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攻擊台灣][第六章][控制台灣海峽上方 …

看板Warfare作者 (sixteen)時間15年前 (2009/04/16 00: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台灣與中國的最終目的都是控制台灣海峽上方空域。中國為了進行兩棲或空中登陸行動, 中國要建立空中控制的負擔會比台灣或美國來得更大。為了影響並支持登陸,解放軍至少 需要空優。反之台灣與美國並不需要為了反制或阻止中國的登陸而建立空優。只要台灣與 美國能守住空域並保持住不被中國獲得空優,它們可能就能夠阻礙,甚至擊敗登陸武力。 定義空域 台灣海峽最寬處約229公里,最窄處130公里。本章將台灣上方空域定義成150-350公里的 長方形,總涵蓋面積是48750立方公里。 這個空域與周圍區域被分割成武器交戰區(Weapon Engagement Zone, WEZ),其中包含 戰機交戰區(Fighter Engagement Zone, FEZ)、飛彈交戰區(Missile Engagement Zon e, MEZ)、和聯合交戰區(Joint Engagement Zone, JEZ)。(見附錄B解釋這些與其他 關鍵的空域控制詞彙) 涉入的武力 由於解放軍空軍將會攻擊台灣的機場、指揮與控制設施以及防空基地,可預測美軍將會攻 擊中國的基地,而台灣空軍會進行守勢空中行動。因此,這些參與者將會如何控制海峽上 方空域?第一,重要的是三方的軍力形式-空中、地面與水面上部隊;涉入戰鬥的武器形 式:戰鬥機、地對空飛彈與防空砲;以及地面與空中雷達系統提供支援的程度多寡。 在解放軍這一邊,最重要的成分將會是解放軍空軍與海軍航空隊的戰鬥機,並獲得地對空 飛彈、防空砲與雷達部隊的支援。除了自行擁有的地對空飛彈與防空砲之外,海峽裡的解 放軍海軍也將擁有海岸防衛部隊的防空砲設施。中國目前只有分配給海軍航空隊的少量 Y-8空中早期預警機(Airborne Early Warning, AEW)。然而解放軍空軍也正在添購俄羅 斯的A-50空中預警控制系統(Airborne Warning and Control System, AWACS)。 在台灣這一邊,台灣空軍擁有獲得地對空飛彈與防空砲支援的戰鬥機。台灣海軍也擁有搭 載在船艦上的地對空飛彈與防空砲,以及E-2T空中早期預警與電子作戰機。美國空軍與美 國海軍也部署戰鬥機,並獲得空中早期預警機與空中預警控制系統的支援。 空域分割 兩方都會控制該國領土上方的空域。基本上,如果某方飛機進入他方領空,另一方很有可 能使用它的地對空飛彈將之驅逐出境。無論哪一方要控制空域做為它的戰機交戰區,另一 方將會在戰機交戰區或飛彈交戰區使用它的地對空飛彈戰力。例如,解放軍空軍的SA-10 (S-300)地對空飛彈最遠可抵達90公里並且往下涵蓋靠近國土25公里處,最大距離高達 30000公尺。解放軍空軍也在面對台灣之處部署CSA-10地對空飛彈,但是它的射程只有SA- 10的一半並且無法射擊到飛機,除非飛機位在靠近海岸數哩之內。此外,解放軍空軍在 2001年試射俄製SA-20(S-400)地對空飛彈,其最大射程高達400公里,如果將它部署在 沿海,將會把大部分海峽掩蓋在射程內。 然而如上述,雙方最初的目標是進行壓制敵方防空火力的任務,藉以摧毀對方的地對空飛 彈與雷達系統,並使之永久或暫時無力行動。下一步則是發動戰鬥機,並在戰機交戰區內 部署他們的視距外空對空飛彈。根據某位美國空軍飛行員所言: 視距外射擊的交戰規則總是需要更貼近視覺可見的射擊。因為混淆與友方砲火的高風險性 ,在台灣的劇本中,視距外交戰規則甚至將會有更高的要求,或是可能在某些環境中不得 允許視距外射擊。 最後一步是空對空戰鬥。假設解放軍空軍當時已經擁有空中預警控制系統,雙方的空對空 交戰都會獲得來自空中早期預警與空中警告控制系統的支援。無論是哪一方暫時或永久地 在最後控制空域,都將藉由戰鬥中空中巡邏,維持二十四小時的存在。 每一方都在控制交戰區中面對特定挑戰。解放軍空軍必須在交戰區內部協調它的導航與地 對空飛彈之間的一致性。當飛機飛離沿海並通過交戰區時,解放軍空軍也必須與解放軍海 軍的沿海防禦部隊、船艦、地面部隊、以及空軍防空砲進行協調一致的共同行動。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專家分析,解放軍空軍飛機與陸基空防單位主要的協調方式,是空域與 時間的變化。解放軍的空防系統大幅度依賴空域控制措施與程序控制(主要是飛上空中走 道、進行嚴格的高度與留在區域內的時間限制,或是速度控制)的進行。雖然大部分而非 全部的解放軍空軍飛機擁有特定形式的敵我辨識系統,飛機與陸地部隊或陸地控制者之間 最佳的協調方法,是使用安全且可依賴的電子識別,其擁有可信的敵我辨識系統或其他方 法。解放軍空軍的問題不是與空軍地對空飛彈之間的協調,而是與解放軍海軍與地面部隊 沿著海岸部署的空防系統之間的協調。 台灣也擁有自己的挑戰。如上述,台灣空軍的準則要求地對空飛彈在友方飛機尚未完成部 署前,接擊來襲的敵方飛機。空軍必須與任何在海峽行動的海軍船艦一起協調控制空域。 然而最大的挑戰是台灣的飛機、船艦與空防部隊,與任何在海峽行動的美國海軍船艦和美 國空軍飛機協調一致共同行動。 除了美國軍隊打擊解放軍的機場、港口以及防空基地之外,美國非常有可能協調台灣的軍 隊將空域分割成數塊,台灣的飛機會在一個區塊中行動,而美國空軍與美國海軍的飛機將 會在共同或不同的區塊中行動。美國的空中早期預警與空中警告控制系統飛機,將會在台 灣上方或東方,支援戰鬥的飛機。依賴局勢的變化,另一個投入空中戰鬥的參與者很有可 能會是美國海軍神盾艦的地對空飛彈,特別是如果神盾艦正在進行彈道飛彈的偵察與攔截 任務的話。美國將有可能指派人員到台灣的防空指揮基地,進行協調行動。涉入戰鬥的所 有各方軍隊將使用共同的敵我識別概念,協調時間、距離,並指派飛機飛至某高度進入交 戰區。 空中戰術 任何解放軍空軍與台灣和美國之間的空對空交戰依賴許多關鍵因素,包括飛機、飛彈、和 槍砲的戰力、飛行員的熟練程度、和部署的戰術。歷史充滿許多的例證是,優越的一方獲 得新式飛機之後能夠翻轉的更好、飛得更高或更低、或是能夠更接近射擊。 在台灣海峽的局勢中,雙方的最大差異是,中國的飛行員在交戰中高度依賴地面控制截擊 (Ground Controlled Intercept, GCI),而美國與台灣的飛行員不用。更進一步來說, 中國目前並沒有一個空中指揮站用來控制戰鬥機。所以,它們必須依賴易被干擾或摧毀的 陸基雷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64.204
文章代碼(AID): #19vWbsiE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