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七省號的軌跡與海上馬車伕的巔峰[7]

看板Warfare作者 (會飛的企鵝)時間10年前 (2014/03/01 00:16), 編輯推噓10(1006)
留言16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低地國的怒火 在1672年的索爾灣海戰後,聯省共和國成功保住海上貿易的路線,英法聯軍(還有不甚重 要的明斯特和科隆)發現聯省共和國仍能頑強抵抗,戰局陷入泥濘,閃電戰的計畫失敗讓 聯軍不能久戰的弱點逐漸顯露。 荷蘭政府在1672年的後半年把法軍阻擋在水道線上,曾經在八十年戰爭中發揮效果的洪水 又一次拖延了敵人的前進,而且路易十四不願意冒險強行踏過泥濘的地方,因此錯過了摧 毀聯省共和國的時機。 在此同時,共和國境內掀起滔天巨浪,陸地上屢戰屢敗且曾向英國和法國提議單獨停戰( 雖然因為條件過於苛刻而破局)的共和黨政府被視為無能腐敗,結果遭到各地反抗而倒台 。大議長約翰˙德˙威特和他的弟弟作為共和黨的領袖不但被迫辭職,更不幸被暴民刺殺 ,情況更顯混亂。 幸好上台的不是別人,而是日後被視為不世出明君的威廉三世,他當上共和國執政後,以 堅毅的形象和宣傳有效的平定了國內的亂象,並且在啟用親信的同時也沒有對共和黨人痛 下毒手,畢竟這些人才在危急存亡之秋更顯重要。 德˙魯艾特作為共和黨的重要人物,在新政府上台的同時下獄,但是過不多時就被威廉三 世放出來,並在隔年得到一個新創的軍階「海陸副司令」,位於身兼總司令的威廉三世和 海軍副司令之間。荷蘭海軍體制並不嚴謹,所以常常創立新的軍階或職位,插入既有的軍 階之間。 威廉三世本人並非特別優秀的指揮官,但是他繼承奧蘭治家族的研究與改革精神,有效的 改良了聯省共和國陸軍的後勤體系,如此一來,共和國就能集中兵力與法軍主力周旋。 到了1672年年末,共和國的情勢大為改善,對法國的壓倒性戰況感到憂懼的哈布斯堡王朝 兩大分支撕毀中立條款,和共和國結盟;同時,繼承權受到爭議的克萊費公國持續被法軍 佔據,北德意志各邦國多次交涉未果,最後也決定撕毀中立條款,向共和國伸出援手。 在1672年的秋冬兩季,荷蘭陸軍成功把法軍阻擋在水道線上,雖然法軍曾嘗試走過結冰的 河川,卻因為後勤線被騷擾而被迫退卻,畢竟戰場離母國實在太遠,而明斯特和科隆兩個 盟國比較像拖油瓶而非助力,明斯特在單獨作戰時陷入苦戰,科隆則把軍隊交給法國指揮 。 到了隔年春天,冰雪融化讓路況再次惡化,荷蘭海軍中將約翰˙德˙利夫德組織的雪橇連 隊也持續打游擊,這些阻礙令原本以為勝券在握的法軍遲遲未有更多進展,在泥濘中動彈 不得。 為了徹底摧毀荷蘭人的反抗決心和有生力量,英法聯軍決定另闢西部戰線,也就是用聯合 艦隊運送大軍登陸聯省共和國的海岸,荷蘭陸軍兵力不足,在夾擊下肯定會被殲滅。 然而這個計畫有諸多問題,共和國的海軍依然稱雄海上,而即便擊敗了這支艦隊,英國和 法國也都缺乏登陸戰的經驗的訓練,而且兵力都已見肘,所以集結在懷特島(英國南方)的 登陸部隊為數不多,僅六千人。 在此同時,英國和法國之間的互相猜忌愈加嚴重,甚至懷疑對方正和聯省共和國達成協議 ,這些嫌隙讓合作產生問題。同時,剛起步的法國海軍也被命令不得冒險,在這場戰爭中 以培養經驗為第一優先,所以常常採取保守策略,讓英國海軍必須負擔海戰的主軸。 渺茫的希望,龐然的壓力 德˙魯艾特在重掌大權之後開始籌畫下一步行動,奧蘭治黨人的回歸讓人才耗損嚴重的荷 蘭海軍稍微回復了點元氣,但仍不足以正面挑戰英法聯合艦隊。 荷蘭海軍先是計畫突襲泰晤士河,要把大量船隻自沉在河川的狹窄處,如此就可以把英國 海軍主力暫時封在母港中,自己則可以輕鬆橫掃海洋上剩餘的敵人,但是英國艦隊及時出 動,避免了災難。 被發現意圖的德˙魯艾特退回國內重整,他把艦隊部署在庫內維爾,這個港灣被海岸包夾 ,水面狹窄而難以展開,可以有效削弱英法聯合艦隊的兵力優勢。剛復出的荷蘭海軍副司 令科涅利斯˙川普也指揮先前還沒準備好的馬士河、澤蘭兩支分艦隊前來加入,準備決戰 。 聯省共和國的菲士蘭省此時遭到明斯特大主教攻擊,格羅寧根被圍攻,菲士蘭海軍部必須 為本地守軍暢通補給,所以至今無法前往加入主力,這讓德˙魯艾特的艦隊並未包含全國 主力,只有五分之四。 在準備作戰的時候,德˙魯艾特把擔任執政的威廉三世的手諭傳達給所有船長,告誡他們 不只是國家的勇士、也是基督教世界的勇士,而對任何懦夫而言,「最不安全的地方就是 母國的港口,因為他們絕對無法逃離正義的制裁和同胞的詛咒和恨意」。 規模遠小於敵軍的荷蘭海軍自嘲為「渺茫的希望」,因為他們僅有六十幾艘戰艦,英國和 法國卻集結了八十餘艘,兵力和火炮數量也差距頗大。儘管如此,他們仍不能龜縮港內, 必須為了國家的存續而出海迎戰。 淺海的主場優勢 英法聯合艦隊在長久的準備和等待後,終於決定攻擊位於庫內維爾的荷蘭艦隊,他們在五 月底、六月初啟航,中間一度被暴風雨所阻礙,所以拖延了數日才逼近敵人。 英軍總指揮魯珀特親王預期荷蘭海軍在兵力劣勢下退往赫勒富茨勞斯,所以在開戰當天的 早上九點抽調所有的輕型船艦,組成一支分艦隊往北切斷荷蘭海軍的退路,這些輕型船艦 比較容易駛入岸邊的淺水域,移動也較快,適合追擊和騷擾撤退中的敵人。 然而,德˙魯艾特並未退縮,荷蘭艦隊維持著備戰陣型,這迫使英軍召回那支分艦隊,而 在英軍正要重整陣列的時候,荷蘭艦隊終於行動了─但是並非向北撤退,而是直接發起進 攻。 為了避免敵方取得順風,英法聯合艦隊顧不得陣型不整就前進作戰,海戰於是在中午爆發 。基於對近海環境的了解,德˙魯艾特和他的手下把荷蘭艦隊駛近海岸,聯合艦隊卻害怕 撞上暗礁而很難隨便進逼。 坐鎮聯合艦隊前鋒的魯珀特親王先帶著半支艦隊向東北方前進,攻擊川普指揮的荷蘭前鋒 。英軍的大批巡防艦嘗試沿著灣澳北側迂迴,但是陣型還沒重整好而難以執行這種精細的 戰術。 本來魯珀特親王可以從西側以戰列艦直攻川普,但是出於不明的原因他選擇往西南退卻, 在上風處卻只和荷蘭前鋒做遠距離的交火。荷蘭艦隊雖然數量較少,卻能利用下風處的射 程優勢打成平手。 http://ppt.cc/CFnt 魯珀特親王後來將因為這件錯誤的決定備受批評,他反駁說是顧慮到暗礁,但是在港灣正 中央不應該有此等顧慮,所以沒有人知道他這樣保守的原因。 英姿如昔,無人敢擋 德˙魯艾特坐鎮艦隊中軍,他本來命令中軍指揮官─海軍副司令亞爾˙強斯˙范˙耐斯─ 緊跟著前鋒,並一度打算上前支援遭到集中攻擊的川普分艦隊,但他隨後看到擔任聯合艦 隊中軍的法國艦隊有部分往南支援後衛之間的戰鬥,從而造成法軍戰列線的漏洞。 看到這個機會,身經百戰的德˙魯艾特立刻下了重要的決定:中軍轉向西南,嘗試切穿敵 軍,與己方前鋒斷開。還在中軍位置的法軍看到這個行動大為震撼,一方面害怕己方就此 被擊潰,一方面欣喜於有學到海軍先進國的戰術。 堅守保存戰力此一原則的法軍主力不敢和荷蘭中軍相抗衡,向西北方的後撤以保持順風, 但是和魯珀特親王一樣沒有利用上風處的機動力優勢反擊。 見到敵方的膽怯迴避,德˙魯艾特評論道:「七省號仍能使敵人感到敬畏啊。」並繼續往 左(西南)迴轉,移動到英法聯合艦隊後衛的另一側,這個迴轉讓聯軍後衛倉皇失措,因為 如果七省號能抵達港灣的南側,他們將被荷蘭艦隊的中軍和後衛夾殺在岸邊而無法逃離。 聯軍後衛立刻開始逃亡,後衛總指揮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斯普拉格的分艦隊堪堪從西側 逃脫,但是跟隨在後的另外幾名英、法將領卻被截斷了退路。與此同時,原本靠向岸邊的 荷蘭後衛也跟著中軍進行大迴轉,形成切穿聯合艦隊的大好局面。 到這時候,英法聯合艦隊已經分成互不聯繫的四隊,其中英軍組成的前衛被荷蘭前衛牽制 在北側,法軍主力退往西北側,後衛的一部份逃到西側,英軍和法軍剩下的部分則仍在南 側靠向岸邊的近海。 找不到戰術簡圖,我只好用小畫家畫,畫很爛請見諒 @_@: http://i.imgur.com/b17UAUG.png
(紅色是英軍,藍色是法軍,橘色是荷蘭,四個圈是聯軍被切割成的四隊) 如今德˙魯艾特為首的荷蘭艦隊主力大可先把背靠南岸的敵軍殲滅,然後再回頭繼續打擊 陷入大混亂的敵軍,但是他從剛剛轉向開始就不知道前鋒的戰況如何,所以決定先救援友 軍,放過亟欲逃跑的獵物。 荷蘭艦隊的中軍和後衛於是調頭東北方,改由位置偏北的後衛在前,原本帶頭的中軍跟隨 在後。德˙魯艾特下令時說:「首要的事情先做;幫助朋友比傷害敵人更重要。」 指揮荷蘭前鋒的川普此時正努力鼓舞手下的士氣,他到目前已經交戰四個小時,面對的敵 人始終比自己多,看到友軍馳援後,他大喊:「是『祖父』!他來幫助我們了。作為回報 ,只要我還在呼吸,我就決不會背叛他。」 (「祖父」是德˙魯艾特最知名的綽號) 科涅利斯˙川普和德˙魯艾特過去曾有過不少爭執和不愉快,甚至造成川普的解職,如今 兩人為了守護國家已盡棄前嫌,這兩位馬爾騰˙川普陣亡後的海軍領袖能通力合作,就能 保證聯省共和國海軍體系運作無虞。 荷蘭艦隊在確認各個分艦隊相連之後,又一次轉往西南方,原中軍在前、原後衛在中、原 前鋒在後,形成完美而連續的一道戰列線;英法聯合艦隊也在同一時間試圖組成新的戰列 線,但是先前的混亂讓他們難以指揮和列陣,遲遲未能完成行動。 英國海軍上將愛德華˙斯普拉格先前曾在聖詹姆士日海戰中與荷蘭海軍副司令科涅利斯˙ 川普結仇,此時不顧自己本在西南,把自己的分艦隊帶往北段和死敵決戰,但這樣卻使艦 隊更加混亂:南段缺乏兵力,北段卻被斯普拉格硬是插了進來。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荷蘭艦隊屢次穿插到英法聯合艦隊的另一側,在過程中猛烈攻擊對方 ,但是聯軍仰賴兵力的優勢仍能頑強抵抗,直到日落時分才撤出戰局,結束長達九個小時 的第一次庫內維爾海戰。 牢不可破的海上防線 第一次庫內維爾海戰被視為戰術上的平手,因為雙方的損失相當接近(共和國有一名中將 、一名少將陣亡),但是在戰略上卻是聯省共和國的大勝利,聯軍不但未能摧毀共和國的 海上力量,還難堪的被逐出近海,登陸計畫也必須擱置。 這場海戰有幾點可以注意的地方:第一當然是德˙魯艾特的猛然迴轉,面對數量優勢的敵 人還敢把部隊分開行動,史上只有幾個名將成功過;第二是法軍仍然作戰不力,畢竟他們 是抱持練兵的態度支援英軍;第三是荷蘭海軍在淺水水域擁有的優勢太大,在這種主場僅 動員八成兵力就能打到平手。 聯合艦隊在敗退後仍沒有回國,而是停泊在庫內維爾之外,意圖誘使共和國主力艦隊出來 遠海交戰,這種寬闊的海面對船艦數量較高的聯軍較為有利。德˙魯艾特和他那些身經百 戰的手下當然知道對方在想什麼,也自有打算。 第二次庫內維爾海戰迫在眉睫,只要荷蘭海軍遭受任何一場敗北,聯省共和國就會覆滅, 整個西歐都把目光聚焦在這片海域,就看七省號是否能再次帶領共和國引以為傲的艦隊突 破重圍。 私以為這應該是德˙魯艾特的人生代表作,正面交戰把兵力優勢的對方逐出近海, 單單這場海戰就可以被稱為名將了。 討論:敵軍兵力優勢,卻把己方的部隊分開行動,最後取得勝利而成為名將, 有哪些例子啊 ?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亞歷山大大帝,高加米拉戰役應該算是把部隊分開來吧? 其他我一時之間想不到,有請高手。 -- 假如這樣我也死不了,我就會成為高手。 ~ <武道狂之詩> 荊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13.199

03/01 00:35, , 1F
貓耳推
03/01 00:35, 1F

03/01 00:36, , 2F
03/01 00:36, 2F

03/01 00:41, , 3F
特拉法加的納爾遜,分成兩支分艦隊,而且還是以沒佔
03/01 00:41, 3F

03/01 00:41, , 4F
到T頭的劣勢贏得勝利,這應該算吧?
03/01 00:41, 4F

03/01 00:55, , 5F
納爾遜那招我覺得算是雙縱陣 那算是分散兵力嗎
03/01 00:55, 5F

03/01 01:14, , 6F
中日大東溝海戰海戰算嗎?日12打14、還騰出4艘打游擊 ...
03/01 01:14, 6F

03/01 01:36, , 7F
下巴推~
03/01 01:36, 7F

03/01 01:38, , 8F
蒙古人常常這麼做 一批人誘敵詐敗 一批人埋伏突擊
03/01 01:38, 8F

03/01 01:38, , 9F
不然就是分出許多小隊 不定時突擊敵人
03/01 01:38, 9F

03/01 02:29, , 10F
沒佔到T頭優勢還雙縱陣?納帥也太勇猛了點
03/01 02:29, 10F

03/01 02:29, , 11F
況且他給柯林伍德支隊的任務跟本隊不同,算是分兵吧
03/01 02:29, 11F

03/01 09:54, , 12F
尾巴推
03/01 09:54, 12F

03/01 10:43, , 13F
推推
03/01 10:43, 13F

03/01 11:41, , 14F
小腿推 七省號威震七省
03/01 11:41, 14F

03/03 14:46, , 15F
隆美爾在北非初期的戰役 算不算
03/03 14:46, 15F

05/03 11:19, , 16F
大推
05/03 11:19, 16F
文章代碼(AID): #1J4BPbG0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