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希達]前言與德希達的生平簡介-1

看板W-Philosophy作者 (睿柏)時間19年前 (2004/10/10 23:33),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遊戲的思想家 Jacques Derrida 一. 前言與德希達的生平簡介: 1. 出生背景: 當代思想從強調同一性的理性中心主義走向去中心的符號自由遊戲,被稱為解構 之父的德希達,其學說思想是研究當代藝術思潮的一大指標。 1930年7月15日,德希達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近郊,一個叫艾爾比哈 (El Biar)的地方。他的本名叫「Jackie Derrida」,是一個美國式的名字,直到後來 發表論文時,覺得這名字不適合作為一個思想家的名字,於是以「Jacques Derrida」 ─一個法國式、基督教式的名字─作為他作家身份的名字而存在。德希達提到 :這個固有名的變更提出了「實際上極其重要的問題」。固有名與署名的問題是 他常常考慮的問題之一。 他是一個出生於阿爾及利亞、具有猶太血統的法國人。他以法語為母語,他的家 庭只是一個「極具平凡意義上的(猶太教)的習慣遵守者」。 但在阿爾及利亞的猶 太人一度在1940年維希政權統治下,解除了公民權,他也因此被學校開除。他說 這是「三重的背離」,因為首先他從阿拉伯或柏伯爾(更切確說是馬格里布─突尼 斯、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的總稱)的語言文化中被切斷,第二從法國進而歐洲的語 言文化中被切斷,第三點則是從「猶太的記憶,應該設想為猶太之物的歷史和語 言」中被切斷。 2.學術生涯: 這樣的出生背景是導致影響到他未來思想的原因之一,他沒有既定的思想體系, 而是從不斷的閱讀中進行他的寫作。他的思想不見容於法國哲學界,卻在美國發 揚光大。1956~1957年他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 60年代成為《Tel Quel》雜誌的 核心人物,傅科、阿圖塞、拉康、巴特、德勒茲都曾是這雜誌的主要成員,德希 達亦與他們有過激烈的論戰。但由於他不能認同雜誌創辦人索萊爾斯教條式的馬 克斯主義,1972年與該雜誌分裂,後一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另外1966年 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召開的「關於人類諸科學的批評語言」為主題的學術研討 會上,德希達發表了一篇《人文科學言語中的結構、符號、遊戲》的論文,成為 研討會上的中心話題,打開了他的國際知名度,也因為這篇論文,以後他便定期 在美國的幾所大學任教,另外在這個研討會上,他認識了保羅‧德曼,後來1973 年耶魯大學任教時便與保羅‧德曼為核心,形成所謂的「解構評論」的「耶魯學 派」。這個小組於1979年發表的《解構與評論》(Deconstruction and Criticism) 可視為這學派的宣言,自此之後解構在美國可說是蔚為風潮,席捲了美國各大學 的文學研究,發表了不少解構性的論文。不過由於這小組間每個人的獨立感都很 強,德曼與德希達對解構的看法也存在著很大的歧異,不久德希達便不斷警告, 如果解構因機械性的應用導致自己破壞作品的意義作用而化為方法、規則的話, 那就有可能制度化。70年代也是解構作為美國造的思想反傳入法國的時代(後結構 主義一詞亦由美國創造,反傳入法國)。 3.社會實踐: 1968年的五月風暴,德希達亦捲入其中,也參加了集會和遊行,不過他對於當時 全體一致的狂熱總感到有點距離,並感到不安,另一方面,1968年五月以後哲學 家和大學者都已不能像以前那樣既發表議論又寫報導了,而事情的餘波,亦影響 到大學裡的保守勢力,使他們的不滿更加的強烈。德希達看到這種跡象,從而加 強了他在制度領域內的解構實踐。 另外一件德希達涉入甚深的,便是70年代開始,法國政府為了因應產業界實施技 術性、實用性的教育,並大幅刪減中學哲學教育的經費,將必修課改為選修課, 減少哲學教員的人數。1974年4月他與其他教員還有學生便組織了一個研究小組 GREPH(哲學教育研究小組 Groupe de Recherches sur l'Enseignement Philosophie), 隔年政府的改革案一發表,GREPH立即發表反對態度,並廣泛的組織反對運動, 德希達在此過程中也重新閱讀了過去哲學家對大學、哲學教育的理論,並提出不 能廢止哲學教育,而是要重新批判性的認識哲學教育,且要增加哲學課程的時數, 降低學習哲學的開始年齡。這一運動終於促使1979年在索邦納大學召開名為「哲 學的三部會」的公開討論會,這討論會的11名籌備委員除德希達外,還包括德勒 茲、利科、約翰凱萊維奇、夏特萊、拉康、拉巴爾特等人。到了80年代這運動終 於獲得了成果,密特朗政府上台提出了擴大中學哲學教育的方針,創辦了「國際 哲學學院」(College international de Philosophie),德希達為其籌設階段的 核心成員,1983年正式運作時就任首任主席,他現為法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教授。 -- ╭──┬──┬──╮【Edit】站 bbs://bbs.kkcity.com.tw:22311 ─────╮ │人文社會│科學│╔═══╔══╮ ╦ ═╦═ ╭─你看見了美學╯ ├──┼──┼──┤╚══╗║ ║ ║ ║ 還是錯覺?────╮ │藝術哲學│文化│╔══╝║ ║ ║ ║ ╭─╯ ╭─5_Aesthetics╯ ╰──┴──┴──╯╚═══╚══╯ ╩ ╨ 美學板 ──────╮ 特殊看板 優質個板 ─────── 編輯‧邊境 ─╯ ╰─ 板工 RAYB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84.136

140.112.252.94 10/11, , 1F
我可以轉介這些文章嗎 至nccu03_arab
140.112.252.94 10/11, 1F

61.62.184.136 10/11, , 2F
應該是沒問題啦...只是我怕有錯要修正時..
61.62.184.136 10/11, 2F

61.62.184.136 10/11, , 3F
會很麻煩...要追討訂正之處 呵呵~
61.62.184.136 10/11, 3F

61.228.173.122 10/12, , 4F
借轉至NTU-PTC :)
61.228.173.122 10/12, 4F

220.135.24.237 11/05, , 5F
Katarn
220.135.24.237 11/05, 5F
文章代碼(AID): #11QLOuus (W-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