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文] 南亞種族屠殺與霸權冷戰博弈

看板Warfare作者 (恆萃工坊)時間7年前 (2016/08/21 19:59), 7年前編輯推噓5(502)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NjIKcio ] 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看板: historia 標題: [轉文] 南亞種族屠殺與霸權冷戰博弈 時間: Thu Aug 18 11:01:52 2016 http://www.storm.mg/article/155324 胡一天專欄:南亞種族屠殺與霸權冷戰博弈 1947年的炎夏,是大英帝國衰退史的關鍵時刻。英國雖然忝為二戰勝利國,但國力日薄西 山,全球非殖民化運動興起,退出其殖民統治二百餘年的英屬印度業已無法避免。佔人口 多數的印度教徒與少數的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對立激化,基於宗教和民族的「兩國論」甚囂 塵上,導致南亞次大陸分裂大勢無可挽回。英國在當時規劃了由印度教徒較多的地區的印 度斯坦、伊斯蘭教徒較多的地區的巴基斯坦、同時保留各藩王國,由這三者組建獨立的「 印度聯邦」的獨立方案,但未能獲得共識。因此,末代總督蒙巴頓於1947年6月宣佈放棄 統一印度,決定於1947年8月將英屬印度一分為二。 由於時間緊迫,英國無力解決伊斯蘭教徒佔多數的孟加拉與旁遮普分別位於印度東西兩側 的嚴重問題。因此,西邊的旁遮普被分為旁遮普邦(印) 和旁遮普省(巴),東邊的孟 加拉則被分為西孟加拉邦(印)和東巴基斯坦(巴)。東西巴基斯坦間橫亙著一千六百公 里的印度國土,劃分界線的工作由曾任情報局長的倫敦律師雷德克里夫規劃。這條被稱為 雷德克里夫線的國界,直到獨立當天才公佈。8月14日,巴基斯坦獨立;8月15日,印度獨 立。超過一千四百萬人被迫跨越雷德克里夫線到「對」的一邊。這個史家習稱為「印巴分 治」或「1947年大分裂」(Great Partition)的事件,是燥熱的次大陸正式被宗教及語言 割裂的轉捩點,開啟往後數十年宗教戰爭與種族清洗,影響深遠。美蘇透過印巴衝突較勁 的痕跡,亦難以磨滅。 近年來英語世界針對此事件的專書陸續問世,惟在中文世界似乎知名度不高。《1971:A Global History of the Creation of Bangladesh》與《The Shadow of The Great Game: The Untold Story of India’s Partition》分別從印度與英國觀點分析印巴分治 與孟加拉戰爭對冷戰地緣政治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加里・巴斯 的近作《布拉德電報:尼克森、季辛吉和被遺忘的種族屠殺》(The Blood Telegram: Nixon, Kissinger, and a Forgotten Genocide),透過大量解密的一手史料,重構了美 國總統尼克森與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博士在1971年孟加拉獨立戰爭時一段不為人知的冷血 決策,為世人提供了另一個理解印巴衝突的視角。 從霸權冷戰史來看,南亞次大陸是美蘇博弈的側翼,更是開啟中美關係的後門。印度開國 總理尼赫魯在冷戰時親蘇,導致美國於艾森豪威爾時代即開始軍援巴基斯坦,拉攏其成為 遏制共產主義的前沿。巴基斯坦是小國,雖然是第三個承認中共政權的非共產國家,但在 1950年代初期,中巴兩國分屬不同陣營。巴基斯坦一面倒親美但騎牆心態濃厚,不斷利用 中蘇、中印矛盾向北京頻送秋波。1960年中蘇交惡,加上中美於韓戰交火,導致美蘇兩大 強權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時連手支持印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資及輿論奧援。間接促 成了中巴交好。 進入1970年代,美國雖然深陷越戰泥淖,仍持續在印巴兩邊下注。因為巴基斯坦有協助美 國遏制蘇聯在阿富汗擴張的戰略地位,美援厚巴薄印,十分明顯。1970年10月,尼克森向 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透露訪華意願,葉海亞汗旋即於11月向周恩來轉達此一信息。1971 年7月,季辛吉在葉海亞汗的策劃下,以巴基斯坦為中轉通道,兩度密訪北京,開啟了中 美關係正常化的歷史新頁。但巴斯教授認為,這頁輝煌外交史的背後,卻斑斕地染有印巴 衝突的血跡,而尼克森與季辛吉的責任無可推卸。 1970年11月,東巴基斯坦遭受波拉颶風肆虐,造成約五十萬人死傷。葉海亞汗總統指揮救 災行動遲緩,間接導致東巴基斯坦(現孟加拉)人民聯盟領袖拉赫曼於12月大選獲得壓倒 性勝利。東巴人口較多,且黃麻出口為巴基斯坦對外貿易主要營收來源。拉赫曼以東巴不 願再受西巴政治岐視與經濟剝削為由,提出六點聲明要求全面執政。時任總理的西巴統治 精英布托(伊斯蘭國家首位女總理班娜姬布托的父親) 拒絕交出政權。西巴精英為主的軍 方對東巴向無好感,雖表面支持聯邦體制,私下卻鼓吹出兵東巴。葉海亞汗本為布托政敵 ,介入調停不成後拒絕召開國會,形同變相註銷了選舉結果。拉赫曼忍無可忍,宣布東巴 獨立,正中躊躇滿志的軍方下懷。1971年3月,巴基斯坦陸軍進入東巴基斯坦首府達卡實 施鎮壓,造成至少30萬人被巴基斯坦軍隊屠殺,開啟了為時九個月的孟加拉獨立戰爭,迫 使1000萬名難民逃往印度邊境,給了印度以人道危機出兵干預的藉口。 時任美國駐達卡總領事亞契. 布拉德親眼目睹巴基斯坦軍隊在孟加拉的暴行,於1971年4 月向美國國務院發出了著名的布拉德電報,痛陳美國政府對巴基斯坦用美援軍火犯下此等 慘絕人寰的暴行袖手旁觀,形同道德破產(moral bankruptcy)。巴斯教授根據白宮解密 的錄音檔指出,尼季二人私下評估南亞局勢對印度總是言語輕蔑,對受英國軍事教育,曾 任陸軍總司令的葉海亞汗卻充滿好感。尼克森與季辛吉對孟加拉發生的種族屠殺完全知情 ,但為了成就中美外交的突破,兩人選擇忽略布拉德電報,甚至於布拉德試圖向新聞媒體 爆料時將他召回調職。 從霸權博弈態勢來看,季辛吉敦促尼克森加強對巴基斯坦的言詞支持與實質援助,有其現 實主義的深刻考量。向來秉持尼赫魯「不結盟主義」的印度在中印戰爭之後愈發向蘇聯傾 斜。大量難民潮迫使於孟加拉及牛津受過教育的印度鐵娘子總理英迪拉・甘地(尼赫魯的 女兒,前總理拉吉夫. 甘地的母親,與聖雄甘地無血緣)在權衡廣設難民營與進行軍事干 預的成本與效益之後,決定開始秘密備戰。雖然她對印度擊潰巴基斯坦有相當信心,但必 須要為北京與華府的強力干預買張蘇聯保單。1971年8月,印蘇友好合作條約的簽訂,向 美國釋放了強烈信號:如果季辛吉希望確保1972五月的尼克森・布里玆涅夫的高峰會議能 順利讓美國掙脫越戰泥淖,又不能忽略印度利用蘇聯武器在南亞次大陸的軍事衝突中與美 方盟友交火 – 在季辛吉的兵推當中,如果印巴發生衝突而美國坐視不管,會讓世界質疑 美國捍衛利益與維持秩序的能力與決心,而且可能導致剛剛轉向的北京重新評估中美蘇三 角關係,甚至在極端情境下讓中東成為失控戰場,從而讓美國在二戰後繼承自大英帝國的 霸業崩塌。這份恐懼,是促成尼克森於1972年2月訪華會晤毛澤東的近因,也是美國後來 在南亞局勢上無法維持中立,進退失據的遠因。 1971年12月3日,巴基斯坦空軍擔心印度干預,發動「成吉思汗作戰」偷襲印度。鐵娘子 英迪拉・甘地立刻下令反攻。備戰數月的印度非常清楚此次作戰的戰略目標:迅速佔領東 巴的交通要衝都市,阻止西巴軍隊增援,分裂東巴境內的西巴軍隊已各個擊破,並嚴防西 巴趁虛入侵印度邊境,迫使停火並協助東巴政權自立後撤退。奪取首府達卡原先並不在印 度作戰計畫當中。然而印度在連捷之後於12月6日承認東巴的孟加拉政權獨立。華府眼看 戰事可能無法收拾,又擔心印度可能會割據部分巴基斯坦領土以擴張泛蘇聯勢力在南亞的 版圖,訓令時任聯合國大使的老布希推動安理會決議案,要求印巴迅速停火。該決議案於 遭到蘇聯擱置後否決,英法棄權。蘇聯旋即推動一份新的決議案,建請安理會於同意要求 印巴停火之外,敦促巴基斯坦在印軍尚未撤退之前將東巴政權和平移轉至剛獨立的孟加拉 。甫於1971年取代民國在安理會中國席次的人民共和國,否決了蘇聯提案。就在同一天, 華府收到中情局密報,神經緊張的尼克森與季辛吉誤判印度有可能策劃全面攻擊西巴加斯 坦,決定升高態勢,全面開幹。 首先,尼克森與季辛吉無視美國的武器禁運法案,在司法部長米契爾(後因水門案入獄) 知情之下,批准為土耳其、約旦及伊朗送往印巴邊境參戰的F-104戰機買單。當時伊朗由 親美的巴勒維政權掌控,原本就與巴基斯坦有默契,會在印巴開戰時協防喀拉蚩。葉海亞 汗於開戰後請求伊朗履約,沒想到被伊朗以印巴戰爭已經不只是雙邊衝突為由回絕。華府 眼看印度愈發占上風,決定慫恿北京陳兵中印邊境「亮劍」,施壓印度退兵。時任外長的 黃華,收到了季辛吉請求中國軍事援助的訊息: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定在南亞的局勢不 利於中國的國家安全,並且願意採取措施捍衛國家安全,美國不會對他國干預中國行動坐 視不管。黃華答應會把話帶給周恩來。季辛吉這步棋,風險極大,因為假若中國干預,蘇 聯就可能向中國動手,而印度就必定發動對巴基斯坦的全面進攻,而美國可能就必須出兵 ,甚至動用核武,人類第四次世界大戰恐怕就得用石塊與木棍來打。 華府為了撩撥蘇聯,以護衛撤僑為由,下令美軍第七艦隊核子航母勇往號從越南航行至孟 加拉灣戒備,甚至透過各類外交溝通渠道向蘇聯傳遞美方有意援引1959年3月的一份未經 國會批准生效的「美巴共同防禦條約」出兵干涉。華府的海軍激動與外交訛詐固然引起了 蘇聯層峰重視,下令蘇聯核子潛艇跟蹤美軍航母,同時莫斯科也向新德里施壓,卻也刺激 印度在無視美國壓力及印度海軍僅有鍋爐動力航母的劣勢之下,加速進佔東巴基斯坦的決 心。遠在北京的毛澤東,尚在重新檢討林彪叛變後軍政大權的佈局,眼看東巴基斯坦大局 難挽,拒絕了季辛吉的請求。印度於巴基斯坦偷襲後短短13天之內就在達卡迫使巴基斯坦 投降,而中蘇自始至終均未曾出手。 自此之後,孟加拉確定了獨立國家的地位。諷刺的是,雖然孟加拉人曾被巴基斯坦士兵屠 殺,但因為死傷大多數為印度教徒,而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均為伊斯蘭政權,巴基斯坦反而 在印孟疏遠後,於1974年承認了孟加拉獨立。在此次衝突中受益最大的中國,直到1975年 8月才承認孟加拉。 美國在這次印巴衝突中大擺冷戰棋局,除了成就尼季個人外交功業外,對蘇鬥爭頂多打平 ,卻埋下了南亞核武化的惡種。美國外交政策一貫基於民主自由人道理念自鳴正義,但實 踐上總是充滿現實主義與地緣政治的冷血機心。表裡不一的雙重標準,非因尼克森入主白 宮而起,亦未以他辭職下台而終。凡是對美國所謂的道德勇氣仍心存幻想者,1971年的歷 史值得一再回顧。 *作者為旅居香港的金融觀察家與專業投資人,源鉑資本(Kyber Capital)執行長。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5.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71489318.A.B32.htmlyoutien:轉錄至看板 IA 08/18 11:02

08/18 11:03, , 1F
博弈
08/18 11:03, 1F
已改 ※ 編輯: youtien (123.193.5.75), 08/18/2016 11:06:46

08/18 11:55, , 2F
+++
08/18 11:55, 2F

08/18 12:06, , 3F
推三哥堅定抗綠
08/18 12:06, 3F

08/19 15:20, , 4F
長知識
08/19 15:20, 4F
※ 編輯: youtien (123.193.5.75), 08/20/2016 14:40:09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utien (123.193.5.75), 08/21/2016 19:59:54

08/21 20:09, , 5F
國際政治本來就是滿口仁義道德 實際上是機關算盡啊
08/21 20:09, 5F

08/21 22:40, , 6F
08/21 22:40, 6F

08/22 10:22, , 7F
好文。講了我很多不知道的事
08/22 10:22, 7F

08/22 10:23, , 8F
此文中。中國有賺到什麼嗎?
08/22 10:23, 8F

08/22 10:29, , 9F
08/22 10:29, 9F

08/22 17:46, , 10F
冷戰時期國際博弈真是刺激
08/22 17:46, 10F

08/24 00:59, , 11F
中國從中蘇斷交與美韓戰>與美建交
08/24 00:59, 11F
文章代碼(AID): #1NkPUxm5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