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我想做一種有毛細孔的音樂

看板Wanfang作者時間11年前 (2012/09/29 09:5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12年09月22日 長江商報 內地歌迷提及台灣歌手萬芳,最熟悉的是她主唱的港片《新不了情》同名主題曲。但演過 話劇、做過DJ的萬芳,值得說道的顯然不止《新不了情》。昨晚,“萬芳·原來我們都是 愛着的2012巡迴演唱會”武漢站在琴台大劇院舉行,近距離分享了她的新專輯《原來我們 都是愛着的》。演出前,萬芳接受本報專訪,她說,每一次音樂創作,都是在分享生命和 生活的體驗。談及當下,她希望音樂能儘量回歸本質。 本報記者 黃亞婷 關鍵詞:她的新專輯 儘量回歸本質 萬芳新專輯《原來我們都是愛着的》以手工製作,歌手和樂手同步錄音,和現代工業唱片 相比,是一種折身返回的姿態。樂評人評價音樂圈欠缺好樂手,也提示人們,這張唱片非 常珍貴。這張專輯裡,有些歌寫給父母,既是抒情,也是敘事。 萬芳:珍貴這類字眼只能旁人形容。我從小唱歌,一路過來,仍希望音樂能儘量回歸本質 。當然電子音樂等也有自己的方式。眼下大環境都在追求精緻化,常讓人缺少呼吸感,同 步錄音、手工製作,都是我想做一種有毛細孔的音樂。其實上張專輯也是這樣,這種模式 也不稀奇,上世紀50年代很常見。 生命不同階段有不同課題,剛好我到了生命這個階段,想要珍惜,父母是珍惜的一方面。 至於大家怎樣對待父母,每個家庭都有各自要面對的問題,父母子女有緣這輩子相遇,那 就彼此好好珍惜。至於這張專輯是抒情還是敘事,我沒有特別定性,就是對生命的體悟, 回到創作本質。這張專輯,是我這幾年的心情,即希望讓愛流動。當然,這些歌能流動到 哪裡,強求不得。每首歌都有它的形狀,也有自己的路,它們會在怎樣的情況下到誰的房 間,隨緣。 關鍵詞:喜歡的歌手 張艾嘉、潘越雲等給了我很多養分 評價萬芳,有人說很民歌。來到內地,今年大家對她的新定位是文藝女王。當然,瞭解萬 芳最好的方式,仍是通過音樂,除了她的歌,或許還能從她喜歡的歌中找到痕跡。萬芳曾 說喜歡張艾嘉的《她沿著沙灘邊緣走》,李格弟作詞,王新蓮作曲。她也曾說喜歡崔健, 除了力量,人們也會認為搖滾歌手通常是詩人,而像萬芳這樣的歌手,則更像一個講故事 的人或者畫家。 萬芳:每個人都有不同面相,單一定位,是種窄化,並不全面。但如果方便大家溝通,其 實也沒什麼,都只是形容詞,真正瞭解我的人,會知道我不止那樣。文藝這詞近幾年才流 行,不管此前或往後是否流行,不管大家怎樣形容,我還是我。至於是不是女王,沒思考 過,如果這是讚美,那謝謝大家。還有講故事的人和畫家,都可以。 《她沿著沙灘邊緣走》是唸書時喜歡的歌,那是成長階段。我覺得歌詞非常打動我,其實 也不算最喜歡,因為我喜歡很多歌。我知道自己選擇的路跟大家不同,不見得好走,很多 音樂人給了我很多力量。張艾嘉、潘越雲等很多人的很多歌,都給了我養分,讓我成為現 在的我。崔健,還有羅大佑的一些歌,也是我唸書時會大聲唱的。 關鍵詞:DJ和演戲 剛好有這天分和機會 除了歌手,萬芳嘗試過許多事情:電台DJ,演話劇,得過金鐘獎,也做過音樂劇,還是編 導和導演。曾有人說,鍾愛戲劇的人,他們的生活也很戲劇。在戲劇和生活中扮演過如此 之多的角色,萬芳的生活體驗是否也更加豐富多彩。 萬芳:做那麼多事,只是剛好有這天分和機會,有時候並非人在選擇事,而是事在選擇人 。不同角色都讓我覺得很愉快。雖說戲如人生,但人生也如戲,每個人的人生都應該像戲 劇,有豐富的顏色,有平凡之味道,只看人們有沒有表達出來。 我的DJ節目在不同時段播出,現在台北的節目是晚上6點到8點,那個時段,剛好人在進行 一天的角色轉換,可能白天各有工作,晚上變成情人或父母兒女,我希望在節目中幫大家 完成角色轉換,不要把白天的情緒帶給晚上無辜的人。我從小聽廣播,很喜歡聲音,做DJ 為我提供單純的音樂環境,幫了我蠻多。我必須聽大量音樂,所以開始做DJ時,大多薪水 買了唱片。歌迷也會向我推薦很多歌,五條人、周雲蓬、萬年青年旅店等,我都從歌迷那 知道。我也在雲南和上海主持音樂節目,我做DJ的想法是,在主流媒體播同類歌時,我能 給大家不同創作模式的音樂。DJ這工作,讓我滿腦的點子有處分享,有固定的事,人的狀 態比較穩定。 戲劇則讓我看到同一世界下不同的人。創造角色的過程非常吸引人,當我試着理解與體驗 角色時,那彷彿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在演,而是成為角色。但我不會抽離不開,離 開角色後,我還是我,戲劇只會讓我多些理解世界的邏輯。當然,舞台表演和鏡頭式表演 很不同。舞台容易讓人迷失,因為站在舞台上的人,會立即得到台下觀眾的回應,太容易 受感染而離開角色,需要更好的控制力。    關鍵詞:創作環境 沒覺得退步,只是時代語言不同 萬芳的歌,《半袖》很適合夜晚循環播放,當然有人可能更喜歡《夜照亮了夜》。在不同 人的播放器上,總會有些一直在那的歌曲。但人們會發現,這種固定的音樂往往屬於過去 年代,而當下的音樂,能超想內心世界的似乎越來越少。而像萬芳、黃韻玲、娃娃、許景 淳這樣能觸摸到台灣音樂近幾十年光陰的歌手,在內地似乎越來越不被人瞭解。當下,人 們似乎更渴望借助選秀發現好聲音,但在尋找好聲音的過程中,又會發生很多和音樂無關 的事,甚至評委都要扮演角色炒作新聞。 萬芳:我沒覺得退步,只是時代語言不同。現代人的表達方式,跟過去很不一樣。音符就 那幾個,可能因為之前的人,已經創造出很厲害的音符組合。現在也不是沒好音樂,看人 們怎樣界定與發現,還是有很多有趣的創作人,比如野孩子樂隊,萬曉利等。只是主流媒 體不注意這些,這是大環境。但總會有一批人,有嗅覺發現不同的音樂,就像很多人對高 樓大廈感興趣,也有人喜歡質樸的小街巷和不同的磚瓦,這就是生態。 我覺得選秀節目讓很多喜歡音樂的人有管道表達,我也是比賽出身。但早期的歌唱比賽, 很純粹,現在則是當成綜藝節目。比賽的舞台非常緊張,唱歌也失去了那種原始的、在床 鋪上唱唱跳跳的快樂。我也當過評委,因想知道現在人們對唱歌的心態,很多人問怎樣把 歌唱好,我反倒想問為什麼一定要追求唱得很漂亮、音準,只要唱得快樂、唱出內心就好 啊。每個人都應該有不同的線條,請大家把美學界定打開。歌手也不要總是假睫毛、錐子 臉,陳昇到現在還很受歡迎。當然,現在越來越多人開始提出回歸唱歌的本質。 關鍵詞:未來生活 希望70歲再演《收信快樂》 此前採訪中,萬芳曾想50歲再出專輯,對真正的音樂人而言,這並不是問題。人們樂意看 到一個歌手,就是個純粹表演藝術家,她堅持自我,但從不發表宣言,她以作品說話,到 白髮之時,還能抱著吉他上台歌唱,就像瓊·貝茲。萬芳到了五六十歲,會不會成為唱中 文的瓊·貝茲?以後的萬芳,又不會不像鄭華娟,在國外挑一處世外桃源。 萬芳:哎呀,我的吉他沒瓊·貝茲彈得好。鄭華娟在國外生活,因為她老公是德國人。我 不知道以後會怎樣,但現在沒嚮往那樣的生活。喧嘩的城市和世外桃源,其實都一樣。有 時我到處旅行,因為適時離開,會讓我的價值觀重新排列組合。當然,離開並不一定是去 國外生活,只是暫別一直重複的事情和環境,去碰觸不同的人、事、音樂等。最終,人還 是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我曾去過挪威,那裡風景美得不像人間,但自殺率和憂鬱症比 例也非常高,因為太寂寞。人老了,需要分享,不能孤寂一生。 50歲對我並不遙遠,再過五年就50歲了。我不是說一定要在50歲出專輯,而是在決定今年 不再出專輯時,會想下次出專輯可能是50歲,或者55歲。一張專輯的推出,來自對生命和 生活的分享,並非一門生意,不需要量產。所以我能八年不出唱片,不是不能出,而是不 想。當整個大環境都在套用某種公式製作專輯,那對我無意義,必須先離開一下。 可能很多人在舞台上會怕老,但我覺得生命的累積,很動人。國外很多音樂人,他們的聲 音線條都是累積出來的,非常美。我想經歷生命的痕跡,即便聲音不那麼明亮,會帶有顆 粒感,但飽含的情感和生命厚度,你能聽見。唱歌如此,舞台劇也一樣,有歌迷問我什麼 時候再演《收信快樂》,我希望70歲如果還演得動,還能演。兩個70歲的人站在舞台上, 把一封一封的信拿出來看,光那畫面就動人死了。現在的我,當然跟十年前不一樣。生命 有自己的軌跡,只是年齡越大,會驗證更多事。我有過十年前的問題,現在又有新的功課 ,人不到那個年齡,就不知道自己會發生什麼,這是件有趣的事。 關鍵詞:演出環境 喜歡近距離演出 昨晚的萬芳在琴台劇院開唱,為歌迷提供了近距離分享的機會。而10月20日舉行的“滾石 30”武漢演唱會,萬芳還將來漢,舞台換做武漢體育中心這個非常大的演出場地,和2009 年的縱貫線演出一樣,“滾石30”的現場,火爆可以預料。但這種大的演出場地,和觀眾 互動這種體力活,一般交給男歌手,比如周華健可能要講很多話,女歌手就只用唱歌。事 實上,萬芳更多是舉行近距離演唱,比如前幾年在荒島音樂節,萬芳演出的是“萬芳的房 間唱遊”,只是這種模式,和萬芳的戲劇《收信快樂》一樣,在內地仍舊小眾。 萬芳:“萬芳的房間唱遊”是結合我的不同身份,和大家分享感悟,對這個世界提出一些 疑問,或者安慰。當然也包括戲劇《收信快樂》這種近距離的分享。其實我感覺內地這種 模式,是越來越多了,至少北京、上海已經出現很多,《收信快樂》2004年也在北京演過 。我是比較喜歡近距離的演出,這次琴台專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跟大家說說話,分享歌 曲背後的創作心得和故事。當然,“滾石30”那種大舞台有大舞台的意義,會有很多人喜 歡那些熱鬧的場面,但那樣一首歌接一首歌唱下去的模式,就沒法分享很多。我不是那麼 懷舊的人,但有時候聽到滾石那些老歌,會覺得很美好,很多創作因環境而起,過去的東 西是養分,帶給我們很多美好的歲月回憶。 http://tinyurl.com/9zvls2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5.176.82

09/29 17:25, , 1F
謝謝分享
09/29 17:25, 1F

09/30 12:57, , 2F
期待萬芳70歲的收信快樂:)
09/30 12:57, 2F
文章代碼(AID): #1GPbOAPw (Wan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