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馬拉塔的野望:印度的自由之夢 [4]

看板Warfare作者 (折翼的企鵝)時間8年前 (2015/11/14 00:37), 編輯推噓11(1100)
留言11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奧朗則布的戰略戰術 奧朗則布在位前期,蒙兀兒帝國的軍事達到一個新的高峰,這是一個成熟且全速運轉的戰 爭機器,以中亞和北印度的戰馬為核心,深受西亞影響的銃炮為輔助,最後再加上豐沛的 印度軍事人力市場。 在十七世紀的印度,各地社會的軍事化程度相當高,任何擁有充裕資金或戰力聲望的勢力 都能輕易獲取大量的額外人力,這和同時間的歐洲不無相似之處,而蒙兀兒帝國就把此一 軍事市場相當程度的轉化為自身的根基,擴充自身所能夠運使的軍事力量。 正因為印度的軍事人力的充沛,加之複雜的政治與軍事體系,蒙兀兒帝國雖然和中亞、西 亞有深厚的歷史因緣和外交互動,卻始終沒有建立中東知名的奴隸軍隊(中文的奴隸一詞 頗有貶意,實際上與明軍的家丁相仿)。 奧朗則布在打敗父親和兄弟、控制住帝國各地的邦國後,就能夠用這股無匹的兵力去輾壓 、衝擊敵人,但蒙兀兒帝國的戰略戰術又是如何運轉的呢?這得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來看 。 首先要知道的是,蒙兀兒帝國─正如系出同門的伊朗政權─首都性質很弱,實際上是皇帝 所在之處即為首都,而皇帝在一生中會花上大半的時間在巡狩全國,因此中央政府的所在 地是不斷變動的。 與一些政權略有不同,蒙兀兒和薩非等政權的皇帝在巡狩時並不以輕裝疾行,但也並不長 期逗留一地,而是緩慢的移動,那是一座移動的都城,在不斷處理各式政務、與地方派系 互動的同時,以不影響作業的速度挺進。 很多人常誤會此等行進之慢是何等遲緩、攜帶的人員何其繁雜,但之所以會如此之慢是因 為這並非單純的過境,而是在地方派系面前顯露出朝廷的威嚴,並在過境期間安撫、攏絡 地方派系。當必要的時刻,皇帝也未必要攜帶其移動朝廷,可以改為單純率軍快速而進。 在皇帝緩步行軍的同時,將領會率領軍隊擔當前鋒進攻敵人,但其作戰主要以開闊地的劫 掠和決戰為主,目的是削弱、打擊敵方的軍事與經濟力量,並且會試圖透過控制交通線來 封鎖敵方的活動,最後才由主力─有時會由皇帝親征─對據點展開攻略。 奧朗則布登基時的蒙兀兒德干政策 蒙兀兒帝國的德干政策可以追溯至阿克巴大帝的時期,並隨著其繼任者賈漢吉爾、沙賈汗 面對的情境而有細部的修正與策略上的不同,整體而言一開始有著相當彈性的思維,但實 際執行上頗多值得商榷之處且逐漸暴走。 阿克巴希望讓蒙兀兒帝國的榮光照耀全印度,他重點掌控蘇拉特與其腹地─也就是古吉拉 特地區,並殲滅畢拉爾蘇丹國、控制坎疊什(Khandesh,馬哈拉施特拉西北部)、攻佔艾哈 邁德訥格爾蘇丹國大部,這些行為使蒙兀兒帝國暫時掃除了德干高原北部的威脅。 阿克巴晚年試圖攏絡比賈布爾蘇丹國,停止全面進攻南方並以羈縻政策來操縱代理人戰爭 ,但他的計畫缺乏明確的方向性,而他在南方留下的將領與官員也沒有充分的策略,導致 衝突頻仍。 賈漢吉爾在位時蒙兀兒帝國努力解決歷史與地緣的因素來瓦解德干地區的反蒙兀兒陣營, 並試圖避免以重兵南征,但一如阿克巴,他直到最後都未能完成計畫,更因為北方的亂事 而導致南方疆域的淪陷。儘管沒有成功控制住南方的戰況,他倒是成功的讓阿克巴晚年萌 生的計畫看到希望。 沙賈汗掌權後與比賈布爾蘇丹國瓜分了艾哈邁德訥格爾蘇丹國的殘部,解決了阿克巴的 1600年條約的難題,他自1636年以後於是得以和比賈布爾蘇丹國、果爾貢德蘇丹國達成形 式上的同盟,並使該兩個德干蘇丹國的重點放置於南方,可說是達成阿克巴以來的南方宿 願。 可是此時出現了問題,一方面兩個德干蘇丹國向南擴張後開始繁榮、特別是烏木海岸越來 越發達的海外貿易,一方面蒙兀兒帝國的采邑制度開始浮現稅務上的問題,結果沙賈汗在 1657年一定程度上毀棄了自己在1636年的成果,與南方兩國關係惡化。 奧朗則布登基後一開始在某種程度上回歸了保守的政策,這也就是1660年代的狀況,他嘗 試重新贏回兩個蘇丹國的支持,以便達成對馬拉塔勢力的圍剿,但是他拒絕重回1636年的 疆界條件,導致他與兩個蘇丹國始終沒有高度的共識,埋下日後的苦果。 附帶一提,奧朗則布在奪權之前曾長期待在帝國南方,並主導了沙賈汗執政後期南方政策 的執行,是不是和現在的某位總書記有那麼點相似呢?只好期望他不會和奧朗則布一樣腦 衝了。 希瓦吉的戰略戰術 很多人認為希瓦吉的策略與他父親薩吉早年頗有相似之處,往更早之前也可於艾哈邁德訥 格爾蘇丹國找到一點蛛絲馬跡。 馬拉塔人作為新興的地主階級,原先安於接受任何人以良好條件的雇用,但是在十七世紀 初開始萌生了對穆斯林政府體制腐朽的反抗,因此蒙兀兒帝國與德干蘇丹國開始難以駕馭 這些族群。 關於蒙兀兒稅政困境的問題,之後可能會再談到,大致上該問題在於地主所享有的采邑過 小,並飽受稅務官僚的肆意壓榨、騷擾,戰亂、疾病、天災更加深了地主階級的貧困,結 果這些小地主紛紛加入馬拉塔叛軍。 希瓦吉率領的馬拉塔軍隊並不富裕,他們畢竟是小地主出身,雖然長年耕耘地方上的鄉村 、逐漸理解到官僚體制與貿易繁榮,開始興起村鎮,卻仍缺乏充分的建設。 希瓦吉的戰略首先是拔走經貿繁榮的康坎,把濱海區域拿到手中後比賈布爾蘇丹國就開始 衰退,接著他將延續父親早年曾有過的策略,逐步鑿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迫使鄰近的三 大強權接受自己的獨立性質。 希瓦吉的戰略叫做Bargi-giri,通常直接翻譯為游擊戰或打帶跑,但這種解讀受二十世紀 的政治影響,不太精確。他並非首創者,而是集大成者,此一體系至他終於達到一定程度 的完備。 Bargi-giri的骨幹是輕騎,希瓦吉以及其直接後繼者的戰略投射就由此構成,這些馬拉塔 騎兵的衣著極為簡便,甚至幾乎到了只穿著薄棉衣的程度,除了軍官和精銳外多不披甲, 這些騎兵的主要任務是劫掠鄉村、切斷敵方的補給線、突襲敵軍的小股單位,他們鮮少與 敵軍對陣。 雖然馬拉塔的輕騎確實遠近馳名,早在十六世紀─希瓦吉出生的百年以前─就已經頗受重 用,而且之後往往成為馬拉塔軍事的代名詞,但是希瓦吉從他父親那一輩學到的絕非僅止 於此。 Bargi-giri真正的基礎是一種戰略層級的砧錘,錘自然是指來去如風的輕裝騎兵,而砧呢 ?其實是指馬拉塔人所在的山丘之中的老巢,那些即使強大如蒙兀兒帝國陸軍也很難輕易 攻陷的牢固山城。 由於希瓦吉崛起時,馬拉塔政權的主要根據地位於康坎和烏木海岸,分別是印度南部東西 兩側的濱海地區,馬拉塔軍隊早期也有著大量的水師步兵,不如說直到十八世紀初步兵才 是馬拉塔軍隊的主體。 搭乘著近海小舟的馬拉塔軍步兵沒有強而有力的戰鬥力,一如其騎兵同僚,但是他們的移 動可以非常輕巧迅速,與輕裝騎兵一樣在沿海移動,不論是增援重點防衛的據點還是襲擊 敵方的交通線與後勤樞紐都非常得用。 也就是說,Bargi-giri並不只是非正規騎兵的戰略戰術,畢竟那也不是什麼獨門招數,這 種策略其實是善用自身在重點防禦與機動性上的優勢,變成純粹以騎兵為其核心是相當晚 期、馬拉塔進軍北印度時候的事情了。 於是,蒙兀兒帝國和馬拉塔政權自十七世紀就開始的爭鬥在希瓦吉崛起的1650年代開始達 到一個高峰,蒙兀兒帝國的戰爭機器和馬拉塔解放軍的人民戰爭開始一場持久戰,蒙兀兒 軍步步進逼、陸續猛攻馬拉塔軍的陣地,馬拉塔軍卻以山地間的戰略防禦來遲滯敵軍的攻 勢,並以優越的機動性反覆包抄奔襲。 在正面的戰陣上,蒙兀兒騎兵以高大的戰馬、非凡的騎射技藝和精良的甲冑取勝,一千名 蒙兀兒精銳騎兵足以匹敵三、四千名手持刀矛的馬拉塔輕騎兵,但輕裝的馬拉塔騎兵行軍 速度頗快,奔襲有時也能成功奇襲蒙兀兒騎兵,打對方個措手不及。 此外,雙方的步兵素質相差不大─蒙兀兒軍此時不以步卒見長,而蒙兀兒軍優勢的炮火在 山地間效能大打折扣,更縮短了雙方的差距。 馬拉塔騎兵大多騎著德干高原本土的矮小馬匹,衝鋒威力很低,但這些騎手一如中亞的韃 靼人,只需少許草料與乾糧就能長途奔襲,希瓦吉本人在作戰期間和手下一樣不帶帳篷, 停下時與士兵一起席地而坐、臥倒歇息,這就是馬拉塔騎兵戰略投射能力超過他人的原因 。 介紹了雙方宏觀與細部的戰略與武裝後,接下來要繼續談希瓦吉與奧朗則布正是對決的第 一個階段。 -- O Lord, Thou knowest how busy I must be this day. If I forget Thee, do not forget me. March on, boys! ~Jacob Astley, 1st Baron Astley of Reading before the Battle of Edgehi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47.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7432668.A.4AD.html

11/14 03:51, , 1F
11/14 03:51, 1F

11/14 06:27, , 2F
:
11/14 06:27, 2F

11/14 07:55, , 3F
11/14 07:55, 3F

11/14 07:58, , 4F
11/14 07:58, 4F

11/14 08:04, , 5F
怎麼有點像阿爾巴尼亞的感覺,山城,輕裝騎兵
11/14 08:04, 5F

11/14 10:35, , 6F
11/14 10:35, 6F

11/14 18:11, , 7F
大推
11/14 18:11, 7F

11/15 02:59, , 8F
11/15 02:59, 8F

11/15 15:14, , 9F
蒙兀兒的輝煌時期,大推~~~
11/15 15:14, 9F

11/18 04:40, , 10F
中央政府隨皇帝移動,也許跟帖木耳的背景有關吧。
11/18 04:40, 10F

11/18 13:48, , 11F
老爺子成吉思汗就是這樣搞的吧...大蒙古包帶走整個中央政府
11/18 13:48, 11F
文章代碼(AID): #1MHX7SIj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