,英軍仍在古吉拉特留駐相當程度的部隊,避免被馬拉塔軍反擊。 十一月十二日,英軍前鋒驟然進逼瓦塞,馬拉塔軍對交通線的掌握不足,前哨聞聲而退; 隔日,英軍開始部署包圍圈。隨著更多英軍兵力抵達,瓦塞通往腹地的路線多被封鎖。由 於雨季已過,英軍的運輸頗有改善。 十一月二十八日,哥達爾德准將部署完成兩個攻城炮連,第一連包含兩門十八磅炮和四門 十二磅炮,第二連是六門十三英寸臼炮。不久之後,英軍又部署了第三個連,包含四門十 八磅炮。英軍的炮火相當猛烈,瓦塞城內的馬拉塔軍被壓著打、傷亡慘重,而且早已因為 欠餉而士氣低迷。 由於英軍部署得宜,馬拉塔援軍的前鋒一直無法滲透英軍的封鎖,瓦塞的守軍最終就在十 二月十一日投降。瓦塞城內據稱原有高達八千人的馬拉塔守軍,投降時只剩四千;英軍的 傷亡卻只有軍官一人、士兵十二人。 這樣的懸殊傷亡主要是因為戰場不利於馬拉塔軍,原本馬拉塔軍擅長的就是運動戰,此役 卻被框限於狹窄的空間內,內側的守軍和外圍的援軍都很難滲透、迂迴和騷擾,被英軍的 優勢火力重創。 堅守格利揚、掌控交通線 瓦塞被攻擊時,馬拉塔軍緊急動員主力實施運動,意圖威脅英軍的交通線,迫使英軍轉攻 為守。部署於格利揚周邊的英軍由哈爾特力上校(Col. Hartley)指揮,這支部隊先前猛攻 馬蘭嘉德未果,但是實力並未嚴重受損。 1780年十一月,當哥達爾德准將正在圍攻瓦塞,格利揚的周邊地區就成為了雙方都矚目的 副戰場,因為此地位於瓦塞和英軍大後方之間的交通線上。由於馬拉塔中央軍的組織和協 調不足,他們的調度稍顯紊亂與遲緩,一度貿然推進的英軍得以井然有序的向後退卻、擊 退一些追擊和騷擾。 十二月十二日,馬拉塔中央軍的兩萬兵力猛撲正在緩緩自格利揚靠攏瓦塞的英軍,但是激 戰竟日仍無法擊破或殲滅對方;十三日清晨,剛拿下瓦塞的哥達爾德准將率兵馳援受困的 友軍,卻發現馬拉塔軍主力已主動後撤。 挺進阿爾納拉 1781年一月十八日,英軍又攻佔了康坎地區的阿爾納拉(Arnala)要塞,至此,英軍已經橫 掃孟買和伯爾加特隘口之間的濱海地域,取得了康坎戰區壓倒性的戰略主動權,進可攻退 可守。 馬拉塔軍此時欠餉嚴重,導致士氣低迷,不過阿爾納拉要塞仍抵擋了大約一個月才陷落, 足見馬拉塔軍的韌性堅強。除了阿爾納拉外,英軍另外攻佔或包圍了不少據點。 雖然孟買總督府似乎戰況頗佳,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整體戰局卻不太好,海達爾˙阿里的邁 索爾大軍正在猛攻馬德拉斯總督府,大有盡奪卡納塔克之勢。為此,英軍高層決定抽調孟 買方面的部分兵力去增援馬德拉斯。(馬德拉斯就是清奈) 無論如何,孟買總督府已經被優勢沖昏了頭,因此不顧哥達爾德准將的意見,準備發動進 一步的攻勢來逼迫馬拉塔政府求和。 然而,在繼續介紹孟買總督府的攻擊之前,我們得看看東北方面,偉大的馬哈達吉˙辛迪 與英軍的持續鏖戰。 附註: 我看的介紹都很少提及第一次英國馬拉塔戰爭中的英軍兵力,只能估計哥達爾德親自率領 的孟買英軍主力通常有五、六千人左右。 -- The only purpose for which power can be rightfully exercised over any member of a civilized community, against his will, is to prevent harm to others. His own good, either physical or moral, is not a sufficient warrant. ~ On Liberty, John Stuart Mi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54.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87082185.A.175.html

02/15 00:19, , 1F
請問看到一個地名,清邁???泰國的嗎?
02/15 00:19, 1F

02/15 06:16, , 2F
清奈不是清邁,請google
02/15 06:16, 2F

02/15 07:23, , 3F
02/15 07:23, 3F

02/15 08:10, , 4F
清奈是印度南部的大城了
02/15 08:10, 4F

02/15 10:07, , 5F
02/15 10:07, 5F

02/15 16:11, , 6F
02/15 16:11, 6F

02/15 21:02, , 7F
02/15 21:02, 7F

02/15 21:11, , 8F
推,英國真的很猛
02/15 21:11, 8F
文章代碼(AID): #1OenB95r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