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萬曆援朝戰爭始末(四)慶長之役-漆川梁之戰

看板Warfare作者 (杜老爺)時間15年前 (2009/06/18 02:1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風雷之擊 - 漆川梁之戰 輸掉 文祿之役 的關鍵之一就是海路不通。 因此, 日軍決定在發動陸地攻勢之前, 一 定要把朝鮮水軍消滅干淨! 第一步, 自然就是除掉 李舜臣。 由於朝鮮政府暗弱昏昧, 日本人的反間計獲得極大成 功, 幾乎讓 李舜臣 死在自己人手裡。 朝鮮政府還唯恐日軍太過勞累, 更新任 元均 頂替三道水軍使之職。 誰都知道這個 元 均 除了畏敵怯戰, 就只會在功勞簿前爭風吃醋。 有這樣的統帥, 朝鮮水軍想不被滅也 難了。 (雖然中了反間計, 但朝鮮政府如果派個比 李舜臣 差不多或更厲害的角色統帥 水軍, 日本人還是得吃不了兜著走。 誰知他們千挑萬選竟挑了 元均 這麼個蠢材! 看 來國家興亡, 與外國無涉, 都在本國統治階層的一念之間!) 果然, 元均 甫一到任, 便廢除了 李舜臣 頒布的所有軍法號令和諸項制度。 許多曾經 跟著 李舜臣 出生入死的將領和士兵不是被貶逐, 就是遭流放。 很明顯, 元均 這是新 官上任三把火, 給自己立威啊, 順便也方便培植培植自己的勢力。 安插自己的勢力能 方便打仗也就罷了, 可這個 元均 上任以後竟不理軍務, 反而成天喝得酩酊大醉, 然 後倒頭就睡。 稍微有清醒的時候, 也忙著體罰士卒, 給那些 李舜臣 的舊部小鞋穿。 最後, 這小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 帶著自己的小妾入住中軍大帳。 眾將士大嘩, 再 也不肯盡心服從主帥調遣。 有些人甚至在私底下說跟著這樣的主帥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 真的遭遇日軍, 干脆轉頭就跑好了。 整支水軍隊伍在大敵當前之際, 反而離心離德, 號令不行, 幾至潰散邊緣。 相比朝鮮水軍, 日本水軍則是信心滿滿, 士氣高昂。 自 文祿之役 以來, 他們吃夠了 朝鮮水軍的苦頭, 回去後便臥薪嘗膽, 大力發展海船與火炮技術, 並努力操練水上戰 法。 這次卷土重來, 就是要報 文祿之役 的一箭之仇! 日軍在 釜山 聚齊全部水軍, 600艘戰艦, 但並沒有主動出擊, 反而如 姜太公 般坐起了釣魚台, 嚴陣以待。 奇怪 , 難道他們准備守株待兔, 讓朝軍自己來送死嗎? 果不其然。 6月初, 老相識 要時羅 又鑽到了 慶尚右兵使 金應瑞 的大營, 報告了一 個絕密消息: 日軍運輸隊不日即從海上開到 釜山, 朝鮮水軍只需全力迎擊, 必能全殲 之。 這可是繼關於 加藤清正 渡海的情報之後, 要時羅先生 為朝鮮人提供的又一次重 要軍情啊。 可不能再浪費機會了! 金應瑞 立刻通知 都元帥 權慄, 兩人都對此情報深 信不疑。 權慄 立刻下令, 趁日軍初到, 立足未穩, 元均 率所部朝鮮海軍攻擊 釜山 , 全殲日本全部海軍力量! 6月19日, 元均 艦隊從 閑山島 出發, 向東開進。 半路上, 遇到了 島津義弘 和 高 橋統增 部下的小股巡邏艦隊, 只經過短暫的交火, 元均 即下令全軍撤回大本營。 首次攻擊無功而返。 權慄 對 元均 這種三心二意的態度十分惱火, 再次督促他向 釜山 進攻。 連朝廷也開始懷疑 元均 是否真的能勝任 三道水軍使 的職位了。 無奈, 元均 只得再次收拾收拾, 發動第二次攻擊。 7月7日, 朝軍艦隊離開 閑山島。 雖已被貶, 但一直心系水軍的 李舜臣 在 元均 出發 之前蔔了一卦, 卦像呈“風疾水惡, 雷電交擊”, 乃大凶之兆。 果然這一出發, 元 均 和大半朝鮮艦隊便再也沒能活著回來。 烏紗帽受到威脅, 元均 這次出兵顯得格外焦躁。 傍晚時分, 朝軍艦隊開到離 釜山港 不遠的 絕影島, 累了一天的朝軍將士正准備休息。 忽然, 海平線上忽然出現了密密麻 麻的日軍艦隊, 約600余帆。 元均 大驚, 顧不得部下遠來疲憊, 下令全軍迎擊。 日 軍遲不出現, 早不出現, 偏偏在朝軍最疲弱的時候出現, 不能不說朝軍的動向一直都 在其掌握之中了。 要時羅 的反間計做得真出色呀。 日軍艦隊統帥是 藤堂高虎, 加藤嘉明 和 脅阪安治。 這些號稱戰國名將的家伙在 李舜 臣 面前如同三歲小孩, 不堪一擊。 但對付 元均 之流, 卻是綽綽有余。 此刻正值西 北風急, 朝軍逆風作戰, 在日軍優勢兵力前, 30艘朝軍戰艦被很快擊沉。 元均 被嚇 得魂飛魄散, 來個180度大轉彎, 下令全軍急撤。 一會全軍攻擊, 一會全軍撤退, 毫 無章法可言。 朝軍上下將士不明所以, 立刻陷入混亂狀態。 藤堂高虎 等人大喜, 更 是催兵猛攻。 殘軍退到 加德島。 朝軍上下又累又渴, 紛紛跑到岸上找水喝。 不料, 日軍早在岸上 布好埋伏, 正等著朝鮮人往口袋裡鑽呢! 朝軍士兵剛上岸, 忽聽一聲炮響, 四周突然 殺出3000多日軍, 在猛將 島津義弘 的率領下殺入朝軍陣中, 如猛虎撲羊一般。 400名 朝軍士兵瞬間丟了腦袋, 剩下的也都丟盔卸甲, 逃回船上。 元均 領兵再退, 一路潰退到 巨濟島 北岸的 漆川梁 才敢停下來歇口氣。 可能是被日 軍打蒙了腦袋吧, 元均 竟把全軍停在了 漆川梁, 整日躲在船艙裡喝悶酒, 再也沒發 布任何一道命令。 漆川梁 是位於 巨濟島 和 漆川 之間的一道狹窄水域, 且多有淺灘 , 非常不適合船身高大的朝鮮戰船行駛或停泊。 部將們數次想進言, 要求水軍轉停其 他海域, 可根本連 元均大人 的面也見不到。 權慄 也聽說進攻 釜山失利, 立刻出動 陸軍接應水軍的殘兵, 卻怎麼也聯系不上。 元大人 此刻可能正在醉夢中看見自己升官 發財的樣子吧。 (想升官發財絕對不是錯, 可也不能達到目的後就屍位餐素, 只拿權 利不盡義務啊! 元均 使用卑鄙手段擠走 李舜臣, 爬到了他的高位, 卻沒有能力接管 水軍, 保衛海疆, 最後鬧得國家山河破碎, 民眾生靈塗炭, 這不是禍國殃民又是什麼 ?) 元均 這一醉, 就是7天! 整整一個星期, 朝軍艦隊就呆在 漆川梁, 一動不動, 和砧 板上的魚差不多。 可得勝後的日軍卻並沒閑下來慶功。 他們正忙著調兵遣將包圍 漆川 梁, 以圖一舉消滅朝鮮水軍, 永絕後患呢!。 7月15日, 日軍開始集結。 500艘日軍 戰艦在 藤堂高虎, 加藤嘉明, 脅阪安治 和 島津忠恆 的率領下, 悄悄從 安骨浦 出 發, 逼近 漆川梁。 同時, 島津義弘 率陸軍2000從 加德島 移至 巨濟島 的 西北角, 打算從陸路會同水軍, 夾擊朝軍。 包圍圈布置完畢。 7月16日, 半夜剛過, 還在睡夢中的朝鮮水軍忽聽三聲炮響, 頓時四周火光衝天, 喊 殺聲不絕, 大驚。 “日本人殺來了, 快逃命吧!” 人人抱頭鼠竄, 心中只有一個念 頭。 整支朝鮮水軍還沒接仗, 便已潰敗。 500艘日艦沒遭到任何抵抗, 爭先恐後地衝 入 漆川梁。 日本兵跳上敵艦, 見人便殺, 然後燒船。 混亂中的朝軍毫無還手之力, 只能任人宰割。 部分朝鮮潰兵退至 巨濟島, 數百人紛紛跳船, 希望游上岸逃生, 卻 不幸受到早已久等的 島津義弘 的熱情招待, 更添無數冤魂。 看著滿海峽著火的朝鮮戰 船, 鍋島直茂 的兒子 鍋島勝茂 詩興大發, 直誇見此美景, 遠勝觀賞 吉野 的櫻花盛 會。 待得天色漸明, 慘烈的戰鬥才漸漸平息。 是役, 朝鮮水軍幾乎全軍覆滅, 三道水軍統 制使 元均, 全羅道右水使 李億祺, 忠清道水使 崔湖, 皆死於亂軍之中。 據生還者 描述, 元均 的旗艦好不容易衝出了日軍包圍, 但日軍仍在後面緊追不舍。 旗艦剛靠岸 , 朝鮮水兵便都一哄而散, 逃命去也。 誰也沒功夫搭理老邁肥胖的 元均。 元均 跑不 動, 終於在一棵松樹下被追上。 其結局如何後人不得而知, 但想必不是當場被格殺, 就是被拖回日軍大營砍了。 (下為 元均 被俘圖。 日軍拖著被捆得像豬玀一樣的 元均 , 准備回營請功 元均 的死活輕如鴻毛, 但 全羅道右水使 李億祺 的戰死實在是朝鮮水軍不可估量的損 失。 據目擊者稱 李億祺 與日軍死戰, 直至全軍覆沒, 最後自沉於海中。 自 文祿之 役 爆發以來, 李億祺 便作為 李舜臣 最得力的左右手, 轉戰於朝鮮沿海, 立功無數 , 是朝軍不可多得的將才。 他的戰死, 預示著 李舜臣 將孤軍奮戰, 獨撐海上危局, 直到與 大明 水軍會師的那一天。 唯一生還的高級將領只有 慶尚道右水使 襄楔。 襄楔 早看出全軍停泊在 漆川梁 的危局 , 數次向 元均 進言, 但都被置之不理。 襄楔 無奈, 只得約束自己屬下12艘戰艦, 要他們保持高度戒備狀態。 果然不出所料, 日軍來襲, 朝軍大潰。 只有 襄楔 旗下的 12艘戰艦由於早有戒備, 才逃得大難。 襄楔 回到 閑山島, 深知日軍不久即來, 守是 守不住了, 干脆一把火把兵舍, 糧草, 軍器燒了個干淨。 島上民眾也被指引到安全地 帶避難。 可惜, 在大多朝鮮人看來, 襄楔 的行為與臨陣脫逃無異。 連 李舜臣 也指責他連 元 均 都不如。 至少 元均 最後還是為國捐軀了。 可 李舜臣 也不想想, 沒有 襄楔 保留 下來的12艘戰艦為種子, 朝鮮水軍靠什麼本錢翻盤再來? 不幸的 襄楔 大概對只剩12艘 船的朝鮮水軍喪失信心了吧, 在 鳴梁海戰 前又想逃走, 最後被抓回來處決。 反觀葬送了整支艦隊的元均, 在戰後竟被朝廷追封為一等功臣, 與 李舜臣, 權慄 二 人並列為三! 而像 李億祺, 還有守 晉州 的 金時敏, 守 延安 的 李廷馣 等真正立 了大功的, 只能被封為二等功臣而已。 世道不公, 竟至於此啊! 7月21日, 漆川梁 的敗報傳到 漢城, 朝廷大驚。 危難之際, 朝廷終於又想到了 李舜 臣, 那個 文祿之役 中不敗的神話, 趕忙下令 李舜臣 官復 三道水軍統制 之職, 去 抵抗來勢洶洶的日軍。 可是僅僅12條船,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李舜臣 又憑什麼扭轉 乾坤? 南原之戰 漆川梁之戰 打響了 慶長之役 的第一槍。 8月1日, 日軍陸軍在 釜山 集結完畢, 在 黑田孝高 等人的調配下, 原 文祿之役 中的兩位先鋒官又被委以重任: 加藤清正 領兵 直撲 西生浦, 然後從東線殺入 全羅道, 小西行長 則彙合水軍, 從南海岸線發動攻擊 。 兩軍目標都非常明顯: 左右兩路夾擊, 盡快拿下 全羅道! 日本人為什麼對 全羅道 一往情深? 原來朝鮮多山, 惟 全羅道 擁有遼闊平原, 加上 水量充足, 氣候宜人, 是朝鮮國的天下糧倉所在。 文祿之役 期間由於朝鮮軍民的奮戰 , 全羅道 免遭蹂躪, 同時也保全了萬畝良田。 此次日軍再來, 特別耐心等待數月, 直到8月金秋時節才開始攻打 全羅道, 就是奔著搶糧來的啊! 如果日軍的戰略目標得逞 , 將能大大減輕由於山高路遠而造成的後勤壓力。 休戰期間, 朝鮮人也沒閑著。 前面提到朝鮮政府大量抽調民伕, 加固城池防御。 在 全羅道, 朝鮮人就在 公山, 金鳥, 龍紀, 富山 等地修築了山城, 以防日軍再來。 慶長之役 打響後, 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 都元帥 權慄 下令各地守軍暫避鋒芒, 堅守 山城待援。 “紅衣將軍”郭再佑 退無可退, 也躲入 昌寧 的 火王山 上, 決心學狼牙 山五壯士, 與日軍同歸於盡。 可 火王山 實在太過險峻, 日軍圍上來看了一眼, 搖搖 頭, 便撤走了。 8月17日, 加藤清正 率部殺到了 慶尚道 的 黃石城 下。 前 金海府使 白士霖 正巧在 城內, 卻怯於日軍兵威, 只堅守了一天, 便棄城而逃。 剩下的 安陰縣監司 郭逡 率 軍民死戰, 皆沒於城內。 郭逡 的兩個兒子 郭履祥 郭履厚 抱著父親的屍首痛罵日兵, 至死罵不絕口。 郭逡 的長女, 和 郭履祥 的妻子 慎氏 都已經逃出城外, 但一聽說 父兄丈夫戰死, 於是雙雙自縊於郊外林中。 戰後, 朝鮮政府謚 郭逡 “忠翼”之號。 慶尚道 名士 趙宗道 本可以在城破之前走脫, 但他認為狼狽逃竄非大丈夫所為, 男子 漢要死就死得堂堂正正, 便賦詩一首明志:“崆峒山外生猶喜, 巡遠城中死亦榮。” 帶著妻子共死於國難。 (崆峒山, 甘肅 名山, 相傳 黃帝 曾移駕此地問道。 這裡是 比喻 宣祖 曾往 平安道 避難。 巡遠城, 即 安史之亂 時 張巡 和 許遠 共守的 睢陽 城。 想不到 張睢陽 竟能成為許多外族人競相模仿的榜樣, 其浩然正氣真乃永垂不朽! ) 郭逡, 趙宗道 等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民族脊梁。 正在 加藤清正 忙著在 慶尚道 攻城略地之際, 小西行長 也從毫無防備的海岸線北上, 侵入 全羅道。 一路上, 日軍燒殺搶掠, 遠勝當年 文祿之役。 據日軍隨軍僧侶 慶念 和尚 在其所著《朝鮮日日記》記載, 日軍但凡見到身著白衣之人, 不論男女老幼, 盡 皆砍死。 (朝鮮人身著白衣者, 多為兩班士大夫階層) 更有許多百姓死於非命, 村莊 盡被焚為平地。 手段殘忍, 行徑野蠻, 令人發指。 8月12日, 小西行長 自 蟾津江 入海口登陸。 緊隨其後的, 便是左路軍司令官 宇喜多 秀家, 率領部將 島津義弘, 島津忠豐, 蜂須賀家政 等共4萬9600兵馬。 其兵鋒所指 , 乃是 全羅道 第一重鎮, 離海岸線只有20余裡的 南原城。 (下圖朝鮮南部地圖) ※ 編輯: sky5ll 來自: 134.208.34.107 (06/18 02:19)

06/19 15:29, , 1F
很期待後續啊,該不會是李舜臣用12艘船開無雙吧?
06/19 15:29, 1F
文章代碼(AID): #1AEJAjRW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