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倭亂後朝鮮水軍的連弩與龜船

看板Warfare作者 ((Nomis))時間7年前 (2016/07/26 01:41), 7年前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請見:http://cimonnomis.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26.html -- 倭亂後朝鮮水軍的連弩與龜船 川口長孺《征韓偉略》卷一: 「…(日軍)舩閒(間)諸將亦奮擊,將奪敵舩。(朝)鮮人素練水軍,善操舟,且善射,多迴 舩雨射。(日軍)眾寡不敵,死傷無算。眾軍將退,脇坂安治怒突入敵舩死戰,步兵半盡。 室老諫曰:『徒死無益,先避銳』,強令上岸。鮮兵遂奪安治舩,眾益不競。」 從上文中可以看出,除了火砲、銃筒之外,壬辰、丁酉倭亂中朝鮮戰船上主要還是依 靠弓、弩來投射火力。不過單純的弩能投射的火力究屬有限,因而有些戰船上還使用了連 弩 :   「二十五日,(朝鮮水軍)發自水營,…追入泗川之十巖,賊船四十餘艘立于浦口。賊 (日軍)皆空船,據岸而屯,獨三層大樓船二艘石尞碇而立,賊滿在其上,向我放炮;據岸 之賊依高巖,掘地爲品防,放炮聲震天地。諸將皆莫敢近。(鄭)運獨促櫓,直迫層船之下 ,令諸壯士連弩仰射之。層船品防之賊雖悉力禦之,而彼高我下,鐵丸皆越飛而去;賊不 能支,棄其層船,皆登岸。運令急斷其碇索,曳出兩層船,焚之大洋。」 右上圖:日本畫家太田天洋筆下的〈朝鮮戰役海戰圖屏風〉(局部)。此圖大約作於昭 和16年(1941)左右,與其描繪的場面年代相隔甚遠,不能作為當時使用連弩的證據;不過 連弩相關的文字史料倒是可以檢證的。 倭亂當時使用連弩的史料不多見,不過,戰後朝鮮不時有人士肯認連弩的效力,在18 世紀還可以見到將連弩配備於戰船的紀錄。朝鮮肅宗四十一年(1741)就有人倡議「弓弩, 乃勝戰之具。古人亦有强弩、連弩之稱矣」,想要推廣;這裡所謂的弓弩,「則載片箭四 五矢,能及二百步,而矢少則其及益遠」,是把連弩的弩箭減少、減短 、射程增加的改 良版,說是「最宜於戰船及守城」。當時就建議「各造數百座」 ,得到肅宗首肯而發給 各單位。18世紀末(1793)也有類似的建言 :   「慶尚左水使姜膺煥啓本以為,,連弩、弓,般(船之誤)上軍器之第一緊要,故經紀 物力,使虞候金昊吉監董,製造三百張,具弦機三百,坐矢一萬箇;弓三十張,機三十, 坐矢一千箇式,分送於所管西生、豆毛、包伊、開雲、西平等五鎭。餘弓一百五十張、機 一百五十坐、矢五千箇,分置於本營三隻戰般(船)。」 如果說連弩的威力尚有疑問,因而雖然有人推廣,傳播究竟有限;但在倭亂時就已有 名氣的龜船,則在戰後眾口傳頌下越來越成為朝鮮水軍極具意義的象徵,不僅僅只是作戰 的載具 。儘管龜船活躍的時期實際上只限於壬辰倭亂初期的少數幾場海戰,戰爭期間其 數量大概也從未超過十位數 (相較之下,丁酉再亂前朝鮮水軍的所有大型戰船[板屋船]多 達134艘 ),17世紀以後重新設計的水軍防禦體系裡頭龜船卻佔了很大分量。這些並未真 正參與到16世紀末大戰,後來歷經改裝、重建甚至重新設計的「龜船」,給後來的龜船復 原工作製造了不少困惑;因而究竟李舜臣當時創作的龜船是甚麼樣子 ,一直有不同的猜 測、揣摩與復原。 (表請見圖文版) 上表中的大型船主要是戰船、龜船兩種 。雖然三個不同來源的大型船總數(131、123 、124)比倭亂時多不了多少,但是龜船的數量卻多得多(14、40、30)。因此在18世紀眾多 的水軍操練圖(如右方的〈朝鮮三道水軍操練戰陣圖〉[局部],下方有四艘青色背甲的龜 船)中,龜船的數量也多起來,到了可以幾乎可以自編一隊的地步。 17世紀的朝鮮面對的主要外患不再是南方的日本,而是北方的滿洲;舟師在北地使不 上力。倒是在天聰十年(1636)的丙子胡亂後,朝鮮不僅被迫向滿洲稱臣投降,成為藩屬國 後還被逼著派出一支艦隊協助滿洲攻略錦州。由林慶業所率領的舟師有戰艦百艘,但是在 壬辰倭亂中被明朝出師拯救的再造之恩,令朝鮮人感情上極不願意替清人為虎作倀,恩將 仇報打擊明人;雖然實戰上打不過清軍,但對付明軍演演戲,朝鮮人倒是得心應手:   「(朝鮮艦隊)至北汛口,遇漢(明軍)船數十艘。公(李浣)密戒軍人仰空放丸,向虛發 矢,終日交戰,兩軍一無死傷。時虜將同行甚疑之,猝檢兵器,無跡可詰。慶業部下則銃 無丸箭無鏃,由此生釁,竟被拘瀋中。」 朝鮮水軍之後不是故意發砲,驚動明軍趕快撤退,就是乾脆不接戰;或者藉口風勢不 順,故意逗留各處,蓄意讓載運的糧米腐壞變質,將糧糗直接拋棄海中;甚至故意破壞自 己舟船。結果滿清都已經攻破錦州了,朝鮮水軍也沒幫上半點忙。嗣後清軍要求朝鮮攻略 山東,朝鮮先是藉故推拖,後來乾脆直接把船沉了: 「時錦州已破,留十餘日,更令前進登萊。公曰:『半年航海,人多病傷,船縫動退 ,糧亦垂乏,勢不可復涉大洋。吾等進亦死,不進亦死,寧死於此。』汗曰:『然則率爾 舟師還歸本國。』公知其探試,答曰:『舟楫傷損,何由得歸。』汗曰:『吾旣許歸,從 水從陸,聽爾自爲。』公曰諾,卽夜毀破船艦,埋瘞軍器,使不得爲虜用。時慶業被拘囚 ,公持半月糧,獨引兵從旱路以歸。汗懊悔而亦惡其失信,終不禁也。」 朝鮮如此不服清朝,水師已是顯然不用命;再加上明運已終,遼海一帶不再是明清間 爭奪的焦點,因此清朝也不再有征調朝鮮水師的動議,只順治最後那幾年是例外──正是 鄭成功肆虐閩浙沿海、即將北上的緊要時刻。順治十四年,提督浙江的田雄就曾建議「多 撥高麗大船,與四省會師搗巢夾擊」 ,想一口氣解決明鄭,不過直到隔年,清廷還認為 現在暫處守勢,等真正發動攻勢以後再議 。再隔年發動攻勢的是鄭成功,雖然進入長江 、聲勢浩大,末了卻是一場大敗,幾乎賠掉老本,連金、廈根據地都只能堪堪守住,不得 不往台灣開後路;壓力大減的清廷從此也就不再有檄調朝鮮水軍的想法。 就這樣,朝鮮水軍在無用武之地的情況下渡過了17世紀。到了18世紀,日本、清朝都 進入了長期且穩定的和平時期,朝鮮雖然依舊維持他那規模可觀的水軍,動武的機會反而 更少了。一直到19世紀進入下半葉以後,西力東漸,清朝、江戶幕府相繼被英美等國敲開 門戶,朝鮮才開始真正感受到海防的壓力──其中一項對策就是建造全裝甲的龜船,儘管 這艘船顯然太重,從來沒浮起來過 。 也就是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刻,龜船迎來了他的最後一場戰役。1866年,美國一艘備有 明輪的縱帆船(Schooner)帶著連船長在內的24人,從天津出發駛往朝鮮。謠傳這艘武裝過 的商船打的主意是到平壤盜皇室的墓。該船立刻被朝鮮官方攔下;因為與法國天主教之間 的嫌疑,攝政的大院君要求他們立刻離開,否則死路一條,接著雙方就斷斷續續的交火了 四天。美國船上的砲火打死了無數朝鮮人,但每倒下一人,後面就有人替補位置;雖然西 洋船上損傷輕微,但對大同江河道的不熟悉使得這艘船竟自擱淺在岸邊。朝鮮人也學乖了 ,他們根本無法接近敵人,也就拒絕再曝露於砲火下。這時候龜船登場──披著薄鐵板與 生牛皮,前方的裝甲一開啟便發射火砲,隨後又馬上關閉;但這樣的火力對於同樣是鐵皮 船的美國人來說無關痛癢。最後,朝鮮人準備三艘火船,才終於把動彈不得的美國船送入 火坑;要不被燒死、被濃煙嗆死,要不就游到岸邊後被處死,船上的人無一生還。龜船的 最後一役也就在這樣小規模的衝突中不怎麼光彩的畫下句點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2.184.1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69468502.A.FFD.html ※ 編輯: Nomic (223.142.184.139), 07/26/2016 01:42:04

07/26 14:12, , 1F
N大讀的懂韓文?
07/26 14:12, 1F

07/26 14:45, , 2F
有學過 2266 要查很多單字:P
07/26 14:45, 2F

07/26 22:28, , 3F
龜船竟然撐這麼久
07/26 22:28, 3F

07/27 11:54, , 4F
清:朝鮮這豬隊友
07/27 11:54, 4F

07/29 14:49, , 5F
推!
07/29 14:49, 5F

08/03 00:56, , 6F
明國跟朝鮮這對兄弟真是夠義氣
08/03 00:56, 6F
文章代碼(AID): #1NbazM_z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