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說宋夏戰爭[1]

看板Warfare作者 ((Nomis))時間12年前 (2012/05/31 01:17), 編輯推噓21(2107)
留言28則, 2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提到宋夏戰爭,一般人的事後廟算當中少不了要考慮的是交戰雙方有馬無馬的區 別。騎兵在宋夏戰爭中當然是有很重大的意義的,不過這個意義我們最好放在一個具 體的時空中來理解,而不是抽象的泛泛而談。在把這塊拼圖湊上去之前我們先看看它 四鄰圍繞的是哪些圖像。我們從宋夏開戰後宋朝所遭遇的第一場大敗三川口之戰說起 。下面這段史料是搭配地圖對讀之用,宋夏戰爭的特徵之一其實看圖就可以了解七八 分。《續資治通鑑長編》康定元年正月癸酉段: 「元昊乃盛兵攻保安軍,自土門路入。壬申,聲言取金明寨,李士彬嚴兵以待之 ,夜分不至,士彬釋甲而寢,翌日奄至,士彬父子俱被擒,遂乘勝抵延州城下。 (范)雍先以檄召鄜延、環慶副都部署劉平於慶州,使至保安,與鄜延副都部署石 元孫合軍趨土門。及是,雍復召平、元孫還軍救延州。平得雍初檄,即率騎兵三千發 慶州,行四日,至保安,與元孫合軍趨土門。有蕃官言賊已入寨,直指金明,而雍後 檄尋到,平、元孫遂引還。乙亥,復至保安。平素輕賊,謂其下曰:「義士赴人之急 ,蹈湯火猶平地,況國事乎!」因晝夜倍道兼行。丁丑,至萬安鎮。平、元孫領騎兵 先發,步軍繼進,夜至三川口西十里止營,令騎兵先趨延州奪門。時鄜延都監黃德和 將二千餘人屯保安北碎金谷,巡檢万俟政、郭遵各將所部分屯。雍皆召之為外援,平 亦使人趣其行。戊寅,旦,步兵未至,平與元孫還逆之,行二十里乃遇步兵。乃德和 、政、遵所將兵悉至,五將合步騎萬餘,結陳東行五里,平令諸軍齊進。 http://tinyurl.com/74xuzde 至三川口,遇賊,時平地雪數寸,平與賊皆為偃月陣相嚮。有頃,賊兵涉水橫陣 ,遵及忠佐王信薄之,不能入,官軍爭奮,殺賊騎五七百人,乃退。賊復蔽盾為陣, 官軍亦擊卻之,奪盾,殺獲及溺死者又八九百人,平左耳右脛皆中流矢。 http://tinyurl.com/7tlqrkk 日暮,戰士上首級及所獲馬論功,平曰:「戰方急,且自記之,悉當賞汝!」語 未已,賊以輕兵薄戰,官軍卻引二十餘步。黃德和居陣後,見軍卻,率麾下軍走保西 南山,眾軍隨皆潰。平遣其子宜孫馳追德和,執其轡拜之曰:「當勒兵還,并力拒賊 。奈何先引去!」德和不從,遂策馬遁,與宜孫皆趨甘泉。平遣軍校以劒遮留士卒, 得千餘人,力戰拒賊,賊退還水東。 http://tinyurl.com/7quklth 平率餘眾保西南山下,立七寨自固,距賊一里所。賊夜使人至寨問主將所在,平 戒軍士勿應。復使人詐為戍卒送文牒者,至則殺之。夜四鼓,環寨大謼曰:「幾許殘 卒,不降何待?」平使人應之曰:「狗賊,汝不降,我何降也?明日救兵大至,汝眾 庸足破乎?」己卯,賊黎明復呼曰:「汝降乎?不然,當盡死!」又使人應之曰:「 汝欲和者,當為汝言之於朝。」賊舉鞭麾騎士自山四出,合擊官軍,平與元孫巡陣東 偏,賊衝陣分為二,遂與元孫皆被執。」 http://tinyurl.com/6vulfjs 這篇開場白有點冗長,其實第一張圖(http://tinyurl.com/74xuzde)就足以令人 一目了然宋夏戰爭是在甚麼樣戰場上開打的,而在這個戰場上騎兵看起來沒有步兵有 利,這一點其實宋人知道的很清楚。蔡襄在仁宗朝時說: 「論者或以西虜之俗善騎射,習戰鬥,以為非北人之比,臣竊謂過也。大凡騎軍 利平地,步卒利險隘,得地形之利者勝勢常多。趙魏之地,千里無關塞之險,虜善騎 射,故勝勢多在彼也;今西邊之地,自鄜延、環慶、涇原,沿邊三路皆是山險要塞之 處,此乃步卒之地,非騎車之利。若以其俗善騎射、樂戰鬥則不減北人,若論步騎之 利,則地勢異矣,故勝勢常在我也。」(《端明集》卷十九〈論地形勝負〉) 那麼至少在戰術或戰鬥的層面上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宋軍的失敗歸結於有馬無馬; 我們要看一下西夏軍隊的組成。西夏的基層軍事單位可能是與民政單位合一的,這個 民政單位「遷溜」到戰時就轉變為「溜」,與各部族首領所統轄的範圍基本一致[1]。 「溜」之下又有若干「抄」,是最基層的單位,可以對比為宋軍的「隊」。一個「抄 」由一名「正軍」、二到九名「輔主」以及若干名「負擔」所組成。在西夏仁宗朝時 所編著的《天盛律令》中,按照西夏社會上(編人,即諸臣僚屬)、中(農、牧主)、下 (使軍)三層的順序分別規定了這三類兵員的武裝配備[2]: 官馬(匹) 弓(張) 箭(枝) 槍(枝) 劍(柄) 長矛杖(枝) 編人 正軍 1 1 50~500 1 1 0 正輔主 0 1 20 0 0 1 負擔 0 1 20 0 1 1 牧主 正軍 1 1 60 1 1 1 正輔主 0 1 30 0 0 1 負擔 0 1 20 0 0 1 農主 正軍 1 1 30 1 1 1 正輔主 0 1 20 0 0 1 負擔 0 1 20 0 0 1 使軍 正軍 1 1 30 1 1 1 正輔主 0 1 20 0 1 0 負擔 0 1 20 0 1 0 我們可以發現一抄之中除了正軍之外,其它人根本沒有配發馬匹,也沒有裝備與 馬相應的槍(應該是馬槊)而是長矛杖(既然說是杖,在功能上大概也強調杖擊)。《宋 史》〈夏國傳〉所謂「步兵挾騎以進」這句話我們看起來有些難解,因為一般騎兵是 配置在兩翼挾步兵才對;檢視過上面的配置之後我們才能明白這是形容一「抄」當中 的情況。換言之,在純粹的騎兵編隊(「鐵鷂子」)外,還有另一種數名至十數名步兵 護持騎兵前進的編隊,也就是所謂的「步跋子」。熟悉日本戰國史的可能馬上會聯想 到武田騎兵隊的「真相」--由步兵前呼後擁的騎手所組成的戰術單位,恰好也誕生 於甲斐、信濃的山岳地帶。(待續) [1] 杜建錄,史金波《西夏社會文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2010),頁85。 [2] 王天順主編,《西夏天盛律令研究》(蘭州,甘肅文化,1998),頁177-178。按: 這裡省略了箭囊、箭扣、弓弦、馬披和盔甲。 [3] 《西夏社會文書研究》,頁151-16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80.34

05/31 01:18, , 1F
一次寫完太費神 先這樣
05/31 01:18, 1F

05/31 01:34, , 2F
是被珠三角釣出來的嗎
05/31 01:34, 2F

05/31 01:36, , 3F
歐歐歐歐歐! 又有好文可以看了
05/31 01:36, 3F

05/31 01:37, , 4F
感覺是個有趣題目
05/31 01:37, 4F

05/31 02:09, , 5F
推推推
05/31 02:09, 5F

05/31 02:20, , 6F
nice~
05/31 02:20, 6F

05/31 06:31, , 7F
推:(有錯字→天聖律令) 另橫山以南利步不利騎在真宗朝
05/31 06:31, 7F

05/31 06:42, , 8F
就有討論過,見《長編》咸平五年二月庚寅條 (然後剛剛搞
05/31 06:42, 8F

05/31 06:42, , 9F
錯,是天盛律令沒錯,我搞笑了XD)
05/31 06:42, 9F

05/31 09:15, , 10F
大推
05/31 09:15, 10F

05/31 09:33, , 11F
大推
05/31 09:33, 11F

05/31 09:47, , 12F
大推
05/31 09:47, 12F

05/31 11:51, , 13F
+++++++++
05/31 11:51, 13F

05/31 12:01, , 14F
推~
05/31 12:01, 14F

05/31 12:15, , 15F
珠三角君:俺是戰史版釣魚冠軍!
05/31 12:15, 15F

05/31 14:02, , 16F
push
05/31 14:02, 16F

05/31 18:29, , 17F
大推
05/31 18:29, 17F

05/31 21:43, , 18F
05/31 21:43, 18F

05/31 22:00, , 19F
大推 期待續集
05/31 22:00, 19F
※ 編輯: Nomic 來自: 1.162.80.34 (06/01 01:21)

06/01 01:50, , 20F
06/01 01:50, 20F

06/01 09:42, , 21F
06/01 09:42, 21F

06/01 12:54, , 22F
好文
06/01 12:54, 22F

06/01 19:29, , 23F
我對這段歷史產生興趣是因為"敦煌"
06/01 19:29, 23F

06/02 02:19, , 24F
有問題 如果說由步兵前呼後擁的騎兵不就是一個指揮騎馬代
06/02 02:19, 24F

06/02 02:19, , 25F
步指揮一團步兵? 這樣算不上是騎兵吧
06/02 02:19, 25F

06/04 18:17, , 26F
06/04 18:17, 26F

08/13 07:30, , 27F
08/13 07:30, 27F

09/16 03:39, , 28F
09/16 03:39, 28F
文章代碼(AID): #1FnbO_ed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