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9世紀英美法海軍的蒸氣動力化

看板Warfare作者 ((Nomis))時間7年前 (2016/07/23 03:01), 7年前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請見:http://cimonnomis.blogspot.tw/2016/07/19.html -- 19世紀英美法海軍的蒸氣動力化 在工業革命的時代,西方的海軍也因應技術變遷逐步的改變其面貌。這些變化可大略 分成四個領域:一、推進:從風帆轉變為蒸氣;二、造船材料:木材漸次被鋼鐵取代;三 、攻擊:火砲的改良;四、防禦:裝甲的採用。 動力改由蒸氣機提供之後,不但船艦的 移動不再隨風逐流、靠天吃飯,速度上也有很大的提升。風帆時代的戰列艦,前進速度大 約在5-6節之間,逆風或海象惡劣時則遠低於此;但當蒸氣鍋爐成為軍艦中的必備機具時 ,即便有機械故障、燃料品質不佳等等困擾,一支艦隊要以10節的平均速度節來行進仍是 綽有餘裕 。 然而蒸氣戰船的價值並不如上面所引述的數字那般直觀。保守的英國在1828年海軍部 的備忘錄裡還這樣寫道: 「大臣們認為,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極力勸阻採用汽船,因為他們認為,採用汽船 是要給予帝國至高無上的的海上地位以致命打擊。」 實際上,在軍用船舶上運用蒸汽動力的時間點非常早,但是普及幅度不廣。早在1814 年,美英戰爭的最後幾個月當中,美國就已經讓世界上第一艘蒸氣軍艦下水(Demologos, 上圖,槳輪設置在船舯;後來建造的蒸氣船幾乎則全都把槳葉設置在船側) 。在歐陸, 英、法這兩個老牌海軍大國也對明輪蒸汽船產生興趣,在1816年以後紛紛各種進行測試。 不過,當時兩國的著眼點並不在歐陸,明輪船最早是用於西非的河道中。蒸汽船在英國海 軍中的作用,一開始只限於拖船作業,而這還是因為私營的拖船服務太過昂貴;這些蒸氣 拖船既無武裝,也不由軍官指揮,在海軍的船艦清單上也根本查無此艦。到了1829年,英 、法海軍才各自有了第一艘武裝蒸汽船 。 在風帆時代,戰列艦隊的典型戰術是以整面舷墻的火力互相開火攻擊。明輪蒸汽船設 置在船側的巨大明輪,一方面佔據了舷側的大部分,使安裝火砲的空間被大幅壓縮;另一 方面也使得明輪暴露在敵艦的舷側火力之下。這是明輪船在海軍中長期不受青睞的原因之 一。英國海軍對於新科技的保守態度還有另一層因素──他們已是舊體系的受惠者;拿破 崙戰爭之後,在造艦木料的供應、海軍造船廠中修理船舶、儲存糧食、鑄造火砲等措施都 達到了更完善的境地 ,英國海軍在規模上也遠超過歐陸強國(主要是法國),維持現狀就 足以維持英國的海上霸權。真正對於新科技興致昂然、想藉此打破現狀,扭轉劣勢的其實 是法國海軍。然而由於工業基礎有限,直到1829年,法國海軍大部分的蒸汽船,用的鍋爐 幾乎全是英國進口 。 由於明輪在作戰時的明顯缺陷,1830年代以後螺旋槳的實驗、改進與運用使得明輪逐 漸被淘汰。螺旋槳在概念上的起源可溯及古典時期的希臘。不過在實際採用時,早期的螺 旋槳推進速度還不如明輪;遠過於明輪的巨大震動、以及螺槳樞軸處的滲漏問題,一直到 1840年代才獲得滿意的解決。1845年,英國進行了明輪船與螺槳船之間的拔河比賽,結果 在雙方的馬力與船隻噸位相同的情況下,螺槳船竟然能用2.5節的速度倒拖明輪船 。然而 對螺槳推進的成熟最感振奮的並非英國,而是念茲在茲推翻現狀的法國。1844年,法人 Joinville在他出版的著作中大肆鼓吹,說蒸氣鍋爐以及螺旋槳是能夠搶佔上風的關鍵優 勢,未來的主力艦將是蒸氣輪船的天下;假如法軍的主力艦能全蒸氣化,戰列艦數量上法 國對英國一比二(1845年,英國的戰列艦有88艘;法國僅46艘)的劣勢就有機會翻轉。相較 之下,保守的英國海軍則決定繼續使用明輪船。為了解決機動性的問題,英海軍將戰列艦 兩兩編為一組,每艘風帆戰艦搭配另一艘同時配有風帆與明輪的蒸氣戰艦,由後者提供拖 曳的功能;到了1847年這個目標完全實現了。因此在現實中,諷刺的是,英軍對法軍的蒸 氣優勢其實比戰列艦更為明顯;英海軍擁有的蒸氣戰船實際上是法國的三倍(125對43) 。 就這樣法國開始了其海軍蒸氣化的運動,不但大批量將舊式的風帆戰艦加裝鍋爐螺槳 ,還設計了全世界第一艘為蒸氣機、螺旋槳量身訂做的拿破崙級(Napoléon)戰列艦。法 國人的造艦改裝運動令英國人大起恐慌,首相帕瑪斯頓(Palmerston)在議院演講時甚至說 道,英倫海峽再也不是對抗法國入侵的屏障,上面已經搭起了一座「蒸汽橋梁」(steam bridge)。英國海軍的反應迅速,幾乎同時便展開舊艦的改造與新艦的建造;儘管英國海 軍在1849年下單訂造的蒸氣戰列艦比法國整整晚了兩年,也不像法艦優先考慮蒸汽動力, 英艦還是把風帆性能列在首位。進入1850年代,英、法雙方的海軍競賽都加速了。在1853 年之前,英國擁有3艘蒸氣戰列艦,另外改造了7艘舊艦;法國則建造了1艘新艦,改造舊 艦8艘。在克里米亞戰爭(1853-56)期間,英國下水了2艘新艦,改造了11艘舊艦;法國則 新造了5艘,改造了7艘 。 英法間的緊張情勢推進了戰艦蒸氣化的勢頭。不過,真正彰顯汽輪船作戰價值的,還 是沒多久便接著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雖然俄國人因為數量上屈居劣勢,不敢在艦隊決戰 中挑戰英法聯軍,雖然英法兩國參戰的軍艦多數還只有風帆動力(英國的10艘戰列艦中僅 有2艘具備蒸氣動力。11艘法艦中有3艘裝備有蒸氣鍋爐),但蒸氣船艦無論是在進攻的時 節、或者遭受戰損時的表現,都要比風帆戰艦來的優秀 。 上圖:M. Henri Rouland所繪製的〈砲擊並攻克金伯恩〉(Bombardamento e presa del forte di Kinburn)。該戰役發生於1855年10月。而在前一年的同一地點,儘管英法 聯軍在火砲數量上佔了絕對優勢(多達1,100門艦砲,而俄軍的岸防堡壘僅有要塞砲73門) ,聯軍的人員傷亡卻是俄軍的十倍(520:50)。而在1855年的戰役中聯軍大規模的動用了淺 水明輪、螺槳砲艦;這些船艦向目標傾洩了3,000發砲彈,在中午之前便將要塞圯為一攤 碎石瓦礫。由於淺水砲艦上的4英吋厚的鍛鐵裝甲,英法聯軍的戰損微乎其微。這些裝甲 砲艦是否即為致勝關鍵,現代學者多有不同的意見;但在當時則被理所當然的當作是裝甲 保護較優越的明證,催生了1860年代的鐵甲艦(Ironclad)革命 。 克里米亞戰爭使得蒸氣動力得到肯定,鍋爐從此成為戰艦的標準配備。但是另一方面 ,英國海軍並不願放棄使用已久、技術成熟的桅杆與風帆。蒸氣動力所需要的煤炭並不是 隨處可得,為了保持戰略上的機動性,不得不承認帆桅還是方便的動力來源,否則就得到 處設置加煤站、艦隊後方得一路拖著加煤船隊。相對來說海外利益遠不如英國的法國在這 方面的顧慮也就少得多。儘管英國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完全無桅杆的戰列艦,但在1870年 ,由於桅杆與火砲的配置有問題,重心過高,造成船長號(captain)戰艦在下水幾個月內 就因為些微風浪而翻覆沉沒的意外,近500名艦上官兵中只有18人生還。1876年以後英國 就不再建造具備帆桅的戰列艦。在1860至90年代之間,裝備帆桅的船艦仍然可以在各國海 軍中見到;直到1870年代也還有風帆、蒸氣動力兼備的戰列艦下水。但到了1890年代以後 ,由於蒸氣機可靠性的提升以及加煤站的普及,戰列艦上再也不找不著風帆了 。 下圖:知名軍艦畫家William Frederick Mitchell筆下的船長號。船長號設置於船舯 的兩個砲塔在當時是一項創舉;這是第一艘採用砲塔,並且能夠在大洋上行駛的戰艦── 不過又要設置帆椼、又要使砲塔射界不被帆椼遮蔽的設計造成重心過高,使得這艘船成為 不成熟設計的受害者。 1870年代以後歐洲海軍已開始漸次放棄風帆。但有趣的是,最早建造無桅戰艦的美國 卻反其道而行。一般談到所謂鐵甲艦革命時都會提及美國內戰中那場著名的對決,北方的 Monitor與南方Virginia之間的大戰。不過,將這兩艘船作為鐵甲艦發展的里程碑其實有 些誤導;這兩艘船的乾舷極低,完全經不起外海的風浪,離不開風平浪靜的河口。航行中 的Monitor甲板上不停的上浪,待在甲板上相當危險;甚至曾發生海水打壞鍋爐的排氣管 ,淹進鍋爐中導致停機的事故 。一般說來不具備大洋上適航性的鐵甲艦通常就稱作 Monitor,以便與能夠在海上航行的Ironclad區別開來。Monitor後來發展為帶著巨砲的小 型艦,專門防守河口海口,一度成為綠水學派的最愛。同時期稍晚的清朝也採購過一些這 類砲艦,取其以小搏大之意,稱作「蚊子船」。 如前所述,美國建造蒸氣戰船的時間點其實比英法都還要早,採用螺旋槳作為推進動 力也不落人後。更不消說的是1853年黑船來航的事件,迫使江戶幕府開國的正是從冒著黑 煙而來的明輪戰船。在南北戰爭中為了擊敗南方、封鎖南部的海港、攔截南方的商船,北 方政府建立起了規模驚人的艦隊;到戰爭結束時,美國海軍擁有649艘艦艇,總噸位達 510,396噸,裝備了4,600多門火砲。其中包括49艘鐵甲艦、113艘無裝甲螺槳艦、52艘蒸 氣明輪船、323艘其他蒸氣船,以及帆艦112艘。規模僅次於英國,世界第二。內戰結束後 規模龐大的美國海軍形成了有效的嚇阻力。乘著美國內戰無暇他顧,入侵墨西哥的法皇拿 破崙三世扶植了在墨西哥稱帝的馬克西米連(Maximilian)對抗本土的共和主義反抗軍。但 內戰結束後來自美國的壓力越來越大,法皇摸摸鼻子,自1866年開始識相的退出了墨西哥 。而馬克西米連的帝政也跟著在隔年覆滅。 不過諷刺的是,內戰結束後美國海軍開始大規模裁撤,海軍的規模被縮減到不可思議 的程度。到1880年時,美海軍的規模退居到全世界第12位,還不如丹麥、中國與智利。整 個1870年代可說是美國海軍的惡夢。1873年,由於有支持古巴叛亂的嫌疑,一艘美國商船 被西班牙海軍攔截,船上有53人未經審判即被槍決,死者當中包括連船長在內的許多美國 人。美國海軍雖然奉命動員準備與西班牙交戰,但規模過小、戰艦陳舊的海軍完全沒有信 心獲勝,只能慫恿政府外交解決。美國海軍中的知情人士甚至說「只要有兩艘現代化的軍 艦就可以在三十分鐘之內把我們全部搞垮」。儘管西班牙事後做出了賠償,但直到1890年 代之前美國再不能插手古巴的革命。美國遭受的另一項屈辱在遠東。1871年,美國組織了 一支艦隊航向朝鮮半島,打算報復1866年美國武裝商船被朝鮮燒毀的事件、敲開朝鮮封閉 的國門,韓國稱作「辛未洋擾」。但是這一次遠征的結果與十多年前的黑船事件相反,朝 鮮頑強抵抗,無法屈服對手又面臨颱風季節迫近的危機,美軍認栽,在未達成任何實質成 果的狀況下退出朝鮮。直到十年後的1881年,美國才終於有實力迫使朝鮮訂立與西方國家 間的第一個條約 。 伴隨著海軍過度瘦身而來的,還有在蒸氣動力化的進程上全面的倒退。戰後完全退回 了風帆時代。1869年的一道訓令要求艦船在航行時全部使用風帆;船上的鍋爐不是被改小 了,或者完全不用,甚至乾脆整個拆除。燒煤受到層層限制。船長不但要在航海日誌中詳 細記下燒煤的理由,要是耗煤被認為沒必要,船長甚至得自掏腰包付清燃料費。軍官的升 遷完全由他們操作風帆的技術來決定。新設計的船艦甚至只是因為把風帆列為輔助動力, 主導設計的工程師就橫遭軍官們譴責;船舶的設計者被要求繼續在風帆的改進上下功夫, 鍋爐則只准拆。直到1881年,海軍開始討論新一波的造艦計畫,與同時期的西方一比較落 後許多的美國才開始有急起直追的打算;儘管1883年成造的軍艦還是落後的把式,風帆與 蒸氣動力並用。1885年,最後一艘裝備帆桅的船艦下水,美軍的戰列艦終於就此告別了風 帆時代。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3.192.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69214083.A.941.html

07/23 03:47, , 1F
所以是美國傳統? 大戰之後大裁軍
07/23 03:47, 1F

07/23 04:05, , 2F
大戰之後裁軍很正常吧 養軍隊很花錢 大戰之後又變得很窮
07/23 04:05, 2F

07/23 04:17, , 3F
然後就看到SMS海鷹號橫行~~
07/23 04:17, 3F

07/23 04:23, , 4F
看來風帆蒸氣都有的船沒有實戰過
07/23 04:23, 4F

07/23 12:21, , 5F
Monitor號後來的確是在沿著海岸航行時 遇到颶風時沉沒
07/23 12:21, 5F

07/23 12:23, , 6F
這種船的正式名稱叫淺水重砲艦
07/23 12:23, 6F

07/23 12:37, , 7F
推 "1930年代以後螺旋槳的實驗" ->1830?
07/23 12:37, 7F

07/23 12:39, , 8F
07/23 12:39, 8F

07/23 13:42, , 9F
推1930(哇~時空穿越了!)
07/23 13:42, 9F
※ 編輯: Nomic (223.142.95.218), 07/23/2016 16:18:12

07/23 16:23, , 10F
風帆戰艦加上炮塔,這不是OnePiece裡面海軍戰艦的設計
07/23 16:23, 10F

07/23 16:23, , 11F
嗎?有時候真的覺得OnePiece的科技樹和我們差太多了
07/23 16:23, 11F

07/23 16:23, , 12F
完全像是隨便點出來的科技樹
07/23 16:23, 12F

07/23 16:28, , 13F
早期的砲塔不是很好的設計 搖桿手動迴轉非常慢
07/23 16:28, 13F

07/23 16:29, , 14F
1879年智利與秘魯間發生的海戰 45分鐘的交火祕魯的砲塔艦
07/23 16:29, 14F

07/23 16:30, , 15F
只命中敵艦三發砲彈 而智利的中央砲位艦(central battery)
07/23 16:30, 15F

07/23 16:31, , 16F
命中敵艦27發
07/23 16:31, 16F

07/23 16:34, , 17F
https://goo.gl/rNqrld 智利的中央砲位艦
07/23 16:34, 17F
文章代碼(AID): #1Nacs3b1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