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男女排選手的垂直跳表現:不同位置、級別比較

看板Volleyball作者 (蒸氣男孩)時間5年前 (2019/03/12 23:11), 5年前編輯推噓13(13023)
留言36則, 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職業排球選手男性與女性的垂直跳表現:不同位置的球員與競賽等級的差異 網誌好讀版:https://tinyurl.com/y2o3mqkg 最近在蒐集VJ的數據過程中,翻到了一篇討論垂直跳滿不一樣的研究,分享給大家 過去曾經有人做過回顧文獻,分析了32篇有關排球運動員(男性與女性)垂直跳表現的研究 但會發現幾個問題: 1.這些研究的樣本數皆非常少(女性6-88人、男性5-74人) 2.高級別的選手參與比例低 3.大部分的研究CMJ和SJ都會記錄,但更專項性的(BJ&AJ)不是每一篇研究都有紀錄 《請參考以下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SJ(Squat Jump,如圖A) 深蹲跳:本研究的測驗準則為,維持深蹲姿勢三秒後再跳躍 CMJ(Countermovement jump,如圖B) 反彈跳 BJ(Block Jump,如圖C1-2) 模擬攔網的跳躍 AJ(Attack Jump,如圖D1-4) 模擬進攻殺球的跳躍 https://imgur.com/J94V73p
因此這篇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大量的男女菁英排球員的整體垂直跳成績 無論是CMJ、SJ,還是更專項性的AJ、BJ 對於不同程度的選手還有不同位置,也可以進一步比較差異 這也是過去研究沒有指明過的 最後,因為這些跳躍有其獨特性,因此可以針對幾種狀況: 1.預先伸長(pre-stretch) 2.擺臂(arm swing) 3.擺臂加上墊步(three step approach with arm swing) 去探討這些機制影響跳躍高度的程度,並考量不同性別是否造成不同的影響 【對象】 來自斯洛維尼亞第一級和第二級排球聯賽的253位排球選手(113位男性、140位女性) 年齡介於18-38歲,生理條件如下圖 研究中的斯洛維尼亞的世界排名:男36/123、女43/111 因此某種程度上可視為高水準運動員 所有的受測選手在近兩年的訓練計劃中都含有阻力訓練、增強式訓練、彈力帶訓練 https://imgur.com/3zVGnfH
【實驗方法】 在職業排球選手的球季結束後,挑選大量的男、女選手測驗 以四種跳躍方式作為dependent variable 性別、比賽層級、所屬位置視為independent variable。 跳躍測驗的順序是隨機的,皆會跳三次,取最佳成績。 以Optojump system紀錄騰空時間,再換算跳躍高度 【數據分析】 1.根據不同性別去比較不同層級、不同位置的選手成績差異 2.根據不同性別,比較四種情況(CMJ vs. SJ, BJ vs. CMJ, AJ vs. CMJ, AJ vs.BJ.) 影響跳躍高度的百分比 這邊幫大家解釋一下為何會這樣做比較: Countermovement (SJ vs. CMJ):可以比較有/無使用肌梭反射的差異 Arm swing (CMJ vs. BJ):可以比較有/無使用擺臂的差異 Approach (BJ vs. AJ):可以比較有/無使用跳躍技巧的差異 Arm swing and approach (CMJ vs. AJ):可以比較有/無使用技巧+擺臂的差異 目標是去了解不同性別:預先伸長(pre-stretch)、擺臂(arm swing)、擺臂加上墊步 (three step approach with arm swing),在跳躍上的角色有多吃重 【結果】 本研究的結果和過去的研究做比較 可以看到當中還有列舉了其他國家的聯賽選手成績,如圖。 https://imgur.com/GrLKMlt
PS:儘管過去這類的研究很多,但為求可以分析比較,這邊只挑了使用同樣的研究方法( 也就是透過騰空時間來分析跳躍高度)的研究來比較 1. 如同常理所推測的,無論男女 ,第一級的選手相較於第二級的選手在四種跳躍上都有較高的表現 https://imgur.com/KXbXfD1
然而若要論差異達到「顯著」,男性運動員主要是在SJ上達到「顯著」差異; 女性運動員SJ、CMJ上皆有「顯著」差異 PS:其他的研究也有顯示這樣的結果 針對不同位置的比較上,女性無顯著差異; 男性選手有達到「顯著」差異,但也僅有receiver和setter在CMJ上有「顯著」差異 平均差異為4.38公分 2. 四種情況的跳躍比較(CMJ vs. SJ、BJ vs. CMJ、AJ vs. CMJ、AJ vs.BJ) 在BJ vs. CMJ、AJ vs. CMJ有「顯著」差異,另外兩組則無 (換句話說:也就是另外兩組,無論男性或女性,影響的差異程度是差不多的) https://imgur.com/yGXkwvD
這樣的結果,可以告訴我們男女性皆有良好的離心肌力轉換跳躍的能力 然而,男性更懂得利用擺臂的優勢來創造更高的跳躍高度 【實際應用】 透過這個研究,我們可以如何實作這樣的結果? 首先, Squat Jump是一個不自然、純粹使用向心肌力的動作,會需要仰賴大量的練習及肌力 這樣敏感的指標,可以簡單辨別選手的程度。 再來,針對不同的球員位置, 透過這個研究,我們知道只有在男性選手上, 才會看到不同位置的球員垂直跳高度有「顯著」差異–setter比receiver有顯著更低的CMJ高度。 在一篇Marques等人的研究中發現,菁英選手中setter普遍有顯著較差的深蹲表現 搭配這篇研究,setter的訓練目標可以多加強化下肢的部分 最後,男女性針對不同跳躍技巧的比較,幾乎是差不多的 無論是男性或女性,CMJ比SJ皆有大約13.6%的高度差距, 和過去研究出來的數字(約12%)也差不多。 PS:過去曾經有研究指出,女性比男性更懂得利用反彈跳(Countermovement)→意即CMJ比 SJ有更大的差距,但那篇研究的受測者並不是職業選手 而男性運動員在BJ、AJ跟CMJ比較起來,分別能提高9%、42.2%,女性則只提高了6.3%、 35.5%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研究中發現男女性在利用墊步(three step approach)的技巧上, 提升的高度皆差不多 → BJ vs. AJ】 所以唯一造成這樣的差異原因,可能是因為擺臂的問題 女性運動員不擅長使用擺臂的技巧,可能源自於薄弱的上肢肌力 加強肩膀肌群的肌肉量,有助於提升擺臂的能力 最後這邊提供了菁英選手的跳躍成績供大家做參考,也為教練提供選材的依據 https://imgur.com/cPdfeA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47.26.18 ※ 文章 網址: https://www.ptt.cc/bbs/Volleyball/M.1552403489.A.0F4.html ※ 編輯: JYChen (122.147.26.18), 03/12/2019 23:14:37 ※ 編輯: JYChen (122.147.26.18), 03/12/2019 23:15:51

03/12 23:58, 5年前 , 1F
專業推個
03/12 23:58, 1F

03/13 08:16, 5年前 , 2F
想請問筆者知道為什麼setter的跳耀能力相對其他位子
03/13 08:16, 2F

03/13 08:16, 5年前 , 3F
的選手,會比較差一點的原因嗎?
03/13 08:16, 3F

03/13 09:43, 5年前 , 4F
樓上不用倒果為因啊,就是下肢訓練不足嘛。這種分析
03/13 09:43, 4F

03/13 09:43, 5年前 , 5F
就是要找出哪裡可以改進而存在價值ㄅ
03/13 09:43, 5F

03/13 09:59, 5年前 , 6F
推倒果為因
03/13 09:59, 6F

03/13 10:45, 5年前 , 7F
setter那個是數據的結果唷,我相信原因很多,這邊是提供一
03/13 10:45, 7F

03/13 10:45, 5年前 , 8F
種建議XD
03/13 10:45, 8F

03/13 10:59, 5年前 , 9F
原文也有提到setter在球場上的角色不常跳躍攻擊,都可能造
03/13 10:59, 9F

03/13 10:59, 5年前 , 10F
成這樣的結果。要不要加強跳躍能力,就見人見智囉
03/13 10:59, 10F

03/13 11:11, 5年前 , 11F
因為專項訓練要求的差異,造成潛在運動經濟性的不同
03/13 11:11, 11F

03/13 11:14, 5年前 , 12F
當排球運動用下肢力量來看,舉球的確會稍嫌不足;
03/13 11:14, 12F

03/13 11:14, 5年前 , 13F
但用場上功能上來說,舉球的下肢力量不足會是重點
03/13 11:14, 13F

03/13 11:14, 5年前 , 14F
嗎?
03/13 11:14, 14F

03/13 11:15, 5年前 , 15F
再來,加強下肢力量,對舉球的表現和養成有很好的
03/13 11:15, 15F

03/13 11:15, 5年前 , 16F
關係嗎?這點也可以去思考
03/13 11:15, 16F

03/13 11:17, 5年前 , 17F
如果能提出一樣都是重量訓練,都是一樣週期課表,
03/13 11:17, 17F

03/13 11:17, 5年前 , 18F
看選手各位子成長的相關數據和文獻,或許會更好闡述
03/13 11:17, 18F

03/13 11:17, 5年前 , 19F
這個論點
03/13 11:17, 19F

03/13 11:19, 5年前 , 20F
舉球付出的體能訓練一樣不會少;在看科學文獻時,
03/13 11:19, 20F

03/13 11:19, 5年前 , 21F
重要的是後續討論而不是結果論,希望大家能換個方
03/13 11:19, 21F

03/13 11:19, 5年前 , 22F
式思考
03/13 11:19, 22F

03/13 12:11, 5年前 , 23F
對啊,所以我說z大不用倒果為因嘛,原因妳自己都講
03/13 12:11, 23F

03/13 12:11, 5年前 , 24F
了。雖然有趣,但是研究這個項目的實際效益並不大,
03/13 12:11, 24F

03/13 12:11, 5年前 , 25F
研究面向還非常多。不如把經費花在你說的場上功能
03/13 12:11, 25F

03/13 12:11, 5年前 , 26F
做研究。我斷言下肢訓練不足的確不當,以後會先想
03/13 12:11, 26F

03/13 12:11, 5年前 , 27F
到無垢病再推文
03/13 12:11, 27F

03/13 12:18, 5年前 , 28F
而且在同環境練球且只有舉球員有顯著差異的話,很容
03/13 12:18, 28F

03/13 12:18, 5年前 , 29F
易斷言變因就是練習項目的差異嘛。
03/13 12:18, 29F

03/13 13:30, 5年前 , 30F
其實提問的目的是希望體能教練不要把體能當成唯一
03/13 13:30, 30F

03/13 13:30, 5年前 , 31F
而已
03/13 13:30, 31F

03/13 13:32, 5年前 , 32F
做這種文章分享得釐清幾個觀點會比較好
03/13 13:32, 32F

03/13 17:48, 5年前 , 33F
我倒是覺得這篇分享整理得很不錯,也很客觀得分析。
03/13 17:48, 33F

03/13 17:48, 5年前 , 34F
夫復何求?而且這篇也沒提到體能唯一ㄅ 希望原po可
03/13 17:48, 34F

03/13 17:48, 5年前 , 35F
以多分享這些優文給我這種統計差點被當英文又不夠
03/13 17:48, 35F

03/13 17:48, 5年前 , 36F
看paper的人哈哈哈
03/13 17:48, 36F
文章代碼(AID): #1SXymX3q (Volley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