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國片艋舺 行銷台北起爭議

看板Wanhua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4年前 (2009/11/30 16:38), 編輯推噓8(808)
留言16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國片艋舺 行銷台北起爭議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 2009.11.30 「痞子英雄」、「不能沒有你」讓高雄市大為風光,台北市寄望明年春節上片的「艋舺」 可以好好的行銷台北。不過,「艋舺」還沒上映,近日卻先引起當地里長反彈及網路熱烈 討論。 萬華區青山里里長李昭成批評,這部電影充斥色情、暴力,根本不是艋舺精神,「再一次 汙名化艋舺!」但也有支持的聲音,萬華區福音里里長王文塗說,剝皮寮街景重現讓他想 起過去,當地居民都支持,認為有助觀光。 城市行銷成為最近熱門話題,金鐘獎、金馬獎最大贏家「痞子英雄」和「不能沒有你」, 都在高雄取景,讓高雄市政府出盡風頭。 台北市寄望明年春節上映由當紅新生代演員趙又廷、阮經天主演的國片「艋舺」,台北市 政府大力協助本片拍攝,不僅補助拍片經費四百萬,甚至首度動用封街,被視為行銷台北 城市的大片。 「艋舺」劇組重現萬華地區剝皮寮街景,以及過去公娼所在的寶斗里。但李昭成里長表示 ,台北市文化局和電影劇組曾說要「複製海角七號」,兩者根本不同。他在這出生長大五 十四年,「打打殺殺」只佔艋舺歷史一小部分,好不容易才走出外界「龍蛇雜處」印象, 現在要重現當年不良的景象,「當地居民,甚至老人家都很反對!」 曾任剝皮寮街區導覽員、在萬華「寶斗里」出生長大的「UPUP」,近日一篇「我為什麼反 對電影艋舺」的部落格文章,也引起熱烈討論並大量轉貼。他批評艋舺是文化古都,但電 影汙名化艋舺歷史,他還批評台北市文化局「喪失公部門把關職責,逾越文化公權力」。 電影學者黃建業卻認為,城市行銷不一定都要是正面題材,政府部門本來就不應該作電影 題材的意識形態審查,北市文化局則表示電影沒看就批評,「太不公平」。 黃建業:並非正面題材 才能行銷城市 【聯合報╱記者湯雅雯/台北報導】 2009.11.30 網友批評電影「艋舺」強調地痞流氓,有汙名化艋舺之嫌,對城市行銷沒幫助。曾任國家 電影資料館長、現任北藝大戲劇系主任黃建業說,公部門不應做意識形態的審查,如果連 題材也管,「那有太多電影都不能拍了!」 黃建業指出,台灣是民主社會,電影創作複雜性很高,很多看起來挺正面的電影,其實都 有負面的元素。例如最近勇奪金馬獎最佳劇情片「不能沒有你」,也在高雄拍攝邊緣人的 場景,甚至香港電影喜歡在捷運上拍鬼片。 「不必太把電影當真!」黃建業說,韓國電影有些也拍得非常詭異,但仍然把城市行銷出 去,並不是非要「正面題材」,才能行銷城市,如果網友覺得「艋舺」拍得不好,何不用 自己的角度,開發另一種「艋舺」,可以拍紀錄片等,這才是多元展現。 他強調,電影評審委員會在審查劇本時,會從不同面向切入,看電影藝術上的展現、深度 ,探討主題的切入面向,強調多元性,且評審採「共議制」,社會應該「有容乃大」,城 市行銷和電影產業才能相輔相成。 電影學者陳儒修也說,補助一定有其程序,「艋舺」都還沒上映,現在這麼早就否定,「 言之過早」。兩年前台灣在北中南分別成立電影委員會,正是幫助國片及國外電影到台灣 取景,協助城市行銷。 台北市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說,廿一世紀城市行銷不一定要用傳統方式,「艋舺」五月 在坎城宣布開拍,打開國際知名度,甚至連法國導演都問「艋舺」是否已上映?不少國外 導演趁金馬獎來台,詢問「艋舺」在哪裡,要到當地參觀。 她引述李安導演的話,「我們有人才、有自由」,很多題材在大陸不能拍,但可以在台灣 拍,建立友善拍攝環境,打開國際市場,才是最好的城市行銷。 豆導呼「太沈重」 沒消費艋舺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台北報導】 2009.11.30 鈕承澤執導、李烈製片的電影「艋舺」在網路因一篇「反對電影『艋舺』」的文章,引發 討論。鈕承澤與李烈一獲悉有不同意見,即在官方部落格中澄清。兩人均強調,可以理解 該文作者熱愛艋舺當地的心,該片也絕非醜化或消費艋舺,尤其影片仍在後製,「請他先 看過電影再說」。 鈕承澤表示,民主社會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該篇文章的批評對他而言實在「太 沉重」,因其中有太多誤解。他拍攝「艋舺」是抱著希望世界更好的本心,並透過一段一 九八○年代發生在萬華的青春生命感受呈現。 鈕承澤強調,艋舺究竟給人怎樣的印象,各人不同,儘管影片裡有性工作者、有為了討生 活結合成群的年輕人,但這也是當地的一部分,電影裡究竟有沒有美化或鼓勵幫派,也應 等影片完成再討論。至於拍攝前後,劇組不但花錢重建寶斗里廢墟,七十天的拍攝期現場 一百名工作人員自備筷子,省下約兩萬雙免洗筷,這些都是劇組的用心。 李烈則說,影片從籌備階段就和居民、里長不斷溝通,拍攝期間受到居民很大的照顧,如 果沒有這些幫助影片也不可能完成。若說「拍片影響交通」,全世界拍片封街都一定或多 或少影響交通;「擾亂廟堂聖地」,李烈反問:「我們拍片前有和祖師廟簽約保證,如果 有任何破壞,祖師廟會不抗議嗎?」 電影推觀光? 剝皮寮沒規畫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台北報導 2009.11.30 台北市萬華區青山里里長李昭成表示,艋舺是台北市的起源,《艋舺》劇組應該著墨在艋 舺移民、開墾的故事。李昭成說,市府一心想結合電影發展艋舺觀光,剝皮寮周邊卻沒有 整體規畫,「觀光客坐遊覽車逛逛,只是點到為止」。 他說,當初劇組找他借場地欲重現「寶斗里」娼寮,他強力拒絕,後來劇組才向警察局申 請。今年已八十歲、在西門里當里長已逾五十三年的老里長葉木麟也說,電影重現的剝皮 寮跟以前「不太像」,他批評政府根本無心重建剝皮寮。 出身艋舺的部落客UPUP在他反對《艋舺》的文中批評,像艋舺這樣一部本位主義與偶像形 式主義的電影,對於萬華這個地區原本就一蹶不振的文化面貌,只是再一次的無情打壓, 並且重新挖扒那些歷史的原罪,再次深化人們對艋舺的邪惡印象。「艋舺純真良善的人事 物太多太多了,然而,我們卻要與這老朽可憐之城共同揹負污名。」 UPUP還批評,電影佈景施工不但破壞當地古蹟,還到處封街,演員在街上逞凶鬥狠,甚至 禁止居民拍照、影響店家生意;劇組進入三級古蹟清水巖祖師廟,在古廟牆上塗畫造景, 擾亂廟堂聖地。文化局還讓劇組在老街搭景,不但不符當地民情,更容易讓人誤解片景是 剝皮寮歷史原貌,造成認知上嚴重謬誤。 北市引述評審:推廣台北國際形象 【聯合報╱記者莊琇閔/台北報導】 2009.11.30 電影「艋舺」被網友批評取材以幫派為主,台北市文化局第三科科長楊秀玉認為,只憑片 段就來評判整部片不公平。 楊秀玉說,評審通過「艋舺」申請補助的評語為「展現台北獨特歷史情懷,且能推廣台北 的國際形象」,他們不但看過全片的企畫案,也看過完整劇本。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220.128.63.106 (11/30 16:53)

11/30 19:27, , 1F
說實話我還滿想看的!..如果有人因為這個電影而有負面影響
11/30 19:27, 1F

11/30 19:28, , 2F
我覺得是他們自己不了解萬華....
11/30 19:28, 2F

11/30 20:50, , 3F
想看+1,很好奇是怎樣的艋舺
11/30 20:50, 3F

11/30 21:24, , 4F
可是現在人對艋舺的偏見是幫派娼妓為主嗎? 不是遊民嗎?
11/30 21:24, 4F

12/01 00:19, , 5F
我也想看,很期待呢
12/01 00:19, 5F

12/01 09:22, , 6F
越多人批評反對,就會讓越多想去看這部片....這部片的宣
12/01 09:22, 6F

12/01 09:23, , 7F
傳手法大成功....我也一定會去戲院看....^o^
12/01 09:23, 7F

12/01 09:24, , 8F
就會讓越多人想去看這部片
12/01 09:24, 8F

12/01 09:53, , 9F
看了宣傳...我的天啊..根本就是台版古惑仔,更不用講這些人
12/01 09:53, 9F

12/01 09:53, , 10F
流氓不像流氓這種美學的問題了。估計不是什麼有深度的片。
12/01 09:53, 10F

12/01 09:54, , 11F
再加上是那個什麼「豆導」.....只能說整部電影浪費資源!
12/01 09:54, 11F

12/01 10:00, , 12F
整部片的定位已經出來啦~更別說這跟萬華有何干..復古吧?
12/01 10:00, 12F

12/01 10:01, , 13F
「希望可以拍出復古但是時髦、生猛而華麗的青春動作片」...
12/01 10:01, 13F

12/01 10:09, , 14F
說穿了整部片就是「帥不帥」、「青春不青春」而已吧
12/01 10:09, 14F

12/01 18:41, , 15F
感覺只是耍帥 只是背景用萬華
12/01 18:41, 15F

12/03 04:48, , 16F
官網的介紹圖片 我只有四個字可以形容 "凶神惡煞"
12/03 04:48, 16F
文章代碼(AID): #1B4uIBL5 (Wa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