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鴉之野望:中世紀東歐的末日戰記[2-3]

看板Warfare作者 (會飛的企鵝)時間11年前 (2013/06/16 23:23), 編輯推噓10(1000)
留言1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描繪反攻策略 匈雅提在1441到1442年連續戰勝鄂圖曼軍隊,不但確立他在東歐的名聲,也在實質上損害 了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控制力;另外,東歐還得到消息說鄂圖曼在小亞細亞的一場叛亂 中陷入苦戰,蘇丹穆拉德二世本人甚至一度被擊敗。 於是,他在1443年發動了「長征」,又稱為瓦爾納十字軍。匈雅提希望透過這樣的一場攻 勢削弱鄂圖曼,最後引發巴爾幹地區的獨立運動,而為了達到所需要的兵力,他向天主教 會求助,用聖戰名義召集了不少東歐貴族。準備行動在1442年年底開始,到隔年春天才大 致完成。 1443年夏季,大軍集結於布達(布達和佩斯當時還是分開的),正式出兵,軍中地位最高的 是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但實質上的總指揮是經驗豐富的匈雅提。這支軍隊向南進軍時, 塞爾維亞和瓦拉幾亞這兩個牆頭草眼看狀況不妙,選擇暫時倒向基督徒並派出援軍,如此 一來,十字軍的兵力已達三萬五千人以上。 鄂圖曼完全沒有意料到十字軍會選擇在接近秋季時才發動攻擊,因為這個時間點離冬天不 遠,大規模行動很難在太過寒冷之前完成。雙方的第一場正面交戰發生在九月,匈雅提的 手下敗將伊沙克˙貝伊在摩拉瓦河北岸布陣,希望能為後方爭取一些時間,卻仍遭迅速擊 敗,被迫過河南撤。 十字軍在十月底到達尼什,一座鄂圖曼先前從塞爾維亞奪走的大城市。主力部隊跟上前鋒 後,匈雅提在十一月初殲滅為數不多的守軍,進駐城中,附近的鄂圖曼隨即趕來,希冀奪 回這個戰略要地。 三名鄂圖曼指揮官在尼什陷落之後,分別帶兵逼近十字軍: 卡希姆˙帕夏,魯米利亞的一位貝勒貝(貴族)。生平不詳。 圖拉罕˙貝伊,貴族出身的猛將,多次攻打拜占庭,戰功彪炳。 伊沙克˙貝伊,出身奴隸,被貴族收為養子,曾對抗阿爾巴尼亞叛軍。 這三支軍隊對十字軍呈包夾之勢,但缺乏良好的協調,被匈雅提以內線作戰接連擊破,少 數滲透戰線的土耳其士兵隨後亦遭殲滅。鄂圖曼軍隊被擊潰之後,這幾名指揮官焚燒了撤 退時經過的所有村鎮,一路退到保加利亞的大城市索菲亞,等待已經解決東方叛亂、正全 速趕來的蘇丹穆拉德二世。 尼什戰役是繼鐵門戰役之後,匈雅提對鄂圖曼達成的另一個里程碑,這場戰鬥的死傷人數 不明,但是從土耳其人戰後罕有的焦土戰略來看,肯定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然而,尼什戰 役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於消滅的土耳其人有多少,也不是這個地理位置有多大的戰略意義, 而在於一小隊逃兵。 1443年11月初,喬治˙卡斯特里奧蒂,一名阿爾巴尼亞的貴族和鄂圖曼的五千騎兵將領, 帶著三百名阿爾巴尼亞輕騎兵臨陣脫逃,無視於在他身後爆發的尼什戰役。不久之後,他 用偽造的書信進入克魯雅城,假稱被任命為新的執政官,隨後高舉對抗鄂圖曼的旗幟,成 為阿爾巴尼亞獨立運動的一員。 喬治的本名並不怎麼有名,那是因為人們用另一個稱號來代表他,二戰德軍在阿爾巴尼亞 成立SS武裝親衛隊第21師的時候,也是用這個名字作為代稱。 這個名字是土耳其語的「阿納夫特魯˙伊斯坎德˙貝伊」,轉換語言後簡稱「斯坎德培」 ,意為阿爾巴尼亞的亞歷山大,這個稱號並不過分,因為這位阿爾巴尼亞戰神日後將為震 撼南歐,讓鄂圖曼人為先前對他的虧欠懊悔不已。 不過,此時阿爾巴尼亞的反抗軍還不到火候,真正令鄂圖曼感到芒刺在背的,是正在進軍 保加利亞的十字軍。為了與匈雅提對抗,蘇丹穆拉德二世已經動員了所有的戰力,親自前 來和白騎士一決勝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0.29.212

06/16 23:57, , 1F
推~
06/16 23:57, 1F

06/17 00:19, , 2F
06/17 00:19, 2F

06/17 00:58, , 3F
06/17 00:58, 3F

06/17 01:04, , 4F
總覺得寫得不夠詳細 蠻簡略的
06/17 01:04, 4F
因為這些不怎麼有名的戰役記載太少,有很多資料的大戰還沒有寫到。 ※ 編輯: jimmy5680 來自: 1.160.25.130 (06/17 07:56)

06/17 12:47, , 5F
大推
06/17 12:47, 5F

06/19 14:56, , 6F
敲碗
06/19 14:56, 6F

06/20 02:25, , 7F
06/20 02:25, 7F

06/21 13:40, , 8F
吃了開胃菜,大餐大餐上了沒呀~~ XD
06/21 13:40, 8F

06/24 18:06, , 9F
06/24 18:06, 9F

10/11 13:01, , 10F
10/11 13:01, 10F
文章代碼(AID): #1HlTXpOC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