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海上強權的碰撞 Part III

看板Warfare作者 (montmartre)時間7年前 (2016/07/30 23:28),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3.北線尾會戰 北線尾島為現在的四草濕地,為約一平方哩的沙州,北接鹿耳門水道,南接大員水道,是 為七鯤鯓(七鯤鯓為過去台江內的七個沙州)之首。荷人于1624年在此建立商館,但地勢低 窪,常有淹水,故於1625年把商館遷往赤崁。荷人在此築有熱勿非律砦(四草海堡) 以控 制鹿耳門水道,但於1656年被大水沖毀。4月30日,鄭軍通過鹿耳門時陳澤領百餘小船登 陸北線尾島,並駐紮海堡(熱勿非律砦),以防荷人率艦占此要地,控制鹿耳門這個鄭軍出 入的水道。次日,雙方第一場大規模海戰就在此展開。 5月1日清晨,鄭軍出現,荷方備戰。城中人配發武器,罪犯釋出,協助守城;儲存糧草, 管制彈藥。揆一下令住在大員市內的中國人須留屋內,重要的鄉紳富商也被拘禁,囚入堡 中,以防通敵。 長官(揆一)面對情勢,一愁莫展。上尉Thomas Pedel(中國人稱為“拔鬼仔”)乃一老兵, 曾參與歐州大小戰事,並平過郭懷一之亂,乃荷方最具軍事經驗之人。他自行請纓,願率 兵前往北線尾島攻擊駐紮於海堡的鄭軍。經熱蘭遮市議會首肯,遂率領250人乘舢舨與一 單桅帆船(領航船)前往北線尾沙洲西南角登陸。亦有三艘荷艦赫克托號、斯‧格拉佛蘭號 與馬利亞號停在南泊口,奉命駛往北線尾島攻擊戎克船。另派黎英三率軍200人支援普城 。在海戰方面,陳澤、陳廣派出30艘戎克船以抗荷軍。荷艦沖入敵陣,炮聲如雷,中國戎克 船也禮尚往來,開炮還擊,並發射火箭,燒其風帆。赫克托號乃此海戰最大之荷艦,駛在 最前,火力兇猛,洞敵甲板,他船無法靠近,並打沉了一兩艘戎克。這時,風勢突然停止 ,荷船不能動。有5~6艘小型帆船搖櫓靠近,圍住了赫克托號猛攻﹔因水手操作不慎,不 小心點燃自己的火藥庫,轟的一陣巨響,赫克托號爆炸沉沒,船上百名士兵陣亡。其所圍 之戎克小船也受到波及,灰飛煙滅。 荷船去一剩二,鄭軍見狀,勢如惡狼,蜂擁而上。斯‧格拉佛蘭號的20門大大炮發出怒吼 ,但阻止不了想要進行接舷戰之鄭軍。有3~4艘大型戎克船勾其船尾,用火箭掩護士兵登 船其上,與荷兵展開肉搏。荷兵以火槍與手榴彈還擊,並把大炮移至船尾,向後射擊,鄭 兵退卻,其屍體血水流滿後船艙。雖然逐退敵兵,但後射的大炮也造成自己船尾受損,破 了一大洞。該艦身中多枚4磅小彈,還受到多次火船攻擊,以鐵鍊扣其船尾,使之多處著 火,最後只好同馬利亞號逃回南泊口。歷時45分鐘的海戰結束,鄭軍得勝。 《海上見聞錄》雲“時夷人尚有甲板船在港,令陳澤、陳廣等攻之,沉其一只,焚其一只 ,走回一隻。”自此荷船無法在台江活動,鄭軍拿到了台江制海權。雙方戰果方面,荷人 陣亡百人,傷三人,鄭方損失不詳。其《被遺誤的臺灣》計載因赫克托號爆炸,鄭方死傷 150人,其海陸戰總損失可能有千人。 在北線尾島陸戰方面,《臺灣外記》所言,陳澤派黃昭帶銃手500人,連環杠200門,分成 3隊,結陣以待,與敵對攻;另派楊洋帶藤牌手500人繞到敵陣後面,俟機偷襲。當荷方擊 鼓吹笛,徐徐前進,遠遠看到鄭軍大批踴來,隊長拔鬼仔並不害怕,鼓勵士兵“中國人膽 小,荷人可以一當百”、“中國人害怕槍炮聲與火藥氣味,不戰自潰”並展開戰陣,把兵 分為左右兩隊,每隊120人,每排12人,厚10列,前往接戰。荷蘭人描述鄭軍配有重炮、 長矛、火銃、關刀、弓箭、各式旌旗。其弓箭手為主要的射擊兵種;其肉搏兵分為盾牌手 與鐵甲兵;鐵甲兵四人一組,一人持旗(與中文文獻中的明鄭軍六人編制稍有出入)。而盾 牌手十人為隊,右手持刀,左手持盾,奮勇向前,不畏死傷,好像在家裡有另一副軀體可 供更換。而軍官則騎馬在隊中督戰,一人帶首,前後各二,如有人退,則斬於刀下。 見赫克托號爆炸沉沒,其他兩艦逃逸,熱蘭遮城發出信號要求退兵。但拔鬼仔不肯,反把 軍隊前進到步槍可以射到敵軍的距離。荷軍連放了數次排槍,鄭軍也還以弓箭,一時間槍 聲大作,箭如驟雨,雙方互有死傷。 鄭軍在陣前擺出50多樽甚至更多樽的小炮來炮擊荷兵,而荷方領港船也用4門野炮,向鄭 兵發射散彈與小銃彈。這時,藏在四周林投樹林內的伏兵殺出,襲擊荷軍後方,荷軍大亂 。拔鬼仔要求做有秩序的撤退,但軍士們已不聽令,丟下武器,四處奔逃,前方的鄭軍看 到荷軍大亂,發出戰吼,也向荷兵沖來,前後夾殺。 雖然領港船上的小炮持續開火,但鄭軍不怕死的持續衝鋒,荷方受前後夾殺,許多人被砍 死,或舢舨翻覆溺斃水中,拔鬼仔與160人戰死(一說拔鬼仔是溺斃),其餘80人乘領港船 逃回熱蘭遮城,歷經4小時的北線尾會戰結束。下午五時,黎英三也因赤崁鄭軍阻撓,登 陸不成,只有60人成功進入赤崁。 4.熱蘭遮城攻防戰 熱蘭遮城(Zeelandia)前身名為“奧倫治城”(Oranje),1627年9月,臺灣長官奉阿姆斯特 丹總公司之命,該城改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華人稱為臺灣城;其市鎮名為大 員鎮,位於東南方,占地2.5公頃(長180公尺、寬170公尺),約2500人居住。熱蘭遮城與 大員鎮被合稱為大員,為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政治、經濟與軍事中心,大員有時也被拿來 當做臺灣的代名詞。 該城為典型之近代歐洲棱堡。壕溝圍繞四周,斜坡土堤為台基。牆面乃紅磚砌成,用糖水 、糯米、蚵殼灰、砂搗和黏之。內城為方型,有上下兩層。長寬皆為一百一十五公尺,城 壁高約九公尺,厚一點二公尺,四角棱堡厚一點八公尺。地下室為倉庫,為儲存彈藥、糧 食及雜物之用,上層設有長官公署、教堂、瞭望台、士兵營房等設施。外城(四角附城)為 長方型,長一百六十公尺寬,七十七公尺,較內城稍低,內有長官及職員宿舍、辦公室、 會議廳、醫院、倉庫等公共建築。 在防衛上,外城有兩個棱堡,一個半月堡,西北角的稱為荷蘭地亞(Hollandia)堡、西南 角的稱為黑德爾蘭(Gelderland)堡。內城有四個棱堡,三個半月堡。四個棱堡名為菲力辛 根(Vlissingen)堡(東北角)、安納麥頓(Arnemuyden)堡(西北角)、密特(Middelburch)堡( 西南角)與甘博菲爾(Camperveer)堡(東南角)。棱堡與半月堡各有3門大大炮;共30門炮, 可沿牆側面與面對開擴地發揚火力。 5月5日,賜姓(鄭成功)招降揆一,其《海上見聞錄》言“賜姓令赤崁招夷長揆一等來降, 不從。”鄭軍進行攻城準備。 午時,鄭軍僅5~600人留守赤崁,大批士兵乘船前往大員。荷人炮擊鄭軍船艦,但效果不 彰,鄭軍于大員鎮東側登陸。荷人派人於市區縱火,未果。6日,黎英三派出250名士兵埋 伏于鎮內,因敵軍人數眾多,只好撤退。再次放火燒鎮,但被鄭軍撲滅。鄭軍於街道、鎮 前空地開始安置炮壘堡籃(一種竹子編的籃子,內可填入沙土,類似現代的沙包),並架設 攻城火炮。 5月10日,成功派普城秘書勸揆一投降,揆一不從。17日,鄭成功命馬信修書一封,再勸 揆一投降,揆一還是不從,自此,鄭成功下定決心強攻熱蘭遮城。 25日,清晨3點,鄭軍開始攻擊,熱城攻防戰開始。荷軍以905人(士兵870人、炮手35人, 加上家眷奴隸共1733人)力敵鄭軍的萬人攻城部隊。鄭方在東面的大員鎮有3~4000人,部 署28門大大炮炮擊熱城,壓制敵人火力,並冀望在城牆上打出缺口。而南面羊廄約有 7~8000人,由仁武鎮康邦彥指揮,靜等大大炮轟開缺口後,就揮軍沖入奪城。 鄭軍於2小時內發射約8百發的炮彈,光是揆一的長官辦公室就中了53發,裡面有好幾發是 18磅或24磅的大鐵彈。揆一往來各棱堡督戰,鼓舞其軍士,並調整炮位,用交叉火力射殺 敵人。 親軍驍騎鎮將領馬信為大員鎮部隊之指揮官,親自在前線督戰,並兩次派出預備隊接替死 傷的士兵,持續與熱城展開炮戰。荷人居高臨下,棱堡與半月堡槍炮齊發,鄭軍死傷慘重 ,許多堡籃、炮臺被打壞傾倒,大員鎮的鄭軍首先被逼退,丟棄所有的大大炮,躲進巷弄 屋內。而南面羊廄的軍隊因大員方向攻擊失敗,只好放棄進攻,躲到沙丘後面躲避炮火。 5點,荷人征招志願者破壞鄭方大大炮,並許以重金200里爾(西班牙錢幣,1荷蘭盾=4里爾 ,荷蘭士兵的薪資為1個月3.46里爾)。共有40名士兵、10名槍手與若干水手自願前往。他 們沖到堡籃邊,水手們騎上大大炮,用鐵釘把炮門給釘死,許多弓箭從後方橫街與屋頂射 來,箭如冰雹,槍手們則開槍進行掩護。任務完成,熱城響起撤退鐘聲,荷人退回城內, 荷人死亡3~4人,受傷若干。 9點,荷人決定再突擊一次,再賞200里爾,並派出100名士兵、16名水手與奴隸前往,回 程時有100名士兵接應。除了要把大大炮破壞的更徹底,還要奪取敵炮以為己用。鄭軍發 射許多小炮跟弓箭阻止,而荷兵則躲在堡籃後開槍還擊。熱城也進行支援,當鄭兵從屋內 沖出靠近時,則發射大大炮驅逐。水手們把木栓釘入,確定大大炮不能再使用,在步槍火 力的掩護下,奴隸拖回了一門6磅鐵炮,還帶回了一些盔甲兵器。荷兵也破壞了一些堡籃 ,並放火燒毀。此次,荷人死4人,傷19人(巴達維亞日記一說死6人,傷29人)。 荷人再三突擊,三賞200里爾。100名志願者把強酸強鹼倒入9門大大炮與數門小炮,衝突 中有一名志願者死去,三人受輕傷。 雙方大約各發射了800發炮彈,炮戰時荷方陣亡4人,傷11人,奪炮時陣亡8~11人,傷22人 以上。據中國俘虜口供,鄭方軍隊損失約5~600人,禮武鎮林福重傷不治身亡。《巴達維 亞日記》一說被炮擊而死有300餘人,後來共死亡6~700人(但中方資料均無損失記錄)。《 海上見聞錄》曰“初七,賜姓督師移紮鯤身,築土台架炮攻臺灣城。揆一等於附城、銃城 齊放大銃,傾刻土台崩壞,官兵退回。夷人出城奪炮,馬信、劉國軒率弓箭手射之,乃退 。” 熱城內城受損嚴重,密特堡與甘博菲爾堡之間的牆面、第2層的東邊半月堡與南邊的牆面 都嚴重碎裂,有些洞深達62公分,經人一數,共有250個窟窿,但外城(四角附城)無損。 鄭方奪城受阻,自此改成圍而不攻,雙方暫時沉寂下來,利用時間進行整補。鄭軍加設堡 籃,於街前挖了一條壕溝,以防荷軍挖掘地道進行地雷爆破。荷方於6月3日開始修補城池 破損處,並加厚其防禦。外城東牆加倍,變為6呎,各棱堡胸牆薄弱處用沙袋加強。外城 的半月堡也增設3門大大炮,城外用圓木築以土木工事,架上了二門炮以保護荷蘭地亞堡 。甘博菲爾堡與石頭路之間也掘以深10英呎的壕溝,防礙鄭軍攻城,並防止他們挖地道進 行攻擊。 鄭軍受此嚴重打擊,鄭成功遂改變了他對荷蘭人的寬容態度。5月,蕭壟社蕃人向鄭軍告 密說荷蘭人散佈明年荷援軍將來的謠言,導致通譯Druijvendael與教師FransCleen被捕。 鄭軍把兩人手腳都釘在十字架上,示眾於街頭,兩人哀嚎了整晚。府伊楊朝棟勸告荷蘭人 不要輕舉妄動,試圖幫助那兩人,不然只會徒惹鄭成功生氣。隔日,他們被運至新港等村 社示眾,最後皆死在路上。 鄭成功不只是開始對荷蘭人嚴厲,對自己人也一樣冷酷。《梅氏日記》《巴達維亞城日記 》說幾乎每天都有士兵被斬首,罪名可能只是作戰不力或其它輕微的罪刑。像有七位士兵 因殺牛食肉被斬首,原因是牛現在已經是官方生產工具,不可私宰。就連將領也是顫顫驚 驚;5月29日,宣毅後陣吳豪被斬首,罪名是貪污了幾百兩黃金,但大家都知道那是因為 他當初反對打臺灣所引來的殺身之禍。 5月29日,貨船埃門杭號由日本航來,帶來了作戰物資。因操作不慎,埃門杭號擱淺于南 水道,荷方與鄭軍為了搶奪埃門杭號爆發小型衝突。埃門杭號被荷方船員自行燒毀,守護 貨船的斯‧格拉佛蘭號與白鷺號被45艘戎克船圍攻,戎克船想多次圍攻白鷺號都被巧妙甩 開,雙方戰至黑夜,損失不大,5月的衝突就此劃下句點。 當鄭軍來台,許多熟蕃見風轉舵,馬上倒向鄭方。受荷蘭人教化最深,信徒最多的四社率 先投靠鄭成功。他們撕去課本,砸爛村裡的學校與教堂,殺害滯留在村內的荷蘭牧師、教 職員、士兵與眷屬。5月5日新港社、蕭壟社、麻豆社、哆囉嘓(東山)社、善化社等16位長 老歸順鄭成功,《從征實錄》有雲“各近社土番頭目,俱來迎附,如新善、開感等裡,藩 令厚宴,並賜正副土官袍帽靴帶。繇(由)是南北路土社聞風歸附者接踵而至,各照例宴賜 之。土社悉平,懷服。”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長老村社之前都是荷蘭人最忠實的盟友。 但到了6~7月,鄭軍開始缺糧,遂派2萬人(往北1萬3~4,往南5~6000人)去南北各村社進行 屯田。因糧食告急,鄭軍的集糧手段也粗暴了起來,此一收糧屯田措施最後引起某些南北 村社的不滿,大肚社造反,襲擊鄭軍導致其損失千人之多。《臺灣外記》“張志、黃明縱 管事楊高淩削土番,大肚番阿德狗讓殺高反。”後來鄭軍進行報復“成功令楊祖征之,祖 與讓戰,中標槍死,其鋒甚熾,欲出援荷蘭,功複令黃安、陳瑞二鎮往征,安設伏誘戰, 遂斬阿德狗讓;Darridaes 諸村以及至Taurinap諸村之民與九百名中國人作戰。” 荷蘭人走後,蕃人與明鄭的對抗勝於荷治時期蕃人與荷蘭人的對抗,因為蕃人的負擔變重 了。除了每人平均負擔的贌金(注14)增加以外,蕃人也要繳人丁稅,另外還要負擔勞役, 這在荷治時期是不存在的。1670年鄭軍部將劉國軒從南臺灣到中部撫番,於大肚溪口附近 上岸。當地的沙轆社不肯就撫,劉國軒揮兵猛攻,社番被殺者眾,餘者紛紛逃往它處,鄰 近之大肚與水裡社番目睹鄭軍之殘酷,皆逃之一空。黃叔璥《番俗六考》記載:“沙轆番 原有數百人,為最盛;後為劉國軒殺戮殆盡,只餘六人,潛匿海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47.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69892493.A.6F8.html

07/31 02:22, , 1F
劉國軒!
07/31 02:22, 1F

07/31 17:24, , 2F
以前看東方出版社的鄭成功傳
07/31 17:24, 2F

07/31 17:25, , 3F
那時候好像把拔鬼仔翻作拔黎爾
07/31 17:25, 3F

07/31 17:26, , 4F
當時荷蘭軍旗艦到底是被誘爆還是操作不良爆沉啊
07/31 17:26, 4F

07/31 18:33, , 5F
推這段歷史
07/31 18:33, 5F

07/31 22:50, , 6F
鄭軍著名的火船攻法對荷蘭船還蠻有用的
07/31 22:50, 6F
文章代碼(AID): #1NdCUDRu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