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S教師網誌-「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看板Vocal作者 (VocalBalanceSystem)時間11年前 (2013/04/26 16:56), 編輯推噓2(2013)
留言1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很多時候我們會用這句話來讚美一個人從頭到尾的堅持,但是如果 放在歌曲演唱上,我實在不知道該說這樣的狀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這已經是楊宗緯正式 出道以來的第三張專輯,但是說真的,比對這幾張專輯,除了可以明顯的聽出錄音方式以 及選歌方向上的差異之外,實在聽不出在情感鋪陳上有什麼樣的區別。點開當時他他第二 張專輯的評析(這篇當時就決定不PO,現在還存檔在我的筆電裡),裡面除了有記錄下了幾 個我從客觀角度分析他的聲音使方式之外,鮮少有談到他對歌曲鋪陳差異。而這張專輯其 實從頭聽下來也是有這樣的感覺。從第一首聽到 第十首歌,都只能聽到這個”人類”的一個面相,就是”孤獨失落以及壓抑”,即便是清 淡的小品,在楊宗緯的詮釋下也可以變成錐心刺骨的悲歌。之前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會有這 樣的現象產生,照道理來說製作人應該會在配唱的階段為歌手把關,讓每首歌都有不同的 故事;讓專輯聽起來豐富,之前一直納悶”所以說是製作人/企劃方面的堅持嗎?”。直到聽 到這第三張專輯,我開始聽出了一些端倪,其中一個可能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其實就是聲 音的使用”邏輯”,特別是對音準製造的邏輯。另一個可能就是歌手本身希望觀眾看到的 面相而延伸出表演心態上的差異。 之前我們有說過所謂的Real Sound是當我們的喉部在完全放鬆下所產出來的音色,他就像 是一杯白開水,清淡無味。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可以清楚的更正我們音準製造的邏輯,再不 用依賴口腔空間上的改變其實即可輕鬆的更換音高。這個時候音高更換的邏輯會是建立在 聲帶接觸的力氣上(聲門閉合),而不會是在口腔空間的改變上。所以低音到高音可以聽起 來都是統一的一個音色,這個時候不只是沒有換聲區的問題,更加不會有明顯的音色變換 。但是在楊宗緯的演唱邏輯裡似乎聽不到這樣的邏輯存在,往往過了中央C 之後就會開始使用越來越多”哭”的準備動作來做演唱(當然也有很多時候他也用”哭”來 演唱低音,這點會等到下個段落再來討論)。這樣做有一個優點,以及一個致命的缺點。優 點就是可以藉由”哭”這個準備動作來暫時消除掉換聲區的問題(男生通常在中央C以上的 降E開始明顯出現換聲),讓”哭”的這個動作啟動聲門的靠攏,讓音準建立在聲帶接觸的 力氣上,但是哭的這個動作除了會啟動聲門的靠攏之外,還會令口腔空間充血以致僵硬, 另音色聽起來有壓抑感。所以剛剛才會強調”哭”的這個動作只是一個暫時的工具,一般 來說一旦了解音準可藉由聲門的靠攏來生產之 後,就應該丟掉這個工具,不然不但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會讓你每唱到那些音高就固定 出現相同的音色,這點就是我所指的致命的缺點。然而在口語表達中,音色佔了情緒傳達 的60%,而每一種音色會應對一種情緒表達。氣音通常讓人聽起來紓緩,而哭腔則讓人聽 起來壓抑。而的確哭腔某種程度上就是邊憋氣邊唱歌的模式。這很可能就是讓楊宗緯戒不 掉哭腔的主要原因,因為在他的發聲程式裡沒有”哭”以外的模式來製造出音準,所以每 次一到高音也就淪陷在壓抑或悲傷的情緒傳達裡了。於是專輯裡的歌很容易一連串聽下漸 漸的產生聽覺麻痺,沒辦法品嚐出情緒之間的落差,難過的情緒聽到最後也就漸漸的變成 他一開口的基本調性。所以大眾才會認為他只”適合”唱悲歌。然而這所謂的”適合”其 實不是必然的,在技術層面上來說沒有一個人會”適合”會適合表達某種情緒,應該說是 ”侷限”於某種發聲習慣,於是無法跳脫罷了。 聲門閉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nHUtwzyEts
Real Soun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rBqYO-HzCI
剛剛所講的論點,只是單單從聲音使用技術的角度來推敲以及假設會造成”悲歌王子”這 個封號的其中一個可能因素,但是如果造成的原因不是聲音使用技術上的盲點,就可能是 因為歌手本身希望觀眾看到他所呈現的面相而延伸出的表演方式所造成。身為一個表演者 ,一定都有所謂的螢幕形象設定,就歌手這個行業來說,螢幕形象的設定會直接影響到詞 曲的選擇,編曲方式,MV的拍法,服裝造型...等等,當然最重要會受到影響的就是演唱的 方式。如果要塑造一個苦情的角色,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選一堆悲情的詞曲還有大量的使用 哭腔來演唱。而苦情的角色似乎在中國人的社會裡比較可以快速的獲得認同以及被接受。 其實看看我們近十年來所流行的歌曲就可以略之一二,會紅的歌大部分都是在敘述一些關 於感情受挫的故事。雖然我個人並不喜歡這個趨勢,但是”苦情”這個模式似乎已經變成 華語音樂的形容詞。 所以如果為了得到大眾的青睞而灑狗血大打悲情牌,其實也是很正常的商業考量。畢竟做 音樂的人總是需要大多數人的認同;需要大多數的人買單才能賺到名利嘛~但是自從上一張 專輯楊宗緯被許多人批評說過於苦情之後,這第三章專輯裡的企劃,似乎是有想要擺脫” 悲情”的陰霾,開始選了一些較為正面溫暖的詞曲,連專輯名稱及封面拍攝都走的是溫暖 風格。但是即便企劃的人員再怎樣努力的把這些周圍的元素做到位,歌手本身是否已經調 整好心態重新出發;重新創造出一個新的表演型態,才是有沒有辦法擺脫悲情陰霾的關鍵。 其實在專輯還未上市前,我就已經在KK BOX上聽了第一波主打”其實都沒有”,這首歌的詞曲以及編曲都很努力把多餘的東西拿掉 ,只用簡單的鋼琴+弦樂,企圖以小品的方式包圍楊宗緯的Vocal,但是越是唱到接近第三 段副歌,越來越不清爽,默默的又變成了一首悲歌,即便在詞曲上已經是很有可能可以變 成一首溫暖的歌,最後還是又變成了悲歌。這首歌只是專輯裡其中一首有這個狀況的曲目 ,許多歌即便是詞曲以及編曲試圖導向清淡,但是他的Vocal硬生生還是把情緒又拉回到了 壓抑。這跟歌手所固執的想呈現的東西有很大關係,說白了個人認為楊宗緯應該短時間放 不下過去選秀時所背上的包袱,目前無法用開朗溫暖的面相面對觀眾。但是這樣的 “一路 走來始終如一”的固執,個人實在有不知道到底是好還是壞。從主觀的角度來看,我當然 是不喜歡在我聽的音樂裡接收40分鐘的負面能量;從客觀的角度(商業角度)來看,這張專輯 雖然沒有像上一張被罵的那麼慘,但是也沒有讓楊宗緯成功的轉型。我想唱片企劃心裡的 遠景跟歌手所想堅持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是互相拉扯的吧。 其實都沒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WIOULj0fxE
整張專輯一路聽下來唱腔變化不大,直到第六首歌”無邪”才跳脫出一貫聲音使用,這也 是整張專輯從第一首開始之後有把我叫醒的歌,接著的”無常”也有新意。我想現階段應 該只有李宗盛大師可以和楊宗緯磨出一些有趣的東西吧,畢竟已經合作過一張專輯。總之 楊宗緯是一個擅長”演”也很會唱的歌手,也許在下一張專輯可以從表演的心態開始改變 ,終於擺脫這樣的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不然我想不管換了幾個製作人最後的結果都會 是一樣的。 無邪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wkVWESvNnc
無常 http://mymedia.yam.com/m/3514599 VBS聲音平衡教學系統 by Leo http://vbsystem.pixnet.net/blog/post/492204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31.61.57

04/27 13:30, , 1F
先推了
04/27 13:30, 1F

04/27 21:22, , 2F
聽他的歌的確會有這樣的現象
04/27 21:22, 2F

05/10 23:27, , 3F
上一張專輯被批評過於苦情?...我第一次聽到這種評論耶= =
05/10 23:27, 3F

05/10 23:28, , 4F
其實都沒有從詞來看本來就不是快樂的歌 不然應該唱出什麼
05/10 23:28, 4F

05/10 23:31, , 5F
情緒呢? 仔細看這張專輯的詞很多都是帶著缺憾和傷口的
05/10 23:31, 5F

05/10 23:38, , 6F
就算是悲傷也不都是一種情緒的 可能是憤怒.無助.沉痛.失落
05/10 23:38, 6F

05/10 23:42, , 7F
也或者是在悲傷中帶著對事物的了然或者撫慰基調的
05/10 23:42, 7F

05/10 23:43, , 8F
這難道不能算是非常豐富的層次嗎 就好比顏色 難道一定要是
05/10 23:43, 8F

05/10 23:44, , 9F
紅橙黃綠等對比強烈的才算是層次豐富嗎 真正的高手可是善於
05/10 23:44, 9F

05/10 23:46, , 10F
辨別細微光影的變化 紅色可以有粉紅深紅大紅...我認為這也
05/10 23:46, 10F

05/10 23:46, , 11F
是豐富的層次變化 而且需要更精準的功力 才能演繹到位
05/10 23:46, 11F

05/10 23:48, , 12F
另外 我覺得這一路走來很溫暖啊~可以感受到他心境上的輕盈
05/10 23:48, 12F

05/10 23:49, , 13F
無常 無邪 出走 也都不是椎心刺骨的悲歌哩
05/10 23:49, 13F

05/11 00:03, , 14F
認為他無法開朗溫暖的人 我必須要說這樣的認識太偏頗了
05/11 00:03, 14F

05/11 00:04, , 15F
他唱過許多非專輯的歌不乏溫暖和開朗的
05/11 00:04, 15F
文章代碼(AID): #1HUa4Zns (V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