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主題]顎圖曼帝國(至16世紀)「軍事機構」

看板Warfare作者 (Simon)時間19年前 (2005/06/03 01:52),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譯自Stanford Shaw, History of the Ottoman Empire and modern Turkey, Cambridg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1977, pp.122-134 -- 軍事機構(Seyfiye) 帝國的保護和擴張、維持秩序與安全、保證資源的適當利用、保護整個國家 系統其它部分的組織與功能,這些職責由統治階級中的軍事機構擔當,他們被稱 為「愛赫爾.賽依夫」(Ehl-i Seyf),意即「劍士」(Men of the Sword)。 陸軍 軍事機構主要分成陸軍與海軍兩個部分。前者又包括「卡普庫魯」(kapi.kulu) ,意思是「政府的奴隸」(slaves of the porte);還有地方部隊。 1.「卡普庫魯」(Kapi.kulu) 他們基本上是蘇丹的中央常備軍。最初他們的成員是俘囚和傭兵,不拘於穆斯 林或非穆斯林。後來則幾乎全由「德芙什美」(devshirme)系統中徵召而來的青年 組成。 (a)「新軍」(Janissary) 「新軍」步兵是卡普庫魯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德芙什美」系統所造就的 統治階級所組成的軍事武力。他們分成101個營(orta,battalion),各營由稱作 「籌把濟」(chorbaci)的指揮官指揮;「籌把濟」的字面意思是「杓湯的人」 (soup ladler)。其中34個營,每營40至70人,稱作「賽格邦」,意即「馴犬獵人 」(keeper of the hounds);其職責是作為蘇丹的個人衛隊,跟隨蘇丹出獵或打 仗。由於他們與蘇丹的距離如此接近,因此其他部隊的指揮官大部分就選拔自「 賽格邦」。賽利姆一世(Selim I)創造了特別的新營「指揮官單位」(commander unit)「阿.波魯克」(ag<a bo:lu:k);他們是「新軍」指揮官「阿」(ag<a,commander) 的個人衛隊,幫助指揮官執行逐漸增加的職務,包括維持首都的秩序、護衛蘇丹 、以及組成戰陣中軍隊的核心。搭配「新軍」的「貝克它什」(Bektashi)秘密教 派,其傳教者是「新軍」部隊的主要顧問,負責訓練其成員在各營中擔任軍中牧 師(chaplain),教導宗教信仰與知識。直到16世紀晚期「貝克它什」的成員才被 官方正式的配屬於軍中;其成員為第99營,而其宗師(grand master)則指派為該 營的「籌把濟」。 「新軍」理論上得隨時保持作戰狀態,準備於即時行動;因此其成員不准結 婚,必須待在他們的兵營並且經常訓練。在蘇勒曼(Su:leyman)麾下他們的數目不 超過三萬人,還不是軍中人數最多的部隊;但他們的組織、訓練以及紀律,他們 對於槍支、長矛、弓箭的精熟使他們成為帝國最重要的作戰武力,直到17世紀。 當沒有軍事行動時,「新軍」負責維持整個帝國戰略要點的安全。在伊斯坦堡(Istanbul) ,他們在召開帝國議會時於議會大門口站哨,擔任城市的警察和消防員;只有在 星期五晚上他們恪守宗教信仰去禮拜時才把這些責任交給其他人。他們也輪流戍 守全國城市的主要城門、村鎮、碉堡和警局,擔任地方城市的警務;通常每次輪 戍時間為九個月,然後回到伊斯坦堡的兵營。薪餉在每年的每季發放,另外有特 別獎勵作為個人完成特殊任務或困難任務後的報酬。 (b)砲兵 火砲的笨重使得新武器的廣泛接受和使用被延遲。封建騎兵排斥使用火器, 因為那妨礙了他們的迅速行動;但「卡普庫魯」步兵,也就是「新軍」,在穆罕 默德二世(Mehmet II)治下快速且完全的接受了它。在拜亞吉德二世(Bayezit II) 的領導下,在東安納托利亞(Anatolia)被馬穆魯克(Mamluks)擊敗的教訓促使蘇丹 開始為「新軍」裝備步槍(hand weapon)(火繩槍,harquebuse),發展比起過去機 動性更佳的火砲和更有效的彈藥,並將這些兵器的使用整合為一個整體以便協同 作戰同時發揮效用,而不是各部分各自為戰。「捷貝濟」(Cebeci)(甲匠,Armorer) 部隊負責製造和提供「新軍」這些武器,並把它們運送到使用的地點。「捷貝濟 」的成員也被訓練為使用步槍的步兵,另外還負責他們在伊斯坦堡的兵營附近、 面對聖所菲亞大教堂(Atasofya) 地區的警務。這支部隊量小質精,1574年時不超 過625人;只有在後來帝國衰退,軍隊數量普遍增長、標準和紀律瓦解的影響下才 使其成員快速的增加。 砲兵(Topchu Ocag<i.,The Cannon corps)是在穆拉特二世(Murat II)時為 了製造和使用火砲而組織起來的;拜亞吉德在位時(Bayezit)將其重組而達到其戰 力的頂峰,除了戍守重要的城堡和地點之外也能夠在野戰或攻城時支援「新軍」 和地方部隊。砲兵分為鑄造和發射兩個部門,各自執行其任務。他們的主要營區 和鑄砲工廠位於伊斯坦堡,現在的地名就叫做「托普翰」(Tophane),即鑄爐(Foundry) 之意。其他部隊的分支營區和鑄砲場則分布在帝國的不同區域。和「新軍」一樣 ,砲兵部隊也分為若干營;在1574年其成員大約有1100人,而在17世紀約5000人 。由於火砲彈藥拖慢了軍隊的行進,在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時建立了新的砲車部隊 (Top Arabazi.,Cannon wagon),在戰時負責運送武器彈藥;他們同時也製造和 保養砲車。其工廠位於「托普翰」區,而營區則位於「什希瑞米尼」(Shehiremini) 區,其它分枝單位也駐匝在帝國各處的城堡與村鎮。其部隊組成63個營,在1574 年有400人,而在17世紀只有622人。一支由小船組成的特別艦隊則負責由水路運 送火砲。 最後,進行城市堡壘的攻佔時還有兩種支援部隊:(1)坑道工兵(La-i.mci.yg<n ,Miner)負責開挖地下通道,破壞城牆或砲台的地基;以及(2)迫砲手(Humbaraci.y g<n,Mortar man),負責製造、運送和使用迫砲、地雷、手榴彈和炸彈,從陸上 或海上攻擊敵人的堡壘。在穆拉特二世在位時組建起來的坑道工兵根據其支援的 方式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那些支薪、屬於「卡普庫魯」一部分的負責支援「新 軍」攻擊設防地點,是「捷貝濟」的附屬部隊;另一方面那些附屬於「提馬爾」 采邑(timar)的編組在地方部隊中,支援它們的軍事行動。迫砲部隊也分為兩個部 分,那些鑄造火砲的附屬於「捷貝濟」部隊,而在會戰和攻城時發射迫砲的則隸 屬於砲兵部隊。除此之外還有第三種迫砲部隊,由例行駐匝於帝國各地城堡的成 員組成;他們依靠「提馬爾」過活,不支薪。因此他們由要塞指揮官或者地方部 隊的將領來指揮,而不聽令於他們所屬的部隊指揮官;雖然在編制上他們仍然是 「卡普庫魯」的一部分。 (c)「卡普庫魯」騎兵 「卡普庫魯」也有騎兵的分支,稱作「卡普庫魯.蘇法力雷利」(kapi.kulu Su:varileri)。人們常常將他們與地方部隊的騎兵部隊搞混,但他們是非常不同 的;他們在伊斯坦堡支薪而非以「提馬爾」采邑過活。他們通常稱為「希柏」(Sipa>h) (馬兵,Horseman )、「阿特.波魯克.哈爾克」(Alti. Bo:lu:k Halki.)(六團 之士,Men of the Six Regiments)或者逕稱為「波魯克」(Bo:lu:ki.)(團士,Regient Men)而不是「希柏伊」(Sipahi),後者指封建騎兵。這六支「卡普庫魯」騎兵部 隊當中最早成立的兩支稱為「烏魯費希.延」(Ulufeciy g<n)(領餉人,Salaried Men),分為左右兩部;他們由盧莫利(Rumeli)的「貝勒貝惹」(beylerbeyi)卡拉 .帖木兒泰什帕夏(Kara Timurtash Pasha)所建立,在穆拉特一世時改為直屬於 蘇丹。第三和第四支部隊稱為「古瑞巴」(Gureba)(外人,Stranger,Foreigner) ,通常也分為左右兩部,是從部分來自中東、在顎圖曼帝國中服役的穆斯林傭兵 中組織起來的。最後的兩個團稱為「希爾.塔」(Sil a>htar)(執兵者,weapon bearer) 和「希柏伊.歐.朗」(Sipahi o g<lan)(「希柏伊」Sipahi之子,Sipahi children) ,可能在穆罕默德一世(Mehmet I)在位時才組建,是整個騎兵武力中的菁英。通 常前四支部隊士兵總稱為「四團」(Bo:lu:k a>y-i. Erbaa,four gegiment),在 會戰時佈置於蘇丹所在位置的兩側;而「希爾.塔」和「希柏伊」之子則只部署 在蘇丹的右側近。他們都有比「卡普庫魯」步兵更多的薪水和特權,因為他們的 職位更高貴,更多人爭取。其部隊的來員包括「伊渠.歐.朗」(Ichi o g<lan) 的畢業生中被認為不適合在宮廷中服務的、六團當中現役成員的子弟、大部分來 自阿拉伯、波斯、庫德族(Kurd)的穆斯林、土耳其禁衛軍成員當中表現卓越者、 以及,偶而有其他來自「卡普庫魯」部隊的傑出成員。在進行軍事行動時,「希 柏伊」之子和「希爾.塔」負責護衛蘇丹。後者同時負責在行軍時為軍隊主力造 橋開路、守衛蘇丹的馬匹、執其馬尾(horsetail)。 2.地方部隊 顎圖曼軍隊中的大部分成員是地方部隊,包括持有土地的「希柏伊」、「阿 克尼濟」(aki.nci.)劫掠部隊、以及種類繁多的士兵和其他部隊,駐匝於堡壘、 道路和其他戰略要地。 (a)「提馬爾」的「希柏伊」(Timarli. Sipahi) 在蘇丹的戰爭中給養、維持、提供最多騎兵的就是「提馬爾」系統。「提馬 爾」的持有者被賦與收稅的權利並擁有「狄爾利克」(dirlik)的頭銜;「狄爾利 克」意指「營生」(living)所需的糧餉,用來補償為國家所作的勞務,尤其是軍 事方面的。所以「提馬爾」和薪水一樣是發配給部隊的軍官與士兵,讓他們能夠 持續執行軍事任務,以及維持他們自己和其隨員隨時保持臨戰狀態,在戰爭中攜 帶一切必須的武裝、給養、食物以減輕國庫的負擔。 「提馬爾」根據其收入可分為三種,根據服役時的表現來授與。普通的「提馬 爾」年收入不超過19999「阿克折」(akche),授與那些在戰役中或其他方面表現 突出的騎兵。年收入20000到99999「阿克折」的稱作「折阿梅特」(zeamet),授 與那些在戰場中表現出卓越能力或英勇氣概的「提馬爾」領主,以及在中央政府 或者常備軍中擁有高位的統治階級成員。年收入超過100000「阿克折」的稱作「 哈斯」(hass),原本是為蘇丹及其家族成員而設;但沒多久它也可以授與首相和 其他特別受蘇丹寵信的要員。 對那些必須承擔軍事義務以作為回報的領主來說,他們必須飼養馬匹和提供 武裝、食物和其他給養給他們的隨員(cebeli,retainer)和自己;隨員的數量由 其收入而定。「提馬爾」的基本收入稱作「克勒赤」(ki.li.ch)(劍,sword)或「 伊普提達」(iptida)(元,beginning),在盧末利這個起始額通常是每年6000「阿 克折」,而在安納托利亞和亞州是界於1500到3000「阿克折」之間;這個基數是 用來維持領主自己服役和在必要時提供軍隊裝備。「提馬爾」領主每3000「阿克 折」的多餘收入和「折阿梅特」領主每5000「阿克折」的多餘收入要用來維持一 名隨員和其武裝及馬匹,帶他們上戰場。英雄般的表現和特殊任務的獎勵(terakki ,bonues)是每年3000到5000「阿克折」的收入,加進「伊普提達」中作為基數; 當然這還是要提供額外的隨員的。當個人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時他們會自動升 級為「折阿梅特」或「哈斯」的領主。 通常假如一位「提馬爾」領主死了,「伊普提達」會交給他最年長的兒子, 只要他在年紀和服役的能力上符合資格。但加進「伊普提達」的獎勵(terakki)則 大概是交還給當地政府作為儲備,由縣長「山賈克.貝」(sancak bey)分配給當 地其他「提馬爾」領主作為類似的獎勵。假如繼承人年齡不足,允許他將領地交 給他的隨員;領主本身通常作為隨員的學徒,直到他能承擔「提馬爾」的責任為 止。假如「希柏伊」受傷或太老不能作戰,他可以退休並允許保留他的「伊普提 達」作為他的「克勒赤.哈克」(ki.li.ch haakki.)(執劍之權,sword right); 而其他的土地則交給他的子孫或其他「希柏伊」。 「提馬爾」領主的其他子孫通常接收比他父親稍微少一點的「伊普提達」, 假如土地有分配的餘裕的話;但他們沒資格擁有持有「伊普提達」的頭銜,而且 在幼年時隸屬於領主的長子,其本身也是一名隨員。假如一名「提馬爾」領主沒 留下兒子就掛了,土地交還給「山賈克.貝」讓他重新分配給另一個稱職的騎士 ,通常就是那塊土地上原本的隨員。當省長「貝勒貝惹」召集其所屬省份的封建 部隊赴戰時,「山賈克.貝」負責召集和指揮所有的「提馬爾」領主和其隨員; 那些沒有報到或不能提供應有數目隨員的領主則被取消其領地。 「希柏伊」住在他所屬「提馬爾」領地的村莊內,從農民(peasant)身上收稅 ──由於缺少貨幣和通往市場的管道(在那裡農民可以賣掉他們的作物),通常是 以實物的形式徵收──然後利用這些稅收維持他自己和其隨員的生活。農民也必 須提供給其領主一些勞動服務和飼草、茅草、木材堆;不過真正的要求五花八門 ,主要根據當地在被顎圖曼征服之前的封建習慣。農民有權在其土地上耕種,只 要他能維持其農作並繳付租稅;因而他們真正保有了某種連「提馬爾」領主都沒 有的土地使用權(usufruct)。他能將此種權利傳給他的子孫,但沒有場領主的特 別允許他們不能將土地變賣或轉讓。當耕種者死亡或逃亡使得某塊土地拋荒時, 「提馬爾」領主有權將土地交給那些承諾付出特別稅款的耕作者。「提馬爾」領 主也能選擇將這些空閒土地租給其他同意每年另外繳稅的農民,就像佃農(sharecropper) 一樣。通常除了其他耕作者繳的租稅外,每個「提馬爾」領主還另外除授一塊「 奇夫特里克」(chiftlik)土地作為他私人專用;通常由僱傭勞動力或者其他農民 義務性的為領主耕作這塊土地。假如逃掉的農民在鄰近的地區被發現,「希柏伊 」可以要求當地的「卡迪」(kadi)簽發命令強迫他回到土地上。假如逃亡者成為 一名工匠並且有固定的收入,「希柏伊」可以強迫他以賠償的名義來繳稅,稱作 「奇夫特.波贊.瑞斯米」(chift bozan resmi),妨礙農業稅(tax for disrupting cultivation)。 除了維持耕作和收稅,「希柏伊」還負責維持村落的秩序;大部分由其隨員 執行。他保留一半犯罪的罰款,其餘則交給「山賈克.貝」。當罰款是由「卡迪 」課賦時,他也分得一部分款項。 當「希柏伊」被徵召服役時,每個地區的「山賈克.貝」會安排在每10個「 希柏伊」中留下一個在其所屬的「山賈克」(sancak)地方行政單位中,在其他人 出征的同時維持地方秩序和稅收。只有在進行軍事行動時「山賈克.貝」會指派 代理的官員執行管理「希柏伊」的職責;每1000名「希柏伊」指派一名「阿來. 貝」(alay bey)負責管理。通常「希柏伊」在冬天時會回家看顧他們的領地,但 當他們必須留在戰場上時他們選出他們之中的5到10人回到他們自己的「山賈克」 為「哈爾奇勒克徹」(harchli.kchi.)(收稅人,revenue collector),收取金錢 和補給,維持接下來一年的軍事行動。「阿來.貝」通常可以得到他所屬或鄰近 地區的「折阿梅特」作為報酬。 在1527年當蘇勒曼剛即位時,帝國有37521名「提馬爾」領主,其中27868名 是常規的「希柏伊」,加上他們的隨員,共組成約70000到80000人的騎兵部隊; 而當時的「卡普庫魯」最多不過27900人。除此之外還有9653名「提馬爾」領主是 城堡駐衛部隊的一員,6620名在歐洲,2614在安那托利亞,419名在阿拉伯地區。 當時領主收取盧末利土地收益的百分之46,安那托利亞的百分之56,以及阿拉伯 地區的百分之38;其它的收入則來自於徵收自租稅農場(tax farm)、私人財產或 者基金,繳給國庫。在1607年安伊.阿里.厄芬狄(Ayn-i Ali Efendi)的報告中 提到,大約44404名的「提馬爾」領主提供了105339名騎兵。因此很明顯的顎圖曼 的軍事優勢並不在於其歐陸敗將所聲稱的壓倒性的數量上。指揮、紀律、訓練、 以及戰術方面的優勢才是決定性的關鍵。 (b)地區特別衛隊(Special Provincial Guards) 部署於省份中的特種部隊為駐防部隊增添特殊作戰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 城堡戍守部隊、「德本特」(derbent)戍守部隊、和常駐的前線劫掠部隊。 (i)城堡戍守部隊 整個帝國無論是鄉鎮內外都遍佈著許多城堡,不僅僅是為了守衛前線,同時 也是為了維持控制地方封建領主的權威。在許多例子中「新軍」部隊被指派去組 織城堡守衛的核心。除此之外戍守城堡的還有還有「阿薩普」(Azap),於14世紀 剛發展出來時原本是「曼特什」(Menteshe)和顎圖曼等小公國(principality)的 海軍陸戰隊;之後變成輕裝的弓箭手部隊,部署在砲兵和「新軍」的前方阻絕敵 人直到正規軍準備好攻擊。「阿薩普」在14世紀後期開始駐匝在城堡中,通常擔 任哨兵或夜間的守衛,尤其是在戍守城堡的其他成員出征時;或者監視維持地區 的秩序和稅收。「阿薩普」和「新軍」一樣也是領薪餉維生,但其成員主要來自 安那托利亞的土庫曼人而不是「德芙什美」徵收的基督徒。也因此他們可以結婚 並將其職位傳給適任的男性繼承人。「阿薩普」從16世紀開始以坑道工兵(sapper) 和築路、造橋工兵的輔助部隊等角色出現,當「捷貝濟」部隊已無法從「德芙什 美」系統徵得足夠的兵員時支援強化了後者原本的功能。在此之後,所有在邊界 地帶的穆斯林男性成為「阿薩普」部隊的徵兵來源;每20到30戶人家每年被強迫 選擇一名壯丁入軍中執行勤務,而其他人則負責提供食物和補給到軍中。在16世 紀中期「阿薩普」部隊被正式官方的分為城堡(Kale Azaplari.)和海軍(Deniz Azaplarli.)兩個部隊分支,執行其任務直到19世紀初期才在穆罕默德二世(Mahmut II) 的改革下裁撤。 其他駐匝在城堡中的主要部隊還包括「圭餒掠洋」(Go:nu:llu:yan)(志願兵 ,volunteer),原本是從城堡鄰近人口當中徵召而來;其中包括被強迫改宗伊斯 蘭教的基督徒,他們藉此成為軍事機構中統治階級。這些部隊分為徒步與騎兵單 位,其人員向他們的村莊而非國庫支薪。 (ii)「德本特」戍守部隊 在考察過維持秩序、戍守前線、在戰時越過邊界對抗異教徒的地方部隊後, 我們下面要處理的是介於統治與被統治階級地位間的顎圖曼人。與大部分非穆斯 林臣民相較──有些人改宗了,有些人沒有,而有些人生下來就是穆斯林──這 些團體獲得某種管理地方行政的權利;透過蘇丹簽署「自主特權」(o:rf,sovereign prerogative)的法令使他們擁有有限的免稅優惠。因此他們是「自主的人」(ehl-i o:rf,people of the o:rf)。他們之中最有名氣的,而且大部分至少是以作為顎 圖曼軍事武力一份子而聞名的,就是那些戍守「德本特」抑或「設防的警衛室」 (fortified guardhouse)的成員;「德本特」設置在貿易路線、山隘、前線的堅 強據點以及通過村莊的道路,負責指揮與守禦這些戰略要點。源自於伊兒汗國(Ilhanid) 用來保護道路與商隊的「土特卡福爾」(tutkavul)體系,顎圖曼的「德本特」系 統早在14世紀就已遍佈帝國,並且延伸進入黑海北方克里米亞韃靼(Crimean Tartar) 與金帳汗國(Golden Horde)的領土中。 「德本特」最早的正式組織在14世紀中期發展出來,穆斯林與基督徒居民保 護他們的村莊並且維持周遭道路與橋樑的良好狀況。久而久之「德本特」也刺激 了村莊的發展,整個衛戍的組織與人數也隨著人口成長,在社會與經濟動盪的年 代擴張他們在軍中的比例,因而也消減了正規軍所佔的比例。在許多例子中原本 為商旅設置的客店「函」(han)和「克曼莎萊」(kervansaray)變成了「德本特」 ,至少部分是為了自我防衛的理由,假如沒有別的理由。「馬爾托羅」(Martolo) 最先指的是基督徒士兵,大部分是原本拜占庭(Byzantine)、塞爾維亞(Serb)、保 加利亞(Bulgarian)人的封建領主;他們為顎圖曼帝國服役以保留他們在「提馬爾 」系統中的領地。在15世紀晚期大部分的多瑙河流域以及匈牙利被蘇勒曼大帝收 為帝國的領土,其境內的城堡中由「馬爾托羅」戍守。蘇勒曼用了那麼多「馬爾 托羅」來戍守基督教地區的「德本特」,以致於在那裡「德本特」軍(Derbentchi) 和「馬爾托羅」兩個辭可以互換使用。時間久了,除了那些支薪的正規軍之外還 有許多基督徒的輔助部隊為了免稅而被雇用。 在許多地方的「德本特」也至少部分是由土庫曼遊牧部落組成,在盧末利稱 作「約呂克」(yo:ru:k)而在安納托利亞稱作「頹克曼」(tu:rkmen)。他們編組成 25至30人的營(battalion)輪番上戰場,每次不到5人。留下來的人要為出征的人 每次付出50「阿克折」作報償。這些群體中大部分的成員靠耕種交給他們的小塊 土地維生,不必繳稅──「末賽稜」(mu:sellem)(免稅,exempt)這個字就是這樣 來的。16世紀將結束時帝國境內有有1294名「約呂克」,全為穆斯林,但同時也 有多達1019名「末賽稜」為基督徒;當他們是保加利亞人時稱作「佛努克」(voynuk) 。他們照顧顎圖曼官員的馬匹或者擔任蘇丹和其家族成員的馴鷹獵人(dog<nci., falconer)。 「德本特」的成員由鄰近的「提馬爾」來補助或者免稅。他們通常向經過他 們所保護道路的人收稅,但在某些地方他們必須賠償在他們看管範圍內被搶劫的 旅人。在典型的情況下他們的地位是階層性的,最低階至少是「提馬爾」。有時 候整個村子都負責提供人員和維持「德本特」,支付他們的開銷、輪流徵召人員 服役、提供所有必須的供給。這些服務都藉由免稅來補償。 (iii) 劫掠部隊 在整個16世紀面對異教基督徒的顎圖曼前線防守的並非是正規部隊,而是特 別的劫掠部隊「聖戰士」(gazi),很快的又被稱作「阿克尼濟」(aki.nci.)(掠奪 者,raider);他們組織成特別的前線軍區,由邊疆的王公子嗣(uc bey,border prince)指揮。由輕騎兵組成的「阿克尼濟」負責劫掠敵人的領土,搶奪武器、金 錢、奴隸,同時使對方疲於應付而不能攻擊或準備抵禦顎圖曼的正規軍。「阿克 尼濟」的領導者和其成員通常都不必繳稅,以他們的防區為「提馬爾」階級的一 環,徵集稅收來維持他們自己的行動和父子相傳的地位。「阿克尼濟」一直維持 到1595年,在瓦拉幾亞(Wallachia)的一場大敗後他們被解散並歸併到鄰近的省份 。在此之後劫掠異教徒領土的任務交給了「約呂克」和特別為了這個目的而送去 的克里米亞韃靼。 除此之外還有「德里」(deli),「瘋子」;之所以這麼稱呼是因為他們在攻 擊時的狂猛。雖然也有證據表示這個辭只是單純的源自於「德里爾」(delil)(「 守衛」),原本指的就是這個組織。在15世紀後期組成的「德里」其成員主要是克 羅西亞(Croat)、塞爾維亞、以及波斯尼亞(Bosnian)的改宗伊斯蘭教徒,因此能 攜帶武器為蘇丹服役。雖然實際上他們之中也包括一些土耳其人(Turk)。 顎圖曼的軍事行動與組織 顎圖曼倚仗一個組織良好的間諜系統來計畫他們的軍事行動。早先的進兵路 線則提供了戰略模範,即使有時候這個模範的使用已有一世紀之久。地理因素決 定了主要的基地和進軍路線。在安那托利亞,往埃爾茲倫(Erzurum)──從伊斯坦 堡經由黑海或者陸路經過迪亞爾貝基爾(Diyarbekir)──是向北進入高加索(Caucasus) 或者向東進入伊朗(Iran)與亞塞拜然(Azerbaijan)軍事行動的主要基地。迪亞爾 貝基爾與凡(Van)是進入敘利亞(Syria)與亞塞拜然的基地,偶而也使用摩蘇爾(Mosul) 或阿勒坡(Aleppo)。北方越過狄尼坡(Dnieper)和狄尼斯特(Dniester)的軍事行動 則以多瑙河流域的城堡為基地,包括歐洽可夫(Ochakov)、基爾布倫(Kilburun)、 阿卡爾曼(Akkerman)、尤其重要的是奇力拉(Kilia);而伊斯邁爾(Ismail)、伊布 萊爾(Ibrail)、斯利垂亞(Silistria)、盧斯邱克(Ruschuk)則作為攻擊發起的基 地。軍事行動主要沿著多瑙河的中游行進,從伊斯坦堡出發到埃狄爾內(Edirne) ,穿越巴爾幹山地、經過菲里貝(Filibe)和索非亞(Sofia)到尼什(Nish),然後沿 著摩拉瓦(Morava)河谷抵達貝爾格勒(Belgrade)。穿過多瑙河即匈牙利(Hungary) 和提爾查(Tirza)河谷,提供了抵達外西凡尼亞(Transylvania)的路徑而不必從瓦 拉基亞穿越喀爾巴阡(Carpathian)山。薩瓦(Sava)和德拉瓦(Drava)提供了抵達波 士尼亞(Bosnia)的方便通道,從那裡顎圖曼軍隊可以穿越山間河谷,進入蒙特尼 哥羅(Montenegro)、赫塞哥維那(Herzagovina)、達爾馬提亞(Dalmatia)與亞德利 亞海的沿岸地區(Adriastic coast)。最後,薩隆尼加(Salonica)是進入希臘(Greece) 與阿爾巴尼亞(Albania)的主要基地。 部分由於其軍隊的封建性質與蘇丹和其常備部隊必須定期的回到伊斯坦堡, 以及因為冬季極遭的路況,軍事行動主要在四月到九月間進行,而軍隊則在冬季 解散。次一階段的軍事行動在軍隊解散後的十月與十一月立即開始計畫。在接下 來的兩個月內──即使「提馬爾」領主還在返鄉收稅和補給──便下達命令給他 們,集合準備接下來四月的軍事行動。通常整個軍隊不可能在七月初集合完畢, 所以軍事行動得要在整個八月與九月展開;而冬季的來臨與糧秣的減少最終迫使 軍隊在十月還不會太晚之前撤退和解散。這種情況使得蘇丹明顯的不可能在一年 內將戰場擴展到匈牙利北部或安那托利亞東部。 軍事行動的準備需要徵集大量的補給和戰爭物資,尤其困難的是人員和役畜 的糧秣。成群的牛羊和整個軍隊一起行動;在行軍沿線的農人也提供動物、穀物 與其他食物,有時候會得到償付。雖然政府通常不管理農業與貿易,但的確鼓勵 沿著主要行軍路線的榖米栽培,所以至少有即時的備用。在盧末利特別徵集公牛 和水牛以拉車或拖曳火砲,而來自多瑙河下游的騾和曳馬以及安那托利亞和肥沃 月灣的駱駝也用於較輕的負載。 軍事行動都有一個隆重的發起儀式。兩個蘇丹的六條馬尾,或者一個首相的 三條馬尾(假如他負責這場軍事行動的話)置於伊斯坦堡宮殿的第一個宮廷,用來 暗示軍事行動正在準備當中。然後這些馬尾會在大軍到來的前一天提前送到其經 過的地方;伊斯坦堡郊區的達夫特.帕夏(Davut Pasha)是前進歐洲的大軍第一個 夜宿營區,而博斯普魯斯(Bosporus)海峽對岸的于斯魁達爾(U:sku:dar)則是前往 安那托利亞的同樣營區。從伊斯坦堡出發的軍備還經過一場「加工」──各式各 樣的工匠行會(guild)派出代表他們的服務人員,提供他們的技術支援,與軍隊做 生意。接下來是由蘇丹或首相率領的「新軍」、其他部隊與統治集團的成員,在 出發前在伊斯坦堡還有一個告別儀式。蘇丹、首相與重要的軍官按照慣例是與軍 隊一起行動,隨帶著他們的家人、財物和私人隨員。代理人(kaimakam,substitute) 留在伊斯坦堡代理他們的職務。在蘇勒曼統治時期這個慣例整個顛倒,代理人隨 軍行動,而重要官員則留在伊斯坦堡。 軍隊的行經的道路極重視保養。命令提早送到以便修理橋樑或道路;一連串 的石子與木樁設置在不常經過的道路作路標。整個16世紀蘇丹維持著軍隊行軍時 的嚴格紀律,懲處路上任何損毀他人財物的士兵並賠償所有的損失。軍隊的組成 包括「阿克尼濟」、「德里」、「約呂克」等前進部隊,負責整備道路;前衛是 由「查爾哈者巴什」(Charhaci.bashi.)領導的特別騎兵;「新軍」步兵和其他部 隊;蘇丹和其他官員;以及最後負責兩翼和後衛的封建騎兵。 行軍通常從早晨的前幾個小時開始,直到大約中午時分當營地已建好時。在 營地的中央是蘇丹及其隨員、統治階級其他重要成員的營帳,周圍環繞著「新軍 」和其他宮廷部隊,組成核心兵力。再外圍是各省的封建武力和各省總督或軍事 首長率領的其他常備兵。紀律非常嚴明;士兵嚴禁飲酒,且必須時常盥洗以維持 整潔,全軍且保持安靜──一切狀況都與存在於其基督教敵人軍隊中的決然相反。 在戰場上「新軍」和其他宮廷衛隊部署在蘇丹和首相周圍組成顎圖曼戰陣的 樞軸,雖然在數量上他們遠少於其他部隊。他們被戰壕保護,又由車輛和火砲環 繞起來;而「希柏伊」騎兵則保護側翼,當敵人試圖逼近中央時運動包圍或者奇 襲敵人。 海軍 海軍機構與組織的發展花了較常的時間才達到與陸軍相當的規模。只要陸戰 是顎圖曼征服戰略的基礎──而海軍最多就只是防衛海峽海岸與輸送部隊──陸 上武力的軍官就掌握著較高的地位與權力,獲得大部分勝利的財富與果實。然而 海軍組織的結構以威尼斯(Venetian)和熱那亞(Genoese)人的模式為基礎逐漸成型 ,經常參用義大利人的海軍術語或相應的土耳其術語。在哈盧丁.帕夏(Haruddin Pasha)和其繼承者領導之下,16世紀晚期海軍的系統得到充分的發展。 在顎圖曼海軍機構頂端的是「德亞.貝」(derya bey)(海事bey,bey of the sea),他的另一個稱呼「卡普坦」(kaptan)或「卡普坦.帕夏」(kapudan pasha) 源自於義大利語的「卡皮塔諾」(capitano);最後到了16世紀初期開始被稱為「 卡普達尼.德亞」(kapudan-i. derya)或「卡普塔尼.德亞」(kaptan-i. derya) (海事總長或海軍上將,captain of seas or grand admiral)。第一個得到這個 職位的是巴爾塔歐魯.蘇勒曼.貝(Baltaog<lu Su:leyman Bey),穆罕默德二世 用這個職位酬傭他在進攻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時在金角(Golden Horn)的 表現。他與他的繼承者都只得到「山賈克.貝」的官階,從加里波里(Gallipoli) 的「山賈克」收取稅捐,而從加拉塔(Galata)(那裡大量的熱那亞人口被授與某些 貿易與免稅特許,以維持艦隊作為交換)與伊茲米特(Izmit)(他們上繳的稅收是造 船用的木材)的卡查(kaza)取得資源建造、維持和裝備其艦隊。只有在哈盧丁時艦 隊司令才取得「貝勒貝惹」的頭銜和進駐帝國議會(Imperial Council)的權利。 愛琴海上的大小島嶼被併入原來的海軍領地組成海島省(the province of al-Cezayir ,the Islands),加上阿爾吉爾(Algiers)省組成常備的「提馬爾」,供應指揮海 軍所需的必要資金。然而哈盧丁的位階是他個人成功對抗多利亞(Dorea)的報償; 16、17世紀的繼任者大部分都只有較低的兩條馬尾的次相(vezir)一級。只有在以 後海權長久削弱、海軍機構變的有名無實,與整個顎圖曼帝國組織普遍衰退的情 況下,海軍的將領才毫無疑問的取得三條馬尾的次相位階和權力。 海軍事務以帝國港口(Tersane-I A>mire,Imperial Dockyard)為中心,與帝 國其他地區的港口、艦隊與軍官共同作業。作戰、建造與維持的活動都由海軍上 將(grand admiral)主導,但另外兩個支援部門的軍官和人員比較獨立運作。每個 造船廠由一個廠長(commissioner)領導的文官階級運作,加上船廠尉官(lieutenant) 、船廠指揮官(commander)、港口運作指揮官、船廠書記(scribe)、船廠檔案管理 員(recordkeeper)等其他輔助人員。艦隊行動在哈盧丁之前比較沒有正式的組織 。每艘船由船長(reis,captain)指揮,指揮較大船隻的稱為「卡普坦」(kaptan) 或「哈斯.瑞斯」(hass reis)(後者的名稱是因為他們是海軍上將所屬「山賈克 」中的「提馬爾」;他們的領地就負責提供船隻的運作資金與人員)。16世紀中葉 後所有船長都稱作「瑞斯」(reis),而「卡普坦」只限於稱呼艦隊的隊長。在他 們與海軍高階將官之間鮮少正式的機構,直到一世紀後才又多了數個海軍將領(admiral) 階級。 船員除了「阿薩普」外徵集自附近的海岸,包括土耳其人、希臘人(Greek)、 阿爾巴尼亞人(Albanian)、達爾馬提亞人;他們被稱作「雷凡特」(levent),可 能源自於義大利文的「勒凡提諾」(Levantino),用來指稱大部分地中海艦隊上的 水手。有些時候他們是為了讓自己的家族或村莊免於賦稅而為那個省份的海軍將 領服役,有時候是為了領取船廠金庫的薪水。除此之外還有槳手(ku:rekchiler, oarsman),包括那些戰俘奴隸和罪犯;他們的重要性隨著18世紀船艦的動力來源 改為風帆而式微,而在遠征行動中則另外僱傭海員。水手在16世紀稱作「阿拉克 折拉爾」(aylakchi.lar),而在之後稱作「卡庸庫拉爾」(kalyoncular)(galleon 船員,galleon man)。 海軍上將在船廠維持他自己的部門和議會,分派支部到各個島嶼和地區,管 理和維持司法機構;他本人有義務指揮警務,維持船廠週遭的秩序,尤其是加拉 塔和卡什姆.帕夏(Kasi.m Pasha)地區。和陸軍一樣,每年夏季艦隊的軍事行動 都從隆重的典禮開始,蘇丹和其他高級軍官都會參與。在冬季艦隊保存在乾塢中 ,擁有封建領地的軍官和人員則四散回到「提馬爾」,徵集維持他們自身和船隻 的資金。支薪的人員在冬季留在他們在加拉塔的軍營。那裡在海軍的司法管轄權 之外,導致當地的治安騷擾逐漸增加;到了16世紀晚期「雷凡特」遂成為治安不 良的同義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0.145

140.112.214.110 06/03, , 1F
偉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140.112.214.110 06/03, 1F
※ 編輯: Cimon 來自: 140.112.250.145 (06/03 15:08)

140.109.64.123 06/03, , 2F
火雞帝國火力真強
140.109.64.123 06/03, 2F
文章代碼(AID): #12dqTOZ2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