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日本戰史:國共抗戰是46:1

看板Warfare作者 (rod)時間8年前 (2015/09/12 05:47), 8年前編輯推噓6(6017)
留言23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28 (看更多)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又開始了 我相信有軍伕 但人數有兩百人 誰說的? : 50馬+77輛大車﹐需要多少人力﹖ : http://www.21ccom.net/uploads/allimg/121221/12840_121221093636_1.jpg
: 這張日本照片現在已經算是比較有名了。 : 因為它極可能就是平型關被滅日軍的最後照片。 : 時間、地點、人物吻合(1937年9月從靈丘出發的輜重隊﹐日軍9月21日才佔領靈丘﹐ : 25日在平型關遇襲後﹐到28日戰兵才重新進入戰鬥地﹐照片中有一輛小汽車﹐ : 符合對橋本中佐的描述) : 根據照片來推測﹐每輛大車約需4人(不可能出現多數人集中在照片中﹐ : 然後其他地方的大車寥寥無人的情況。而照片中遠近還都有站立警戒的士兵﹐ : 可証並非臨時抽調戰兵幫忙輜重兵)。 : 那麼這樣一支輜重部隊﹐怎麼可能是日本資料中所說的輜重兵15人+特務兵70人護衛﹖ : 85人顯然無法如照片一樣用於77輛大車。77輛大車﹐依照片需要配給人力300人。 : (不計護衛的騎兵小隊、機槍兵等) : 但日本的資料也沒錯﹐因為日本是總計日軍人數的﹐輜重兵也是兵﹐不是民夫軍夫。 : 唯一的解釋就是這300人中﹐除了約近100日本兵之外﹐還有200不是兵的軍夫。 : 誰說的﹖照片說的。除非你能有更好的理據來解讀這照片。 其他部份恕刪,只是覺得用這張照片講說那輛車必須要4個人蠻搞笑的,所以提供一點 技術方面的材料。 軍隊是有編制跟成規的,一輛馬車能載多少東西、要用多少人都有固定的數目。 不會是:「哎呀,這座山看起來陡了點,我們再臨時多叫200個軍伕來幫忙吧」 前面Carsen版友已經提供了岡山大學文學部姜克實教授的文章 這邊提供日文版: http://www.cc.okayama-u.ac.jp/~jiang/pdf/20150804pingxingguan.pdf 姜教授的文章就針對這點,引用了日本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的日軍原始資料 駁斥了薩蘇的「200朝鮮軍伕」的說法。 三九式輜重車(照片中馬車正式名稱)的編制就是1人1馬,多的馬可能是馱馬、乘馬 (輓:馬拉車載物、馱:馬直接載物)這種地形也在編制考量之中,不會需要多人。 (地形真的太陡就改全馱馬了,還傻傻的拉車?) 1人1馬拉車看起來很像很少,實際上大多是這個比例。 常參考日軍軍制的國軍,1936年調整師編制的輜重兵連是216名官兵127匹馬71輛車 (而且有得還是兩馬拉一車)(《陳誠先生從軍史料選輯:整軍紀要》,頁263) 國軍71輛馬車(有雙馬)只要216人,日軍77輛馬車(全一馬)C卻說需要300人!? 何況照姜教授的文章,其實只有42輛。 而且根據日軍資料,道路狀況不會改變編制,只是載重多少而已。 (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 http://www.jacar.go.jp/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軍一般史料>中央>軍事行政>経理>陣中経理要覧 昭和3.5 引用號:C14010159000) 除非你設想平型關的日軍後勤部隊是:「哎呀糟了,我事先不知道戰闘部隊通過的居然 是山地,出發的時候照的是平地的重量裝的,趕快再找不在編制內的軍伕來吧」這種抗日 神劇裡才有的思維。「朝鮮軍伕」根本沒有在史實上跟邏輯上在平型關出現的理由。 假設說日軍偏要多用人力去拉車,再來看照片是不是顯示有軍伕或「多的人」在拉車吧 重貼一次 http://www.21ccom.net/uploads/allimg/121221/12840_121221093636_1.jpg
先看照片最前面那輛車。牽馬的人身穿昭五式軍服、頭戴軍帽、手戴手套 ,肩上還有肩章,明顯的是個日軍輜重兵。而且看來整個出力最多的只有那匹馬。 如果這個山坡真的需要4人1馬才拉得動那車,「車組」最左邊跟最右邊那兩個人居然 都可以各空出一隻手?而且最前面的人也只有牽馬,根本沒有力加在那輛車上。 再來看最左邊那個人,不但空一隻手,手也不在車旁邊,左手摸得到的距離最多就是馬 跟輓具,不但施力點差到沒什麼用,而且還有可能是他的非慣用手,能出多少力? 最右邊那個人不把槍放下來就算了,明明左手是空的卻只出一隻右手推? 那還不如不推吧。 最後面那個人看來是全力推了吧?可是第一,只看得到他的肩膀沒看到他的手, 就是說手不是在舉起來的位置,卻是在腰部,這根本不好施力。 (做過伏地挺身就知道手擺在肩膀還是腰部哪個比較輕鬆了) 而且如果他的手擺在腰部,就是說他只用一個前臂的長度,雖然跟車子差了一個人的距離 卻可以碰得到車子?手長過膝呀?而且還不覺得沒出到什麼力,硬要站在最後面,而不是 跟那個背槍的人並排。 所以說這張照片的情境再考慮編制,根本不是「4人1馬拉車圖」 總結來說吧,根據姜教授的文章,具體的數目字變遷是這樣的: 兒島襄說:70輛車、50匹馬、輜重兵15人、特務兵70人護衛 薩蘇看到先嘲笑不合理,然後看照片覺得應該4人1馬拉車 再用「邏輯」判斷: 日軍77輛車,4人1馬加護衛應該要有將近400人,可是只有200,怎麼解釋呢? 先入觀念:日軍普遍用朝鮮籍軍伕→得出結論:所以一定有200多名朝鮮軍伕沒計入 姜克實反駁:兒島襄錯誤,實際是70人、70馬、42車,外加27人(引日軍原始資料) 薩蘇錯誤,三九式輜重車為1人1馬 C版友說法與薩蘇一字不差:77車、50馬、日軍100多、朝鮮軍伕200、照片解釋 (但文章從沒出現薩蘇兩個字,我猜沒有引用,只是「剛好」看得史料都一樣吧) L版友雖然情緒化了點,但是所提的觀點有些我也覺得有點道理 (真有200名朝鮮軍伕還都死戰不退、寧死不降,成為八路軍的戰績?) 至於上述說法的可信度嘛。 姜克實是位早稻田畢業的博士、岡山大學教授,引用的是日本檔案館的一手資料 (就是我前面po的亞細亞歷史資料中心+網址) 那薩蘇是? 是個作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8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42008043.A.A5F.html ※ 編輯: ntnurod (114.37.80.5), 09/12/2015 05:51:38 ※ 編輯: ntnurod (114.37.80.5), 09/12/2015 05:53:55 ※ 編輯: ntnurod (114.37.80.5), 09/12/2015 06:00:01 ※ 編輯: ntnurod (114.37.80.5), 09/12/2015 06:02:29

09/12 06:14, , 1F
09/12 06:14, 1F

09/12 07:10, , 2F
09/12 07:10, 2F

09/12 17:08, , 3F
09/12 17:08, 3F

09/12 17:22, , 4F
這篇總結就是日本資料說是多少就是多少。根本是自說自話。
09/12 17:22, 4F

09/12 17:24, , 5F
對方沒說四個人都是拉車的﹐僅說這是編制。實際情況大部分
09/12 17:24, 5F

09/12 17:25, , 6F
靠輪車拉的情況不需要人幫忙﹐在一些陷坑小坡一類的地方才
09/12 17:25, 6F

09/12 17:27, , 7F
需要多人合作﹐所以所謂坎坷難行幹脆加馬的說法不合邏輯。
09/12 17:27, 7F

09/12 17:28, , 8F
現在問題就是交戰雙方的資料沖突﹐光拿一方資料說是沒有
09/12 17:28, 8F

09/12 17:30, , 9F
意義的。
09/12 17:30, 9F
問題不是交戰的資料衝突。 而是「根本沒有資料」提到說「有200名朝鮮軍伕幫忙拉車」 200名朝鮮軍伕的說法就是沒有資料自己合理化的推論 我文章也沒說可以加馬 是說同樣的馬可以 1.事先知道路不平少載重 2.乾脆改成馱載(不拉車,貨物裝在馬上)

09/12 18:00, , 10F
現在的問題是cale引的出處根本不合理
09/12 18:00, 10F

09/12 18:01, , 11F
他不是只說日本資料說多少,他也引用了國軍自己編制比較
09/12 18:01, 11F

09/12 18:01, , 12F
cale引的資料除了一張圖下去做推論以外 沒任何書面論證
09/12 18:01, 12F

09/12 18:15, , 13F
216名官兵127匹馬71輛車,一車平均起來要3人1.8馬
09/12 18:15, 13F

09/12 18:17, , 14F
雙馬拉一車更省力,所需人力更少
09/12 18:17, 14F

09/12 18:20, , 15F
這張照片被過度引申了
09/12 18:20, 15F

09/12 18:56, , 16F
而薩蘇把小行李隊的馬都當成車計算了
09/12 18:56, 16F

09/12 18:59, , 17F
如果是70多輛車只有一人一馬人數的確應該要再增加一點
09/12 18:59, 17F

09/12 19:01, , 18F
原始資料讀錯後面推斷自然就會錯誤,治史者應當為鑑
09/12 19:01, 18F
※ 編輯: ntnurod (114.37.95.252), 09/12/2015 19:59:01

09/12 20:58, , 19F
一樣是有馬拉的,不過是戰鬥部隊(砲兵連),也是類似這
09/12 20:58, 19F

09/12 20:59, , 20F
樣的編制,德國輕榴彈砲(105)砲兵連,官4員、士官30、
09/12 20:59, 20F

09/12 21:01, , 21F
兵137,總共171人,也是有砲4門,馬153匹,馬車16輛
09/12 21:01, 21F

09/13 19:35, , 22F
挖這討論串難得有如此專業的文章!
09/13 19:35, 22F

11/19 14:20, , 23F
11/19 14:20, 23F
文章代碼(AID): #1LyqlhfV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9 之 28 篇):
文章代碼(AID): #1LyqlhfV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