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練習中東轍來解決換聲

看板Vocal作者 (美聲歌手)時間15年前 (2008/12/14 07:41),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電影『梅蘭芳』成了大家的火熱話題,免不了被拿來跟『霸王別姬』相比較, 無形中傳統曲藝又成為這陣子茶餘飯後的小小聚焦。然而這裡不是Vocal版嗎?放在這 聊會不會風馬牛不相及呢? 傳統曲藝有它『演』與『唱』的兩個部分,既然有唱,累積了這麼多年的資源,總 有一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其實在大陸有些日常用語本身就是曲藝術語,例如「大嗓」 (真音)、「小嗓」(假音)等等,而像「腦後音」,就類似美聲中所謂的頭腔共鳴( 再再強調,只是類似)!在曲藝練習的過程中,非常注重韻母的差異。他們把韻母分成 十三類,每一類叫做一轍: 中東轍:eng、ing、ong、iong、ueng 江陽轍:ang、iang、uang 人辰轍:en、in、uen、un 言前轍:an、ian、uan、 由求轍:ou、iou、iu 遙條轍:ao、iao 灰堆轍:ei、uei、ui 懷來轍:ai、uai 發花轍:a、ia、ua 缺斜轍:ie、ue 梭波轍:e、o、uo 衣七轍:i、u、er 姑蘇轍:u 前面說到,傳統曲藝也是要唱的,既然要唱,當然就會遇到換聲這個問題。那麼練習 哪幾個字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克服換聲區呢?曲藝以中東轍的字作為練習,尤其是把重點放 在「空、通、松、濃」這四個發音。這四個發音都有鼻腔共鳴的成份(用美聲來說,就是 有面罩。關於面罩的定義本各有寬狹之異,在此從寬,非望文生義),而且「從生理上去 分析,喉位自然下移,舌根不抬起,使口腔、咽腔的空間增大,聲音可以自由流通,不受 阻礙」(註1),自然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快地抓到換聲的要領。 由於我們平常都是使用中文說話,也用中文唱歌,如果能從曲藝中吸收資源,輔以現 代的歌唱理論與醫學解釋,相信會大有收穫。畢竟美聲理論是發源自歐陸,而中西彼此語 言的咬字方式大不相同,也難怪我們在吸收西方的歌唱理論時會有一點摸不著頭緒。我之 後或許會放一部分的心力在這裡! 打擾大家,不好意思! 註1:引用自網路文章「換聲區和解決換聲的方法」,值得一讀。 http://www.ktvsing.com/html/BK00030/SN000107/STR000000879.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1.59.249 ※ 編輯: assistking 來自: 118.161.59.249 (12/14 07:49)

12/14 10:16, , 1F
好文一推~
12/14 10:16, 1F
※ 編輯: assistking 來自: 118.161.59.249 (12/14 11:11)

12/14 15:02, , 2F
有時候這種問題真的滿痛苦的...不過我還在搞更基礎的東西
12/14 15:02, 2F

12/14 15:02, , 3F
暫時還沒能仔細研究就是...
12/14 15:02, 3F
文章代碼(AID): #19H4WpLR (Vocal)